推進全域美麗 促進鄉村振興丨美麗鄉村建設的湯峪實踐

推進全域美麗 促進鄉村振興丨美麗鄉村建設的湯峪實踐

位於西安市東南,距西安市區40公里的藍田縣湯峪鎮,先後獲得“省級園林城鎮”、“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等榮譽稱號,2014年晉升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2016年被國家住建部、發改委、財政部等部委認定為首批中國特色小鎮和第四批全國美麗宜居小鎮,成為西安市唯一獲此殊榮的城鎮,同時,也被市委、市政府列為重點建設的特色小鎮之一。

近年來,藍田縣湯峪鎮在紮實推進以“文化生態湯峪,溫泉休息小鎮”為目標的特色小鎮建設的同時,也十分重視發揮特色小鎮建設對鎮域範圍內美麗鄉村建設和鄉村振興的輻射、關聯、帶動和一體促進作用,該鎮緊緊圍繞“五個”美麗要求,在鎮域範圍內,全面建設美麗鄉村,紮實推動鄉村振興,促進鎮村同步發展,共同靚麗。

美麗黨建做保障

在推進全鎮各村美麗鄉村建設中,該鎮將加強各村黨的建設,發揮村支部戰鬥堡壘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保障,加強各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和黨員幹部的作風建設,促進各村黨員幹部成為美麗鄉村建設的堅強的組織者、推動者、引領者和執行者,為各村的美麗鄉村建設和鄉村振興各項措施的推出和實施,奠定了堅強的黨員幹部隊伍基礎。

綜合施策治環境 

該鎮以美麗鄉村環境建設為重點,將清理農村“三堆五亂”的鄉村環境整治行動與提升農村基層設施、實施潔化、綠化、靚化、美化等有機結合,通過實施建設農村排汙設施、推行農村垃圾分類、完善垃圾處理設施、建立農村保潔制度,廣泛推動農村植綠增綠、牆面立體潔化、美化等全面升級改造舉措,打造出了河東村、小寺村、東山村、駱駝嶺村等一批有顏值、有氣質的美麗村莊示範樣板。

推進全域美麗 促進鄉村振興丨美麗鄉村建設的湯峪實踐

湯峪鎮河東村靚麗村貌

該鎮流轉200畝地,在6個美麗鄉村建設樣板村的村邊、路邊、田邊、門邊等“四邊”種植了油用牡丹、丹參、艾蒿等經濟作物及中藥材,有力豐富了鄉村生態美的內涵。

在為美麗鄉村增花添彩的同時,該鎮也十分重視為樣板示範村植綠添綠。該鎮沿各村主幹道栽植青桐、櫻花、女貞等綠化樹木2000餘棵,道路兩側種植鮮花120餘畝。

該鎮在重視各樣板村生態美的同時,也十分重視建設和塑造各樣板村的文化美。在河東村、小寺村等村,繪製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十九大精神等與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數千平方米的3D壁畫,在美化、靚化村容村貌的同時,也起到了移風易俗、寓教於樂、潛移默化的作用。

在美麗鄉村建立中,該鎮將美化與治汙統籌兼顧,大力開展農村汙水納管排放,現已完成3個居住點,其餘12個點正在推進。同時,大力推進實施農村改廁工作,大幅提升農村人居環境。

美麗環境促發展

在美麗鄉村建設中,該鎮積極將環境美麗、生態美麗建設與促進鄉村經濟振興相結合,努力將生態優勢轉變為發展優勢,推動鄉村旅遊、農家樂、民宿等美麗經濟的發展。

推進全域美麗 促進鄉村振興丨美麗鄉村建設的湯峪實踐

湯峪鎮河東村文化大禮堂

該鎮抽調精兵強將加快鎮域內東山民宿項目徵地及老舊民宅的徵收,積極主動服務配合企業,確保東山民宿項目土地流轉工作儘快完成,帶動東山村旅遊發展,推進東山早日脫貧摘帽。

該鎮加快湯峪河景觀提升及農家樂民宿改造,在湯峪河打造精品民宿、“洋家樂”等特色休閒場所,將湯峪河建設為秦嶺最美休閒運動避暑長廊,成為湯峪4A級景區的又一張靚麗名片。

美麗鄉風展風貌

湯峪鎮在建設美麗鄉村,推動鄉村振興中,十分重視加強文明鄉風建設,培育農民群眾良好生活習慣和行為方式,展現社會主義新農村、新農民的時代風貌和風範。

推進全域美麗 促進鄉村振興丨美麗鄉村建設的湯峪實踐

湯峪鎮河東村民居文化牆

該鎮積極發揮各村黨支部的組織和引領作用,通過在各美麗鄉村樣板村開展“十星級文明戶”評比,開展道德模範、身邊好人、好媳婦、好公婆、最美家庭等評選表彰活動,建立和完善村規民約等自治管理制度完善等,提高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綜合文明水平;通過開設村上道德講堂,成立村民議事會、白紅理事會、禁毒禁賭會和道徳評議等方式有力促進普通村民美麗行為和習慣養成。通過建立、完善村廣播室功能,經常性地向村民宣講黨的的路線、方針、政策,提高新時代農民的政治素養和政策理解、自覺踐行水平。

同時,該鎮還通過加強農家書屋建設,建立村級文化活動室,健全文體器具等促進農村積極開展文明健康文化娛樂活動。

美麗鄉村建設的湯峪經驗

在建設美麗鄉村,推動鄉村振興中,藍田縣湯峪鎮紮實實踐、積極探索,在取得了明顯可觀的成績的同時,也積累了豐富寶貴的經驗。

“五美”齊抓 鎮村統籌

在實踐中,湯峪鎮將美麗鄉村環境建設與美麗經濟、美麗黨建、美麗人家、美麗鄉風有機結合,統籌一體,綜合推進,起到了“五美”相互促進,綜合推進的顯著效果。同時,該鎮在推進鎮域各村的美麗鄉村建設中,既兼顧各村的實際情況,又結合特色小鎮總體建設和規化、發展情況,努力形成以鎮促村、以鎮帶村,美麗互補,各富特色,成果共享的鎮村和諧發展,同步靚麗的良好格局。

資源整合 形成合力

為解決美麗鄉村建設資金來源“散、小、亂”的問題,該鎮大力整合各方資源,努力形成合力。

該鎮在尋求結對幫扶單位、友好單位支持的同時,還要積極動員在外成功人士回鄉創業,支持美麗鄉村建設。同時整合資源,對國家農業項目、土地整治、農業綜合開發、“一事一議”等各項涉農資金,建立統一的協調機制,保證資金使用統一有序、集中投入。

建章立制 長效促進

為促繼形成鄉村長效美麗的機制,該鎮加大監督,引導各村修改村規民約,與村民簽訂責任書,對亂倒垃圾、違反有關規定者給予警告或相應處罰,並建立環境衛生巡查和評比制度,加強工作督查通報,嚴格獎懲,有效鞏固美麗鄉村建設成果,促進“短期美麗”變為“長期美麗”。

多方參與 項目帶動

在美麗鄉村項目建設中,該鎮積極探索村企合建、市場運作、民間參與、以獎代補、出資投勞等模式,以有效緩解資金制約壓力。同時,建立完善社會監督、責任追究制度,發揮村民主體作用,尊重農民的主體地位,確保農民群眾真正享有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充分調動農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該鎮積極發揮重點項目對美麗鄉村建設的支撐和帶動作用,加大項目包裝力度,主動做好項目對接,積極爭取上級立項支持。同時,把項目建設、環境綜合整治等工作緊密結合起來,以項目調動農民群眾和社會各界參與的積極性,以項目檢驗美麗鄉村建設的工作成效。

深入宣傳 群眾參與

農民群眾是美麗鄉村建設的主體,美麗鄉村建設離不開群眾的積極參與。該鎮通過各種會議,發放宣傳單,舉辦宣傳專欄等形式,讓群眾更直接感受美麗鄉村建設取得的成效和帶來的實惠,從而更自覺、更主動地參與到建設中來,達到形神兼美、內外兼修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