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漢英雄第二十二篇·甯丞相密使·武疆侯·騎將莊不識

莊姓,在先秦之時有兩支來源:一個是來自宋國王族之後;一個則是楚國王族之後。

而作為漢初一百四十三位功侯中唯一的一位莊姓之人,武疆侯莊不識到底是哪一支的後裔,目前,也無法考證了。

下面看莊不識的封侯記錄:

楚漢英雄第二十二篇·甯丞相密使·武疆侯·騎將莊不識

以舍人從至霸上,以騎將入漢,還擊項羽,屬丞相甯,功侯,用將軍擊黥布,侯。《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上述這段話,其實是分成兩截的,如其最後標註的參與過平定英布之戰,放到這裡其實是無用的,為何?

因為莊不識封侯是漢六年的事,而平定英布是在漢十二年的事,所以,莊不識能夠封侯,和平定英布真的沒有太大關係。

那麼再看前面的這些,基本上應該說,這是筆者看了那麼多封侯記錄中最簡單的一份。

首先,雖然說了是以舍人從,可是,時間呢?什麼時候從的呢?

“至霸上”,這好理解,就是劉邦滅秦後項羽入關那段時間所發生的事。

“以騎將入漢”,應該是講的莊不識以騎兵將領的身份隨劉邦去漢中巴蜀地。

而後,也就是簡單的一句,“還擊項羽”,意思就是和項羽軍做過戰。但是,也並沒有明確標註戰績如何,功勞多大。

最後,最為讓人困惑的就是這四個字了,“屬丞相甯”。

所以,也就是因為這四個字導致筆者甚至都不好劃分他的屬性。說是歸屬劉邦吧,可是這裡這四個字很明顯表示莊不識不是直接聽從劉邦的命令。那麼,莊不識到底是歸屬誰呢?

甯這個字,很好理解,畢竟,我們漢初功侯中雖然沒有名字中帶甯字的,但是卻有一位甯侯的。然而,前面加了丞相二字,便說明了肯定和那位甯侯無關。畢竟,漢庭的丞相無非就是那麼幾個,而那位甯侯顯然不是丞相。

總的來說,莊不識此人,就是在不知名時間加入到劉邦麾下為舍人,而後攻秦肯定是無功,之後入漢勉強算是功,最後就是以和項羽交戰過有功,和屬於丞相甯的緣故,遂受封為侯。

這麼來看,莊不識就會給人不咋地的印象,但是很顯然沒有這麼簡單,為何?

因為莊不識的封侯記錄太靠前了,他之後的那些人中,可是有好多是有著明確功績的人,並且功勞還都不小,然而,卻都被莊不識給壓在後面了,如此,他能是這麼簡單嗎?

現在一般的觀點是,莊不識應該是安國侯王陵的部屬,至於其原因嘛,無非就是這麼幾個:

其一,漢初當過丞相且有獨立部屬的人,是曹參、王陵和陳平三人。然如果是曹參的話,那這裡就會直接表明就是屬於丞相參,畢竟,後面是有例子的,如此,很顯然太史公不會故意在這種事上換描述手法,所以肯定不是曹參。另外也不可能是陳平的人,畢竟這裡明確說明是騎將,而陳平的麾下都是一些特殊人物,故而和陳平應該也沒多大關係了。由此,就剩王陵了,而剛好,王陵因為一直不願歸屬劉邦,所以自己麾下是有著一套獨立的班底的,故而,王陵的可能性確實最大。

其二,莊不識的記錄說的似是而非,沒有時間,沒有地點,只有一些概論。而這些問題則都說明了這個人和劉邦的關係應該是比較複雜特殊的,不像其他豐沛子弟一樣。

其三,莊不識能夠封侯,功勞或許很大但是卻沒有記載,所以,關鍵還是在屬丞相甯這件事上。而就當時來說,穩定王陵部屬確實也是有必要的,畢竟後期連雍齒的部屬都封侯了,更不要說是王陵的人了。

總結,莊不識確實最有可能是王陵的人。

但是,畢竟這些都只是推論。所以要判定莊不識的屬性,還是要找出想對靠譜一點的歷史依據。

而就當時來說,如果非要和甯扯上關係,並且還有可能是莊不識歸屬的人,那麼也就只能是他了,東陽甯君。

東陽甯君、沛公引兵西,與戰蕭西,不利。還收兵聚留,引兵攻碭,三日乃取碭。因收碭兵,得五六千人。《史記·高祖本紀》

上述記載的大概背景是這樣的,豐邑叛變後,劉邦迫於無奈之下,只得率領孤軍投靠當時被人擁為新楚王的景駒。然後就是和擁護新楚王的東陽甯君一起轉戰各地,最後在碭縣,二人取得了大勝。同時也正是在這裡,劉邦也獲得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支軍隊,即碭縣部屬五六千人。而這支人馬也是劉邦東山再起的真正憑藉。

但是,這裡的問題就是,從此之後東陽甯君就沒有了,所以,他哪去了?

很顯然,他並不是消失了,而是此後的東陽甯君換了一個名字,即,陳嬰。也就是那個在漢初第一批功侯中排名第十的堂邑侯。

雖然在陳嬰的記錄中只是顯示他自起兵後沒有對外征戰,只是在之後聽從其母的話追隨了項梁,便再無大仗可言。然,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就是,當時之人能夠敢於稱呼為東陽甯君的人,也就只有他陳嬰了。畢竟,在東陽的那塊地界上,他陳嬰就是唯一的王者。

少年欲立嬰便為王,異軍蒼頭特起。《史記·項羽本紀》

如上,雖然這裡記載的是陳嬰拒絕稱王了,但是,陳嬰自稱為東陽甯君則還是綽綽有餘的。

所以這裡的記載如果合在一起,或許也就能弄清楚了當時新楚王景駒兵敗的根本原因了。正是陳嬰的突然反戈一擊,才讓景駒軍在很短的時間裡為項梁軍全殲。所以,之後陳嬰能夠成為楚國上柱國,應該也是有這方面原因的,甚至這就是陳嬰和項梁做的交換。

如此,通過這裡的記載,就差不多可以弄清楚莊不識的真實來源了。

也就是說,莊不識就是陳嬰的原部屬。

畢竟,陳嬰雖然不是大漢朝的丞相,但他在其後也的確是當過別國丞相的人:

復相楚元王十一年 。《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這是陳嬰後來擔任劉邦的四弟劉交所在的楚國丞相的記錄。

而再結合東陽甯君這一點,那麼很顯然,莊不識是陳嬰的部屬就比是王陵的部署要靠譜很多了。

如此,再回頭來看莊不識的軌跡:一開始是陳嬰的人,而後在陳嬰和劉邦合作期間,應該是一直作為雙方的聯繫人而存在。後來因為陳嬰成了楚國上柱國再無征戰的機會,所以,莊不識應該就是帶著陳嬰的命令去追隨了劉邦。但是很顯然,劉邦也只能一直是將其作為舍人,不敢重用。所以也就解釋了為何莊不識的功績很少,甚至在和項羽交戰期間,功績也是寥寥無幾。

但是,鑑於莊不識是陳嬰的人,且當初碭縣的事對劉邦幫助很大,而莊不識本人其實也挺有能力,故而便封其為侯。

於是,在之後討伐英布的時候,劉邦便能大膽重用莊不識了,而這一次,莊不識自然也是立下了大功,獲得了劉邦的認可。

如此,以上應該才是莊不識較為完整的人生軌跡。

下面,再說一下莊不識的暮年:

七年,簡侯嬰元年。《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漢少帝七年,莊不識病逝,漢庭為其諡號簡。武疆侯國由其子莊嬰繼承。

最後,再多說一點,莊不識還有一個很不錯的孫子,那就是莊青翟。此人歷任漢庭諸多重要官職,並在漢武年間就任大漢丞相,如此也算是光耀門楣了。當然,此後因為其他事被削爵罷官,那就是後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