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里山高人为峰

朱胜利 /文

人间四月芳菲尽,五月风吹青屏山。恍惚间,一年近半,春天呼啸而去,夏天款款而来。清晨,暖阳斜窗射进卧室,外面的鸟儿早早地结伴在树上,啁啾婉转地卖弄嗓子。朦胧的我,此时睡意已然全无。

九里山高人为峰​“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如果天黑之前来得及,我要忘了你的眼睛…南山南,北秋悲,南山有谷堆。”听着这首歌,起身面对窗外的秀丽风光,让我想起密南的山——九里山。

于是,呼朋唤友,驱车前往。

九里山高人为峰​关于山,对于生活在豫西丘陵地带的新密人并不陌生,更是许多人童年美好的记忆。曾记得儿时,三五个小伙伴,清晨上山采蘑菇,一路斩荆披棘,寻访各个山头。采累了,便各处找寻野果来吃,那时可谓吃遍了山间各类能吃的果味。如酸枣、桑葚,尤为酸枣最常见,也是我吃的最多的一类。只因时间久远,至今已记不清几样来。

有些山,因为它的葱茏,营造出神秘诱人的意境。古往今来,一些名山,不知吸引多少文人雅士慕名而去,感慨万千,最后写下千古绝唱,让我深为感触的就数唐代诗人杜甫做的诗《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九里山高人为峰​下车,从天鹅湖畔步行数百米,拾阶而上,经历两个小时的奋力登攀,终于站在九里山系的雪山之巅,俯视周围,颇有“一览众山小”的豪迈之气。

九里山高人为峰​九里山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脉,人在山顶,极目远眺,看到九里山长长的山脊,高低起伏,绵延不绝,难以目测距离。导游赵胜利讲,九里山因山长九里而得名。据说,九里山又名活埋山(火门山),是韩信埋母地。相传很早以前,韩信家境贫寒,郁郁不得志,在九里山为他人放牧。一日,困卧山间,朦胧中忽听有人说:“仙兄,此处真乃风水宝地也,若有人选此地修坟筑墓,必将大益于后人。”另一人说:“贤弟,天机不可泄露,快走吧!”韩信抬头望去,只见是两位白须、白发、白眉毛的仙翁,衣裾飘飘翩然西去了。韩信知是幸遇仙人,便暗暗记下了这块地方,要为老母造坟。韩母久居山林之间,四时劳作,虽然体弱多病,却无辞世之意。韩信等了一年,又一年,便在过了第八个年头之后,活葬老母于此,匆匆投军去了。后来,虽然官至齐王,却死得不明不白。传说而已,不足信。我从心底里不相信一代名将韩信是如此无德之人,但九里山是个千古风水宝地,我看着倒真有点像。

九里山高人为峰​同一座山,因为站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景象也就不一样,对于山的理解,自然也就各有不同了。山的蜿蜒崎岖,形态各异,有的地方是银河似的瀑布,高山流水,有的地方是悬崖峭壁,还有的万丈深渊,众山仅相同之处唯有树木与鸟雀了。有时候人之于山,人显得那么渺小,渺小到微不足道。即便如此,人心看起来似乎比任何一座山还要高,于是,有了登高爬山,无论再怎么气势磅礴的山,尽拜倒于人们的脚下。

此时,不由得想起毛主席的《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把起伏绵延的五岭山脉这样的庞然大物形容为翻腾着的细小波浪,把巍峨高大的乌蒙山脉比作在脚下滚动的小泥球。想象奇特,夸张之极,豪迈至极,令人不由得击节叫好!

九里山高人为峰​在特定的某种情况下,山,显然它并不是山,更像人生中的一道坎一个困难。山脚下,抬起头,看着眼前巍峨高嵩的景象,有人望高怯步,也有人不畏艰险,力挽狂澜向前行。因为只有不停的往高处攀爬,才能站得高,看得更远;只有登上绝顶才能俯视一切;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呢,只有努力战胜困难,风雨之后见彩虹。

山高水长,人定胜天。今天的九里山,凝聚着多少超化人民劳动的汗水结晶,汇聚着多少关心支持的友人的目光,集聚着多少振兴人和超化干群的智慧成果。

九里山高人为峰​九里山,山美水美人美,前景更美。据悉,九里山将被河南振兴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和河南欢庆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投资100亿元,重金打造成九里山田园综合体,使其成为九里山文旅小镇和休闲运动度假区。

未来九里山将建成世界休闲园、中原山水城。如此,幸甚,则九里山之福,超化人民之幸也!

(作者系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