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愿所冯志国——心有所向,不畏路长

弘愿律师事务所是年轻人的舞台,我们将一如既往敞开胸怀,拥抱更多的优秀年轻法律人!心有所向,不畏路长,我们愿意在法律服务行业去做更多的探索与思考。

—— 弘愿所·冯志国

弘愿所冯志国——心有所向,不畏路长

司考,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

冯志国:谈及司法考试,这是我们法律人都要经历的一个关卡。

在零二年的时候,司法考试才刚刚开始,那个时候考试很难,通过率比较低,很多人都是用几年的时间去考试。我们是到了律所以后才知道当律师必须要通过司法考试,有的同学考了一两次后,觉得太难就放弃了,留下来的都是对法律有信仰的人,能够留下来的人不多,真正能够坚持下去的人更少。

当时为了准备司法考试,两万条法条和三大本的教材我都看了,习题也做了很多,重点法条我基本能够很清晰地背诵下来。两次司法考试的失败也给了我很大的压力,所以当时准备司法考试,已经达到了全身心的状态。我觉得那些能够从司法考试走过来的人,尤其是考过了几次的人,是特别特别值得尊敬的,司法考试的过程也确实值得人回味,虽然我现在执业十几年了,但回忆当年司考的过程,我仍记忆犹新,而且过程是刻骨铭心的,这个过程的历练,也对我之后的律师职业生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创办律所,人生的第二个转折点

冯志国: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一个人办理的案件数量也是有限的,一旦案件量增多,如果不能有效跟进处理,就会影响案件的质量,也会影响律师的声誉和口碑。随着我业务量逐渐增多,在原来的律所无法团队化发展,我一个人做案子,效率和质量遇到了瓶颈,所以我决定出来组建自己的团队。

创业维艰,刚开始场地、人员和资金都是很大的问题。原来做律师很单纯,你只需要把业务做好,把案件办好就完成任务了,但是出来创立一个律所,作为创立者,律所的行政管理、团队建设,还有业务开发都给我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但那个时候,都走出了这一步,那么就没有回头路。律所总是要发展的,很多东西也是必须要改变的,所以最终我还是从湖北山河律师事务所出来了。

创立弘愿所之初,我们只有三个人。一个是我同学,即我们所现在的一位执业律师,另一位是内勤,还是兼职的。我们三个人在两室一厅的房间里,开启了弘愿所的发展之路。当时我们所硬件设施差、人员配备不齐,但依然坚持过来了,随着我们服务口碑的传播,律所的发展逐步稳定。

弘愿所,年轻人的平台

冯志国:随着律所逐步发展和壮大,年轻律师源源不断地向我们弘愿走来,那个时候我看到一个机会,年轻律师需要这样的发展机遇,需要一个开放的平台,所以当时我就有个愿望想把它做成一个年轻人的开放平台。

五年风雨兼程,我们从创立之初的两室一厅搬到现在几百平米的写字楼,风雨浇灌和滋润了我们弘愿这支律师队伍,才有了今天的弘愿所。

最初的想法是为了业务的需要,后来我发现年轻的律师需要有人去培养,其实律师还有一个职责,就是社会职责,这些年轻的法律人需要先行者去培养管理他们,所以我当时又产生了念头,就是把弘愿所做成一个培养律师的新型律所,我们以开放、分享的理念广纳贤才,我们愿意花时间花精力去培养他们,让他们在弘愿所成长,我们未来的目标是把弘愿做成一家专业化、团队化、精品化的新型律师事务所。

对弘愿而言,我们未来三年的目标,是想实现三个转型。第一个转型就是商业模式的打造,也是我们业务开发模式的构建要成形;第二个目标是律师团队的建立和培养模式要构建成型;第三个目标是律所平台的管理模式要基本成型,也就意味着未来律所管理对于我个人的依赖将逐步减小,最终转向靠制度和管委会来推动律所管理及发展。

弘愿最理想的目标就是实现团队共享自治的状态,由大家来共管这个平台,所以我的目标是把弘愿所做成大家的,实现大家的大梦想,成就我的小梦想,我也就知足了。

团队协作高效率办案

冯志国:纵观这些年来律所及律师业务发展,很多都是传统的模式,一个律师接一个案子,然后助理来做,但如今团队化、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比如说,涉及到业务开发,我们会组织律所业务团队,在前期做好大数据分析、情报收集和模拟沟通等工作,谈判的地点和组成人员都是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的。我们可以做到业务谈判由团队参与,成员分工具体明确的状态。我们每个案件的承接、代理方案的制定,庭前工作的准备,全部通过团队案件工作会的形式完成。我们现在每一个案件可以做到庭前、庭后分析会,基于资深律师的指导、承办律师法理分析与大数据分析的结合,我们把案件的每一个细节进行拆解、分析和预演,从而找出不足,提前讨论并制定相关解决方案。

在法律层面、技术层面的问题,我们都建议大家提出并共同分析,每一位律师都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分析,尤其是资深律师会提出独到且有建设性的意见,这一举措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案件质量和提升了客户体验。

其实,这就是我们这个行业的变革与发展,原来是一个人接,一个人办,现在是一群人接,一群人办。

律师与非律师结合

冯志国:我认为律师与非律师的结合,是区别于传统律所最明显的标志。现在法律服务行业已经发展到一个跨界的阶段,所以法律+的模式将会是未来行业发展的一个新趋势。法律可以加很多元素,这些元素可以是IT工程师、知识管理专家、产品经理等等。法律服务行业发展到如今,它需要与其他方面相结合。

律所及律师一旦与非律师跨界结合,势必会产生这个行业新的变革。

年轻人怎样选择律所

冯志国:时代的变化,也让我切身感觉现在年轻人和当年的我们太不一样了!当时的我们,更多的是希望选择一个大的律所,高端平台,希望选择一个名师做指导,当然那个时候是传统的培养模式,那么在如今的新形势下,我认为年轻律师首先应该选择在哪学、学什么,而并非单纯只考虑律所品牌。

我认为律师事务所并非是第一选择,第一选择应当是选择一个什么样的团队,年轻律师应该选择一个适合他职业规划及发展的团队,并尽快融入其中,这才是当代年轻律师的职业之路。

单兵作战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未来必定是团队合作的模式,团队之间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所以我建议年轻律师应该及时关注行业趋势及变化,选择一个优秀的团队并坚持下去,这算是我给年轻律师的一个建议吧!

管理者应该多走出去

冯志国:作为管理者,我们平常忙于处理各类案件和制定解决方案,所以能够出去走走的机会并不多,但是无论多忙,我觉得作为律所的管理者应该出去走一走,建立对这个行业深度的理解及观察。

比如,北上广区域,这是我们国家经济最发达的区域,这些地方的法律服务,引领着中国未来的行业发展方向,我们作为中部地区的律所,确实是应该多走出去,增强区域互动和交流学习,把先进的理念及方式带回武汉,只有不断地去学习与思维碰撞,才会有新思路新想法,才能打破传统,紧跟时代步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