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帮老大杜月笙重庆吃了大亏,不敢声张报仇却是为何?




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这就是帮派和江湖的规矩,相互之间都有自己的地盘,随便到别人的地盘上去撒野是要挨揍的。


民国时期的大帮会主要有三个:青帮、洪门、哥老会。青帮最初是依附在清朝的漕运之上产生的帮会,胡雪岩也曾经加入过青帮。后来海运崛起,漕运衰落,青帮就彻底变成了黑社会。

洪门就是电影中经常可以看到的天地会,最开始他们都是以反清复明为旗帜,后来还发展到了海外,在美国也有分舵。孙中山先生就曾经加入洪门,并从洪门那里拿到了大量的捐款。


哥老会盛行于四川和湖南,甚至湖北一带,曾国藩的湘军被朝廷裁撤后就有不少人加入了哥老会。在清朝后期爆发的保路运动和武昌起义都和他们有关,革命党中有不少大佬,都是哥老会的成员。



杜月笙在上海创办的青帮社团最上层的机构叫恒社,也就是说要在江湖中扮演文角色,这个要与青帮的基层人员区分开来,不用整天喊打喊杀。既然是上层机构,那么标准就比较严格,文职必须是科长以上,五只必须是少校以上,工商业人员,必须是主任以上。这是对青帮的一次制度革新,让青帮在黑白两道都能够吃得开站得住。

大家都知道的是杜月笙和戴笠都是蒋介石的左膀右臂,专门帮蒋介石做一些不方便做的事。


中原大战结束后,蒋介石打算扩充中央军。但是如果在江浙一带招兵的话,成本就会比较高。当时的四川地区人口众多,但大多都分散在山区,如果能够去那里招兵,将会为中央财政削减很多开支。

但是四川是刘湘的地盘,蒋介石的中央军不方便直接开进去。为了避免双方之间的冲突,蒋介石就委托杜月笙到重庆去招兵买马。



最开始杜月笙也没想那么多,他就带了一帮人过去了。为了扩大宣传效果,杜月笙还带了上海的戏班子过去演出,场面非常火爆,对招兵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杜月笙本来以为招完兵就可以走了,但当地的哥老会却认为杜月笙有可能是过来抢地盘。就算不是抢地盘,按照江湖规矩,距杜月笙到重庆之后,应该先来拜码头。

既然杜月笙不愿意拜码头,不给面子。哥老会的大佬们就决定给上海赤佬一点颜色看看。

当时戏班子的当家花旦叫马媛媛,艺名一枝花。他除了唱歌唱戏,唱得好之外,还长得非常漂亮。哥老会派了一个帅哥,装扮成一个富家公子,把马媛媛骗到巷子里强奸了。等戏班子其他成员感觉不对,找过来的时候,只看到了昏迷不醒的马媛媛。

杜月笙还是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源,他下令调查找麻烦的人。这就让哥老会的大佬们更加愤怒了,接下来他们要做出更大的动作给杜月笙看。

这一天,戏班子的一个名角儿常春恒在台上唱开天辟地时,一个哥老会的枪手在台下突然朝常春恒连开两枪,常春恒当场毙命。枪手也在同伙的掩护下逃出了戏场,杜月笙的手下一点办法都没有。

到这时,杜月笙才发现自己得罪哥老会了。俗话说强龙不压地头蛇,他赶紧公开发表声明,马上结束招兵工作回到上海,绝对没有一丝冒犯当地的各位大佬。

回到上海以后,杜月笙自己掏钱赔偿了受害者和死难者。这次事件的根源在于杜月笙没有拜码头,破坏了江湖规矩,他只好把一口气咽下。

抗战爆发后,杜月笙再次来到重庆的时候,就显得比较聪明了,第一件事就是花了一星期的时间拜会黑白两道的各位大佬,先铺路再做事。


新知传习阁


身为上海黑社会“恒社”的老大,杜月笙一辈子能屈能伸,一定也吃了不少闷亏。只不过能让他吃了亏的,未来定是要给变本加厉地讨回来。只不过有一伙人,杜月笙是烂在了心里都没有打回去报复,这波人就是重庆的黑帮哥老会。


身在上海的杜月笙为何会惹上哥老会的人呢?事情还得从老蒋说起。20世纪三十年代,老蒋和杜月笙亲密合作,非常欣赏他的办事能力。彼时老蒋有一个比较烦心的事情,兵力不足。在上海这种地方,征兵的成本比较高,而且年轻人的积极性也不强。于是老蒋就委托杜月笙的恒社前往重庆去征兵。

重庆一带不比上海繁华,在动荡年代很多穷人家甚至连一口饱饭都吃不上。杜月笙非常了解当地人的痛点,一方面请了上海的名角儿来重庆搭戏台子演戏拉拢人气,一方面鼓动年轻人的爱国情绪,让他们积极应征。


很快很多家境贫寒的青年人都愿意去当兵,当兵能够解决温饱问题,虽然凶险非常,也给自己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与其在消息闭塞的山林之中,不如跑出去看一看这个世界,如果立了军功得胜归来,家族的命运都会得到改变。

杜月笙在重庆招兵格外顺利,这让蒋介石十分高兴。不过很快他们的征兵计划就出现了波折,这主要是因为杜月笙的恒社触犯到了当地黑帮哥老会的利益,很快就被他们给盯上了。



在清朝之时,随着白莲教被打压殆尽,迅速崛起的哥老会成为晚晴三大帮会之一。他们源于民间的秘密结社,在巴蜀一带非常盛行,所牵扯的利益盘根错节。杜月笙带着老蒋的军令,自己又是黑帮出身,一时间失了江湖规矩。他在重庆大肆征兵,却不和哥老会打声招呼,不知不觉之中得罪了哥老会。哥老会似乎也忌惮老蒋的权势,不敢直接对军队下手,就瞄上了给恒社撑场面的戏班子。


在这个戏班子里面,有一位叫做马媛媛的花旦,人美嗓甜,到了重庆之后很受当地人的追捧。哥老会的人假装是马媛媛的仰慕者,将她从戏班子里面骗了出来,带到了偏僻之处,做了不可描述之时。马媛媛回来之后羞愧非常,别说是上台演戏了,没有寻死觅活就已经不错了。


直到此时杜月笙才意识到哥老会绝对不是什么善茬,他一边稳住人心,一边着手开始调查这件事情。哥老会见杜月笙一没有回去的意思,二没有来哥老会解释的意思,于是开始了第二波行动。

一天戏班子照旧在唱戏,一个名角儿正在台上表演的时候突然有人从人群里面蹿了出来,对着这位名角儿开了两枪。此人当场惨死,凶手也乘着混乱逃走了。


如果说马媛媛一事恒社还能稳得住人心,那么这件出了人命的事儿他可稳不住了。戏班子就算在此事之后继续演戏也没人敢来看,恒社干脆就收拾收拾,带着招来的兵赶紧撤回了老家上海。老蒋交代的任务完成了,对于受害者杜月笙出了笔钱好好打点。至于哥老会,重庆山高水远,又适逢老蒋用人关头,杜月笙只好作罢。

欢迎欢迎,祝你幸福。

以上


木剑温不胜


杜月笙在重庆吃了亏,不声张报仇,不是不敢,而是不能。这件事表面上看是袍哥跟杜月笙过不去,实际上背后是蒋介石跟四川王刘湘的斗法。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件事的来龙去脉。

杜月笙从北伐时期就是蒋介石的好帮手,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蒋介石又拜托了他一件事,就是去重庆征兵。杜月笙在重庆摆了戏台,带的是上海戏班,征兵效果显著。但没过多久,戏班的一名女演员就被强暴了。事情还没查清楚,后来又有一名戏班演员被枪杀。这事儿明显是冲着杜月笙来的,杜月笙很快就心知肚明,这是当地的袍哥干的。他立即带着戏班子撤离了重庆,回到了上海。重庆征兵就此作罢。

一、“舵把子”刘湘的警惕

袍哥在当时的四川势力极大,兴盛于辛亥革命期间,据说辛亥期间,四川的成年男子都加入了袍哥会。辛亥革命之后,四川的大部分武装被遣散,很多袍哥沦为土匪,后来在四川军阀混战期间,大量的土匪又被军阀收编。因此,四川的军队、袍哥、土匪基本上是三位一体的形式。军阀们为了更好的掌控四川,往往自身就兼任袍哥组织的老大,四川话为“舵把子”。刘文辉、范绍增等人都是袍哥的舵把子。刘湘一直盘踞重庆,自然也不例外。

二刘之战后,刘湘成了名副其实的四川王。军阀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自己的地盘绝不容许别人染指。重庆是刘湘的大本营,他对任何外来势力都非常警惕。老蒋派杜月笙来重庆征兵,摆明了是想打刘湘的主意,刘湘当然不能放任。但是老蒋很滑头,他不用政府的名义,而是让杜月笙这种所谓的民间社团来办。刘湘在二刘之战中得到老蒋支持,他当然也不能直接拒绝,那么用袍哥组织来对付是最好的办法。

二、委员长的权术

蒋介石取得中原大战的胜利后,成了国民政府名义上的领袖。为什么说是名义上的呢?因为军阀割据的现象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比如广东的陈济棠、东北的张学良、云南的龙云、贵州的王家烈。参加中原大战的李宗仁、阎锡山虽然败了,但是很快又重新回归了。而冯玉祥的西北军虽然被打散,但是各部依然有很大的独立性,比如山东韩复渠部、河北宋哲元部。总之,蒋委员长此时只是军阀联盟的盟主。

四川军阀之间虽然连连混战,但是外人想插一脚可是连伸脚的地方都没有。不过在全国范围来看,四川军阀虽然人数众多,但是战斗力相对较弱,老蒋应该是想捡软柿子来捏。

1933年,国民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兵役法》,将之前的募兵制改成了征兵制,并且确立了预备役制度。但是在军阀割据的时代,想要推行这个兵役法几乎无法实现。委员长决定先拿刘湘来试试水,于是就想在重庆征兵。委员长何等精明,他身为军阀盟主,自然清楚军阀的心思。如果明着去,估计会引发全国反弹,委员长的位置恐怕都坐不稳了,那么派杜月笙去最合适了。

三、青帮这个夜壶

杜月笙在抗战胜利后才悟出一个道理,就是他是委员长的夜壶。需要用的时候就出钱出力,不需要的时候,就扔在床下面。但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期,杜月笙还没有悟到这一点。

杜月笙最大的心愿就是洗白自己,希望别人忘记他的流氓出身。因此,他改了名字,穿起了长衫,还学习写字。三十年代初,正是杜月笙最风光的时候。他志得意满,组织了恒社,进军金融业,已经成了上海滩呼风唤雨的大亨。

委员长提出的任何要求,在杜月笙看来,都是政府对自己的信任,有利于洗白自己。征兵这种事,属于国家大事,杜月笙当然会觉得这是委员长对自己的信任和重用。

杜月笙很善于结交各类人物,凭借着他的三碗面理论,无论黑白两道,他都能摆平。初到重庆,他不可能不去拜码头,对于一个黑道出身的人来讲,这点规矩都不知道,岂不是白混了这么多年。

那么既然拜了码头,对方依然还找自己麻烦,那就只能说明一点,这件事不是他能应付的,对方是直接冲着他的后台蒋委员长来的。

杜月笙是何等聪明的人,他怎么可能不知道这里面的道道。他只能认栽,因为他不可能斗得过舵把子刘湘,更不可能去蒋委员长跟前叫屈。更何况,委员长交给他的任务,并不是真的要征兵,只是想试试水罢了,谁让他只是个夜壶呢。


我是迷蝶梦,以上是我的一点不成熟的想法,算是抛砖引玉,分享给各位。大家有更好的想法,欢迎留言评论。


迷蝶梦文史社


强龙难压地头蛇!

即便如杜月笙这样的民国帮会第一人,即便是在他江湖势力最盛的时候,此条铁律也是难被越过的。走出上海滩,杜老板顶多也就是靠着平日会做人攒下的好名声换一个异地互相捧场的局面。

一旦露出了想吞想并想蚕食的意思,地头蛇必将毫不客气地出来叫板示威。

杜月笙在重庆吃亏,正是属于人生正得意,江湖正纵横的时候。

那时候,杜月笙刚创立恒社不久,说这一桩地头蛇叫板民国帮会第一人的江湖轶事前,咱们不妨来看看杜月笙的恒社有牛叉。

1933年2月25日,上海滩法租界爱多亚路息庐门前,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这是恒社正式成立的日子。能加入恒社的都是些什么人呢?比起杜月笙的江湖武班底“小八股党”,恒社主要扮演的是江湖文角色,因此凡加入恒社的都是社会各界的精英人士,外加军界要员。

杜月笙规定,文职人员必须科长以上;武职人员必须少校以上;工商业人员必须主任职以上。

在杜月笙的枭雄史上,这是一次动作很大的江湖势力大整合,从地下到地上,其势力不仅得到了深耕,更得到了拓宽。

更重要的是杜月笙有戴笠的支持,其恒社得到了老蒋的认可。

因为这些,到1934年,恒社直接发展到了18组的惊人规模。

然而,杜月笙在重庆吃四川哥老会的大亏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其实呀,这也不奇怪,要知道江湖上各门各派的界沟那不是一天两天划出来的,大的界沟少说都得有上百年的深度。

很显然,当时的杜月笙有些飘,他以为自己能飘过这道江湖界沟。

具体怎么个事呢?

为了不被国民党当局打压,杜月笙的恒社还有一个功能,做老蒋的手套,有时灰,有时黑。

这回就是如此,老蒋要招兵,但在江浙地区招兵的费用太高,于是就让杜月笙以恒社的社团力量到西南山区去招兵。

恒社西南招兵的大本营就设在重庆。

果然与官方招兵的路子不同,恒社招兵的路子不仅很野,而且还很受欢迎。

照现在的说法就是杜月笙的恒社率先搞起了大路演,他们把上海滩的著名戏班子搬到了招兵现场。

当时西南的老百姓哪见过这个,所以恒社的路演很成功、很火爆。

在这里插一句,不得不承认,杜月笙确实是个策动民间力量的活动专家,不说这个,就说他在上海滩的屡次募款,哪次不是很成功,他发明的选美筹款的模式到现在不都还是屡试不爽嘛。

说回这档子事。经杜月笙的恒社这么一搞,招兵挖西南帮会的墙角事小,而就此让恒社在西南老百姓的心里扎下了根,那就是事大了。

江湖即是人心。

哥老会当然不能容忍这个。

好你个上海滩的杜月笙,你这哪里是招几个兵的事,分明就是蚕食哥老会在西南的根基!

龟儿子,不给你娃些颜色看看,当真西南的码头这么好吃欺头!

如此一来,敲山震虎、杀鸡儆猴的戏码上演了。

当时恒社的戏班子里有个当家花旦叫马媛媛,艺名“一枝花”。几场戏唱下来,这戏子不知让多少小兄弟丢了魂,枪打领头鸟,于是哥老会的兄弟就把这女人当成了下手对象。

第一回,哥老会没杀人,只是把这个叫一枝花的戏子弄到巷子里迷奸了。

哥老会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要看看你杜月笙的恒社接下来会怎么干,是识趣地卷铺盖赶紧滚蛋呢,还是继续唱对台?

在上海滩,恒社哪吃过这样的亏,仗着自以为有的势力,他们竟然仔细追查起了这桩事。

这一追查不要紧,没过几天,枪响了。

这一回,哥老会很嚣张,他们闯进了恒社演出现场,直接掏枪把戏班里的另一名角常春恒给崩了。

这一崩,让恒社清楚地看到了两派之间的界沟。

杜月笙得知此事后很是不甘,可又能怎样呢?

山高水远。

换一方天地就是换一方老大,这是千百年来的江湖规矩,带血的规矩。

即便你拿命去拼,到头来也只能血本无归。

所以杜月笙只能吃大亏,咽闷气,调头走人。


黑句本


杜月笙和蒋介石之间的那点事

杜月笙是上海青帮的扛把子之一,与黄金荣、张啸林并称三大亨,从一个削水果的逐渐走到上海土皇帝的位置,着实不容易,为了巩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杜月笙一直致力于洗白自己,将自己身上的黑涩会标签打掉,开了很多实业、航运、金融等方面的公司,但是这些买卖并不是凭借其商业思维能力,而是凭借是社会地位和官僚保护。

想要黑的方法将自己变白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杜月笙深知,想要走的长远,和政府是一定要保持联系的,在获得政府保护伞的时候,也需要帮政府做一些事,这是老蒋和杜月笙之间的江湖规矩。

话说当年老蒋因为投机失败为了躲债拜入青帮黄金荣的门下,而且老蒋的革命引路人陈其美也算青帮中人,再加上蒋介石浙江人的身份,对青帮很了解,所以在北伐到上海的时候,就和杜月笙达成了合作,台面上的事情老蒋来做,台下见不得人的事,杜月笙来做,所以到了20实际30年代的时候,杜月笙在上海已经成为最有实力的黑涩会人物。

杜月笙帮助老蒋到重庆去征兵惹上了大麻烦

当时老蒋急于扩军,而江浙一带募兵成本太高,老蒋为了将中央的势力扩充到西南,想去西南趟趟水,自己又不好出面,到别的军阀地盘就募兵明显就是不把当地的军阀放在眼里,所以,老蒋决定让杜月笙以民间团体的身份前去募兵。

杜月笙于是就带着自己的团队去了重庆,这个团队就是上海滩的戏班子,现在募捐的时候都找一些明星唱歌,那时候也一样,不管干什么都把戏班子台子一搭,那时候老百姓穷,没有什么的娱乐活动,很喜欢凑热闹,有的人可能一辈子都没见过这样的戏班子,因此,走着几十里的山路也要来看看这唱大戏的到底有多好看。

只要人多了,那什么事都好办了,这个时候杜月笙再提招兵的事情,按照中央军的待遇,再加上杜月笙的影响力,老百姓踊跃报名参军。

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让杜月笙有点始料未及,杜月笙带去的戏班子当家花旦被人强奸,台柱子也被人崩了,这下事情闹大了。

在上海滩叱咤风云的杜月笙哪里吃过这样的亏,后来才知道是四川哥老会下的黑手。

在近代中国黑帮一直和革命有着密切的关系,广东就是洪门,江浙沪是青帮,内陆长江中上游就是哥老会,越是乱世黑帮势力也就越大,杜月笙深知自己在重庆难以敌过哥老会,因此不久就灰溜溜的回上海了。

杜月笙真的害怕哥老会吗?

其实也不见得,从革命成果来看,那个地方有钱那个地方的革命就比较成功,从黑帮来看也是如此,上海青帮要是和哥老会对拼的话,哥老会绝不是对手,很多人归结于杜月笙此次吃亏是强龙不压地头蛇,其实也不准确,猛龙也有过江的时候,以当时杜月笙的和蒋介石的关系,组织一些武装到四川和哥老会血拼,哥老会也未必是对手。

所以,杜月笙到重庆的时候并没有按照江湖规矩去拜码头,杜月笙是青帮的大佬,到四川要给哥老会拜码头岂不是跌份。而且杜月笙的这种行为,实际根本就是将势力拓展到西南地区,这种行为即不符当时的国家规矩,也不符合江湖道义,因此,即使杜月笙拜了码头也没有用,该不让你招兵还是不会让你招兵。

杜月笙当时没有报复哥老会的真正原因

杜月笙之所以没当时报复,首先并非是怕哥老会,而是杜月笙的处事原则,穿鞋的不能跟光脚的一样,哥老会是四川一带的帮派组织,实际上很穷。这一点当时王亚樵针对杜月笙的时候,杜月笙也托人找关系说情,躲避王亚樵的锋芒。当时杜月笙正努力洗白,打打杀杀这种最low行为当然为杜月笙所不屑的行为了。

其次,哥老会并不是单纯的哥老会,而是四川的哥老会,要是在中央军的地盘上,杜月笙早就收拾他了,但是问题是出在哥老会的背后是四川军阀,说白了,哥老会也明白杜月笙募兵背后是蒋介石,你老蒋玩江湖可以,四川的军阀当然也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了。

所以,问题的根本不是出在哥老会,而是出在四川军阀身上。

杜月笙纵使有天大的本事,也没有能耐去得罪四川的军阀,流氓遇上兵,什么都白扯,老蒋此举也是在试探四川军阀的底线,所以此事也就此作罢,并没有扩大化。

但是,这并不能说明杜月笙就忍了,杜月笙这种人并不是表面的可怕,而是背后的可怕,王亚樵当时挫败杜月笙,但是后来王亚樵被戴笠干死,戴笠和杜月笙的关系想必大家也能了解一二,戴笠在追杀王亚樵的过程中,杜月笙在里面使了多大力就不好说了。在国民政府决定西迁重庆的时候,在1936年以及1938年国民政府两次下令解散哥老会,这里面也不知道有没有杜月笙的关系。

当然哥老会最后并未被解散,但是也成了和杜月笙一样,成为国民党在重庆的地下统治工具,因此,后来杜月笙从香港再到重庆的时候,是认认真真的拜了码头的。


史论纵横


黑道上有句俗话叫“强龙不压地头蛇”,杜月笙在重庆吃亏是因为他没有拜码头,得罪了重庆当地黑帮哥老会,只能忍气吞声,低调处理,不敢声张。

20世纪三十年代,杜月笙组建了帮会组织“恒社”,在上海滩呼风唤雨,无所不能,此时蒋介石正准备招兵买马,扩张势力,为解决兵源问题,就委托杜月笙的恒社跑到重庆招兵。

当时的重庆位置偏远,信息闭塞,百姓穷的叮当响,杜月笙的恒社不远千里,把大上海的戏班子都带过来演戏,结果戏班子的演出非常火爆,对招兵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听说大都市跑来招兵,很多贫寒子弟都积极响应,一来当兵有能有饭吃,解决温饱问题,二来希望打仗立功,光耀门楣,恒社的招兵行动在当地搞得如火如荼,十分热闹,出尽风头。

可杜月笙却忽略了黑道上的一件规矩——拜码头,结果吃了大亏。

黑社会这东西不光上海有,各大城市都有,重庆一带就有有一个强大的帮会组织----哥老会。哥老会俗称袍哥会,在巴蜀一带历史悠久,势力庞大,恒社在重庆敲敲打打,好不热闹,可得罪了哥老会的大佬们,他们一不高兴,就决定从戏班子下手,给恒社一点颜色看看!

戏班子的当家花旦叫马媛媛,艺名“一枝花”,那是歌美人靓条顺,哥老会一帮龌龊大佬派人扮作“一枝花”的粉丝,把她骗到僻静处给迷奸了!

杜月笙何许人也,他一下就知道这是当地黑帮搞的鬼,开始追查此事。

这件“迷奸案”还没查清楚,紧接着又爆出一桩“人命案”。戏班子的一个名角儿常春恒正在台上唱戏时,一个人突然从台下窜出来,朝着常春恒连开两枪,常春恒当场毙命,现场乱作一团,凶手趁机逃之夭夭!

接连吃了两次大亏,杜月笙才知道重庆当地黑帮真心惹不起,自己在上海滩覆雨翻云,但强龙不压地头蛇,还真拿哥老会没办法,为避免扩大影响,杜月笙只好草草收兵,返回上海。

杜月笙回到上海,掏了一大笔钱赔偿受害者死难者家属,对哥老会欠下的血债,也因为重庆山高水远,最终放弃了报复,将这口气生生咽下。

很多人认为这件事说明杜月笙出了上海淘,也不过是一个忍气吞声的窝囊废,但在我看来,他的低调处理恰好证明,杜月笙不愧是能屈能伸的大丈夫!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是如何看待杜月笙的表现呢?欢迎留言讨论。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杜月笙,旧上海的“地下皇帝”,民国帮会第一人,被称为“上帝”,可以说在当时的上海杜月笙是一个跺脚就要震三震的人物。可令人奇怪的是就这样一位人物到了重庆,被人欺负,却不敢找回面子,最后也只是掉头而走,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道理说通了很简单也就是“强龙压不过地头蛇”,当时的重庆并不是杜月笙范围,而是四川哥老会的地盘,所以等到杜月笙的势力一进入重庆就受到了哥老会的全面压制,而杜月笙因为自己的大本营在上海对重庆的事情鞭长莫及,虽然想找中央政府帮忙,但也没有起到什么作用,下面就把杜月笙吃亏这件事情详细的说一下。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杜月笙接到南京政府的指示希望他能帮政府招兵,考虑到在江浙沪地区招兵成本太高,杜月笙就派人去西南地区招兵,大本营就设立在了重庆,杜月笙招兵的法子首先搞路演,这个法子很受群众欢迎。


但这么做让重庆本土帮派哥老会就不开心了,江湖就是人心,你杜月笙敢到我们地盘上拉拢人心,那还了得,于是就开始对恒社的人下手。当然一开始他们也很文雅,只是把路演唱戏的女主角给办了。

但这自然没有把恒社的人吓住,毕竟大家都不是吓大的,这样哥老会的人就继续下手。这一次他们直接动手杀人,闯进恒社路演战场开枪打死了戏班子里面的一个角,这一次算是把事情挑明了,杜月笙知道事情后就着手解决,可没有丝毫办法,重庆地区都是哥老会的人,哪有杜老板说话的地方。


一树梅花一放翁


只能说杜月笙再黑再狠再阴,也阴不过四川人。四川人做事不择手段无所顾忌下三滥层出不穷无底线那个是出了名的。尹昌衡背信弃义恩将仇报,杀了自己的恩人赵尔丰小人上位,之后小人得志花天酒地玩弄女人丑态尽显的事可见一斑。


用户60500113915


杜月笙算得上是民国时期一号响当当的人物,在上海滩就没有他管不到的事。杜月笙后来组建恒社,恒社在上海滩势力很大,当时上海滩能和杜月笙比上一比的人物应该就只有黄金荣和张啸林了,这二人也是上海滩的老牌势力。杜月笙,黄金荣,张啸林三人在上海滩势力很大,连蒋介石在上海滩都要让他们三分。


特别是杜月笙,蒋介石十分欣赏他。杜月笙与其他两人不同,他还是想为国家做点事。抗日战争中,杜月笙曾多次向前线捐钱捐物,从这点来说他还算是挺不错的,起码比后来当汉奸的张啸林强太多。

因为杜月笙做事老练,蒋介石派他去重庆招兵。杜月笙为了完成招兵人物,他从上海滩请了一个很有名的戏班去重庆搭台唱戏,当然这是一种宣传手段。开始的时候招兵十分顺利,许多人都报名参军。不过后面就没有这么顺利了,当地势力哥老会经常派人来砸杜月笙戏班的场子,还强暴了戏班的花旦马媛媛,后面有枪杀了戏班的一位名角。



杜月笙知道此事是哥老会所为,也并没有找他们报仇。原因就在于重庆是哥老会的地盘,它是这的地头蛇。而杜月笙只是个外地人,所带人马也不多,起码在重庆,杜月笙没法和哥老会作对。


麦地传奇


杜月笙,青帮大佬,上海滩地下皇帝,影响力涉及民国时期党、政、军、金融、文化等各行各业。但就是这么一个霸道人物也不是在哪都吃得开的,杜月笙在重庆就吃了大亏还不敢报复,只因为他得罪的是纵横四川数百年的哥老会。

四川哥老会扎根于当地数百年,影响力遍布方方面面,无论城市、乡村,各行各业,均为袍哥所渗透。整个四川袍哥总人数能达到300万,而在重庆地区有将近10万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70%以上。

哥老会有多猛?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的主力就是哥老会,侯宝斋、吴庆照、孙泽沛等哥老会大哥聚众十余万带兵围攻成都,清政府对四川的统治土崩瓦解。辛亥革命后,四川从省到县各级政府都有大批哥老会大哥任职。四川大军阀邓锡侯、刘文辉、王陵基、王缵绪、杨森、唐式遵等人原来都是哥老会大哥级人物。

杜月笙是名副其实的强龙,但面对影响力遍布四川各处、有枪有炮的哥老会也不得不低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