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遠不及《雍正王朝》

我是看《康熙王朝》長大的,但是前幾天認認真真把這部劇補了一遍後,我得出一個結論,這完完全全就是一部靠著原著小說和演員演技撐起來的爛劇。

同樣是二月河小說為原著,甚至我覺得康熙王朝的音樂做得還要好一點,為什麼差距這麼大呢?在編劇啊!

《康熙王朝》遠不及《雍正王朝》

雍正王朝的編劇是誰?劉和平。康熙王朝的編劇是誰?朱蘇進。

說起朱蘇進同志的另外一部作品,跟康熙王朝一結合,大家可能就會立刻笑出來。另一部劇叫《三國》。

此公實在是一個歷史半吊子,卻不知為何偏愛寫歷史劇,於是他的筆下就出現了各種愚蠢至極的bug。

《康熙王朝》遠不及《雍正王朝》

孝莊太后的我孝莊,聖祖爺給孝莊託夢,大清律是聖祖所定,回去告訴你們那個彼得,提兵入關身先士卒的順治爺,打入北京害的崇禎皇帝上吊的清軍,打入北京奪了宋朝半壁江山的成吉思汗,等等等等,歷史bug不計其數,隨處可見。然後時間線也是各種錯亂,隨時可能出現康熙二十八年,然後過了十年後是康熙三十二年這樣的奇葩時間線。這種bug不太好記,我就只舉一個例子吧。藍琪兒三天前過生日,想家了,於是坐上龍輦就回京了。是是是,你踏馬坐著個轎子三天從內蒙到北京,編劇都不過腦子的嗎?當然了,類似的還有蘇麻去給老祖宗報信那次。編劇大概是沒有距離概念。

不是我們太嚴苛,也不是說歷史劇不允許有bug,更不是說歷史劇要和歷史一模一樣。沒有任何這個意思。

《康熙王朝》遠不及《雍正王朝》

但是,出bug和對歷史的改編是兩回事。同樣是劇中與歷史不符的地方,比如康熙死在朝上、老祖宗超長待機、鄭經自盡,等等,這些都與歷史不符,但是我並沒有將其列為bug。這些都是對史實進行的藝術加工。

而bug是怎麼樣的呢?違反常識、違反邏輯。清兵入關的時候順治才六七歲,上哪去提兵入關身先士卒?聖祖爺又如何才能給孝莊託夢讓她去祭陵呢?

《康熙王朝》遠不及《雍正王朝》

尤其是鐵木真奪了宋朝半壁江山這句臺詞一出,基本可以實錘,朱蘇進同志幾乎不僅僅是歷史半吊子的水平,甚至可能是個僅僅聽說過唐宋元明清這幾個字的歷史水平。他大概只知道歷史上有個蒙古朝代元朝,宋元宋元,肯定是元滅了宋。於是想當然耳寫出了這麼一句愚蠢至極的臺詞。

這樣的編劇在這裡擺著,你說你還能指望他寫出什麼有深度的劇情?別做夢了,康熙王朝有現在這個地位那完全是靠著原著小說劇情撐得住外加陳道明等一眾演員的精彩演繹。

聽說康熙王朝要翻拍了?說實話我還是挺期待的。雖然明叔和斯琴高娃老師等人的演技珠玉在前,但畢竟劇本毫無戰鬥力。我國的歷史劇實在是屈指可數,就在這麼幾部裡,感覺劇本質量都還不錯。哪怕立意不如走向共和等神劇那樣高遠,但起碼水平還是有的。比如去年的《大軍師司馬懿》,雖然劇情也是大肆改編歷史,但是跟《康熙王朝》不一樣,人家那個編劇一看就能看出來那是真懂歷史的,各種典故化用其中,臺詞也很舒服,改編改得也很精彩。

《康熙王朝》遠不及《雍正王朝》

朱蘇進還有一個愚蠢的地方在於總是自作聰明。權謀也好,人情世故也罷,都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但是朱蘇進同志大概是覺得就他水平高,生怕別人不知道他寫出了多麼精彩的權謀多麼深刻的道理,於是一定要讓劇中人物把心思都給說出來。《新三國》裡,只要有人用了某些權謀,那必定會有人跑出來問他為何要如此,然後那個人物再解釋一番。比如趙雲和張飛搶著當前鋒,最後抓鬮決定,然後諸葛亮用計讓趙雲贏了。這段劇情原著裡就有,很有愛的一段,我覺得體現出了劉備陣營的關係融洽。老版也有,表現的就是這個意思。但是到了人家朱蘇進同志的手裡就不行了,得有權謀。於是趙雲半夜就去找諸葛亮了,說軍師你為什麼要這麼做啊?諸葛亮就巴拉巴拉說了一大堆,反正就是他頗有深意。而朱蘇進最蠢的一次是對三姓家奴的解釋。原本張飛大喝一聲“三姓家奴休走”就衝殺上去了,這倒好,呂布居然還要問問我為啥叫三姓家奴,然後張飛再解釋一番。這麼蠢而尷尬的情節真虧他想得出來。

《康熙王朝》遠不及《雍正王朝》

而具體到《康熙王朝》這部劇,康熙下放周培公,有什麼用意?朱編劇生怕觀眾不知道,於是讓康熙在周培公面前一五一十交代了一番。康熙覺得黨爭初露端倪,於是孝莊又給他講了一番聖君不怕黨爭的道理。其實那段劇情在康熙大阿哥走後勃然大怒就夠了,編劇非要強加一段,把康熙為什麼發怒,面對黨爭應該怎麼辦都給說出來,生怕觀眾看不明白。

反觀《雍正王朝》,可能人物的一個眼神都滿含深意。雍正繼位後鄔先生辭別那段,鄔先生陳述三不可,半隱去了,期間雍正數次眼神犀利,未嘗不起殺心。這劇情要是讓朱蘇進來寫,那麼就一定會找個人來問鄔先生為何要走,鄔先生再給他分析一番雍正的心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