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當年把徽州婺源劃給江西?

明如鏡211346712


我們姑且先不討論婺源為什麼劃給江西,換個思路,

看看民國以後婺源地區著名的“回皖運動”,所謂“回皖運動”,顧名思義,就是要回到安徽。

1934年,國民政府正式公佈將婺源劃歸江西,由此引發徽商的強烈反對。民國時期,商人組織有很多,像商會、會館、不同行業的同業公會以及在外省的各地同鄉會。首先反對的就是這些商人組織,尤其是婺源旅滬、徽寧旅滬、安徽旅滬同鄉會以及上海徽寧會館的商人,他們強烈要求收回成命,言及徽州六縣千百年來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早已融為一體,不容分割。他們的反對最終引起了蔣介石的重視,故有《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令婺源縣政府文》,其核心意思是正值“剿匪”的關鍵時期,婺源與江西的浮樑、樂平、德興三縣地域犬牙交錯,且有兩條重要公路,均分隸兩省,不利於剿匪,所以婺源劃歸江西不容有改。因為蔣介石的強硬,“回皖運動”陷入低谷。同時,當時江西省長熊式輝和安徽省長劉鎮華都是政學系成員,是蔣介石的鐵桿粉絲,所以,“回皖運動”陷入低谷和他們也不無關係

。此後,又經抗戰等,婺源始終隸屬江西。

1934年報刊《人言週刊》關於婺源改隸江西的討論

1946年,中華民國還都南京,國民大會也在緊鑼密鼓的籌備,主張回皖運動的各團體均認為抗戰勝利,婺源劃歸江西的主要原因已經不存在了,所以均以國民大會為契機,準備以婺源回皖。為此,他們主要做了以下幾項工作,其一,成立專門的組織,即回皖運動委員會,下設總務組、宣傳組等六個小組;其二,組織婺源、徽州等在外的商人組織負責聯繫國民大會代表,希望在大會上提議回到安徽;其三,組織縣內各商人團體等籌集經費;最後,鼓動婺源縣各界以罷工、罷課等形式請願。聲勢浩大的運動最終引起了國民政府的注意,確切地說是警覺,國民代表大會召開在即,擔心這次的請願是別有目的的活動,但所幸江西省及婺源縣的報告均表明是純粹的請願活動,回皖運動遂得以繼續。最終在國民大會召開時期,引起了包括徽州籍胡適等的重視,由胡適提交了請願書,與此同時,婺源縣繼續進行罷工等請願活動,國民政府遂同意與1947年初派員實地勘察。1947年8月,國民政府最終同意將婺源劃歸安徽。

並且,回皖運動影響的不僅是婺源,還有1934年同時劃入江西的福建光澤,也同時劃歸福建。

1947年報刊《地理教學》中婺源回皖的報導

後來,紅軍“二野”解放婺源,後來解放江西的“四野”進駐,為方便管理,遂將婺源劃歸江西,新中國成立時,婺源被江西接收,遂至今一直劃歸江西。

參考文獻

唐立宗:《省區改劃與省籍情結———1934 至 1945年婺源改隸事件的個案分析》

徐建平:《互動:政府意志與民眾意願——以民國時期婺源回皖運動為例》


楚邾


  婺源自唐朝開始就屬於徽州地區,關於婺源劃給江西的一些波折。這個還是要從國名黨圍剿紅軍開始,婺源離上饒更近,在行政上婺源劃給江西更利於統治。

  1934年9月4日,國民政府需要,將婺源劃隸江西。這個是婺源第一次脫離安徽的管轄。

  1947年8月16日,婺源劃回安徽,隸屬安徽省第七行政區。第一次迴歸安徽。

  兩年後(1949年),婺源縣解放,屬華東區贛東北行政區,又劃給了江西。這是第二次脫離安徽的管轄,從此婺源一直屬江西管轄。

  有人說把婺源劃給江西,虧待了婺源。其實很不對,現在的婺源是全國最美的鄉村,整個縣都是國家級的3A景區,一個5A級景區(婺源江灣景區),篁嶺景區(十大最美梯田之一)與北京電影學院合作成立“北影驛站”,這種殊榮在全國是絕不僅有的。

  婺源交通優勢明顯,現已開通京福線與九景衢,也可以選擇自駕遊。


睡覺覺覺覺考拉


題主穿越到1934年去問問民國政府當時研究這一問題的專家學者吧,或者去查查民國檔案看是否留有記載。現代人給你說的都只是現代的分析、推測,甚至只是猜測,誰說的也不是權威答案。


樸人1


為什麼當年把徽州的婺源劃給江西?

關於婺源為什麼劃給了江西!我想這是所有老一輩的徽州人身上的一塊傷疤!

堂堂徽州一府六縣,被拆的七零八落。


婺源縣

在江西它是一張名片,回到安徽不知道命運如何。林子在這裡不敢亂說,最新的民意調查顯示婺源人百分之九十的人不願意在回到安徽省。

這是一個何等臥槽的問題!當年國民黨為了剿共的方便把婺源劃歸到江西。建國後直接就劃給了我們浮樑專區,歷經幾次的變遷劃歸現在的上饒市管轄!

看看林子老家景德鎮的地圖你們覺得不臥槽!

無論將來的老徽州地區和婺源發展如何!請把徽州文化傳承下去,婺源文化傳承的不錯,想想現在的黃山市林子能笑出聲來。

好好的徽州叫什麼黃山市!


一點少年郎


安徽只是個地名,去過安徽和安徽生活的人都知道,安徽的文化風俗習慣南北差異非常大,所以從文化角度說婺源是安徽的站不住腳。

安徽徽派文化,其實江西來說,不止婺源保留了徽派文化,江西贛中北基本都是徽派風格。青磚綠瓦江西古村比比皆是。所以婺源從文化上並不和江西衝突。

婺源在江西並沒受到委屈,反而名揚天下。現在誰在要回婺源,誰做在搞事。?當然不是婺源人而是安徽一些吃飽了沒事幹的人,眼紅加嫉妒心。看到婺源出名了,就想佔為己有,哪怕沾邊也好。

在江西並不丟臉,唐宋開始到明代,江西一直是江南魚米之鄉,人們生活富足,文人輩出,生意做到天南海北,從事鹽商的基本都是江西人。人口的增加造成了人口遷移,湖南四川貴州湖北多地祖輩從明清史查都是來自江西。近代更是革命的兵源地,江西人民有利的支持了革命戰爭。

從富有程度看,江西也不窮。為啥都說江西窮,第一是上海人敗壞的名聲,80年代前上海已經有高樓大廈,而江西大部分人住著祖輩留下來的青磚綠瓦的古房子,格局當然沒上海漂亮,所以上海人以前一提江西就是窮,那個時候要是去其他地方,大把人還在住土房子。第二就是國家每次規劃都是先滿足京廣線而不是京九線,江西的發展總是放在第二梯隊。給人遺忘的感覺。第三就是一些江西人不愛吹牛甚至喜歡自黑江西。如此三點下來江西不窮才怪。

農村小鎮來說不比安徽差。婺源在江西不虧。


Hess1163173093


我是徽州人,婺源是如何分割出去的基本上大家都知道了,我站在一個徽州人的角度,說說自己對這件事的看法,雖然跑題了,但是反映了一部分民聲吧。從徽州人的感情來說真的希望婺源能早日回來,婺源迴歸可以保證徽文化的完整性!更能保證徽文化的傳承。這是感情問題,徽州人特有的這種感情也許外人不理解吧!但是從婺源自身經濟角度考慮,婺源就是江西的寶,一個小小的婺源能讓江西宣傳的那麼好,旅遊業做那麼強,在安徽能不能做到,大家看看現在徽州就知道了,雖然做的不錯,但是無法跟婺源比,一個婺源蓋過了整個徽州。婺源的發展可以說是徽文化的大幸,就讓婺源留在江西吧,只是希望那裡的徽文化能好好傳承下去,這就是我一個徽州人或者徽州後人希望看到的。


我心依舊45814602


前面幾位大仙已經講了婺源從徽州劃入江西的歷史變遷,我就不重複了。我來分析一下婺源劃入江西的利弊。

一、婺源位於江西五大河流之一的饒河主支之一的樂安河上游,屬於鄱陽湖水系。樂安河發源於婺源縣北部大庾山、五龍山南麓,經婺源、德興、樂平,在鄱陽與昌江交匯後稱饒河,然後繼續向西匯入鄱陽湖。也就是說,大庾山、五龍山是分水嶺。以分水嶺作為分界,是區域劃分的主要方法之一,既可避免兩地因水資源起糾紛,也有利於水資源的管理和保護。

二、婺源的徽派文化、建築,放在安徽省,一點都不起眼,只能被淹沒、被遺忘、被邊緣化。古徽州的黟縣、祁門、歙縣、績溪等,徽派建築多且盛,徽派文化也更豐富。相比較下,處於古徽州邊緣地帶的婺源,這方面的資源則相對遜色。那為什麼安徽那些坐擁更豐富資源的地方,在旅遊發展上卻不如婺源呢?原因就是婺源幸運地劃入了江西。因為在江西,她的這些旅遊資源是獨一份的。這使她既能得到省裡、市裡的眷顧,獲得大量的政策、資金、推廣和客源支持,又沒有同質化的競爭對手,可以說發展得十分從容。而在安徽,數個古徽州縣資源嚴重同質化,相互間競爭激烈,省裡、市裡手心手背都是肉,不可能厚此薄彼。因此這些古徽州縣難以獲得像婺源那樣的政策、資金和推廣支持。更糟糕的是由於黃山的名氣實在太大太耀眼,光芒幾乎蓋住了古徽州的徽文化旅遊資源,導致很多遊客只知黃山而不知古徽州。




三、婺源如果留在安徽而不是劃入江西,那麼她的交通不可能像今天這麼便利。比如九景衢快速鐵路和景婺常高速公路,江西肯定選擇從景德鎮經德興入浙江,而不會選擇經過婺源。

婺源劃入江西,得萬千寵愛,成為了江西的一張名片,真是婺源之幸。


西山紅袖


這是一個被提及很多次的問題,婺源劃給江西了,很多人對此也是褒貶不一。大部分的婺源人似乎都認為因此而虧待了婺源。那麼,既然如此,當年為什麼還是把婺源劃歸江西呢?其實歷史上婺源的歸屬問題有多次變更。

第一次變更

在清朝時期,婺源一直都屬於徽州府所轄的六縣之一。直到1934年,國民政府為了在江西進行“剿共”的需要,把婺源劃歸江西省第五行政區管轄。

第二次變更

1947年,因為買鹽的價格安徽比江西便宜,婺源百姓極度反對將其劃入江西,於是再次劃回安徽省第七行政區管轄。

第三次變更

1949年5月1日,婺源獲得解放。解放婺源的是解放軍的“二野”,和解放江西的同屬一支部隊,為了軍事管理的方便,當時又把婺源劃歸江西省贛東北行政區浮樑專區管轄。此後,婺源一直都是江西管轄。

很多人認為婺源劃到江西不合理,其實我覺得這沒什麼大不了的。全國這樣的現象其實並不少。難道把婺源劃回到安徽,婺源就能夠發展的比現在好?我看未必!


歷史評說


因為婺源在江西當寶,在安徽只會墮落的跟其它幾個古縣一樣,弄不好還會像徽州一樣名字都被撤了。哪能有現在的婺源。沒有江西也沒有現在的婺源,江西給婺源一點都不少於其它景區。所以說婺源在江西是最好的歸宿。


親一口給你電子競技


天闊白雲追,老家無夢迴。舊時王謝燕,幾度伴春歸。湛藍寥廓的天空上飄著些許白雲,它們在互相追逐著,是那麼愜意和快樂。而我卻在獨自憂傷,因為已經好久好久都沒回徽州的老家了,現在就連想夢見它都很難。我是多麼羨慕那些小燕子啊,每年一到春天,它們就準時飛回老家。冬去春來,誰也記不清它們究竟已經飛過幾度春秋,說不定它們還是舊時王謝堂前的燕子呢。徽州啊,對婺源來說已漸行漸遠了。



題主問當年為何把徽州婺源劃到江西了,我也時常思索這個問題,究竟是為什麼?古徽州一府六縣一千多年,創造了多少輝煌和傳奇?光是一個“徽學”就是如此的博大精深。解放前,婺源第一次被國民政府劃到江西后,婺源人,甚至是整個徽州人都是強烈反對,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回皖運動”。1949年5月1日,婺源解放了,可就是因為解放婺源的和解放江西其它地方的都是解放軍“二野”,僅僅是為了軍事上的便於管理,就把徽州婺源劃到江西了。從此,婺源就像一個遊子離開了徽州。我們無力去評判歷史,只是覺得婺源離開了徽州就好像一下子沒有了自己的根,同時對江西又缺少認同感,我想這或許就是文化的斷層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