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行業接連巨震,騰訊蒸發萬億,網易腰斬,這些股票瑟瑟發抖!

遊戲行業接連巨震,騰訊蒸發萬億,網易腰斬,這些股票瑟瑟發抖!

“單排吃雞”、“組隊吃雞”、“今晚吃雞嗎”、“今天你吃雞了嗎?”又是一年開學季,新的學期除了將家長從漫長的暑假中“解救”出來,更能讓孩子們從沉迷遊戲中解脫出來。

遊戲行業再遭重挫,不僅沒有等到暫停的版號審批重啟,開學前夕的8月30日,教育部等八部門下發《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通知。通知提到“實施網絡遊戲總量調控,控制新增網絡遊戲上網運營數量,探索符合國情的適齡提示制度,採取措施限制未成年人使用時間”,雖然不到一百字,卻讓本來已經風雨飄搖的遊戲股再次搖搖欲墜。

“實施方案”發佈的第二天,網絡遊戲板塊下跌2.01%,迅遊科技、三七互娛等以遊戲為主業的上市公司應聲下跌,整個遊戲板塊市值蒸發百億元。

對於遊戲股來說,煎熬的日子遠遠沒有結束。政策打壓、行業增速下降,不少遊戲股在今年慘遭業績股價雙殺,港股遊戲巨頭騰訊和美股遊戲巨頭網易均遭受重擊。

1

業績不及預期,昔日“股王”市值蒸發萬億

2018年是騰訊成立20週年,20歲的騰訊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中年危機”。

8月15日,騰訊交出其中成績單,二季度淨利潤出現“雙降”,同比下降2%,環比下降23%。其中二季度騰訊網絡遊戲收入環比下滑12.36%,騰訊智能手機遊戲營收環比下降19%。這也是繼2017年四季度後,騰訊網絡遊戲業務再次出現環比下滑。

遊戲行業接連巨震,騰訊蒸發萬億,網易腰斬,這些股票瑟瑟發抖!

今年以來,看空騰訊的聲音不絕於耳,加之港股整體走勢低迷,投資者情緒恐慌,騰訊股價也是順勢下跌。

1月29日,騰訊股價創下476.6港元/股新高,3月21日再次觸及475.6港元/股高點。8月16日,也就是騰訊發佈中報的第二天,由於業績不達預期,騰訊股價應聲下跌,下跌至319.00港元/股,較前期高點跌去49.40%。

遊戲行業接連巨震,騰訊蒸發萬億,網易腰斬,這些股票瑟瑟發抖!

騰訊股價低迷與大環境密不可分,恆生指數1月29日一度漲至33484.08點,隨後一路下行,8月16日下探26871.11點,港股大盤自2月份見頂以來,跌幅高達24.61%。

遊戲行業接連巨震,騰訊蒸發萬億,網易腰斬,這些股票瑟瑟發抖!

除了外部環境,騰訊自身問題也逐漸凸顯。

騰訊以遊戲為主要利潤來源,而今年以來遊戲行業受到嚴格監管,今年3月,由於遊戲審批主管部門的調整,版號審批一直處於暫停狀態。

有網友評論稱,騰訊用一款不賺錢的《絕地求生:刺激戰場》、《絕地求生:全軍出擊》,分流了原本賺錢的《王者榮耀》。不賺錢的原因則是因為未獲得遊戲版號,不能加入內購付費。所以在今年上半年《絕地求生》風靡全國時,就有投行曾預估騰訊 Q2 手遊收入環比會下降。

這一點也得到騰訊的印證,騰訊方面認為,網絡遊戲收入環比下降的原因是用戶將時間轉移到了尚未商業化的戰術競技類遊戲,以及受到了新遊戲發佈排期及淡季的影響。

《王者榮耀》生命週期已經顯現,受制於版號,火爆的“吃雞”遊戲卻遲遲不能開展商業化,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騰訊手機遊戲營收增長。

美股市場的遊戲龍頭網易調整更加劇烈。今年美股一路走強,網易卻從去年年底的376.02美元,下跌至8月31日的188.88美元,股價一度逼近腰斬,市值更是蒸發超過千億元。

遊戲行業接連巨震,騰訊蒸發萬億,網易腰斬,這些股票瑟瑟發抖!

2

增量轉型存量,中小遊戲公司步履維艱

繼3月網絡遊戲版號暫停,到新近《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提出,對遊戲行業無疑是巨震,對中小遊戲商來說,已經提前進入寒冬。

早前時代財經就曾報道,在遊戲版號通道關閉的這5個月,市場大約缺失3500款新遊戲,部分版號代辦機構甚至直言有近6000款新遊被積壓。在這一等待過程中,中小遊戲團隊處境艱難,部分中小遊戲團隊因產品無法商業化回籠資金而散團。

8月31日,在遊戲板塊的80家上市公司中,58家上市公司股價下跌。三七互娛、迅遊科技跌停,掌趣科技下跌7.28%,完美世界下跌6.42%。港股博雅互娛跌幅達10.91%,其主營業務棋牌遊戲正是近期的重點整治對象。A股27只網遊概念股股價更是較近一年高點下跌超過50%。

遊戲行業接連巨震,騰訊蒸發萬億,網易腰斬,這些股票瑟瑟發抖!

實施方案出臺後,有遊戲開發人員在朋友圈評論:“預計到今年遊戲行情不好,但沒想到比預期更壞更艱難”。部分遊戲行業人士甚至在朋友圈內刷起了“管管孩子,救救遊戲”的言論。

3

娛樂消費需求旺盛,估值底部等待監管清晰

版號的任何風吹草動都牽動著遊戲行業敏感的神經,遊戲股在有網遊審批重啟傳言後聞聲大漲,但隨即又被打回原形。

日本券商野村證券在8月20日下午發佈研報,並援引業內人士消息指出,國內網遊審批最快將於今年9月初重啟。同時該行預測騰訊旗下《絕地求生》手遊與《堡壘之夜》端遊最快將於第四季度、也就是今年內獲得版號。得出該結論的理由之一,是騰訊管理層早前曾在財報會議中表示,有信心可獲得相關變現牌照。

海通證券認為受遊戲版號問題影響,遊戲公司今年確實面臨較大的業績增長壓力,但長期看娛樂消費依舊旺盛,後續版號也有望恢復正常,當前位置無需過度悲觀。如今政策監管依舊趨嚴,建議關注業績確定性較高,資源稟賦較好的平臺和版權類公司。·

長江證券表示,對比影視劇,市場對遊戲行業整體政策也有擔憂,2017年一季度整體業績基數高,2018年一季報壓力較大,同時易受核心產品延期的影響。但長江證券認為,騰訊今年將更多的和二線龍頭開展股權和產品上的合作。一季報後與騰訊合作的主力產品將陸續上線,目前遊戲股估值處於低位水平,估值提振需爆款催化,仍然看好龍頭公司的產品儲備。

中金公司認為,監管機構重組導致遊戲版號暫停審批是造成騰訊遊戲業務低於預期的主要原因,外媒報道則加劇了投資人對遊戲板塊的悲觀情緒。中金公司強調,遊戲版號暫停審批僅是暫時性的,而非永久“凍結”。當前階段來看,遊戲行業由於版號審批暫停疊加近期遊戲總量調控政策出臺,短期可能繼續抑制投資者情緒;但是中長期有望淘汰中小長尾產能,促進行業集中化。

對於《方案》中提到的控制遊戲總量,國元證券認為控制數量對於遊戲行業影響不大,反而是在審批速度和節奏上或許會有較大影響。版號重啟,或在9月底。從3月開始,版號已停發五個月,目前來看,一方面,監管部門推出了“綠色通道”等緩衝措施,針對新遊戲可以獲得一個月的“測試變現期”。同時,推測版號重啟或望在9月底、10月初開啟,無須過分悲觀,對遊戲板塊整體估值隨著版號重啟有望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復。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我國遊戲市場銷售收入1050億元。遊戲產業發展迅速,用戶規模龐大,只有消除網絡遊戲的負外部性,才能促進遊戲產業健康良性地“開疆拓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