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西普陀寺的前世今生

龙岩西普陀寺的前世今生

西普陀,是西普陀寺的简称,遗址位于上杭县临城镇白玉村上圆山(又称覆箩山)山腰。实际上,西普陀寺早已荡然无存,只是个传说。据有关资料记载,西普陀“建于宋盛于明”,“没有上杭城,先有普陀寺”;西普陀寺高僧用于闭关修炼的金玉顶石屋,建在上圆山主峰,“始建于宋代,明代重修”,而上杭升场为县是宋淳化五年(994年)。可见,如果西普陀寺至今还在,至少也有千年的历史。

龙岩西普陀寺的前世今生

“普陀”,为梵文音译,原指观世音菩萨所居之岛,也有“美丽的小白花山”、“光明山”的意思,是观音修行的净土。唐代以来,佛教盛行,各地多有普陀之名。

然而,西普陀寺命运多舛,几经兴废,一直到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明代禅宗临济派高僧香林和尚在此重建丛林寺院而恢复禅风,在西普陀寺遗址上按原样重新修建起了建筑风格独特的圆形寺庙。因寺庙坐落在半山腰,时常烟雾缭绕,故取名为“云峰寺”。

龙岩西普陀寺的前世今生

在香林和尚住持云峰寺期间,达到鼎盛。据清同治甲子年所修县志及民国丘复所撰县志记载,西普陀山“向极壮丽”,四周“冈峦回护,磅礴无际”。寺中“长松茂草”,“荆花灼耀于内,榕树檬密于外”,“僧众千余,农禅两旺。晨钟暮鼓和鸣,香火青灯辉映,朝山进香者摩肩接踵,络绎不绝”。这里自然资源丰厚,植被沃土宽广,四季温和如春,风光秀丽多娇,景观风姿迷人,被誉为杭川“乐土宝地”,是闽、粤、赣边区佛教圣地之一,享誉海内外。

到了明末清初,云峰寺再次遭受厄运。南明王室的一个王爷曾率兵驻守西普陀,意图抗清复明,遭朝廷几次清剿,云峰寺被一把大火烧成灰烬。此后日渐式微,慢慢湮没在历史烟尘中……(闽西日报 胡家新 文/图)

龙岩西普陀寺的前世今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