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緒年間,安徽發生一起三百餘人罹難的爆炸事件,至今原因不明

清光緒年間,安徽發生一起三百餘人罹難的爆炸事件,至今原因不明

清光緒年間,安徽發生一起三百餘人罹難的爆炸事件,至今原因不明

光緒十六年(1890年)九月廿一日上午,位於長江下游南岸的太平府(今屬安徽當塗)東門火藥局突然發生爆炸。“忽聞天崩地裂之聲,煙焰彌空,兩時始散。”

方圓數里地之內,街巷的房舍在瞬間被夷為平地。

幾門沉重的大炮,以及鋼鐵炮彈、磚石瓦塊被炸得騰空而起,被震飛的人落到數里或十里開外。

據目擊者描述,現場異常慘烈,當天,有一些木匠、泥水匠正在火藥局幹活,爆炸發生後,這些人全部下落不明。

附近看守火藥庫的幾個士兵及其家屬也消失得無影無蹤。

現場沒有一人存活,因此,這起爆炸事件究竟是如何引發的,已經無法得到證據了。

火藥局附近還有一個澡堂子,爆炸後成了泥沼。

清光緒年間,安徽發生一起三百餘人罹難的爆炸事件,至今原因不明

有個在水邊搗衣的婦人,聽到爆炸聲,起身觀望的時候,忽然“其首倏已不見”,正在官府衙門辦公的太平府最高行政長官——知府吳潮被巨大的匾額砸暈,不久甦醒,第二天也死了。

整個太平府城內,斷肢殘骸隨處可見。

上南門夫子廟、學使考棚、縣署大堂等建築被全部摧毀,監獄也毀壞大半,裡面的犯人全部逃脫。

被炸燬的民宅共一百多家,據不完全統計,此次爆炸有三百多人罹難,其中有一部分人是爆炸後引發火災活活燒死的,另一部分是被飛濺的磚石瓦塊擊中而死。

清光緒年間,安徽發生一起三百餘人罹難的爆炸事件,至今原因不明

受傷者不計其數,大多“焦頭爛額,露宿風棲,搭蓬席而居之。

其生者亦多至於各處殘肢斷體,血肉模糊者,令人目不忍睹。”

附近居民生還者“以禍起提督之藥局”,就把親人的屍體抬到長江水師的中軍署中,哭鬧著討說法,中軍只能小心翼翼迴避。

憤怒的群眾得知提督巡捕負責管理火藥局差事,就喧譁著湧入其家,“擊毀器皿以洩忿”。

等到附近官員捐資,派員賑災撫卹,民眾憤怒的情緒才稍有減緩。

清朝普遍使用火器,開始於同治、光緒年間,火藥管理缺乏經驗。

同治年間,湖南長沙、山東濟南、河南滎陽就連續發生過類似的事件。

河南滎陽駐軍運送彈藥時,彈藥的銅帽相撞,引發了大爆炸。

清廷官員沒有吸取教訓,長江水師不顧民眾反對,只圖方便,固執地把火藥局建在了城內,以至於造成災難。

就在這次大爆炸發生幾年之後,廣州、杭州的火藥局也相繼發生了爆炸,時人稱之為“火藥之禍”。

清光緒年間,安徽發生一起三百餘人罹難的爆炸事件,至今原因不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