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山所祖傳的「羊皮書」

祖居青島浮山所的不少老人都知道,保存記載明朝時期浮山所居民各姓氏的羊皮書在清朝時期被一個巡撫拿走了,這段歷史一代一代留傳了下來。

青島歷史|浮山所祖傳的“羊皮書”

古時候,不少家族常常把能夠光宗耀祖的功德記載在羊皮書上,是因為羊皮不易破損,可以長久存放,人們把這種記載方式稱為“羊皮書”。

明朝,浮山所眾多有“千戶”(武德將軍)、“百戶”(昭信校尉)封號姓氏的門戶都採用這種方式,把先祖功德一一寫在羊皮上用以傳世,上邊記載著先祖追隨洪武皇帝轉戰南北、抗擊倭寇、京城比試、朝廷敕封等功德。

清王朝統治中國後,廢止了明王朝的很多章法。其中“千戶”、“百戶”的封號不能世襲,奉祿停發,這雖然是改朝換代的必然,但“千戶”、“百戶”的後代都怨憤不已。他們奮起抗爭,在遭遇清兵的鎮壓後,有蘇、焦、亢、楊等姓氏的後人們紛紛攜“族譜”、“御券”、“羊皮書”等離鄉外徙。《蘇氏祖譜》記載九世傳人蘇玠攜“祖譜”出走再無音訊。《亢氏族譜》記載亢姓一先祖攜“御券” 出走在即墨窩洛子定居,其“御券”在身邊保存了近600年後,在“文革”初被當時的一個縣武裝部幹部拿走後再無下落。

青島歷史|浮山所祖傳的“羊皮書”

羊皮書

相傳清雍正三年,山東巡撫陳世倌從靈山衛到了浮山所,這可能是因為浮山所軍民第一次見到清朝大員,於是紛紛手持“羊皮書”陳述其不滿。據清代編修的《靈山衛志》記載,陳世倌在給雍正皇帝要求保留沿海衛所的奏疏中,也說他曾到過浮山所實地考察。他在《疏》中說:“ ……向來海氛竊發,全賴衛、所守、千飛督,屯軍、鄉勇各執刀石、器械奮勇守禦,海船望風而遁,不敢登岸。一經裁去,則城廓空虛,萬一萑符有警,州縣相隔崇山峻嶺,一時救援不及,可以乘虛而來,所關非小……”。從《疏》中可以看出,這位巡撫大人對衛、所軍民的歷史作用是肯定的,自然對當時衛、所軍民因失去奉祿而產生的怨憤會有一定的理解。所以,他對手持“羊皮書”慨然陳辭的軍民沒有采取“過激”行為,算是一點同情吧。他把浮山所軍民們拿出的“羊皮書”一一收納帶了回去,也算是給軍民多少一點企望。

青島歷史|浮山所祖傳的“羊皮書”

青島浮山所老照片

廢止明朝封號、奉祿是朝廷所定,絕不是他這位漢族大員所能改變的。不過這位巡撫大人對保留沿海衛、所的想法還挺固執,他在第一次上疏未果後,又寫了上奏疏要求朝廷不要裁撤沿海衛、所,雖有一時奏效,可在雍正十二年,朝廷還是下令裁撤了全國的衛、所。

可是,自從這位巡撫大人把浮山所軍民祖傳的“羊皮書”收納走了之後,浮山所軍民祖傳的這一珍品就再也沒有回到他們的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