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球哲學丨贏球要「拼勁十足」還是要「方法行頭」?

現今的羽壇格局與十年前相比,可謂日新月異,不變的規律只有一個,冠軍終歸強者。但羽毛球是個具有限制性的運動,有別於賽跑和舉重,所以這個所謂強,體現在哪裡?單單是速度、力量?還有其他嗎?

愛羽客小編最近以群訪的方式,請教了十幾個看球超過十幾年的老球迷和一些北京奧運週期的退役運動員,講起了“贏球靠拼勁還是靠方法”這個關於風格的話題。我們發現,10年前,日本、韓國、中國的運動員,整體來說打法都比較偏硬朗,意志很頑強,而馬來西亞、印尼的運動員則不太強調力量、體能,他們重視的是技術、節奏、變化。

羽球哲学丨赢球要“拼劲十足”还是要“方法行头”?

以小編和其他同行的採訪經驗來說,問到運動員如何去贏得比賽,總是有大部分的運動員都說自己當時沒多想,就是一分一分地去頂,甚至說沒有在意分數,就是咬著牙去打。這種球員通常比較年輕,確實在場上表現得很賣力,球路大開大合,攻防回合都打得相當精彩。或許我們對這類作風頑強、不太思考技戰術的運動員定義成一種類型——“拼勁十足”。

而另一種類型的運動員則是喜歡從技戰術的方面去入手去探討,他們會講講別人哪些地方做得好的,自己哪些地方去扭轉局面。這種球員在場上不會表現出很緊張,即使是失誤,他們不會表現出過分在意。在場上,他們總是不會急著下手,總是等待這對方出現漏洞才抓住機會。雖說局面沉穩,但是懂球的球迷總認為他打得“有紋有路”。這種球員我們定義作另一種類型——“方法行頭”。

羽球哲学丨赢球要“拼劲十足”还是要“方法行头”?

10年前,電視解說羽毛球比賽時,凡是有日本運動員出場,解說員在談到打法時總是說:“作風比較頑強、防守比較好”。當時的日本運動員打法確實比較單調,即使是相對最強的女雙項目,打法除了防反,就是死守。韓國雙打亦同樣,總喜歡用盡所有力氣去幹。但亨德拉這個“冷麵石佛”總覺得他沒有怎麼動,單單動兩下手就得分,讓對手有力使不出。我們經常覺得印尼運動員面部表情很放鬆,確實如此,不是他們不緊張,而是他們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觀察對方的漏洞,而不是想著勝負結果。

李龍大無疑是一位一流的球員,但在一流球員裡,他或許要歸類成拼勁十足的類型了。李龍大最重視的項目是男雙,但卻在大賽中未拿到冠軍。部分球迷總喜歡把一些不願意總結出來的科學規律歸結為命運,卻沒有發現李龍大屢次輸給東南亞球員是因為他球路太單一,加速的同時也被對方觀察出漏洞。他拿到奧運冠軍的項目是混雙,其實確實離不開李孝貞的出球智慧,能夠在大賽戰勝納西爾和趙雲蕾,僅僅靠頑強死頂絕不可能。回看李龍大的男雙,越是想通過速度力量解決問題,越是說明得分手段比對方少。

羽球哲学丨赢球要“拼劲十足”还是要“方法行头”?

相反,亨德拉在里約奧運被柴彪/洪偉爆冷亦有原因。其實那場球也可反思為亨神太糾結於小技術,也對自己的技術太過於有信心,明知球慢卻不肯加力,也沒有加速去調動自己的狀態。奧運會小組賽兩敗而不能出線,他覺得是狀態不好,但側面來說,是否算是缺了一份拼勁呢?

如果要找典型的方法行頭論的球員出來,那就是傳統的印尼女雙了。原因很簡單,因為印尼女雙大多能力本來不強,只能靠技術,頑強不起來。印尼女雙是印尼隊五個項目中歷史成績最差的(女單雖好不了哪裡去,但是起碼出過三位奧運獎牌獲得者)。民族文化確實有影響了印尼女子運動員普遍內斂的性格,而從球路來看,印尼女雙運動大多隻會打點,連攻防回合都難以堅持。

羽球哲学丨赢球要“拼劲十足”还是要“方法行头”?

但本屆世錦賽我們可以看到,印尼隊成績最好的反而是女雙,世錦賽女雙八強日本佔三席絕不是奇事,但同樣佔據三席的居然還有印尼女雙。拉哈尤的男性化無疑顯示出她的攻防相持能力,但三雙阿萬達在1/8決賽戰勝李紹希/申昇瓚的比賽,可以看到印尼女雙在方法行頭的基礎上,變得更拼勁十足,簡單說是多拍能力進步了,作風更頑強。

羽球哲学丨赢球要“拼劲十足”还是要“方法行头”?

“拼勁十足”的基礎變得“方法行頭”的,就是現今的日本隊,他們整體都一改往日球路死板單調的印象。桃田賢鬥在世錦賽的表現和成績,都已經證實他各項技術細節與技戰術套路都已經達到一流。我們把桃田和昔日佐佐木翔那批只專注於頑強奔跑的大師兄相比,不難看出桃田的球路和得分手段,明顯豐富很多。

羽球哲学丨赢球要“拼劲十足”还是要“方法行头”?

最後要作出的總結,當然是“拼勁十足”和“方法行頭”要同時並存才能成為頂尖運動員了。如開頭所說羽毛球運動就是一個在框框內進行的博弈,不像舉重或賽跑那樣,力量越大、速度越快就越有優勢,衝得越快可能只會露出更大的空檔。同時,也不可能不跑動,靠著一些假動作就能輕易得分。故此,拼勁和方法之間的拿捏,或許是高水平運動員在比賽中的關鍵了。

還要打call一下愛羽客的技戰術教學節目,更新啦~~

羽球哲学丨赢球要“拼劲十足”还是要“方法行头”?

主講: 張潔雯

教學要點: 意識 張潔雯 甘兆龍

優秀原創稿件、個人簡歷投遞通道:[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