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出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该怎么调理?

粉嘟嘟


怎么老提幽门螺杆菌的危害性,知识更新医生要跟上、读者也要注意医学知识的新进展,老是抄来抄去,让七亿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人整天忧心重重,人吓人吓死人,医生再吓唬病人不是无知就是缺少道德观。尽管学术上可以存在分歧但不能固执己见,可能张澍田教授的最新关于如何正确对待幽门螺杆菌的讲话会使一大批幽门螺杆菌专家“失业”,但我还是要再次转载,直到医生的观念转变过来。

2018年6月15日一17日,“第十五届北京国际消化疾病论坛”在北京召开。本届大会主席、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执行院长张澍田教授在胃肠肝胆内外科联合论坛中,做了一场关于“是否所有幽门螺杆菌(Hp)感染者都应该接受根除治疗?”的报告,引发广泛热议,现整理如下。

张澍田教授

2014年《幽门螺杆菌胃炎京都全球共识》推荐,“除非有抗衡因素,否则所有Hp感染者都应该接受根除治疗”,但目前尚未得到国内学者一致认同,主要因为存在以下几点争议。

1.胃癌是饮食、宿主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Hp可能只是众多帮凶之一

在发展中国家,约80%的人携带幽门螺杆菌。在这些携带者中,仅1%-10%发生消化性溃疡,仅有0.1%-3%发生胃癌。在印度、泰国、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幽门螺杆菌的携带率非常高,但这些国家的胃癌发生率却很低。

有meta分析显示,在无症状人群中根除Hp预防胃癌证据不足(BMJ 2014,348:g3174;Cochrane Database Dyst Rev 2015 Jul 22,(7):CD005583)。而在胃癌高发区无症状人群中根除Hp,每15人仅可获益1人。

胃癌是饮食、宿主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年龄>55岁、男性患病率为女性2倍、基因、家族史、种族、肥胖、吸烟、Hp感染等),Hp可能只是众多帮凶之一。

2.Hp是胃微生物群中的一员,菌群失调可能与胃癌发生相关

胃内有100多种细菌构成的细菌群落,共同影响胃内生态平衡,并可能在疾病进展中起重要作用[Gut Microbes 2013,4(6)505-31]。2017年发表在《Gut》上的一项研究发现,与胃炎患者相比,胃癌患者的胃部菌群多样性降低,螺杆菌属丰度降低,其他细菌属的丰度增加。多项研究表明,菌群失调可能与胃癌发生相关。

3.Hp感染率已呈下降趋势

随着生活水平、住房条件、供水卫生、教育水平等的改善,美国、日本以及中国等国家的Hp感染率正在下降。

4.幽门螺杆菌的“默默奉献”

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了幽门螺杆菌对人体可能存在的保护作用(更不容易患上过敏,降低哮喘的发病风险,降低湿疹的发生率,可能预防炎症性肠病的发生,Hp感染率与肥胖及超重比例呈现负相关等)

5.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潜在问题

一些研究还反映了根除幽门螺杆菌后会出现的问题:

①更容易患上胃食管返流病以及相关并发症,例如巴雷特食管和食管腺癌;

②肠道菌群比例变可能对健康产生长期影响;

③使用抗生素会增加耐药性细菌产生的风险,尤其是在我国抗生素滥用问题较严重的情况下,更是要对此引起注意。

总结

  • Hp需要重新再认识
  • 经济水平的发展,公共卫生水平的提高,是根除Hp的重要措施
  • 伴随着科技的进步,Hp的神奇面纱会被一步步揭

  • 以下是我在去年8月29日今日头条回答读者问题时写的:

  • 幽门螺杆菌是胃癌的前奏吗?
  • 我想说点真话

    幽门螺旋杆菌一萎缩性胃炎一腸化一胃癌,这是真的吗?十年来这个既念一直被过分宣染,甚至不少医生仍深信不疑,Hp陽性感染者真的会癌变吗?既然又提出这个问题,我仍要强调以下几点:

    1.幽门螺杆菌中国人群陽性感染率达到60%-70%

    2.因此胃癌病人幽门螺杆菌检出率高下足为奇。

    3.幽门螺杆菌感染无论三联或四联治疗后仍然有极高的复发率,这不仅与我们飲食方式习惯有密切关系,也与个体差异有关。配偶杀灭复发再杀灭仍然复发,但共同生活几十年的配偶始终阴性不感染。

    4.现在胃癌发病率越来越低肠癌发病率却在不断提高。更多医生(尤其是消化内镜医生)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十二指腸溃疡相关性更密切。

    5.胃粘膜腸化是种老化是表现,尤其小肠肠化不会癌变,大肠肠化应每年复查胃镜,也是决不是胃癌前期病变,但是活检的病理报告是重度不典型增生就要当心了,50%以上会癌变,也有人认为是癌前变期,出现重度不典型增生那你至少每半年复查胃镜,2-3年后可以每1-2年做一次胃镜检查。有些重度不典型增生的病例可能会逆转或消失,即使那样仍应每1-2年胃镜复查,仔细一点可每月做一次简单的大便隐血检查,这往往是消化道癌症的最早表现。

    知识更新是每个医生必须重视的,只有不断用心、、用脑从不同的患者身上及国内外学术上的新进展才会不断更新以往的知识。因为今天最新的永远是明天最旧的。

    创建于2017.8.29

    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后,到底多久可以引起癌变?癌变率有多高?
    我有靠谱回答

    创建于2017.8.28


我想说点真话


小克认为如果是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但是没有任何的临床表现,没有反酸、烧心、恶心、嗳气、消化不良、上腹部饱胀不适等症状出现的话,是不需要进行药物治疗的,也就是没有必要去进行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但是这类人群需要注意的是,要在日常生活中要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

1.不吸烟饮酒。

2.避免辛辣刺激饮食,不吃过热、过生冷的食物,不吃熏烤和油炸类的食物。

3.养成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按时吃饭,不暴饮暴食,不节食。


4.对餐具做好定期的消毒,做到一人一餐具,不随意夹菜,不给婴幼儿用嘴喂饭。

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以上几点,就算是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但是没有症状的患者,是完全没有必要服用药物的,更没有必要去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

但是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并且是由症状的患者,尤其是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需要进行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常用的方案是四联药物疗法,主要由两种抗生素+一种胃黏膜保护剂+一种质子泵抑制剂构成。



以上就是小克的观点,欢迎各位提问和补充,关注小克,了解更多健康知识。


小克医学


我体检HP阳性,吃国产丽珠三联,复检依旧阳性,国产药易复发,要连续吃半个月,不能中断,不能吃辣,不能喝酒。现在改吃鬼子药,据说吃了之后不复发,正在吃,一个疗程7天,一盒就可以,期待效果。





倩de寶貝


幽门螺杆菌

一、生物学特性

幽门螺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菌体主要为弯曲成弧形、螺旋状、U形等形态,本菌是微需氧菌、营养要求高,须在含血液或血清等培养基上生长,在5% O2、10% CO2、85% N2混合气体的环境中生长良好。


最适生长温度为37℃,最佳pH6~8。 幽门螺杆菌在人群中的感染非常普遍。在发展中国家,10岁前儿童的感染率已达70%~90%;成人感达50%以上。幽门螺杆菌也是我国感染率最高的一种病原体,与慢性胃炎、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病密切相关,在胃炎、胃溃疡患者的胃黏膜活检标本中,幽门螺杆菌的检出率高达80%~100%。

长期地慢性感染幽门螺杆菌可能会导致萎缩性胃炎、异型增生,最终可导致胃癌。根除胃内幽门螺旋杆菌,可使胃癌前病变及胃癌的风险大大降低。幽门螺旋杆菌非常顽固,一旦感染,除非用正规的治疗方案,否则自愈率接近于零。

二、传播途径

幽门螺杆菌的传染源主要是人,传播途径主要是粪-口途径。幽门螺杆菌的传染性很强,可通过手、不洁食物、不洁餐具、粪便等途径传染,所以,日常饮食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感染。


2、营养调理

(1)限制多渣食物 应避免吃油煎、油炸食物及含粗纤维较多的芹菜、韭菜、豆芽等各种粗粮。这些食物不易消化,并且还会引起胃液大量分泌,加重胃的负担。

(2)禁吃刺激胃酸分泌的食物,如肉汤、生葱、咖啡、酒、浓茶等,此外,应避免过甜、过酸、过咸、过热、生、冷、硬等食物。甜食可增加胃酸分泌,刺激溃疡面加重病情;过热食物刺激溃疡面,可使溃疡面血管扩张而引起出血;辛辣食物刺激渍疡面,使胃酸分泌增加;过冷、过硬食物不易消化,可加重病情。此外,溃疡病人还应戒烟,烟草中的尼古丁能改变胃液的酸碱度,扰乱胃幽门正常活动

(3)应选用易消化优质蛋白质(最好是大豆分离蛋白)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如豆浆、鸡蛋、豆腐和豆制品,富含维生素A、B、C的新鲜有机蔬菜和水果。维生素A、B族有利于黏膜的修复,同时维生素C可促使抗体的生成,增强免疫力。

关注健康,珍爱生命!

水平有限,如有不当,请多多指教!

原创不易,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


桃之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