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無線充電不受歡迎?

姚岳飛


  手機無線充電不受歡迎,主要是因為無線充電的體驗非常垃圾。當然了,價格高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在體驗方面,手機無線充電有短板。與有線充電方式相比,手機無線充電速度不僅慢,而且使用無線充電非常不方便。


  1、充電速度慢:自從三星Note 7爆炸後,手機無線充電功率都被廠商們閹割了。蘋果首次在iPhone 8系列手機中標配了無線充電,但充電功率只有7.5W。相比之下,三星手機的無線充電功率雖然大一些,也只有15W。充電功率小,意味著充電速度就會變慢。

  反觀有線充電,24W的快充幾乎普及,一些千元機中都標配了24W快充。而OPPO則在旗艦機型中配備了50W的超級快充技術。試想,使用快充1小時能充滿電,無線充電至少要3個小時甚至更長,誰會去用無線充電?


  2、無線充電體驗差:目前,無論是蘋果還是三星,要想使用無線充電,必須購買一個無線充電板。充電時,將手機放在無線充電面板上,一旦移動,無線充電功能就失效。

  平時,使用數據線給手機充電時,可以一邊充電,一邊看手機。使用無線充電,是無法一邊充電一邊玩手機的。更重要的是,外出可以帶一塊充電寶給手機充電。而無線充電,外出時攜帶並不方便。


  除了體驗上的劣勢外,手機無線充電的成本還是非常貴的。據悉,蘋果官方銷售的手機無線充電面板,售價上千元,三星手機的無線充電面板,也要幾百塊錢。過高的價格,糟糕的體驗,都影響了無線充電的普及。


賈敬華


近年來,不少廠商都在自己的手機上引入無線充電功能,諸如Lumia手機,三星Galaxy S系列手機。但無一例外的,無線充電功能並沒有給它們帶來更多的銷量,甚至很多用戶直到換手機都沒用過無線充電功能。在最新的iPhone上,終於加入了無線充電功能。一直被認為技術不成熟就不用的蘋果,這次為了無線充電,還要發佈一款適配iOS設備的“AirPower”無線充電板。

無線充電聯盟經過多年努力,終於在2010年推出這一具備便捷性和通用性的無線充電標準。Qi最大的特點便是突破了不同品牌和不同設備間的“次元壁”,讓大規模普及無線充電成為可能。了Qi標準作為背書,電腦、相機、智能手錶、手機等廠商大可放心的加入無線功能,只要需求上來了,公共場合隨時無線充電也不無可能。當然,有了蘋果這一巨頭的加入,更是加快了這一進程。

十分明顯,在新iPhone發佈之後,各種支持無線充電的店鋪和產品便多了起來。星巴克作為果粉最愛的裝腔場所,自然首當其衝地為無線充電出一份力。據悉,星巴克正在將店內原有的無線充電系統Powermart更新至支持最新的Qi標準,目的當然是迎接手持iPhone 8和iPhone X的果粉們進店消費。而除了iPhone,Apple Watch和新的AirPods充電盒也支持Qi標準的無線充電。

然而Qi標準也有不少缺點,首先其最高僅支持7.5W的功率,相比較QC 4.0的28W著實不夠看。這意味著你必須停留在某個充電臺很久時間才能充夠電,充電場景瞬間又受到了不少限制。不過iPhone 8已經支持快充了,或許也是在為未來的Qi技術做技術儲備。

除了充電速度慢,Qi標準無線充電對手機後蓋材質也有要求,目前最常用的金屬材料因為會屏蔽信號只能遭到遺棄。剩下最常用的就是玻璃和塑料,前者易碎後者又沒腔調。

就目前來看,普及Qi標準無線充電並非難事,但對用戶來說其相較於線纜充電的優勢仍然不夠明顯。特別是對於重度手機使用者來說,線纜充電反而能滿足邊玩手機邊充電的需求。目前的充電技術還是無法滿足大多數人的需求,拋開技術問題不談,線纜充電和無線充電之間的配件價格差距也會是阻礙後者發展的一大因素。或許在不久的將來,無線充電技術在多方共同努力下變得更加成熟了,我們才能真正的進入無線充電時代。


科客


在手機行業,總是會發生很多叫好不叫座的事兒。比如當初小米推出的MIX一代以驚豔造型吸引了眾多消費者的關注,但最後銷量卻十分慘淡。還有三星在手機上搭載虹膜識別功能時也備受青睞,結果卻“不了了之”。可以看到,事實上手機行業就是在不斷地試錯中前行。而手機的無線充電功能亦是這樣,剛推出時迎來無數讚揚,但在市場中卻沒有展現出應有的影響力。

手機無線充電功能不受歡迎的原因有很多,與使用習慣、自身弊端等都有著直接聯繫。無線充電聽起來很美好,大眾預期中的無線充電應該就是擺脫一切束縛,真正讓手機隨時隨地都能“隔空”充電。但事實上無線充電還是依賴於底座,且底座還必須通過線纜連接上電源插孔。這樣一來,使用無線充電其實還是有很多限制性元素,與傳統方式相比進步並不大。

從另一個角度看,現在無線充電的功率普遍較低——一般在10W以內,且還有著一定的損耗。相比之下,目前絕大部分手機都搭載了快充功能,功率在18W左右。直接用充電器給手機充電,一般一個半小時即可充滿,但無線充電可能得三個小時左右。這樣的充電效率,是人們無法忍受的。此外,現在搭載無線充電功能的手機一般為旗艦機型,價格較為昂貴。

因此,無線充電要想從雞肋變成剛需,必須滿足幾個條件。如,無線充電功能繼續下探,搭載至千元機型上;充電功率進一步提升,縮小與傳統充電方式的時間差距;無線充電底座價格下降,讓人們都能消費得起——小米無線充電底座雖然僅99元,但長期缺貨!

看來,要想真正將無線充電從雞肋轉變為鮮美大餐,就要看手機廠商、配件廠商的共同努力了。話說,如果新iPhone發佈時配件裡包含無線充電底座,那絕對能加速無線充電的普及速度!


科技新發現


歡迎在點擊右上角關注:「太平洋電腦網」,更多有趣資訊等著您哦。

雷軍說了一個很經典的原因:無線充電不能充電,就是無線充電器太貴了,大家買得起差不多一萬塊的手機,買不起一千多的無線充電器。

雖然錢是一個問題,但是無線充電本身也是一個問題,畢竟無線充電本身的體驗並不是那麼好。

無線充電的體驗是一個問題

目前的無線充電的充點範圍比較小,無線充電的充電器多數需要把手機放到充電器上,而且不能拿起來玩。現在的typeC的數據線這麼方便,直接插上了,真的不費什麼功夫。而且插上數據線之後,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能夠拿起來。現在的人很多都忍不住充電玩手機,無線充電就限制了這一個了因素。

無線充電便攜性比較低,大家出門要麼就帶移動電源要麼就帶個充電器。無線充電本身就跟移動電源一樣的,非常不方便,但是移動電源自帶電力支持,所以無線充電就不那麼適用了。

同時,無線充電的速度也跟不上。現在的手機最快已經去到25W甚至更高的充電功率了,無線充電都是7.5W或者10W的充電功率,速度還跟不上。充電速度對於大家來說,真的挺重要的。

無線充電的體驗並不比目前typeC數據線的好多少,甚至在某些方面更加差,大家還不如繼續使用數據線,更不要說多買一個無線充電了。

多買一個無線充電器

很多人都花得起,但是很多人感覺這個錢花的不值。以為無緣無故又要多花錢,貴的上前,便宜的一百幾十塊。而且多花錢,體驗也沒有好到哪裡去。所以大家就不願意了。


很多旗艦機都是配備快充,無線充電器並不是必須的。(iPhoneX等沒有 快充裝備,要多花600多塊去購買)

但是,如果無線充電的技術發展,距離越來越遠,速度越來越快,直接的設備越來越多,那麼無線充電就有可能大規模普及了。


太平洋電腦網


無線充電技術並不是什麼新鮮的東西,前些年三星和諾基亞的高端機型已經有了無線充電的功能,只是這個功能並沒有流行起來,直到去年蘋果iPhoneX和iPhone8配備無線充電功能後,“無線充電”這個東西才被蘋果這個流量大戶重新帶起了關注度。

緊隨著蘋果,華為、小米、錘子等國內手機廠商也開始推出配備無線充電功能的手機,但無線充電功能依然沒有大面積普及(順便說一句,我認為國內一些手機廠商積極推出和宣傳無線充電功能有兩個原因,一是增加新機的噱頭,二是通過買無線充電器來盈利),買到具有無線充電功能手機的用戶也是極少用到這個功能,日常還是使用傳統的有線充電。

以目前的技術水平而言,無線充電功能有兩大硬傷,這也是無線充電沒有大範圍流行的根本原因:

充電效率過於低下

從市面上的無線充電手機來看,它們都統一採用Qi標準,在這個標準下,最大的充電功率是15W,而目前有線充電的快充技術最大功率已經可以達到60W左右,整整4倍的功率差,充電效率方面的差距可想而知。

我們都知道,目前手機電池不耐用是很多人的心頭病,但是由於手機機身尺寸的限制,手機電池容量已經到達一個瓶頸。OPPO在幾年前就看出這個問題,所以率先研發出VOOC快充技術,在短時間內快速充滿手機電池,這也是一種解決電池問題的權宜之計,獲得了無數用戶的好評。在OPPO之後,其他手機廠商也都推出了快充,如今快充基本已經成為新機的標配。對比一下比快充出現時間還早的無線充電技術,為什麼沒有火起來?因為無線充電除了用起來炫酷一點,其他方面並不實用,快充才是目前追求高效率社會下用戶普遍的需求。當每個人都習慣了快充帶來的方便,誰還願意回到效率慢幾倍的無線充電中去?

無線充電並不能實現真正的“無線自由”

無線充電聽起來很先進,但目前的無線充電說到底其實是感應充電技術,充電時需要把手機放在充電板上,如果放得不好,或者沒有對準充電感應點,則無法充電。另外,在日常生活中,無線充電還存在兩個不便利的使用場景。

一是我們無法邊充電邊使用手機,當然充電的時候我們儘量還是不要使用手機,但有時候如果你剛好有事情要處理,同時還要充電,那就會十分不方便。二是無線充電手機更容易摔。如果是有線充電,我們不小心碰到桌子上的手機時,還有充電線拉住,如果是無線充電,手機就直接掉下桌子了。


以上兩個原因是無線充電技術目前無法普及的原因,但如果能改善這兩個問題,特別是第一個,那無線充電技術也會快速地流行開來,畢竟無線是科技產品的發展趨勢,無線充電可以讓手機省去充電口,更好地防水防塵,還可以免去充電數據線接口不匹配的問題。這個技術還需要幾年時間去發展和完善,我們拭目以待。


我是悟空問答的簽約作者,互聯網問答專家,每天發表關於科技、互聯網的深度觀點,有興趣的趕緊來互關一波~



科技扯談官


首先我們不能說無線充電不受歡迎,只是目前大眾對於無線充電依然比較陌生,下意識地會有一些排斥的心理,而且現在無線依然有它的侷限性,自身的發展也不夠充分,在多重因素的制約下,才出現了這種無線充電似乎不受歡迎的感覺。

無線充電與有線充電相比最大的優勢就是簡潔,沒有線纜的束縛,隨用隨拿,用完放下即可。但是這個有是在目前是難以體現的,因為現在的無線充電依然無法擺脫充電底座,線纜的束縛只是從手機轉移到了底座上。另外對於重度手機玩家來說,無線充電難以實現手持時的邊玩邊充,打斷他們遊戲的時間這點實在讓他們喜歡不起來。

另外無線充電從效率上來說,目前還是偏低的,畢竟無線充電涉及到轉換效率,從電流變為磁場,再從磁場變為電流的過程本身就會有所損耗。再加上目前手機領域中,也只有三星可以做到10W的充電功率。10W是一個什麼概念呢?那就是5V/2A的水平,也就是常規的充電,算上損耗以及為了保證手機不過熱而做的保護措施,實際手機的充電功率可能還得折半,也就是5V/1A或者高一點的水平,這樣的速度真心不能算快。

那麼無線充電是不是一種雞肋呢?我們不能這麼說,相反這是一種大勢所趨,未來手機的發展必然是走無線化的,從耳機、數據傳輸、充電等都實現無線化之後,手機的外表完全可以不留任何開孔,這可以大大地提升手機的防水效能,使得手機可以隨著你上天入地無所不能。隨後手機還會進一步地小型化,便攜化,在機上雲計算技術的發展,或許未來的手機真的就只有一個屏幕而已。


超能網


打開今日頭條搜索「找靚機」,關注我們,每天分享各種數碼評測視頻,互動還送獎品哦!

如果哪天無線充電版和數據線一個價格了,無線充電也會大受歡迎的。

之所以無線充電這幾年一直不溫不火,主要原因還是因為無線充電板的價格一直居高不下。

諾基亞算是比較早做無線充電的公司。2012年出的Lumia920就已經支持無線充電了,但一款920的無線充電板的售價為50英鎊,大概在450元左右。這個價格,可以買10套普通的安卓充電器和數據線了吧。

三星不少旗艦也支持無線充電,但三星無線充電板單獨購買需要588元,iPhone8和iPhoneX雖然支持無線充電,但是無線充電板需單獨購買,可以預見,蘋果官方的AirPower一旦問世,價格自然不菲。

小米最近倒出了一款99元的無線充電板,但長期處於缺貨的狀態。話說回來,人民群眾還是會覺得99元的價格也還是太高了。

另外的原因就是充電效率的問題。

無線充電板的充好電效率普遍不高。功率大部分在10W以內,而大部分快充的功率都在18W以上了,在手機續航一直沒有徹底解決的今天,無線充電的慢時效性使得用戶對它不是特別感冒。

另外,由於手機的材質經歷了塑料,金屬到玻璃的轉變,但在無線充電最應該爆發的2014到2016年,主流手機都是採用的是金屬後蓋,無法進行無線充電,使得無線充電的發展滯後了。

個人覺得,無線充電確實是一個剛需功能,它絕對不是一個雞肋功能。

試想一下,如果無線充電板的價格還能繼續下降,充電效率能達到18W以上,我相信無線充電板會自然而然普及的。


找靚機


近年來,無線充電逐漸成為了大家熱議的一項手機功能。很多人發現,雖然無線充電功能問世已經有好幾年時間,但普及率卻非常地低,並且消費者對該功能也表現出若有若無的態度,不是很重視,那麼,究竟是何種原因導致無線充電不被關注的呢?

第一:支持無線充電的多為大廠旗艦機,價格太昂貴

這應該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縱觀目前市面上所有支持無線充電功能的機型,大部分都屬於旗艦定位,並且價格不菲,比如說三星Galaxy系列、蘋果iPhone X、iPhone8系列,這些產品的價格動輒五六千元,甚至更高,註定了其受眾比較小眾。

不但如此,國產廠商對無線充電的態度也一直不太積極。眾所周知,國產手機廠商主要是憑藉超高的性價比來擴大市場份額,在產品成本上控制的非常緊湊,所以,像無線充電這種不必要的功能,很多國產旗艦手機都不支持,這更加減少了受眾範圍。

第二:無線充電器價格太貴,用戶不願承擔或難以承擔付出

無論是iPhone X還是三星Galaxy旗艦,要想完美使用無線充電功能,必須搭配自家旗下的無線充電器。而根據市場價來看,三星的原廠無線充電面板算是比較良心便宜的了,但價格依然在幾百元不等。

蘋果自家的Airpower無線充電器從今年以來一直在傳聞即將推出,但可能是內部設計沒能達到要求,遲遲不見問世,而據爆料所稱,蘋果的無線充電器售價在1200元。

為了體驗一項非剛需功能,用戶需要花費如此昂貴的價格,想必絕大多數一般人都不太願意吧。

第三:過去,無線充電的功率太低,遠低於普通快充

雖然這幾年出現了無線充電功能,但由於技術方面的限制,對於功率的大小一直存在門檻,大多數採用無線充電功能的機型只能採用原始慢充方案,遠遠不如普通快充,體驗不友好,成本還太高,又怎麼會受歡迎呢?

不過,從今年開始,無線快充的陸續推出倒是解決了這一短板。

以上就是無線充電在這幾年不受歡迎的主要原因。不過,從目前來看,將來無線充電必然會成為一大熱門標配功能。首先,無線快充的推出突破了該功能的最大短板;其次,眾多線下場所,包括星巴克、機場等陸續提供無線充電服務,推動了該功能的普及,也促使廠商在更多的機型上配備該功能;最後,第三方經過認證的無線充電器大規模湧現,價格也很良心。


最後,大家覺得,無線充電這一功能,對你來說是必需的嘛?


Tech情報局


原先也是覺得無線充電是雞肋,沒什麼用,因為還是需要一根線,還多了一個盤子,根本不是想像中的無線畫面。但是——

但是,出於對蘋果的信任,在蘋果商店買了一個498的無線充電,一用方知妙不可言,確實方便,非常方便,誰用誰知道。

方便在哪呢?方便在不用拔插充電頭,不要小看這一拔一插,心裡感覺完全不一樣了。感到無線充電方便後,我又在某寶上買了二個百元左右的綠什麼無線充電,辦公室一個,客廳一個,床頭櫃一個。不用手機時隨手一放立馬就充電。

無線充電雖然貴一點,但是因為不用一拔一插,感覺便用時間會比較長,不容易壞。另外,大家都說要隨充隨看,但是一個人畢竟需要工作,對坐辦公室的人來說,肯定是空時間充電的,因為方便,只需一放。

相信我,只需一放就充電的感覺絕對妙。


滄浪亭dn


無線充電器之所以不被接受,可能是因為目前普及率不夠,對於新的事物不夠了解導致的,人們往往是對未知的事物感到害怕,其實一旦瞭解無線充電原理後,相信很多人都會願意使用無線充電。

1893年的哥倫比亞博覽會上,特斯拉隔著一個屋子的距離成功點亮了一顆電燈泡,正式拉開了電力無線傳輸技術的大門。但受限於手機設計以及充電效率等因素,在手機領域一直難以快速普及,但即便是這樣,我們還是相當嚮往無線充電帶來的那種自由。

而隨著技術的革新,應用了無線充電技術的消費級電子產品越來越多,據TechNavio一份調查報告顯示,今年消費電子無線充電器全球市場總量約為125.08百萬臺,而到了2020年更會增長至168.18百萬臺,市場總量突破44.9億美元。

在今天,已經有不少手機可以通過無線充電座進行充電,而到未來,我們的手機更有可能通過連接WiFi進行充電,電力通過無線網絡傳輸到手機。

而在目前,通過WiFi傳輸電力的技術依然不成熟,因此無線充電座如果提升充電效率,如果變得更好用才是正事。

大牌手機無線充電功能的加入,讓無線充電技術漸漸被大眾所知,這個不是什新奇的技術,卻很多人對它還不瞭解。其中一點就是無線充電有無輻射的問題。有網友甚至說:“無線充電器的輻射比手機網絡輻射還要大?”那麼,看似高科技的無線充電器,我們在日常使用的時候,到底會帶來多大的輻射呢?會不會傷害我們的健康安全?下面筆者詳細的給大家分析一下。

無線充電,原理其實非常簡單,著名的電磁感應原理作為其理論基礎,簡單來說就是電流在流過線圈的時候,會產生磁場,而靠近磁場的線圈,就會產生感應電流,從而實現了電流的無線傳遞。整個過程其實非常簡單,就像變壓器一樣,兩兩線圈之間鐵塊連接,而無線充電則將鐵塊變成了空氣,從而實現無線充電。對比而言,傳輸介質的不同,效率也會有很大的區別,磁場在空氣中,能量的損失非常大,解決的方案就是增大電壓和功率,實現能量的集中傳輸,從而抵消能量在空氣中的散失。

在瞭解iPhone8無線充電之前,先看下行業一直以來的踐行者——三星。首先來看看三星的無線充電發展史。

三星無線充電器從誕生起,就一直在功能和形式上不斷進化。 2015年初,三星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新設計,將無線充電集成電路嵌入Galaxy S6和S6 edge中,力使每一位智能手機用戶觸摸到科技所帶來的便捷生活體驗。2016年,三星又創新性以無線充電臺(EP-NG930)增強體驗,它可讓用戶在充電時更方便地查看通知或觀看視頻,同時它還具有兩個嵌入式線圈,允許手機在水平或垂直位置上進行充電。

到了Galaxy S8,新的無線充電器已然成了S8的時尚輔助工具。其新穎的創新設計使其可以充當充電墊和支架,垂直或水平放置手機,讓你在充電時還能以舒適的視角觀看手機。當定位為支架時,設備允許用戶與他們的手機進行交互,例如打電話,查找歌曲或查看他們的通知,而不會中斷其充電。而且它非常容易摺疊,更加易於攜帶。

當然,凡是電磁場都會帶來一定的磁場輻射,關鍵就在於磁場的強弱和磁場感應距離的不同,而帶來輻射的強弱。手機無線充電器,確實給我們的身體帶來一些輻射,但電磁輻射等級較低。同時,由於日常使用時,無線充電器與手機只能近距離工作,又與人之間距離較大,真正帶來的傷害少之又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