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气!江苏20余所高校红了!2017中国高校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报告

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7中国高校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报告》16日在北京发布。据小编统计,

从国际论文发文数量来看,江苏22所高校上榜,被引论文数方面江苏高校占10%。

中国高校学科表现呈快速上升态势,化学医学生物等学科高度集中

  从报告选用的各项指标上看,中国高校表现都出现了快速上升的态势。在ESI的22个学科分类中,中国高校入选数量最多的学科是化学(达120所),其次是工程学(117所)。超过100所高校入选的学科仅有这两个。超过50所高校入选的学科有材料科学(95所)、临床医学(79所)和生物学与生物化学(50所)。

霸气!江苏20余所高校红了!2017中国高校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报告

霸气!江苏20余所高校红了!2017中国高校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报告

国内高校国际论文发文量:南大37173篇进前十,东南大学、苏州大学随其后

  国际论文规模,即该学科领域内各高校的国际论文发文量与被引次数。从国内各高校国际论文发文量来看,南大、东大、苏大、南京医科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江南大学等22所高校上榜。

霸气!江苏20余所高校红了!2017中国高校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报告

霸气!江苏20余所高校红了!2017中国高校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报告

霸气!江苏20余所高校红了!2017中国高校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报告

霸气!江苏20余所高校红了!2017中国高校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报告

霸气!江苏20余所高校红了!2017中国高校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报告

霸气!江苏20余所高校红了!2017中国高校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报告

十年来高被引论文数:清北分列一、二名,南大第七

  根据ESI数据库的界定,高被引论文指近十年来被引频次排在前1%的论文。入选ESI前1%高被引论文数是成果层面的指标。《报告》显示,在这209所高校中,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进入前十。

霸气!江苏20余所高校红了!2017中国高校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报告

霸气!江苏20余所高校红了!2017中国高校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报告

霸气!江苏20余所高校红了!2017中国高校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报告

霸气!江苏20余所高校红了!2017中国高校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报告

霸气!江苏20余所高校红了!2017中国高校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报告

霸气!江苏20余所高校红了!2017中国高校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报告

霸气!江苏20余所高校红了!2017中国高校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报告

霸气!江苏20余所高校红了!2017中国高校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报告

霸气!江苏20余所高校红了!2017中国高校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报告

中国大学创新人才排名,南大第六、苏大十四

  创新人才,即主导科学家数量。入选ESI前1%高被引论文的科学家数是人才层面的指标。并非学校有论文入选ESI数据库就一定起主导作用,因此,《报告》统计了200余所高校ESI论文发布的主导科学家数量,南京大学、苏州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21所高校上榜。

霸气!江苏20余所高校红了!2017中国高校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报告

霸气!江苏20余所高校红了!2017中国高校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报告

霸气!江苏20余所高校红了!2017中国高校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报告

霸气!江苏20余所高校红了!2017中国高校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报告

霸气!江苏20余所高校红了!2017中国高校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报告

进入ESI前1%南京大学16个学科,位列第七

截至2017年2月28日,中国大陆共有209所高校至少有一个学科入选ESI前1%高被引学科。学科领域则将学科划分为农业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化学、临床医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与商学、工程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地球科学、免疫学、材料科学、数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综合交叉学科、神经系统学与行为学、药理学和毒理学、物理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精神病学与心理学、社会科学总论学科。

霸气!江苏20余所高校红了!2017中国高校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报告

霸气!江苏20余所高校红了!2017中国高校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报告

霸气!江苏20余所高校红了!2017中国高校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报告

霸气!江苏20余所高校红了!2017中国高校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报告

霸气!江苏20余所高校红了!2017中国高校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报告

霸气!江苏20余所高校红了!2017中国高校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报告

课题组负责人李江教授对《报告》进行了解读,据他介绍,该报告是以国际学术论文及其相关数据作为衡量一所高校国际学术影响力的主要评价内容和指标,报告内容由“中国大学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中国学科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和“中国高校ESI1%各学科排名变化情况”三部分构成,每一部分都有丰富的榜单予以支撑。此次《报告》的发布除了作为国家有关部门、各高校、社会组织参考的同时,也能够激励高校从高水平成果、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三个维度考虑发展方向和策略。

据了解,《报告》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网、中国教育在线、学术桥联合发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