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补不是问题,怎么补才是

维生素D:补不是问题,怎么补才是

针对近1万名荷兰母亲及其婴儿的“R世代研究”(Generation R Study),近两年公布了一系列研究结果,将自闭症、精神分裂症和其他认知缺陷的风险指向维生素D缺乏。研究者发现,那些母亲孕中期之后血钙含量低、婴儿脐带血中维生素D不足的孩子,长到6岁时出现各种自闭症特征的风险是母亲营养状况正常的孩子的2.42倍。与此相呼应的,是几项关于冬季怀孕的孩子自闭症风险更高的大规模人群研究,以及一系列关于维生素D影响与感觉、认知、记忆、语言、运动相关的中枢神经细胞早期基因表达的细胞实验。

而在最新发表于《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的论文里,哈佛大学的研究小组分析了经典的“护士研究”(Nurse’s Health Study)中20多万名女性的膳食与健康数据后发现,那些日常饮食中维生素D摄取量最高的人,提早进入更年期的风险要比维生素D摄入量最低的那一组低17%。

权威专家都发话了,不想孩子变傻自己变老,是不是得立马下单海淘网红维生素D小熊糖?

维生素D:补不是问题,怎么补才是

先容我给大家讲个维生素D的老故事哈。

好多人的童年,都打着鱼肝油那腥甜滑腻的独特气味烙印。追溯起来,这得感谢一个名叫爱德华·梅兰比(Edward Mellanby)的英国医生,和一群为科学献身的汪星人。

1914年,梅兰比医生接受国王女子学院医学研究委员会的委托,调查当时在英国城市儿童中大规模流行的佝偻病的成因。5年后,梅兰比志得意满的给出了答案:当给他的实验对象——一群关在笼子里的狗——仅仅喂食苏格兰穷人的日常主食麦片粥时,这些狗先后出现了骨骼疼痛、变形、生长受阻的佝偻病症状。但在狗粮中添加了当时刚因发现富含维生素A而从工业原料摇身一变为神奇保健品的鱼肝油后,那些软骨头的病狗居然痊愈了。

梅兰比因此作出结论——要让一代汪星人和大不列颠人的骨头硬起来,得抓紧补充维生素A。鱼肝油从此火上加火固不必说,另外一些以维生素A为卖点的补剂也大搭便车。

维生素D:补不是问题,怎么补才是

正如很多人都已经想到的,维生素A能治夜盲症,抗皱祛痘也挺灵,但好像和补钙壮骨没啥关系啊。那是因为梅兰比的宏论问世没多久,就被后来被誉为“维生素博士”的美国生化学家艾莫·麦克科伦(Elmer McCollum)打了脸。麦老师把鱼肝油中的维生素A想办法破坏掉,但却依然可以治愈实验室中只吃谷物麦片、患上佝偻病的老鼠。大家这才意识到,起作用的恐怕另有高明——鱼肝油中真正对骨骼有益的维生素D随即被发现。

但你以为这个故事就这么画上句号了吗?

不能够!

很快就有人想到,苏格兰穷人家里养的穷狗,和在谷仓里打洞做窝的老鼠,多半只有谷物可吃,也没科学家给喂鱼肝油,但它们也没都得上佝偻病啊?

维生素D:补不是问题,怎么补才是

于是麦克科伦的同事里,有人脑洞一开,计上心来——无论是梅兰比的狗,还是咱们的老鼠,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都被关在笼子里不见天日,这会不会也和佝偻病有关呢?当他们壮起胆子试着把老鼠笼子放到户外时不常地晒晒太阳时,不用吃鱼肝油,这些阳光老鼠的佝偻病也好起来了!

原来,皮肤在接受阳光紫外线照射时,自然可以高效合成胆钙化醇(Cholecalciferol)——也就是所谓的维生素D3——然后再经肝和肾的进一步转化,以钙三醇(Calcitriol)激素的形式,调节小肠内钙和磷的吸收,促进骨骼的生长修复。

维生素D:补不是问题,怎么补才是

如果你已经被这一串术语绕懵圈,那其实记住一件事就可以了:别看维生素D浓眉大眼的,真要抠起字眼来,它就是一打入维生素家族的奸细!

严格的说,只有那些自身无法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以满足生理所需、只能从膳食中摄取的关键有机营养成分,才符合维生素的定义。可维生素D呢?

维生素D:补不是问题,怎么补才是

举个例子,被许多健康达人奉为宝典的美国国家科学院(NIH)食品与营养委员会(FNB)制定的维生素D推荐每日摄入量,一个在大众传播和商业宣传中被无心忽略甚至有意模糊的关键背景知识是,这一标准是在假定一个人一天中半寸阳光都照不到的情况下而制定的,也即大家都一秒钟变身关进黑牢的基督山伯爵。

而众多关于维生素D的研究显示,要满足这一需求,真的是只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就管用——上午10点到下午3点之间,不擦防晒霜,在阳光下露出脸、手臂、腿或后背,视不同纬度和季节,晒上5到30分钟,每周两次以上,足矣。

不用咬牙跺脚地吞鱼肝油。

更不用为了那22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去吃排名前四位主要成分是蔗糖、葡萄糖浆、水和明胶的小熊糖——不过,要是您图的就是个萌、甜、洋,只当我没说。

当然,我们固然不是身不由己的实验室动物,但也没有生活在理想世界之中。正如许多与维生素D相关的科普文章中指出的,生活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人,冬季袒露皮肤的机会极少,而现代人工作学习休闲空间从户外转向室内的大趋势,也令晒太阳成为一件一年四季都需要有意为之的事。更不用说,云层和空气污染物会吸收和折射皮肤合成维生素D所必不可少的UVB光线,而随着老龄化和体重增加,人们自体合成维生素D的能力也会慢慢下降。

维生素D:补不是问题,怎么补才是

此外,出于对皮肤癌的恐惧和美白的追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日常涂抹可以遮挡UVB的防晒霜。虽然一项广为引用的澳大利亚研究指出,与整个夏季都涂抹不含防晒成分的安慰剂膏体的人相比,涂防晒霜的人体内的维生素D含量并没有显著差异,但一直有不同声音指出,地处南半球、夏季日照时间超长、受臭氧层空洞影响最大从而令UVB致癌问题更严重、主要人口为肤色较浅的白种人的澳洲,在这个问题上并不具有典型性。

种种因素的叠加,才促使营养学界达成共识,虽然维生素D理论上根本就不该被算成维生素,甚至不需要去“补”,但鉴于其对身心健康的重要作用,还是对它网开一面,让它留在革命队伍里继续发挥作用。

然而,细心去看那些出自靠谱来源的资料(比如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关于维生素D的概况介绍),几乎众口一声,将阳光接触和食物摄取作为最主要的维生素D来源,而对过量补充钙和维生素D所导致的心脏、血管和肾脏病变风险严加警告。即便是催生了最新这一波维生素D热的那几项研究,在原始论文的结论部分,也无一例外的谆谆告诫,我们目前并不知道,到底是维生素D的缺乏导致了这些健康问题,还是某种尚不为我们所知的机制,同时促成了维生素D的缺乏和大脑的病变。

毕竟,从梅兰比医生兴高采烈的宣布“富含维生素A的鱼肝油是打败佝偻病的神奇子弹”到现在的这一百年里,医学界已经见过了太多归因错误的教训。在越来越大的已知域的边界之外,还有那么庞大而浩瀚的阴影。

维生素D:补不是问题,怎么补才是

但令人悲哀的事实是,这些声音,很少能够被依然在渴望一颗“神奇子弹”打败所有病苦的大众消费者听见。

更令人悲哀的是,与欧美澳花样百出的维生素D补剂销量日增的趋势并行的,却是人群中维生素D缺乏的比例日见攀升。

也许,我们真正需要的,不是漫天飞来飞去的“神奇子弹”,而是重新思考我们的健康观:当一件原本自然而然的事情变得比较难的时候,是不是就此不干、另辟蹊径的正当理由?

毕竟,多晒晒太阳,真的那么难吗?

维生素D:补不是问题,怎么补才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