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什么时候能用上电脑那样的芯片?

木糖醇加乳酸菌


手机和电脑的设计理念是不同的,手机追求便携、低功耗、长续航,在这些面前,性能强弱倒是其次,而电脑因为体积较大和功能性驱使,对性能要求则更高,即使是笔记本电脑,对功耗和续航也远远没有手机上要求那么苛刻。

所以我们用的智能手机上都是采用了arm架构的处理器芯片,这类架构的特点就是以很小的芯片面积和功耗获得相对不错的性能,非常适合手机使用,而以英特尔为首的X86架构芯片天生就比较复杂,很难同时做到低功耗和高性能,所以尽管性能强大,但是始终无法做到手机上去。

由于芯片架构和操作系统的不同,很难去对比手机芯片和电脑芯片的强弱,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即使现在的手机芯片拥有8核乃至10核处理器,在运算速度上仍然比主流的酷睿和锐龙处理器差距很大,像高通骁龙845这样的CPU,基本只能把最低端的奔腾CPU笔记本电脑比下去,再往上就完全没有可比性了,其实手机目前也根本不需要电脑芯片那样强的性能,效率提升才是关键。

手机永远用不上电脑芯片,除了性能和功耗以外,也与功能有关。PC处理器集成度较低,根本没有手机芯片上那么多的传感器和基带功能,即使是加上这些功能模块,PC处理器的架构和恐怖的体积也根本不适合手机使用。

可以想象一下,你的手机性能很强大,但是玩一会游戏就发烫,续航也只有几个小时,这样的手机你会用吗?

当然,随着手机芯片技术的快速发展,未来几年后的高端芯片可能就会超越现在的一些电脑芯片,不过手机照目前这个样子是永远不会用上同期的电脑芯片的,两者无论是哪一方面差距都很大,完全不是一个定位的产品。如果仅仅从性能上来看,手机芯片在发展,电脑芯片也在发展,就像每年新款酷睿CPU的核芯显卡无论怎么提升,肯定永远比不过当年的低端独立显卡。


嘟嘟聊数码


首先两者追求的目标是不同的。移动端芯片追求功耗散热最后才是性能,PC端就不太会考虑功耗和散热问题。

其次平台不同架构不同,PC端是X86架构,移动端多是ARM架构,就导致指令集不同,平台不同,应用的生态系统就不同。由于定位的不同,手机CPU要功耗低、廉价。所以采用ARM架构的CPU,运算能力大大低于电脑CPU的运算能力,同等频率CPU浮点运算能力相差在几千到上万倍。

移动端的芯片还有更多其他的需求,比如我们熟悉的芯片品牌骁龙,都会集成GPU,通信基带,QC快充等等。这些移动端芯片的发展方向都是PC端所不需要考虑的。

我觉得移动端的发展方向是会向PC芯片的发展历史借鉴的,毕竟PC芯片有着更长的历史。未来可能会出现专门给的手机用的显卡,网卡……但是同时PC端的芯片还是会不断发展的,虽然两者走的是不同的路线,但是还是会相互借鉴相互促进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