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年紀,幹什麼樣的事,別不懂事還裝人精

畢業生從學校步入社會,除卻對工作的新鮮感外,更多的是對人對事的陌生感和偶爾夾雜的力不從心、無從下手。作為職場新人,每個職場人都經歷過這一步:到底是做事重要還是做人重要?

在這裡,先講一個故事:

公司招一個初級產品經理,面試者很多,決定週一統一面試。頭一天週日,我在公司加班趕報告。來了一個明天面試,想提前踩下點的小姑娘。讓人覺得一個很認真的一個小姑娘,得知我總監身份,很是激動,雙手恭敬地遞過簡歷,攀談起來。

在我看簡歷的時候,迅速的將凌亂的桌面整理了一遍,把菸灰缸的殘物倒掉還以螺旋式從缸底中心開始擦拭。

我看在眼裡,誇她心細很認真,讓她明天正常發揮就可以了。她很受用,道謝走了。

什麼年紀,幹什麼樣的事,別不懂事還裝人精

第二天面試,那女孩子表現得很好,當最終結果公佈後,她並沒有入選。

而後她不理解落選的原因,我告訴她:所聘的崗位,要頻繁和數據打交道,所以必須懂得Excel的一些高級操作,而你連基本操作都不太順溜,更別說一些進階功能了。

她很不甘還帶有點責備,說我們太關注一些實物性的操作,太注重事的要素,而忽略了人的因素,不看人的潛質和細節,況且我倆相遇如此戲劇化,結果卻是狗尾續貂,這現實也太擠兌人了。

什麼年紀,幹什麼樣的事,別不懂事還裝人精

可這就是現實:我們並不需要一個善解人意的保姆,而是需要一個專業的分析師。企業招聘新人上崗來就是做事的,而且你還要能夠勝任該職位,暫且不論需要做的很好,這是你價值存在的根本,如果你連基本事情都做不好,不論你做人再好,最多就是可憐你再給你一段時間考察,否則企業還要你幹什麼呢?

當然我並不是說做人不重要,兩者的重要性應該分節段來看,脫離這個前提的討論,是毫無意義的。

什麼是分節段?

對於新人,剛剛步入職場的節段,應該先把事做好,做事更有操作性,也能更好的學習、提高,對於職場之路的幫助更清晰。這不僅是崗位化的要求,更因為大家對一個人的評價,往往是通過“事”來進行判斷的。

什麼年紀,幹什麼樣的事,別不懂事還裝人精

你新來乍到的,最起碼要展現出自己存在的價值,也就是融入企業的“資格”,如果你連基本能力都不具備,別人還要接受你嗎?你能把事做得又快、又好、又專業,別人就覺得你靠譜,只有當你有資格存在的時候才會用會不會做人的眼光來衡量一個人。

反之,如果你年經輕輕,卻只會察言觀色、敬人如賓,最好的情況也只是成為一個不讓人討厭,卻全無用處的人。

好好鍛鍊自己的思考能力,別把軟實力當成全部

什麼軟實力,聚焦於人,察言觀色,這些軟實力很重要。不是過度的拍馬屁,而是先正視自己的的情況,自己的優缺點,正確對待人和事,有自己的正確思考力。

還是一個關於應聘的故事。

一次集體面試中,面試官出了一個問題:“1+1等於幾?”

大家有說等於2的,有說等於3的,有說等於“王”的,各種答案五花八門......

面試會結束,大家走光了。一個應聘者默默走近面試官說:“領導,您說等於幾,就等於幾......”

最後,這個人被錄用了。

什麼年紀,幹什麼樣的事,別不懂事還裝人精

為什麼這個人的結果與上一個故事不一樣?聚焦於人,察言觀色,這些軟實力有時候真的很重要,但當你把軟實力當成全部時,那你就真的很軟了,軟到你站都站不起來。真心建議職場新人真的先要好好鍛鍊自己的思考能力。

如果你專業不對口,實力不及人,只靠這些小伎倆,是根本過不了關的。

而且,如果你表現的太過,反而給人滑頭的感覺,要知道面試你的都是老江湖。

就算你僥倖過關,到職場中也是一樣,當你把軟實力當成全部時,真的會讓你軟到站不起來。軟實力僅僅是你和別人廝打到不可開交時,突然來的一記“咬你耳朵”。當然,你的實力要相當。如果實力相差懸殊,恐怖你已經被摁在地下,口啃黃泥了。

什麼年紀,幹什麼樣的事,別不懂事還裝人精


什麼樣的年紀就幹什麼樣的事。

網絡作家梧桐葉說過:

沒到那個階段,你就別整虛的,因為你的認知水平侷限了你對事物的理解。所以,你心目中的高手過招,就像街坊撕逼;你想象中的人際社交,就像桃園結義......

做人也好,建設軟實力也好,都不能急功近利,這是一個緩慢漸進的過程,需要不斷的實踐去加持。很多年輕人,都把這些當成重點去發展,而忽略在這個階段,打造硬實力很重要,先把事做好,才是實在的,沒到那個階段,你就別整虛的。這種本末倒置大多數人都犯過。

大維初入職場的時候,從事一份銷售工作,買了一堆心理學的書,看了一打溝通培訓課程,演練話術,揣摩人心。本來這做法沒錯,但是他卻沒有把條款搞熟、把產品特點牢記,忽略這個是實打實的基礎。

什麼年紀,幹什麼樣的事,別不懂事還裝人精

一次經人介紹,去拜訪某房企的財務總監。覺得學到的一些軟技巧可以派上用場了,認為一兩下就可以把關係搞得妥當當的。

然而每次他把話題扯到生活上,對方就不冷不熱,拉回正題,談產品方案的細節。可他很多問題不懂,學藝不精,無法回答。

那總監明顯開始不耐煩了,想盡快結束談話。

此時,大維想起一本銷售心理學書曾說過:當客戶有質疑時,你就告訴他,他們行業的很多人都和你有合作,這樣對方也會放下戒備心,這叫“牧群心理”。

於是,他如法炮製,說深圳地產業,和不少客戶都打過交道,比如招X地產、金X地產......,大家都挺認可他的服務。說的頭頭是道,句句肯定。

什麼年紀,幹什麼樣的事,別不懂事還裝人精

那總監貌似來了精神說:“哦,這些地產你都很熟?”

他故作釋懷裝,“熟啊,經常交流......”

總監說:“那你聽說了金X地產的財務總監李平的事嗎?他被抓了......”

大維立即回答:“聽說了,經濟上的事唄......”,總監很奇怪的笑,還誇讚:“看來,這個圈子你真的挺熟,連這事兒你都知道。”

大維心中暗暗竊喜自己的猛抖機靈,是啊,財務總監被抓,當然多半是經濟上的事了,竟還蒙對了。

客戶卻沒再聊下去,很快找個藉口將他打發走了,離開時那一笑,讓他不解。

什麼年紀,幹什麼樣的事,別不懂事還裝人精

而他,過了一段時間才知道,金X地產根本就沒有一個叫做李平的財務總監。

對方那一笑的含義,他自然領會了,正如觀看小丑拙劣表演的觀眾,你自以為是表演逗笑了他,其實他只是在嘲笑你的拙劣。

別整虛的,先把事做好,什麼階段就幹什麼樣的事,你年紀輕輕,就要想想如何把活幹好,而不是如何把人討好。

就像籃翔校長畢業典禮上的一席話:

“同學們,咱們就是實打實的學本領,咱們不玩虛的,你學挖掘機就把地挖好,你學廚師就把菜做好,你學裁縫就把衣服做好。

咱們藍翔如果不踏踏實實學本事,那跟清華北大還有什麼區別呢?”

你看, 說的多好,那麼問題來了:“挖掘機技術到底是哪家好?”

什麼年紀,幹什麼樣的事,別不懂事還裝人精

其實很多時候並不是說做人不重要。做人和做事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共同存在、相互依存的。很多事情需要不同的部門、不同人員之間的相互協助、相互溝通交流,不會做人的也難以交流溝通,那又如何談做事呢?

然而,人家說,老闆做人,員工做事。在你能力還未達到一定程度時,還是踏踏實實的把事做好。如果你出身平平,學歷水水,在初入職場階段,就更應該考慮怎麼打造自己的基礎技能,而不是來玩虛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