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我們不願再發朋友圈,不再去看朋友圈?

育兒奶爸


我聲明:“我從2017年11月之後基本上沒有看過朋友圈了”!

雖然微信朋友圈我不看了,但是微信的轉賬、繳水、電費、充話費、微信視頻電話等等好多功能還是非常貼進人們日常生活,非常實用的!


我的智能手機是2013年購買的,那個時候剛開始玩微信朋圈,裡面都是親朋好友發的美食圖片、旅遊風景圖片、心靈雞湯等等,滿滿的正能量。

從2016年開始,轉發送禮品、積贊送禮品成瘋,我也轉發過很多次,也領過很多次禮品,但那時有“有真有假”,有得轉發商家的確給禮品了,有些是欺騙人轉發的。那時也有很多好的心靈雞湯文章,也轉發與收藏了不少。

2016年開始,還有“微信群”也非常流行,認識的不認識的都進入了一個群,認識、不認識的都開始互相亂加好友(尤其是微商);

到2017年夏天左右,各種微商佔據了我的朋友圈,賣家電的、賣煙的、賣化狀品的等等,微商在朋友圈一天發一個廣告我也認可,也會看,必境是新的信息嘛,看看、瞭解一下也不錯,可是這些微商一發朋友圈都是“刷屏”,發一次朋友圈是都是三、五條信息,還帶有圖片,哎呀,這還怎麼看呀,於是從2017年夏天之後基本上不再看朋友圈了。至2017年11月之後,實在是懶得看朋友圈了,還屏蔽了好多個微商(就是不看他的朋友圈)。原以為“屏蔽”了就看不到廣告了,好嘛,這些微商開始群發“私信廣告”,行,一天給我發超過二次私信廣告的,我直接“拉黑”他!


人在風上走


從我周圍的情況來看,大家仍然在朋友圈當中分享自己的生活,還有自己的思想觀點,一級微信公眾號的一些優質內容(這當然也是大部分微信自媒體的流量之源),目前流量並沒有衰落的現象。

但是朋友圈有沒有其瓶頸呢,肯定是有的,之前在公眾號較少信息分發量不足的時候,每個人分享的內容都還會得到注意,但現在很多人分享到朋友圈當中,其他瀏覽者已經不會看了,再加上一些模式化套路化的題目,還有一些完全沒有根據的內容,也常常被人說成為朋友圈謠言。

另外由於微信的職場化,很多人都不敢在朋友圈當中自由的分享自己的生活了,朋友圈成為了打造人設的一種工具,要分不同的組,發不同的東西,在發照片時還害怕上司和同事抓住把柄,非常不方便,所以這也是未來可能有用戶放棄朋友圈的潛在因素。


鉛筆道


創業行動家 琳妹觀點:

看到這個題目,特意去看我的朋友圈,上一條動態是上個月結婚發的。現在很少發動態了,覺得沒意思。

我最開始接觸朋友圈是2013年,那時候常常會發朋友圈分享自己的生活,也會積極和朋友們互動。那時候流行答題接龍,我每次被點到都會認真答半天。但是漸漸的,

不願意發朋友圈了,可能是因為對這樣的方式感到疲憊,可能是因為微信裡越來越多的長輩,不想發東西被他們看到。現在更喜歡發微博,感覺那裡更自由更舒服。

我也越來越不願意看朋友圈,曾經有段時間,朋友圈裡微商氾濫,每天刷屏十幾條,讓人厭煩。後來我看到一個微商就屏蔽一個。現在的朋友圈,常常有一些廣告,投票之類的東西。很多時候我感覺自己作為朋友難道只有點贊投票的作用嗎?特別是一些幾乎不聯繫的同學,一發消息就是朋友圈點贊,說實話,很煩。

這兩年,我總感覺朋友圈的性質變了,不再是單純的朋友間分享生活,變得功利了。我不再想看到朋友們吹牛,拉票,看他們的朋友圈不如和他們聊聊天實在。朋友圈存在謊言,它花光了我的信任,所以我很少用。

一個軟件想要成功就要獲得用戶信任,微信之所以很多人用就是因為大家相信。但是朋友圈微商,廣告,假消息氾濫,想再獲得大家的信任很難。


我是創業行動家 琳妹,以上是我的觀點,也希望您能夠留下您的觀點。忠言逆耳利於行。 飛哥團隊所答內容,都是多年創業經歷留下的創傷。沒啥文采,都是乾貨。你若喜歡,記得分享朋友圈,他日創業路上,興許用的著。瞭解飛哥更多創業問答,請訂閱《創業行動家》頭條問答,如果您對我的回答滿意,請多多點贊分享。


創業行動家


我有一個習慣堅持了4、5年,就是每年春節的時候,會給微信上的每個好友逐一發新年祝福短信,帶上稱謂的那種短信,而不是群發。

你可能會覺得那樣太累了,微信好友那麼多,怎麼發得過來。其實不然,我是一個對微信加好友特別謹慎的人,總人數算起來真的不多。

上學那會兒,大家的社交重心還不在微信,所以同學互加微信的並不是很多,除了幾位特別熟的老同學。再者,就是家人和一些好朋友了,社交圈蠻小的,也很簡單。

漸漸地,“好友”越來越多,有面試公司的人力、任職公司的同事,出席某些場合有過一面之緣的人、快遞小哥、房產中介等等,各行各業,各種機緣、場合下添加的都有。

畢業工作的這一、兩年,我依然會在過年時給大家發短信。好友人數不斷上升,但翻閱通訊錄時,發現好多人都不熟,甚至有的名字和臉完全對不上,有一些更是想不起啥時候認識的。

有一個朋友跟我說,朋友圈裡有一半的人他都不熟,就跟殭屍好友一樣,除了加好友時的一句“你好,我是XXX”,沒有其他任何消息記錄,而且可能這輩子都不會聯繫了。

是呀,朋友圈裡一半的人我也不熟,想刪覺得不合適,放著又有種難以言明的滋味。難道只能這樣嗎?我真的很困惑。

小雪,21歲,大三,上市公司實習生

我之前的朋友圈基本圍繞著同學、朋友、家人,都是認識的。有些不常聯繫,但也至少知道是誰,算是有過較多的交集。

慢慢地,發現生活有無數個添加好友的理由,讓你防不勝防。

就說快遞小哥吧,有時候送餐晚點,他覺得不好意思,就非要加你好友,給你轉個超時費啥的。他可能擔心自己得到差評,所以添加的意願總是特別強烈,你連拒絕的機會都沒有。

出來實習的時候,在公司附近租房子,就加了一些房產中介的微信,方便有好房源的時候及時通知。而現在有了著落,他們的朋友圈都會被我屏蔽掉,畢竟整天都在刷屏。

有個朋友說,她還遇到過一種情況,就是去一些小店裡買東西時,老闆會主動要求加好友,因為會在朋友圈更新產品,如果喜歡可以隨時聯繫他。

買雙鞋不合適,需要調貨,店員加你好友;一起參加活動,與會人員加你好友……這世上,只有你想不到,絕對沒有你加不到的微信“好友”。

想起之前去面試時,有一些同一崗位的競爭者特別熱情,一定要和你互換微信,說:“有什麼消息,我們互相通知一聲。”

我一直都不理解互相通知面試結果的意義在哪兒,知道自己的面試結果不就夠了嗎?我甚至覺得完全沒有加好友的必要,畢竟下一場人生旅途可能就不會再見了。

實習公司面試了3、4家,微信好友增加了十幾個,還得專門分個組,署名“萍水相逢的求職者”。事實上,沒有一個人告訴過我他的面試結果,我也不可能主動聯繫他們,就這樣散散去吧。

凌凌,29歲,工作五年,私營企業財務

29歲的女人面對最大的壓力是什麼呢?無疑就是催婚了,所以除了工作外,相親也成了我的生活重心。

家裡的老母親一直唸叨:“凌凌,你今年都29了,女人一旦過了30,真的就很難找了。”這彷彿是所有父母的想法,他們也控制不住自己對孩子心生這樣的擔憂。

因此,我開始了一場漫長的相親之旅,七大姑八大姨介紹的,老母親在相親網站幫我註冊結識的,還有老同學的朋友的朋友,各種渠道,好像全世界都在幫我一起作戰。

我沒有過於抗拒,既然有人介紹,那就見個面吃個飯,當交個朋友也不錯,所以微信好友有一部分就是相親對象。

從2016年開始,一開始是每個月相一個。到後來,父母的需求更加迫切,市場逐漸變大了,去年一整年就認識了20來個,我的老母親還嫌少,終身大事的這場戰役尚未結束。

事實證明,在相親會上交朋友也絕非易事。認識30來個人,十個有五個話題聊不到一塊,三個只是來完成任務的,並無心找伴侶,還有兩個就是微信上的“你好,我是XXX”,此後再無消息。

閨蜜溫娜說:“我微信裡的相親對象無論是見過面,還是沒見過面的,最後都失聯了。”想想自己,我又何嘗不是呢,30幾個人統統“躺屍”在我的通訊錄裡,如今我連臉都想不起來了,更談不上熟不熟了。

畢竟,那是真的不熟,這個分組被我稱之為“30歲的噩夢”,主觀意願是不肯再打開了,但這個分組的人數還在增加中。

大偉,32歲,工作七年,文化公司主編

工作7年,我換過三次工作,第一份是家居公司的產品文案,第二份是酒店大堂經理,然後就是文化公司的主編,做了有3年。

微信好友熟不熟,這個真的不好判斷,工作有需要的,那不熟也得裝熟。

家居公司的那份工作,負責產品文案的撰寫,平時要和產品研發部門的人溝通交流,所以添加好友是無法避免的。

一件產品對接一個人,十件產品對接十個人,一年下來,研發部門的人除了他們部門老大沒成好友,底下的人員都差不多互換微信號了。彼此之間的交流始於產品,也終於產品。

還在同一個公司倒也還好,可一旦換工作,總有一種刪除前任同事的衝動,尤其當新工作和上一份工作幾乎沒有交集的時候,這種念頭更是蠢蠢欲動。

酒店管理本是我的大學專業,所以第二份工作就選擇吃老本行了。酒店大堂經理是一個會認識八方人物的崗位,酒店入住的客人常有主動要求添加好友的,這個時候你又不好拒絕。

他們會在微信裡和你訴說關於酒店服務的問題,褒貶不一,可是你都要接受,職業所需嘛。

有一些是老顧客,過年過節可能我還會發個短信寒暄一番,但絕大部分只是來到這座城市的旅客,下一次就不知道啥時候了,也不一定再次入住我們的酒店。

微信好友數與日俱增,一年增加一兩百號人都很正常,新的工作就會帶來新的人脈,而無效人脈佔大多數。

如今的工作又和以前的大相徑庭,曾經研發部門的前同事,酒店認識的住客,我估計再聯繫的概率微乎其微。這些人不在你的生活中出現,卻還活在你的通訊錄裡。

苗苗,24歲,畢業兩年,自由作家

老同學都是熟人嗎?我到現在也沒搞明白。

經常在網上看到有人說:“最怕許久不聯繫的老同學突然的問候,不是要結婚,就是做微商。”以前沒啥體會,這些年經歷得還真不少。

去年,有個初中同學一時興起,建了個初中班群,同學一個拉一個,最後湊齊了全部人。想來也挺感動的,這距離初中畢業都9年了,許多同學也不聯繫,能重新聚在一起也著實不易。

一些同學直接通過這個群互相添加為好友,失而復得的同學情能補一分是一分。雖說大家現在工作不同、所在城市不同,但也不影響,一同走過的青春還是蠻讓人懷念的。

這次的相逢,讓我得知原來有的同學早早就結了婚,現在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還有的自己創業,做起小生意,小日子過得挺好的;還有一小部分在讀研考博,準備繼續出國深造。

一時間的確找回了很多老同學,但是這份喜悅感並沒有持續太久。

榮升媽媽的同學開始轉發一些嬰兒用品的點贊抽獎鏈接給我,讓我幫忙給她的留言點贊;還有的會讓我給他開的小店捧個場,轉個朋友圈幫忙宣傳一下;還有幫家裡親戚小孩投票的請求等等。

說句實話,真的挺煩人的,點贊、投票偶爾一兩次倒還好,經常如此就讓人有點受不了了;我萬年都不發一條朋友圈,一發就是打廣告,內心別提多不樂意的,有些就直接忽視掉了。

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我們沒有熟到隨手幫個小忙也不覺得麻煩的程度。我們熟嗎?認識三年不算短,可是也僅有過簡單的接觸而已,此後幾乎沒有聯繫,彼此的關係也止於同學了吧。

“拜託,我們真的不熟。”想必是很多人的心聲吧。

朋友圈的好友越來越多,我們接受陌生人的能力卻越來越差。最怕不熟之人突然的打擾,你拒絕也不是,接受又無能,真的是折磨自己又可能傷了情面。

你的朋友圈有多少可以稱之為“朋友”的呢?很多人都不喜歡在朋友圈髮狀態、言心情了,不就是因為這個圈子裡的人越加越多、越來越雜嗎?

如果要解決這個問題,怎麼做才合適呢?

首先,如果你真的特別介意朋友圈魚龍混雜,那就在一開始選擇拒絕,向對方表明自己的想法和立場,希望可以得到理解。

其次,不得已的原因互加好友,那些刷屏的、求轉發求點讚的,能忍就忍,不能忍的屏蔽就好了,選擇不回應的態度,久而久之對方也就明白了。

最後,對於那些沒有眼力見的,就只有一個辦法,該刪就刪了吧,好意思為難你的人,我們怎麼能不好意思刪除拉黑呢?

其實,熟也好,不熟也罷,只要每個人都清楚人際交往的界限在哪兒就可以。不過分打擾他人,適當保持必要的距離,給彼此一個舒適的朋友圈空間,這樣就夠了。

今年,我還是會給微信好友們發祝福短信,至於會發給多少人,該發給哪些人,就需要慎重考慮一下了。熟與不熟,自己心裡必須有把秤。


十點讀書


漸漸地就知道了,別人的生活如何,是驚世是炫麗是豐富,與我無關;別人的朋友圈,是熱鬧是歡笑是精彩,也都與我無關,我要關照和愛惜的永遠是屬於自己的生活,屬於自己的朋友圈。

而朋友圈的關係並不是點贊評論來維繫的。

你到了什麼程度,自然會吸引什麼樣的人來。喜歡你的與你有緣的,你即便不點贊,你們依然保持著親密聯繫;而那些瞧不上你的,即便你每條動態必贊必評,溢美之辭說盡,也換不來半分真心。如此不必要曲意逢迎。

知道這些時,便就看淡了朋友圈。你們在一個圈裡,但心是遠的,那些真實姓名的備註,又何嘗不是網名?只是茫茫網絡相遇,並不必在意,便也提不起去看朋友圈的興趣。

偶爾也會發朋友圈,更多的是為了忘卻的紀念,記錄給將來的自己看。也有想與好友分享的心情,看看朋友圈的真實互動還有多少人在,但贊或不讚,評或不評也不必放在心上。也許人正好看到,也許是手滑點了個贊,也許人已放棄朋友圈,也許看到你動態的那一刻,人不想說話……諸多心情不一,但關係遠近,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把尺。

不願再發朋友圈,因為辯識了朋友圈社交中有太多假的那一面,看淡了這樣的社交方式;不再去看朋友圈,除了少有真情和時間外,還有一個原因是微商廣告無處不在,隨便刷刷都是一波接一波,使朋友圈淪於廣告場,讓不少人不堪其擾,漸漸地就不看了。

其實發與不發,看與不看,自己覺得舒服就行。


天天陪伴



別人的原因我不妄測,我自己現在不愛發朋友圈的原因有以下幾個:

1. 朋友圈裡沒有我喜歡的人,連我想曖昧的人都沒有。

2. 玩微信的新鮮勁過了,就如當初的QQ 和微博一樣,玩膩了。

3. 微信里加了太多太雜太亂的人,剛開始都是比較好的同學,家人,發小等,現在連鄰居,修車的,甚至連每星期來我家做家政的阿姨都加上了,發個朋友圈還得屏蔽這個那個的,超級討厭。

4. 朋友圈有想和我曖昧的人,我無感,不想發朋友圈讓他們腦補想太多,不想讓他們瞭解我。

5. 陽春白雪曲高和寡,別人的評論切入點走偏,沒意思。

6. 你們的落寞或者精彩我不感興趣,我的快樂悲傷不想讓你們知曉。


哎喲菲菲不錯哦


因為朋友圈不再是以前那片淨土了,p到不像自己的自拍,美照,心靈雞湯,鋪天蓋地的微商廣告,投票活動,點贊福利活動,工作宣傳....在我們年齡日積月累的增加時,想的事情不一樣了,處境也不一樣了。習慣了應酬,習慣了應付,忙亂中生活已經失去了原有的樣子。

比起朋友圈,個人更喜歡QQ空間,小編的出生年代,QQ比微信承載了更多的兒時回憶,不管是好的壞的,悲的喜的,大家都會再這裡寫下種種。看一個電影,會寫上一大段感想,遇上一個特別的日子,會記下一段心裡話,再艾特上某某。

小編的空間和朋友圈裡有個朋友,簡直是一股清流,她每天都會在空間裡打卡總結,用娟秀的筆跡寫下後拍照,配上意境滿滿的濾鏡。直到今天,她還在堅持著,我在想,如果很多年過去了,在生活的處境不斷變化之後,她還會繼續堅持更新嗎?希望一如既往吧,記錄下生活中的每一天,美好也罷,傷感也罷,都是自己走過的痕跡啊。

朋友圈裡,不再是空間裡那些老同學,老朋友了,都說微信是成年人玩的軟件,QQ是小孩子玩的軟件,個人看來,微信正所謂是成年人玩的多,就是因為工作的原因。同事,客戶,上司怕是最活躍的存在,所以,可能我們並不會像從前那樣,在別人面前袒露最真實的自己,但常常又怕別人想太多,不好意思去屏蔽,那對自己而言,最好的辦法當然就是不發朋友圈罷了。

越長大越孤單,越不安。人生本該學會孤獨,慢慢地,我們學著忍住眼淚,學會不說,學會變得虛偽,學會隱藏真實。


鎂客網


在朋友圈裡,朋友們曬的是她們自個的心情,微商、打廣告的曬的是他們的商業心情,看朋友圈的總是揣著自己的心情去看別人的心情,久而久之,試問有幾個人能有多少心情??!

說到朋友圈,本人也不喜歡發!剛開始菜鳥學玩微信的時候,我在朋友圈上一下子刷刷刷,幾分鐘的時間就發出了七八張自己的自拍照。第二天我朋友跑到我面前對著我賊笑:“行啊,比我還臭美!”“咋啦!”我一臉茫然,“我朋友圈都讓你給霸完了”她拿手機給我看。原來在那上面發的東西全世界的人都能看到,我一下醒過來!

從那以後,發朋友圈之前我都慎重又慎重的考慮,慎重到至今都沒有發出過一條!哈哈!鬱悶!


媚兒177671532


看的人已經過了想了解他人工作生活和心境的好奇階段。大部分人在幾年裡的性情、生活狀態、工作狀態都不會有太大的改變,發的朋友圈也就日趨雷同,沒有新鮮感,看的人也覺得無趣。

發朋友圈的人從內心還是希望能得到朋友的關注,但是由於上述原因,關注的人越來越少,發的人也自然會覺得沒啥意思,也會越發越少!

難道不是嘛?🤔🤔



多慧多多


還好啦!因為我的朋友圈很小,也很純焠,全是家人或朋友,都是值得信賴的人,也沒有什麼廣告啊微商的,所以還是願意把日常美好的瞬間分享給大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