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的「按月輪飯」養老,看似「平均」孝順,爲何有些老人不願意?

大城小鎮


農村的“按月輪飯”養老,看似“平均”孝順,為何有些老人不願意?

在農村按月輪飯式養老很常見,幾乎兒子多的老人都是這樣,這家住幾個月,那家住幾個月,一年就輪完了,看似這樣養老很孝順,但是老人們卻並不是很願意,這是為什麼呢?

俗話說的好,金屋銀屋不足自己的草屋,老人跟著子女一起住就要住到子女家,現在人們蓋房子喜歡蓋很高的臺階,為了使屋裡看著乾淨全鋪上瓷磚。但是對於上了歲數的老人來說,特別是腿腳不利落的,上臺階會很費勁,但是怕每次上臺階都讓子女扶的話,子女會很麻煩,就自己一點點的挪到屋子裡去。屋子裡的瓷磚也很滑,每次走路都要小心翼翼。如果是孝順的兒子媳婦還好,做飯的時候會照顧老人咬不動做一些軟的飯菜,如果是不管老人喜不喜歡吃就做一桌很硬的飯菜,那老人只能打碎牙齒往肚裡咽。看似老人居住在很亮堂的房子裡,其實也很不幸福。


在子女家長時間住肯定沒有自家方便,也沒有在自己家自在,雖然做什麼事不會被子女埋怨,但是還是會小心翼翼。在去另一個兒子家住的時候,還要將大包小包都帶上,就像大逃亡一樣,這樣的日子老人能開心麼?


除了按月輪飯式養老以外,還有的一個兒子只管父親,一個兒子只管母親這樣的養老方式,相依半輩子的兩個人突然之間分開,好幾天見不到一次面,時間長了也會覺得很不舒服。

所以現在有很多農村老人只要是能自己做一口飯吃就不會去子女家住,我認識的一個奶奶就是這樣的,在六十多歲老伴去世以後就自己一個人住,現在都八十多歲了,一直是一個人,以前還有精力養幾隻雞養幾隻羊,現在身體大不如從前,雞羊都不養了,也不去兒子女兒家住,就是怕看別人的臉色過日子。有時候生病需要人照顧的時候,也是兒子來陪著住幾天,做做飯洗洗衣服,等病好了就又自己住了。有時候她來我家找我奶奶閒聊,我奶奶就勸他去兒子家住,要不有點啥事都不知道,她說不去,還是自己住著最舒服,有口飯吃有口水喝,身體好就出來走走就挺好。



所以,按月養老看似很公平,其實不管是兒孫還是老人,都有很多無奈。


農人馬小妞


所謂輪飯,就是有幾個兒子的老人,兒子都各自成家分了戶,老人也喪失了勞動能力,這時候就由幾個兒子輪流照顧。

老人有自己固定住房的,也還能自己收拾整理一下的,就由幾個兒子輪著給老人送一日三餐,或者老人上門去吃,但住仍舊住自己家。如果老人已經沒有住房了,或者生活都不能自理了,就由兒子們輪流接到家中照顧。“按月輪飯”也就是規定了每個兒子照顧老人的時間為一個月,時間一到,就換由另一個兒子照顧。

農村老人其實大都不願意吃輪飯,只要自己還能動,都願意自己單獨另過。也許有朋友會納悶:有人給專門做飯,有人給伺候著,為什麼不願意啊!

一看這話,就知道是沒在農村生活過,體會不到輪飯老人的那種心酸!

你想想:雖然衣食是無憂了,但這個月這家,下個月那家,再下一個月又另一家,門兒還沒摸熟呢!又要換一家了。這到底哪裡才是家呀!這種月月搬家的日子,和個無家可歸的人有什麼兩樣!尤其是人年老之後,感慨更多,你覺得老人心裡會好受嗎?

再者,年輕一輩的吃東西大多喜歡脆硬些的,而老人則喜歡軟爛的,即使孩子孝順,遷就老人的口味,時間一長,難免會受不了。給老人天天單做也不現實。到最後,一家人總難吃到一塊去,磕磕碰碰的。不如自己單過,想吃什麼燒什麼,想怎麼燒就怎麼燒。還有,在兒子家輪飯,就算兒子們脾氣好,都好說話,但各家還有各家的媳婦,性格都各有不同。上了年紀的老人,有時說話做事往往不受年輕人喜歡,都說媳婦和公婆是最難相處的,這就難免引來很多不愉快。而且輪飯的老人還得每月面對不同的兒媳婦,一有摩擦,不管孰是孰非,都足以讓他們心力交瘁了。
再有一些農村輪飯的家庭,如果父母都健在的,他們還會將父母分開照顧。這對於老人來說,也是一種情感上的折磨。別以為農村老人就不懂感情,想想兩老朝夕相伴了幾十年,那種相互依賴的感情都已經刻到了骨子裡了,一旦將他們分開,勢必引起他們心理上的不踏實。

這些現實,就是農村老人只要還有能力單過,就不願意輪飯的原因。

陌上花發現有多人不斷抄襲本人發表於“悟空問答”的文章,幾乎是陌上花寫一篇,就立馬被複制粘貼後署名為自己的帳號發表於百*號等多家平臺,陌上花會一一進行投訴!!!希望剽竊者能適可而止!!!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也尊重自己!!!之前已有抄襲的文章,希望能自行刪貼,不要等投訴後被平臺處罰封號!!!


陌上花開且緩歸


農村的“按月輪飯”養老,看似“平均”孝順,為何有些老人不願意?

點擊右上角關注,一起分享更多的三農問題!

關於這個問題,我是記憶猶新,深有感觸!

因為在我記事起,我的家裡條件很不好,我的奶奶就是所謂的“按月輪飯”養老的,我從小就是跟著奶奶長大的,跟奶奶特別親,所以,奶奶晚年的酸甜苦辣,我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下面,我就說說為什麼農村的“按月輪飯”養老,看似“平均”孝順,老人卻不願意?

1.老人上了年齡,己經幫不上兒女了。他們只求安穩,可是“按月輪飯”偏偏讓他們有種不踏實的感覺,他們會覺得沒有一個房子或者一個房間是真正屬於自己的。

特別是快到月底那幾天,老人喜歡瞎想,他們就會想另外一個兒女會來接我嗎?會接受我嗎?他們不要我怎麼辦?

2.到了一定年齡的老人,飯菜口味和作息時間都會有所不同,特別是有些老人認生床,當時我奶奶就是這樣的,要好幾天才能適應過來。

有些老人要半個月左右時間才能適應新的飯菜口味和休息睡覺的地方,兒女孝順的會好一點,等剛剛適應沒兩天,結果又要換地方了。

3.特別是有些不孝順的兒子和兒媳,喜歡斤斤計較,比如:老人在兄弟家吃的是什麼伙食,自己也不會好一分;

老人在兄弟家幫忙幹了多少活,到自己這邊也一定要老人幹。老人家稍微不注意,兩邊不均勻一點,有的就會拿臉色給老人看。

“按月輪飯”看似平均孝順,實際上會讓老人沒有歸屬感!明明是主人,結果變成了客人。

我覺得最主要還是要聽老人的想法,不能圖自己方便、清靜,就隨便安排老人,別弄得到時候子欲養而親不待!

(以上是我的個人觀點,如有不妥,歡迎留言討論,同意我的觀點,請點擊右上角關注,多多支持!)


小俞傳播


如果你是這位安嶽輪飯的老人心裡會咋樣想 (原創)

農村有些老人幾個兒子,晚年贍養老人,幾家輪流照顧老人,一家一個月,一次輪流。有些老人心裡是很不舒服,有時會賭氣住在一家不走。

如果是你自己,你想想這樣一月一家的流動生活,你願意嗎?

老人一般都喜歡安定的生活,結果到老了,卻要這個兒子家裡住一個月,那個兒子家裡住一個月,搞得老人像流浪者一樣,老人能開心嗎?

做兒女的都不捫心想想,讓自己的父親或母親過得像乞討者一樣,自己心安理得嗎?

我母親分家時,是分給我哥贍養的,可是父母一直是跟我弟一起生活。我弟說不能讓父母分開生活,都跟他住一起吧。就這樣,從分家到我父親去世二十多年,我弟一個人管兩個老人。我父親去世後,我母親一個人生活了3年,按理說我哥應該把我母親接到他家裡去贍養了,可是我嫂子有些不高興,不願意伺候我母親。我弟也不讓我母親走,就這樣,母親一個人生活,偶爾我嫂子會來家裡看看,我二姐也會幫著做些家務。父親去世第四年開始,我大姐回家照料母親,後來又是二姐照料,一直到母親去世,都是我弟贍養的。

農村人分家的時候,如果有兩個兒子,習慣上是把父母分開,一個兒子贍養一個。我同學的父母就這樣,父親跟大哥,母親跟二哥。老兩口還能幹活就被分開住在兩個家裡。那時我都覺得奇怪,因為養老,提前讓兩老人分居。

前幾天在某電臺法律熱線中聽到一個聽眾詢問律師,他母親不願意去他大哥家裡咋辦啊?因為是母親現在一個人,三個兒子輪流贍養,就是題主所說的“按月輪飯”養老。已經輪流了幾個月了,現在母親在小兒子家裡,應該去大兒子家了,母親卻不願意去。是母親讓小兒子給律師打電話,問不去大兒子家,這個事情咋解決。

律師告訴這位聽眾,可以跟兩個哥哥溝通,讓他們每月拿出一定的生活費給母親,母親願意住小兒子家,就住小兒子家吧。這位聽眾說擔心兩位哥哥不答應。最後律師說,協商解決不了就只能起訴了。

掛斷電話之後,律師跟主持人說,一個老人三家輪流住,這家一個月,那家一個月,跟流浪一樣,老人能住痛快嗎?

沒錯,老人這個兒子家住一月,那個兒子家住一月,月月換地方,就像電視劇裡演的那樣,手中提個包袱,這個月在這家,那個月在那家,跟流浪有多大的區別,誰這樣生活能開心。

總之,按月輪流贍養老人不可取,看似公平,老人心累誰能體會。

你說是不是?

歡迎朋友們一起交流探討!

【我是頭條號:牽住夕陽的手。因為喜歡文字在此與網友們相聚。感謝友友們!有評必回,誠信互粉。謝謝朋友們!】


牽住夕陽的手


問:農村的“按月輪飯”養老,看似“平均”孝順,為何有些老人不願意?

文丨一點三農

因為養兒防老的傳統思想的影響,以前的人家都喜歡多子多孫。在六七十年代,家裡有五六個小孩的家庭非常普遍。“按月輪飯”一般出現在老人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兒子的家庭,這種贍養老人的方式在農村相當常見。

為何有些老人不願意接受這種看似“平均”孝順的養老方式呢?

兒媳婦們斤斤計較,老人怎麼做都是錯的

{1}一點菌曾記得一個真實的例子:一個老奶奶,丈夫先去世了,老人也是在兩個兒子家“按月輪飯”過日子。可是輪到第一個媳婦家吃那個月是30天,到第二個媳婦家吃的那個月是31天。好吧,第二個媳婦就不樂意了,等老人吃了30天后第二天就讓老人去第一個媳婦家吃去。那第一個媳婦也不是省油的燈,硬是不讓老人進門吃飯。

沒法子,老人硬生生的餓了一天(鄰居接濟老人還不能讓那兩個媳婦知道,否則那兩個媳婦倒會聯合起來數落接濟老人的鄰居,所以鄰居們也少有幫老人的)。

{2}老人也不能幫忙任何一家,如果老人身體還硬朗能幹些農活的話,那些兒媳婦就啥事都讓老人幹,而且在誰家吃飯就要幫誰家做。更氣憤的是在兩家做的事必須一樣,不然媳婦們就會說老人偏心。

輪飯吃不合口味,

通常,老人吃飯都喜歡煮的軟一點的,省的嚼得費勁。但是,兒子兒媳們都是壯年,喜歡吃有嚼勁的,沒辦法,一般都是老人順著年輕人吃有嚼勁的。

有些老人吃的偏鹹,或者是偏辣,可是總是吃不上合口味的飯菜。

懶得來回折騰

在農村,有些兄弟家住的比較遠,甚至隔著好幾十裡地。老人如果“按月輪飯”的話,就得來回跑,如果有好幾個兒子的話,那情況會更糟。

覺得丟人

有些老人愛面子愛了一輩子,老了卻要想乞討一樣在兒子們家輪著吃飯,覺得很不是滋味。

所以綜上所述,農村老人如果自己還能養活自己的話,通常都會老兩口自己住一處。有些老人寧願讓兒子們平攤糧食等東西給自己,也不願意“按月輪飯”。

題外話:其實,如果老人夫妻雙方都還健在,又只有兩個兒子的話,更為常見的養老方式是:父母兩個人在兩兄弟分家時也把父母分開,各養一個。


以上是一點菌對部分農村老人不願意“按月輪飯”養老的回答,歡迎批評指正和補充。

——END——(完)


一點三農


農村的,按月輪飯,養老,一,這種養老方法,對於老人來說就象踢足球似的,老人心裡特別難受,我們這裡就有一列,蔡老人今年90歲,育有兒女6個,四個兒子,二個女兒,老伴去世的很早,2個女兒都遠嫁河南,湖南,四個兒子老大在外工作,還有三個在農村種田,起初老人生活能自理,平時種點菜,釣釣魚,前年老人走路不小心摔了一跤,把腰摔壞了,行動也不方便了,前年年關四兄弟商量輪流照顧老人,蔡老人從老大那裡開始,一月一接老人,就這樣過一年多,老人可能心裡想跟老大過,因為老大在城裡工作,生活要好一點,當然老大心裡不願意,到月就送到下一弟兄,老二在外打工,只有孫子和媳婦,生活方面要差一些,媳婦態度差一些,老頭最後過不下去了,要求到養老院,去年下半年在養老院去世了,其實老人不能接受就是象皮球,踢來踢去,受氣,


用戶6901544691冰心


“按月輪飯”的養老模式實際不怎麼可取。耄耋之年,上了年紀的老人,一大把年齡了折騰個不休,實在不是個上上策。人常說:七十不留餐,八十不留宿。老人體質弱了,只有居住在一個固定的環境中才有利於生活,心情好,一切還是比較好的。雖然老了,還需要時不時的活動,在熟悉的地方習慣後,行動起來也能得心應手些,更不容易出漏子。有些兄妹幾個輪流供養父母,風裡來,雨裡走的。今天是這家,明天時下家,老人一來體力不支,再者,一家人與一家人的飲食規律和習慣有差異。老人在大家庭裡,只得遷就和順從。最好的辦法是要老人常住在一個子女家裡;或者老人有單獨的房屋和院落,輪流到誰就陪伴老人在那裡居住一段時間,包括住宿和一日三餐的料理,老人想吃什麼可口的飯菜,也好及時地做好。那種輪流的拉扯,成了寄宿制。時間短的輪流,隔三差五的就得搬家,時間長的,老人剛熟悉適應了,卻又要搬離。倒不如在一個地方,有子女輪流去奉陪伺候,讓子女做候鳥,老人做留鳥。另外的姊妹兄弟,大家也常去常來常看望,這樣是最好的方式。不能不輪到自己一下推得一乾二淨的,就不照個人面。可曾知道,老人的心態大多還是不願去養老院的,都想子孫繞膝,頤養天年,享受天倫之樂,祝福老人!


二興見


不管是何種動植物,都有生命力。動物初生到衰老,都是一段漫漫經歷。

每當動物初生需照顧至自力,人更如此,嬰兒離不開大人照顧,同樣老了,需幼養者照顧老人了,不過當你年青能動時幫襯一下他(她)們,你生病`老的不能自理她(他)們懂得知恩圖報,這是中華民族留下的傳統美德,頌揚著世人。

每當您生病時,有孩在您身邊無微不至的守候直至出院,身邊更多輪流,親人沒走遠;每當你走不動時,總留您身邊,陪您走完最後一步時,孩沒白養,真正養孩防老;當您健在時,吃著輪流飯,端著輪流碗,心涼了,那是熟悉影子漸漸消失,心慢慢地回憶著有伴的日子,沒有固定的定所;當您在左右徘徊時,這月誰來接我去哪家住時,心默默地叼念,人家獨一孩的老人是否會和我一樣呢?該會有一個定居所吧!

農村有句俗語,皇帝愛長子,百姓愛么兒,記得有一件事,大人們常常講訴,他生四五子,女嫁不問家事,剩三子,大、三管,中間一個就不管,據說老人過份,年青不幫管孩(眾多因素)中間不管,大與三管,先各養一段時間,一方時間到了,又回另一方,來回跑的途中,獨自含著淚,講述著一方的不便,老人的心思誰去猜得著呢?兩兄經協商,迴歸往住地,直到離去。這故事說明老人的偏心,將給中間帶來啥樣的結局,這件事值得我們去深思自己曾經做的事給自己的後半身將會什麼樣?🤔🤔😒😒

自從我們初生到終老,別人的經歷是我們的借鑑;別人的美德是我們的榜樣;別人的醜惡是我們嘲笑的一代笑抦中的一個鮮活案例。今天的我們應該用什麼樣的心態去對待下一個的你。

有一件事,讓我深思,有一孩見父母對待他爺,爺因無勞動力,吃閒飯,孩父母每天給爺吃剩飯`菜,每天用同碗,孫用父母給的零錢偷偷購物給爺吃,當孩父母發現這事,罵爺,孫哭訴著,爸媽將來我用同樣的方式來照顧您,父母番然醒悟,改變態度,可惜老人不多久,欣慰的走了。😭一個或多個孩的老人,平時愛走動,念著親情,一但不行,都願留於常住地,有句話生有生地,死有死地的這一說法吧!



滿足168622219


這種方法在農村挺常見的,兄弟幾個看起來挺平均的,老人搬來搬去只能被折騰啊。老人難道不樂意過安逸,穩定,清閒自在的生活嗎?只是為了孩子,遷就孩子的無奈之舉啊。其實呢,這種弟兄輪流贍養老人的做法,大多是老人生活無法自理的選擇吧?生活可以自理的老人還是自己單獨生活的居多。農村老人年齡大了,只要身體健康狀況允許,是不願意給子女增加負擔的,能夠自己辦理的事情也不會讓子女知道。中國的老人,中國父母,中國式教育,幾千年了,不都是如此嗎?大多數人終其一生,還不是一切為了孩子!也不知道是幸亦或不幸!前一段時間,下村防汛查看農村老人住房安全,有的老人獨自居住在幾十年前建的土房子裡,三個兒子都是新建的高大磚房。鎮村幹部查看老人住房,老人自己的孩子卻不管不問!這種現象不知是家庭教育,還是中國式教育的後果?





山東齊河人


在農村“按月輪飯”養老,不僅僅是出現在當下,放在50年前也是一樣。

再提起來就是陳芝麻爛穀子的事情了。

鄰居雷奶奶今年已經快80歲了,聽老一輩的人說,當年他們年輕的時候,也遇到過贍養老人的事情。

雷爺爺弟兄三個,他是老二,有一個長他6歲的哥哥和小他11歲的弟弟。雷爺爺的母親去世得早,留下可憐巴巴的父子四人。

後來,在父親的拉扯下,弟兄三個都相繼成家,分出去單過了。老房子裡留下了年事已高、生活不能自理的雷爺爺的父親。

“不管怎麼樣,不能把老父親餓著不管,也不能讓村裡人看笑話”。於是,兄弟三個商量著,把父親接到每個家裡一個月,“按月輪飯”養老。

剛開始,輪流的還挺好,但是,那個時候是生產隊掙工分,出一天工算一份勞力,白天要勞動,再加上下面孩子多,晚上還得加班加點地給孩子做衣衫。

所以,日子長了兒媳婦們漸漸地出現了怨言,各種不想管。

後來,漸漸地就出現了老頭一連幾個月都留在“雷爺爺”家裡的情況。這樣一來,雷奶奶自然也不高興了,不是說不管老人,因為其他幾個兄弟和弟媳說話不算數。

最後,沒辦法,雷爺爺只能自己接著,不僅兄弟感情不好了,也把雷奶奶惹毛了,家裡不得安寧。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雖說這已經是半個世紀以前的事情了,但是,在當下的農村仍然是屢見不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