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讓占GDP4%的教育經費花得更有效益

國務院:讓佔GDP4%的教育經費花得更有效益

芥末堆8月27日訊 教育部數據顯示,我國教育經費支出佔GDP比例連續六年高於4%。不過與此同時,一些地方經費使用“重硬件輕軟件、重支出輕績效”,社會投入所佔比重偏低,缺乏有效監督管理等問題也一直存在。

為提高教育經費使用效益,花好每一分錢,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調整優化結構提高教育經費使用效益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強調進一步優化結構、提高效益;強調優先落實義務教育階段教師工資收入政策。

具體來看,《意見》強調以下幾點:

  • 保障教師隊伍建設。力爭用三年時間解決義務教育階段教師工資待遇問題,確保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或高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
  • 加大投入,確保兩個“只增不減”。保證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國內生產總值比例一般不低於4%,確保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減,確保按在校學生人數平均的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減。
  • 完善教育經費投入機制。目前,教育經費總投入80%以上來自財政性教育經費,社會投入所佔比重偏低。要鞏固完善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集教育經費的體制,不斷擴大社會投入。
  • 科學規劃。學校建設要合理佈局,防止出現“空殼學校”;嚴格執行義務教育法,堅持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制度,嚴禁隨意擴大免費教育政策實施範圍。
  • 全面提高使用績效。從簡政放權、落實管理責任;強化教育經費監管體系;將績效管理覆蓋所有財政教育資金等方面,提高使用效益。

對於《意見》中最受關注的優先落實義務教育階段教師工資收入政策,此前新華社曾撰文分析,近年來,教育經費投入一半以上用於教師工資和學生資助,呈現從投資“物”轉向投資“人”的趨勢。

與投資到教育所需硬件相比,投資到人一直有“將錢投到看不見的地方”之稱,為了讓教育經費用在該用的地方,一些地方出臺了資金使用監管措施。例如,河南省提出,將在全省中等職業學校中全面啟用資助監管面部識別系統,以確保資助資金專款專用,精確到人。

而在優化經費使用結構方面,儲朝暉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建議,應減少經費使用的行政性成本,讓資金更多運用在教學一線,惠及更廣泛群體。他還強調,目前,相當一部分基礎教育是由民辦教育機構承擔。不少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承接了部分收入較低群體的孩子,應該切實減輕他們在義務教育階段的負擔,未來應提高民辦教育的經費保障水平。

附: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調整優化結構提高教育經費使用效益的意見》

教育部有關負責人就《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調整優化結構提高教育經費使用效益的意見》答記者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