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中的「脊樑」——壽光市抗災救災基層幹部素描(營里篇)

2018-9-4 壽光日報

洪水中的“脊樑”——壽光市抗災救災基層幹部素描(營裡篇)

壽光日報訊 他們有最剛強的骨,有的年少、有的年老,洪水中攥指成拳,扛起責任,擎起希望。他們有最柔軟的情,初心為民、心念百姓,一方民安是他們的勇敢之源。

他們留給家人萬般牽掛,相距咫尺,卻難得見上一面,女念父、兒盼母,他們只有嚥下淚水,咬緊牙關……

他們,就是壽光“向水而戰”的基層黨員幹部。面對我市罕見的洪水汛情,全市上下一線黨員幹部不辱職責使命,不負人民重託,用擔當撫平風浪,在雨大風狂處守護萬家燈火……他們高挺的胸膛、屹立的脊樑,在壽光抗洪搶險、重建家園“大會戰”中,樹起了一面永不倒的紅色旗幟!

臨危不亂的“指揮官”8月19日,暴雨驟降,彌河水位暴漲,警報接踵傳來!

從下午2點開始,已經巡了一下午彌河壩的營裡鎮黨委書記張其振預感到這次洪水非同一般,面對壩內10個和壩外3 個村可能被淹的危險,張其振的心裡冒出了轉移村莊的想法。

此時已是深夜,轉移13個村,能不能順利?轉移了,如果水沒來,怎麼辦?不轉移,這麼大的水,會不會村毀人亡?他顧不得思索更多,深夜9點半,他鑽進齊家黑冢子村的一家藥店,臨時徵用作為會議室,馬上召開道口片13 個村支部書記會議,迅速安排轉移工作。

11點半,13個村1萬多人開始了緊急撤離。張其振坐鎮藥店指揮。“營裡幹部,請你們務必跑在洪水前面,提前轉移群眾”“撤村是政治命令,必須強制轉移!”他向各個村的工作組下著一道道命令,不計一切代價,把群眾全部轉移,一個不落。像風雨夜裡的指揮官,張其振臨危不亂,運籌帷幄。

在他的指揮調度下,機關幹部範濤、隋新波、王景濤、徐金鳳、張震等全程參與,10個轉移突擊小組各司其職,在市公安局300餘名警力以及市直各部門支援人員的幫助下,一直到上午7點,13個村群眾全部轉移。此時,張其振依然不放心,要求各村組成巡查小組,繼續挨家挨戶進行查看,巡查三遍以上,確保不落一人,巡查小組才能撤出。

直到中午12點,已經完成了十幾次地毯式搜查後,最後一批黨員幹部向安置點轉移,此時各村積水已經接近兩米,大片的村莊家園已是一片汪洋。

8月19日以來,隨著彌河洪峰的警情加重,張其振和全體機關幹部們,分5批轉移了34個村,共3.6萬人,是彌河沿線轉移村莊數量、群眾數量最多的一個鎮。在轉移過程中,人數多,時間緊,且沒有發生一起傷亡事件,創下了災難面前村莊轉移的奇蹟。

洪水退去,在安置點保住性命的老百姓熱淚盈眶,“這次多虧了黨委政府,要不我們的命都沒了!”“謝謝張書記,把我們從死神的邊緣救了回來!”

張其振來不及接受百姓的言謝,已經馬不停蹄地趕往彌河決堤口,那裡肆虐的洪水正吞噬著營里人的家園,他“逆流而上”,和“護壩突擊隊”同洪魔做最後的決鬥。

把脊樑挺起來,我們就是“堤壩”

營裡鎮是彌河下游的一個鎮,洪峰來襲,彌河水四處狂虐,營裡鎮的機關幹部像一面面旗幟在關鍵時刻站了出來。逆水而上,和洪水決戰。

8月20日中午,營裡鎮人大主席範濤沒來得及片刻休息,又接到鎮黨委指令:“彌河西壩決堤,情況危急,可能受影響的王家柳杭、東北河等村莊的群眾已在撤離,你必須趕往現場,想盡一切辦法封堵決堤口,確保不能有人員傷亡!”

“險情災情就是命令,哪怕面臨再大的困難,我們都要迎難而上。”到達現場後,眼前的形勢確實比他想象的還要嚴峻:決堤口足足有30 米,湍急的河水從決堤口噴湧而出向西邊的村莊湧去,而且決堤口還在愈衝愈大……

怎麼辦?範濤急忙協調機械,噸袋及砂石料,同時,水利局、鎮村幹部等組成的搶險隊也趕赴現場。“決堤口還在不斷擴大,一般材料已經堵不住了!”範濤當即從附近的愛心企業協調了4輛重載半掛車,交通、環衛等部門又協調了11輛車相繼沉入決口,同時,搶險人員把水泥、砂石和渣土裝入6000多個一噸多袋子,投進大卡車上面的水流,直到8月22日下午1點,決堤口才封堵完成。

從緊急撤離群眾到決堤口封堵期間,範濤既是現場指揮員,又是戰鬥員。“三天三夜的時間,他沒有合過眼,沒有吃過一頓飯,渾身裹滿了泥土,皮膚曬得黝黑,我們好多和他共事多年的同事幾乎都認不出他……”曾和範濤在河壩現場搶險的營裡鎮幹部李全民說。

當問起當時是如何堅持下來時,範濤說:“當看著決口沒賭上,洪水在不斷淹沒老百姓房屋、莊稼時,其他的就啥也不想了。”在護壩堵口期間,市交通局、環衛集團、水務集團等部門單位派遣車輛人員全程參與抗戰。

完成封堵決堤口的任務,範濤又馬不停蹄上了抗洪救災一線:排水、處理畜禽、排查危房,他說:“一線需要我們,群眾需要我們。”

“安置點任務重大,群眾不回村,咱們就不離崗!”通宵巡查後,營裡鎮黨委副書記陳建君瞪著佈滿血絲的眼睛,用沙啞的嗓子鼓舞著士氣。10多天來,她和安置小組的隊員們一直盯靠在這裡。腳,酸脹;喉,發乾;眼,紅腫……他們就這樣晝夜奔波在不一樣的抗洪一線。

營裡二中安置點,最多時安置群眾達到了6300多人,作為總負責人的陳建君高度緊張,只能以24小時“超人”模式開展工作。她統一協調人員分組開展工作,各司其職,從早上6點多起床準備,到晚上10點多大家都睡下,全程為村民們服務。為了盡心服務好安置群眾,陳建君片刻不離崗位,她和大多數隊員一樣,已經連續12 天沒回家,直到9 歲的兒子直在電話裡喊媽媽的一刻,這位雷厲風行的女幹部流下了眼淚……

範濤、陳建君……還有許多黨員幹部在抗洪的一線默默奉獻。他們無論在哪個崗位,他們不分男女老幼,在這場決定家園命運的洪水面前,他們集體昂起了頭顱,挺直了胸膛,就像一道道鋼鐵堤壩,震懾著洪魔,護佑著百姓。

洪水衝不垮的“堡壘”

基層黨組織是戰鬥堡壘,是先鋒模範,在此次壽光洪澇災害中,一個個基層黨組織,向洪水亮劍、向災情怒吼,以衝不垮、壓不塌的姿態凝聚起人心,帶領著各村大轉移、災後重建,一支支能征善戰的突擊隊和先鋒營在各村湧現。“你們先走,我們最後!”8月19日晚,彌河水暴漲,營裡大轉移,李家營村緊急集合全村黨員幹部,當即確定了“先群眾、再黨員、最後‘兩委’”的撤離方案,迅速展開了撤離群眾的工作。從不到午夜12開始,“兩委”成員和黨員有序挨個入戶動員所有群眾撤離,並用大喇叭循環播放撤離情況,不少黨員幹部的嗓子都喊啞了,在他們的努力下,不到凌晨2點絕大部分群眾已經撤離完畢。對於最後比較頑固的幾戶,幹部們反覆做工作,群眾不全離開,他們也不離開,最終在早上7 點左右成功說服了所有群眾撤離。這時,“兩委”幹部才舒了一口氣回到家,帶著家人離開了村子。

“清理死禽,我來帶頭!”回村後,全村面臨的第一件事就是清理死禽,但是除了幹部們和“兩委”成員,沒有人願意動手,面對大量的死禽,村“兩委”幹部毅然衝鋒在前,家裡也不收拾先清死禽,刺鼻的惡臭讓他們胃裡“翻江倒海”,但是他們強忍住噁心一刻不停。此時,市城投集團一把手親自帶領250餘名同志全力支援,在村幹部們的帶頭下,越來越多的村民參與到了撈埋死禽的隊伍中來,當天就完成了這項艱鉅的工作。

東北河村,因為洪水,村民們囤的麥子、種的玉米全被浸泡,北河園區50餘個大棚全部未能倖免於難,養殖場的牲畜屍體漂在水面上,村內斷水斷電,造成直接經濟損失5000萬元。面對災後重建,東北河村黨支部書記站出來,團結村“兩委”,爭取一切可以爭取的力量,組織包村幹部、村幹部、村民、志願者們及職能部門,清理道路淤泥、搶修設備建築、清理家禽屍體……一天時間裡,5個養殖場的死禽全部掩埋完畢,村莊陸續恢復潔淨。

營裡災情發生後,市政協主席林立星作為市級包靠領導,帶領市政協機關幹部第一時間進駐營裡,坐鎮指揮、協調力量,和營里黨員幹部一同參與抗洪搶險、家園重建工作。

“水災面前,咱們就是全村的主心骨!我們在,擔當在,扛起的是信任,背起的是職責;風在,雨在,我們在!只為對得起老少爺們對咱們的一份信任。”正如該村黨支部書記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所寫。誠如斯言,災難面前,壽光有眾多的黨員幹部發光發熱,團結群眾,築起了一道防洪長城,幹群守望相助,共渡難關……本報記者王全國通訊員劉正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