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鸡血父母”养不出“全才小孩”?这篇文章告诉你答案

为什么“鸡血父母”养不出“全才小孩”?这篇文章告诉你答案

为什么“鸡血父母”养不出“全才小孩”?这篇文章告诉你答案

看过一个宣传片,让我记忆深刻:

故事里,一个小女孩独自练习小提琴,

教室里、公园里、天桥上到处都有她的身影。

一天,这个小女孩路过一个玻璃窗,

看到另外一个小女孩,满面愁容的坐在钢琴前,

双手放在琴键上,半天没有敲出一个音符,

最后双手颓然的离开琴键。

这个小女孩抿了抿嘴,无声的拿出小提琴,

站在窗外欢快的演奏起来。

另外那个女孩诧异的看着她,会心一笑,也愉快的弹奏起来。

这时候,屏幕上弹出一句话:最需要热情的是孩子!

这句话瞬间让我有种扎心的感觉,

弹钢琴女孩的愁容,更是在我脑海里久久挥之不去,

多么熟悉呀!

我想起前不久的一件事……

为什么“鸡血父母”养不出“全才小孩”?这篇文章告诉你答案

为什么“鸡血父母”养不出“全才小孩”?这篇文章告诉你答案

“玲玲妈妈,你给玲玲报的什么兴趣班啊?”

“豆豆爸爸,明天下午两点别忘了一起去少年宫”

“小雪奶奶,小雪暑假兴趣班就得你接送了吧?”

……

最近,在我们小区里,我们都是这样互相问候了。

为啥?

暑假来啦,英语班、绘画班、舞蹈班、书法班......

只要能提高宝宝们素质教育的班,

爸爸妈妈们的热情比这夏天的气温还高,一个给跟打鸡血似的。

受周围“鸡血气温”的影响,我热血沸腾的给女儿报了舞蹈班,

却猝不及防的被浇了一盆凉水:我不去舞蹈班!

艺术熏陶越早越好,我狠心带着女儿去舞蹈班报道,

女儿憋着嘴站在教室一动不动。

坐在角落里的我,陷入深深的自责、难受……

感觉自己快疯掉了!

女儿小时候挺喜欢跳舞的,

一有音乐响起她就会下意识地旋转摆动,

而我心里美美的,看着女儿曼妙的舞姿暗下决心,要好好培养女儿。

电视上只要一有跳舞的画面,我总不失时机的提醒女儿,

“快看!有跳舞的。”

我还特意下载了很多舞蹈视频,

方便女儿上学、放学路上看。

每天晚饭后,都刻意提醒她:我们再练习一下吧......

渐渐地,我发现女儿开始不配合,面露愁容。

感受音律是孩子的本能,过分热情让孩子心生压力,

结果让孩子产生应激反应,

长时间的应激反应使孩子心理达到极限,

导致的心理、情绪以及身体上的厌烦、紧张、疲劳和烦躁,

这就是心理极限效应。

孩子小,确实需要父母的帮助和引导,

如果热情过分,对孩子的伤害反而更大

为什么“鸡血父母”养不出“全才小孩”?这篇文章告诉你答案

为什么“鸡血父母”养不出“全才小孩”?这篇文章告诉你答案

社会学家费孝通曾说过:在父母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

可是,孩子与父母却是渐渐分离的过程。

孩子2岁以后开始产生自我意识,这时父母还处在全面照顾孩子的心境中,

所以,孩子焦虑了, 他本能的开始反抗。

在心理学有个名词叫『心理能量』,最早由著名心理学家费罗伊德提出的。

每个生命都是独立的,当父母热情“帮忙”,

孩子就感到被束缚,于是不断的消耗『心理能量』,

过度的消耗和透支,让孩子产生“心累”的感觉。

为什么“鸡血父母”养不出“全才小孩”?这篇文章告诉你答案

为什么“鸡血父母”养不出“全才小孩”?这篇文章告诉你答案

朋友的孩子轩轩,最近迷上了围棋,

他的妈妈给他报了一个围棋班,

老师也夸赞轩轩,特别有下围棋的天赋。

子轩给妈妈兴致勃勃的讲,

他和老师对战的细节,妈妈听完说道:你要保持虚心才对。

妈妈发现子轩喜欢看书研究,

隔三差五的就买回几本棋谱。

无论妈妈怎么催,

子轩就只是看自己的那本,其他的连翻都不翻。

为此,妈妈当着老师的面训斥子轩,

责问他为什么不好好学?

妈妈听说下围棋想要进步神速,

必须要有名师指点,

妈妈像打了鸡血一样,天天寻访名师。

为了求得人家的指点,

妈妈大热天去老师家“三顾茅庐”,以致中暑晕倒。

老师拗不过子轩妈妈的软磨硬泡,

终于答应指点子轩。

兴奋的妈妈拉着子轩去拜访人家,

还没出家门,子轩猛地甩开妈妈的手,

吼道:你烦不烦啊,想去你自己去,我不去!

还记得吴耀杰《我只是个孩子啊》

曾唱出无数孩子的心声,也唱哭很多的父母:

你们的期待 我都明白在心底

无忧无虑的日子已经变成回忆

晚上睡觉常常梦见做错的那道题

我拿着试卷却不敢去签名

因为分数没到老爸的预期

我知道少壮要努力……

照顾孩子,的确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但我们往往忘了尊重他们。

黄静茹曾说过:观察孩子的喜好,主动发掘,

掌握尺度,选择权一定要给孩子,

而不是父母想当然的代劳和强加。

只有孩子发自内心的选择,才会主动投入。

过分的热情让孩子失去自主权,

让孩子做自己的事,才是父母最大的负责。

为什么“鸡血父母”养不出“全才小孩”?这篇文章告诉你答案

为什么“鸡血父母”养不出“全才小孩”?这篇文章告诉你答案

记得前不久看过泰国一个微电影《每天努力一点点》,

讲的是一个很爱踢球男孩求学的故事:

当教练含蓄地向妈妈表达男孩没天赋时,

妈妈既没有劝男孩放弃,也没有逼迫男孩去练习,

只是微笑着对孩子说:教练说你很努力,

就是头球需要再努力一点点。

本来很沮丧的男孩,听了妈妈的话抬起头,

眼睛里闪着亮光,一口气喝完牛奶,

自己跑去院子练习头球和点射,日复一日的坚持着。

后来男孩又很伤心的告诉妈妈,

他跑的很慢,怎么也追不上别人。

妈妈还是微笑着说:只要努力追上你前面的人就好。

男孩不再看远处,一直努力着追着自己前面的人。

终于有一天,他能用头顶到球了,

也一个一个的追上了他前面的人。

在一场比赛中,即将输掉的时候,

男孩看向妈妈,妈妈只是微笑的用手表示再努力一点点,

最后男孩用头球拉平了比赛。

没有过度热情,只是微笑着鼓励,

真心的认可,让男孩内心充满爱和喜悦,

激发了男孩心中的热情。

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苏格拉底说:

所谓教育就是把一个人的内心真正引导出来,

帮助他成为自己的样子。

作为父母,对孩子的兴趣,

积极的回应比热情的参与更加有效。

只有父母有了这样的领悟,才能放下对“热情”的执着。

同时意味着,孩子有更多的『心理能量』成就自我。

父母子女一场,本是最深厚的缘分,

教育不单单拼的是热情,更多的是父母的态度,

父母的鼓励和认可,才是孩子最大的福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