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你骂我的时候,我的心像被子弹打中”

“妈妈,你骂我的时候,我的心像被子弹打中”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小天使,天下父母爱孩子的心情是一样的,不一样的只是爱的表达方式。

把孩子养大成人需要十几年,但毁掉一个孩子,只要三言两语就够了。

你在生气时对孩子的口不择言,会带给孩子一辈子的伤痛。

“妈妈,你骂我的时候,我的心像被子弹打中”

有一次,9岁的儿子打碎了一只碗,我数落了他半天,“你还能不能做点什么了?连个碗都拿不住,手残啊?”

我边清理碎片,边冲他吼,儿子打碎了碗也吓坏了,嘚嘚瑟瑟地站在一边,眼泪汪汪地对我说:“妈妈,你能别说我了吗,我的心就像被子弹打中,倒在地上还在流血。”

我惊讶于儿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把他受到的伤害,形容得很有画面感。

的确,语言暴力就像一颗子弹,击中了孩子稚嫩的心。而且,还可能会留下后遗症。

前段时间,儿子的班主任跟我反映,儿子最近上课不爱发言,提问他也显得非常消极,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

我问儿子为什么不爱回答问题?儿子说:“就是不想回答,答对了大家不会说我厉害,答错了还让人笑话。”

这是什么逻辑?他怎么会这么想?

晚上给他检查作业的时候,发现有一道计算题做错了,生气之余,我对他冷嘲热讽:“这么简单都能做错,说出去都得让人笑话。”

这句话一出口,我才发现儿子怕人笑话的心理,来自于我经常对他说的这句话。

这句话不经意间,在孩子的心里起了不好的影响,打击了他的自信。

“你怎么这么笨?”

“你还敢顶嘴?真是后悔生了你。”

“你怎么做什么都不行?”

“你看看人家,再看看你自己。”

这些话有没有感觉很耳熟?是不是你也对孩子说过?

我们往往还会打着“说你都是为你好”的旗号,在爱的名义下,继续伤害着孩子。

其实对孩子使用语言暴力,并不能帮助孩子改正缺点,只能发泄父母的怒气。

你的恨铁不成钢是出于爱,可正是因为爱,所以每句话更要好好说,不能因为是我们的孩子,就可以随意对待。

可以批评,但要呵护孩子的自尊心。

“妈妈,你骂我的时候,我的心像被子弹打中”

“妈妈,你骂我的时候,我的心像被子弹打中”

《超级育儿师》里有一个叫陶雨宸的7岁女孩非常让人心疼。

她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中,是一个视力、听力、表达,都有障碍的孩子。

她性格急躁,发起脾气来完全控制不了自己。她的妈妈对女儿这种精神崩溃的状态非常苦恼,束手无策。

育儿师兰海走进她们的家庭,通过观察发现,是妈妈和女儿的沟通出现了问题。

雨宸的妈妈是一位非常坚强的妈妈,她希望女儿能过上正常孩子的生活,所以对雨宸要求特别高。

她每天都会给雨宸布置训练任务,还会在女儿做这些训练的时候,在旁边不停地催促:“快点,马上就要到时间了,5、4、3、2、1。”

她还会吓唬女儿:“做不到晚上就没有饭吃。”

和女儿的沟通方式完全是命令式和质问式的,“去把玩具捡回来。”“说,你做错了没有?”

那些训练任务,凭雨宸的能力根本做不到,她在做不到的时候还想得到妈妈的理解,可迎来的却是妈妈的指责和批评,所以她才会情绪失控。

其实孩子是缺乏安全感,她心里产生了不安和恐惧,才会用发脾气来发泄心中的负面情绪。

在育儿师的指导下,妈妈学会站在女儿的角度去理解她,并给她提供一些帮助,当她完成一个小目标的时候,及时给予她认可,让孩子知道妈妈是爱她的。

心中有爱的孩子是不会产生过激行为的。

指责和批评不是有效的亲子沟通方式,对孩子要先谈情,再谈事,孩子需要的是激励,而不是打击。

“妈妈,你骂我的时候,我的心像被子弹打中”

“妈妈,你骂我的时候,我的心像被子弹打中”

我的朋友丽梅以前在管教孩子方面感到很痛苦。

她儿子玩手机游戏上瘾,做任何事都要以玩手机作为交换条件。不让他玩就哭闹,顶嘴,甚至还会推搡她。

丽梅被气得大吼大叫过,也搬来老公做救兵镇压过,他们试图用以暴制暴的方式在气势上盖过孩子,可是效果都不好。

孩子更是扬言:“不让我玩我就去死。”

这时丽梅两口子就会异口同声地说:“那你就干脆死掉算了。”

12岁的儿子在这种语言刺激下,竟真的拿了一把水果刀把自己划伤了。

看着汩汩而出的鲜血,他父母很震惊,意识到情况的严重。

心理学上有一种现象叫“意识狭窄”,即人在愤怒时容易盯着负面信息不放。

情绪平稳时觉得无足轻重的话,在情绪激动时,这句话的功效成几何倍数增长,非常容易做出极端的事——自残,甚至走向犯罪。

丽梅夫妻认识到,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并不能教育好孩子,还会酿成难以挽回的惨剧。

后来她换了一种方式,应对孩子手机游戏成瘾的问题。

她不再像过去那样对孩子说:

“完不成作业,就不能玩手机。”

而是改成了:

“完成了作业,就可以玩一会手机。”

这种和孩子的约定,不再像命令那样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

而且规定好每天玩手机的时间不能超过十五分钟。

同时她还利用其他活动吸引孩子,使他的注意力从玩手机上分散开。

比如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培养孩子的其他兴趣爱好。

在学习上,她抓住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毫不吝惜夸奖,

“儿子,你的字写得比以前整齐了。”

“老师说你现在听课比以前精力集中了。”

慢慢的,孩子的心思从手机里那个虚拟世界回到了现实,逐渐摆脱了对手机的依赖。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孩子的改变,需要家长充分的耐心、爱心和鼓励,千万不能一着急就恶语相向,那样只能把情况变得更糟。

“妈妈,你骂我的时候,我的心像被子弹打中”

“妈妈,你骂我的时候,我的心像被子弹打中”

家长不是神仙,都有被孩子气炸的时候,歇斯底里地对孩子发一通脾气,孩子能变好吗?

能变好,能变好5分钟,他只是短时间内表现得很乖,以后还会有很多反叛的表现。

当你经常骂孩子笨,孩子在心里就会认为:连我爸妈都说我笨,我肯定是真的很笨,既然我很笨干嘛还要努力学习?学也学不好。

当你经常贬低孩子什么事都做不好的时候,孩子就会给自己贴上“废物”的标签,认为自己是扶不起的阿斗,从此放弃努力。

你的否定只会使孩子自卑、胆小、懦弱,而不会产生正面的影响。

还有的父母把“我都说过你多少次了”,作为对孩子说话的口头禅,这句话暗藏的意思其实是家长在推卸责任,因为我已经说过你好多次了,你再犯错就不是我的责任了。

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孩子遇到问题,不去想办法解决,反而先为自己找开脱的理由。

孩子都是在效仿大人,孩子是我们言行的一面镜子,孩子存在的问题,同样也是家长自身存在的问题。

懂得这个道理以后,家长该如何避免对孩子使用语言暴力呢?

从心里接纳和尊重孩子

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每个人的想法也不会完全一致。

当孩子和你意见不统一的时候,不要急着去压制他,而是应该耐心地听孩子表达他的想法,然后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一下。

因为成长环境的不同,父母和孩子的价值观也会不同,不能一味地要求孩子和你有一样的思维模式,而是应该给予空间让孩子发展自己。

采取“和善而坚定”的处理方式

孩子不听话顶撞你时,要保持冷静。

情绪非常激动的情况下,先走开,到另一个房间去。

等大家情绪平复了,再找孩子谈一谈:

“我理解你的感受,但不能接受你刚才的做法。

今后,每当你不尊重我时,我都会暂时走开一会。

妈妈爱你,只是不喜欢你哭闹顶撞我的做法。

因此当你觉得能够尊重我时,就来告诉我,我们一起找出处理你怒气的其他方法。”

不暴力,不妥协就是和善而坚定的原则。

作为家长,虽然不能迫使孩子以尊重的态度对待你,但你可以以尊重的态度对待自己。

生气的时候可以用暂时离开的方式,让自己恢复理智,避免和孩子暴力相向,教会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也是家教的必修课。

学会赏识教育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父母的夸奖和肯定,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获得成就感,他就会做得更好。

教育学家陶行知曾经说过:

“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

而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就要学会夸奖孩子,没有夸奖就没有教育。”

可见,夸奖对孩子进步的作用之大。

数子十过不如奖其一功。

即使要批评孩子,你的批评也要客观,具有建设性,而不是压抑性,让孩子易于接受,心服口服。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亲子沟通,父母不能小瞧语言的魔力。

想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父母就要学会做一个嘴巴里能开花的陪伴者。

“妈妈,你骂我的时候,我的心像被子弹打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