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好漢此前打仗從未消耗一人,爲何歸順朝廷後死傷不斷?

Gingai-K


首先必須要搞清楚的是,

並不是歸順朝廷之後,梁山好漢就死傷不斷了,相反在徵遼、徵田虎王慶的時候,水滸英雄們還是很幸運的。

徵遼

在徵遼部分,遼方基本上坐以待斃的,並沒有採取什麼攻勢,等到梁山人馬從容進軍,遼方基本也就被對方砍瓜切菜一般,勢如破竹。

比較搞笑的是,明明最開始是遼國主動挑釁宋國,按照打仗的常規來說,遼方不應該毫無準備,更不應該如此消極,這一整段故事老實說非常無聊。

不管是宋江這邊的過關斬將,用兵入神(根本沒多神,看看宋江詐降那段就知道,簡直兒戲,另外薊州戰役的時候他有空去參拜羅真人),還是遼國這邊基本沒有什麼名將,打仗如同過家家,都叫人打呵欠。

更讓人受不了的是,不管怎麼樣,打仗總是要死人的,遼方當然多次將領被殺、被抓,多次全軍覆沒,反觀宋江這邊呢,張清都被人射中了咽喉,就這還能被安道全救回來,末了還能參戰——宋江這邊一個死的沒有,有安道全在,所有受傷人員都能被救回來,也是沒誰了。

【張清】

徵田虎、王慶

宋江徵田虎的時候,也讓降將入伍,增加自己這邊的軍事力量,這也是作戰時候的通常做法,但是徵遼的時候,並沒這麼幹,為什麼呢?大概是與民族意識有關,如果吸收一些耶律XX、兀顏XX到自己的陣營,讓他們去打田虎王慶和方臘,確實有點成何體統的感覺,所以沒法子,俘虜的遼將又得送回去。

徵完了遼,朝廷居然也沒給什麼像樣子的賞賜,整個事件看起來就是一個笑話。

到了徵田虎、王慶的時候,寫得就更加潦草了,而且降將那是越收越多,這些收來的降將是幹啥用的呢?

很簡單,大家看看破白虎嶺的時候收過來的十六個降將,到了魏州城就集體跌落陷阱死了——總之梁山原班人馬都沒事,就受點輕傷,死的全是降將,並且讓在徵田虎時期活下來的降將又在徵王慶的時候接著送死。

可能是怕降將太多,徵王慶的時候,宋江再不出來勸被俘的將領投降啦,一旦生擒了,基本就立刻斬首了。

所以說,在經歷了徵遼、徵田虎、王慶之後,梁山兄弟還是個個都在的。

徵方臘

可惜這種運氣和體質沒能延續到徵方臘的時候,過去百戰百勝的英雄在短時間內竟被人殺得落花流水,而我們點檢方臘這邊的實力,和遼國田虎王慶又能有多少區別?

之前梁山兄弟是那樣的神勇,現在卻死亡得如此草率,難道這一切和宋徽宗一開始就召回了安道全有關?

方臘一戰之後,一百零八將竟只剩下了三十六人!

【方臘影視劇形象】

這一切只能說明一件事,那就是寫徵遼的、寫徵田虎的、寫徵王慶的、寫徵方臘的、寫最後兄弟四散宋江等人自殺的,根本不是一個人。


潯陽鹹魚


我個人觀點:

1、梁山一眾之所以名氣大,這是和宋軍打出來的,而宋朝重文輕武,軍隊戰鬥力不強,這是其一;梁山打的著名戰役就是和宋軍打的梁山保衛戰,佔據了地利,以己之長攻彼之短,導致梁山名頭呈現虛高的態勢,這是其二。

2、好漢們以前和宋軍打,那時為了自己,自己表現更勇猛,就能得到更多,相當於自己創業,108將人人參了股,而接受招安後,就變成替別人打工了,自然不會積極。

3、還有就是宋江強行替大家做了主接受招安的,要知道當時招安很多人是不願意的,和官軍打了這麼久,就這樣服軟了?心裡肯定不痛快,導致打仗時人心不齊。

4、還有就是外部原因,一方面方臘軍一點也不弱,梁山一眾無法知根知底,又沒什麼這種類似戰役的經驗,導致吃了不少虧。另一方面,梁山對於宋朝廷來說,依然是個隱患,應該也有明裡暗裡使絆子,想讓他們和方臘拼個兩敗俱傷,自己坐收漁翁之利。


古悅唯歌


是因為作者,刻意安排,如果都安插到地方當官,或者生老病死,拍了又有何意思。。對不對,朋友們!


淺安青春2018


這是歷史板塊,請不要把演義放在這裡,還一本正經的討論。

只要作者原意,他把108將寫成飛天入地的賽亞人也可以。

只有閒的沒事幹的人,才有心思去討論這些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