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蒂斯的野獸派是怎樣「野」起來的?

姬夢塵


馬蒂斯是“野獸派”畫家的代表人物。而野獸派的得名,也與馬蒂斯有直接的關係。

馬蒂斯出生於1869年,父親是個穀物商,母親從事類似今天“美工”的工作。這樣的家庭條件,算是比較優越的,因而比較注重孩子的教育。

最初,馬蒂斯並沒有學繪畫,而是學習的法律。中學畢業後,馬蒂斯去了巴黎,學習法律專業,斯畢業後在律師事務所做書記員。

1890年,二十一歲的馬蒂斯生病住院。此時,馬蒂斯的母親怕他寂寞,就拿給了馬蒂斯一盒顏料畫畫。結果,本來就對畫畫有一定興趣的馬蒂斯,從此迷戀上了繪畫。就這樣,世界的畫壇上多了一個多才多藝的藝術家。

因為這合顏料,馬蒂斯愛上了繪畫,並因此放棄了自己的“前途”。

在於家人多次協商溝通以後,馬蒂斯於1892年放棄了大好前程,到朱利安學院跟布格羅學習繪畫,之後又到巴黎美術學院學習,得到了莫羅的真傳。就這樣,馬蒂斯不斷的學習,體內的藝術細胞很快就爆發了。

由於自己喜歡,再加上不斷有名師指點,馬蒂斯進步很快,畫技越來越純熟。不得不承認,有趣果然是最好的老師!這從馬蒂斯早年的《卡米莉娜》中便能看出來。

《卡米莉娜》是一幅從正面描繪人物的畫作,但我們能強烈地感受到畫中的模特是“凸出”於背景的。這種效果,沒有一定的功底的難以實現的。要知道,這幅畫創作時,馬蒂斯僅僅正式學習繪畫十年。

要想理解馬蒂斯是如何“野”起來的,還得從“野獸派”的得名講起。

“野獸派”這三個字,聽起來就很響亮。而作為這一畫派最著名的代表性人物,亨利·馬蒂斯的畫風是怎麼“野”起來的呢?他作品的“野”又體現在何處呢?

其實這是一次畫展中,藝術家對馬蒂斯等人作品的一句感嘆:

“多納泰羅被野獸包圍了!”

畫家們有個習慣,經常會同志同道合的人一同搞沙龍(聚會)或畫展。馬蒂斯人緣很好,周圍又有不少出色的藝術家,辦畫展這種事自然少不了。在一次畫展中,馬蒂斯、德朗、佛蘭芒克等人把自己的作品擺在了一起,當這些畫聚集在一間房子內時,屋內的一尊多納泰羅式的雕像顯得與畫作格格不入,但更加凸顯了馬蒂斯等人畫作的色彩。

在此期間,在畫展中的沃塞爾情不自禁地發出了一生驚歎:“多納泰羅被野獸包圍了!”就這樣,以馬蒂斯為代表的一批畫風相近的畫家,被賦予了“野獸派”的標籤。

從時人的感嘆來看,其實“野”講的就是色彩的感染力和畫面中的動感。

馬蒂斯的繪畫,非常善於運用色彩,畫面的色彩也很豔麗,具有一種狂野的熱情。而且,仔細觀察馬蒂斯的畫,還會發現,馬蒂斯的“野”,還反映在畫面的動感上。

畫作原本是靜止的,但有時可以通過藝術的方式賦予動感。比如馬蒂斯的代表作《舞蹈》,畫中的五個人手拉手,縱情的跳舞,很容易讓人想起原始人的那種野性和熱情。當然,這種熱情同樣與色彩有著緊密的聯繫。

以上是我的理解,總結出來與大家交流,歡迎大家交流討論。


碣石樵子


《幾張女人體,顛狂野獸派》野獸派的誕生是在二十世紀初,古典主義,浪漫主義新古典主義等各領風騷三百年後,在西方畫壇陷入冷落沉寂的時侯,馬蒂斯伴著畢加索和費郎芒克粉墨登場,當時野獸派應該還有莫迪裡阿尼,都說他不完全是野獸派,不對!他就是學野獸派起家,1906年,他定居巴黎後,結識了畢加索馬蒂斯等前衛藝術家,也因此接觸到當時流行的印象派、立體派、野獸派等。我們看馬蒂斯的《粉紅色的祼婦》圖1和《裸女舞蹈》,這和莫迪裡安尼於1908年開始創作的裸體畫,完全是一個風格,如5月14日蘇富比拍賣的《向左側臥的裸女》圖2,和馬蒂新的色彩微妙微肖,拍賣了9.95億人民幣的《側臥裸女》,是畫家22幅裸體人物系列之一。別看今天拍了高價,一百年前的今天,畫家沒有自己的畫室,貪窮的連找模特的十法郎都沒有,還是畫商出資贊助。1918年展覽時只賣了六十法郎的素描,他和畢加索的悲哀境遇一樣,可見今日之輝煌難遮舊日之淒涼。他的許多創意也來源於馬蒂斯。野獸派的藝術審美源於意大利文藝復興,有矯飾主義繪畫的風格、有非洲雕刻藝術的簡潔線條,後來發展到立體主義的大塊平塗色調和幾何造型,這些元素在莫迪裡安尼的作品中歷歷可見。下面圖中是莫迪裡安尼22幅裸女的七幅,這些披著被單、坐在椅子上、躺在沙發或床上的模特兒的姿態各異,和馬蒂斯《卡米莉娜》裸婦的放縱嫵媚的造型一樣,她們的形象佔據畫家作品,四肢延展,前臂和小腿幾乎掉出畫布邊緣,畫中人雖然赤身露體,但毫不忸怩,神態自若。除莫迪裡安尼的裸婦們,還有馬蒂斯的《藍色裸女》圖8,還有野獸派的德郎、弗郎芒克、杜菲等人的作品,這些畫家和那些講宗教和希臘神話的畫家大相庭徑,他們不以神話或宗教的外衣宣誓主題,他們作品我行我素,色彩斑斕,自由奔放,千奇百怪,野逸橫行,他們的許多實驗型作品,迎合了當時商業社會的空虛和惶惑,迎合了富人收藏家們的獵豔搜奇。野獸派的興起除了藝術家們的標新立異,重要的是資本主義新文化的蓬勃發展。











長江39563631


把所描繪的物像的形象,與現實生活相剝離,採用熱烈奔放、自由自在,帶有原始野性與自然屬性的線條、色彩,使物像在變形之中,彰顯出他原始的屬性,使人的生命認知,在他的畫中,呈現出與傳統文化屬性截然不同的概念與觀念,從而改寫藝術的歷史,是馬蒂斯藝術觀念的一大屬性與成功之處。

對色塊的解析與過濾,對色素的沉澱與堆砌,對線條與畫面的剝離與重構,使色塊、色素、線條在畫面光線的明暗變化之中,以迷離恍惚的感情色彩,使不同的物像,呈現出它洗練簡潔、色彩明豔的自然屬性,也是馬蒂斯畫風的一大特點。




野獸派的畫家,包括許多常人很難理解畫派的畫家,幾乎都是沒有自己的信仰的。他們大多是無神論,是無神論,自然就會對生命採取以戲虐、變形、解構、分解、割裂等手法,進行表述,而缺失了對生命的神聖概念。從而在解構中,使筆下的物像,缺失了一份虔敬與肅穆。


這些畫家的生命來源,也是有著宇宙中某些不良物質的使者成份,他們在藝術上的敏銳感覺,自是不同於常人,而是超越常人,站在另外的時空或維度來觀看藝術的。因之,他們的思想觀念,自是有著其他物質的操控或蠱惑,以不是自己的自己,來表現物像及自己的觀念的。

因之,馬蒂斯的線條是活的,是流動的音符,是在如音符般流動的線條中,表達自己與眾不同的情感。他的色彩也是具有生命的,對大色塊的解析與過濾,並在過濾與解析中堆積,使相同一幅畫的色彩還原以對比的強烈與恣肆的潑辣,造成視覺的強烈衝擊,從而改觀人對藝術色彩與線條的傳統觀念認知,使人感慨說:竟然還有這樣表現畫面的線條與色彩的。而這色彩與線條的堆砌結合,使他畫面具有了抽象的意味,也具有充沛的激情,這份激情所造就的空間感,是乾淨的,是純淨的,看似不融,卻融合的相當好。



野獸一詞,用在繪畫上,是有著猛烈的、狂野的、暴虐的、強烈的感情色彩的。而野獸一詞,是區別於動物與人的。人的生態,自是與動物有著質的區別。野獸是不定的,生命總在不斷的流動中,展現自己的個性特徵與個體力量。從馬蒂斯學畫的過程看,他轉益多師,最先與學院派的畫家布格羅學畫,接著又投向象徵主義畫家莫羅,後來又在印象主義、新印象主義、後印象主義的作品中找出路,不定的心態加上對藝術上各種形式主義的流動心態,決定了他繪畫意識的離經叛道,與眾不同。就在這樣的“野”中,馬蒂斯的作品活了起來,以強烈的色彩,剝離的線條,具有感染力起來,從而使他的生命意識,具有了野獸派的特徵。




昊愚堂夜畫


通俗易懂簡單的來理解,野獸派到底是有多“野”?又是怎樣“野”起來的?

一;現代很多學者形象地將野獸派畫作稱之為“一罐顏料全部慣在公眾的面前”,看起來粗糙不均勻;

馬蒂斯回憶說“對我來說,野獸時期是繪畫工具的試驗,我必須出一種富於表現力而意味深長的方式,將藍、紅、綠並列融匯。”

二;不管是野獸派還是印象派都好,每一件作品的流行受歡迎程度,都離不開那些欣賞者的獨特審美觀,藝術欣賞者直接性的決定了藝術作品的“野”性,





詩夜城主


野獸派是20世紀初巴黎的一個小畫家群體,“野獸”是他們在1905年參加巴黎美展時獲得的。野獸派的首領是亨利·馬蒂斯,成員有德朗、弗拉明克、杜菲和布拉克等,來自不同畫派的畫家。他們的共同特點,就是對鮮豔的色彩感興趣。

馬蒂斯開始作畫,是在一場大病初癒之後,當時他臨摹了許多色彩畫片。只可惜馬蒂斯在報考美術院校時落第,後來想象力豐富的畫家和牧師古斯塔夫·莫羅把他帶到自己的畫室,年輕的馬蒂斯就在這裡學習,拉斐爾、普桑等繪畫大師的作品,當然他也學習了莫羅那種流動的線性裝飾藝術,後來馬蒂斯成了畫曲線的大師。直到1950年代,我們都可以在他堅實的堅實而敏捷的素描中看出這種風格,當然他最感興趣的還是色彩,他用色彩來表現歡樂,而不僅僅是描繪物體。

之前馬蒂斯曾嘗試過多種風格,直到1905年之後,他才在法國南部風光,那種明快的光線和鮮豔的色彩影響下,找到了自己的風格。我們現在看來的確很奇怪,野獸派的繪畫怎麼會被人看成是“野”?這些作品色彩明亮,構圖特別嚴謹,馬蒂斯喜歡用濃烈的色彩,因為這樣造成的效果最好。馬蒂斯利用色彩而不是光和影來表達空間、體現光線,而常常只是為裝飾之用。他的作品《帶綠色條紋的馬蒂斯夫人像》中,畫像色彩強烈,但同時又很沉靜,而這二者本來似乎是會互相牴觸的。畫面中的一道綠色條紋,很好的平衡了左右兩邊臉,也平衡著那對粗框的大眼睛。

大約在1908年前後,野獸派進入高峰,青年藝術家們把運動推向極限,而他們的創作生涯遠無盡頭。


廖花花


談起野獸派第一個就是想到野獸派核心代表人物

馬蒂斯!究竟有多野,我們來看一下!




馬蒂斯出生於皮卡地的一個小鎮,中學時修

讀法律,也就是一個巧然的機會走上了油畫學習之路。



既然早知道野獸派是怎麼樣野起來的?那我

就來

解釋一下,野獸派一詞最早出現在1905年的巴黎

畫展沙龍會上,以馬蒂斯為首的一批畫家帶著當

時極為前衛的作品參展,多數人當時都覺得這是

什麼玩意?油料撒畫布上了吧!一個機緣巧合

有位神人,說色彩明豔的話做稱之為野獸!野獸

派由此誕生!



野獸派剛誕生之時,是讓人很看不起的,這也就

剛好說明了什麼叫“今天你對我愛搭不理,明天

我讓你高攀不起”,野獸派不僅用線條和用色膽

大狂野!打破了傳統的人和物的方式,引用了

大量的東南亞元素!



野獸派的粗放,直率,用色鮮豔濃重,創造了強

烈的畫面效果,表達了畫中的激情!野獸派追求

單純的化,單純色代替透視,打破傳統的構圖,

將傳統色彩概念釋放出來了!



野獸派把色彩用作感情的表達,而不是對自然

抄襲,只是總最單純的色彩表達感情,直率,

不虛偽,快意灑脫!





大叔談社會


“奴隸式地再現自然,對於我是不可能的事。我被迫來解釋自然,並使它服從我的畫面的精神"。

20世紀是人類自由意識從覺醒走向放縱的時代,兩次世界大戰,把一切光明堂皇砸得粉碎,試問誰願意做奴隸呢?因此不循陳法,標新立異,成為畫商推陳出新的噱頭,也成為年輕一代不拘窠臼,標榜自我的動力,不僅在畫壇,歌壇亦是如此,實際上是藝術擺脫神壇和貴族化,走向平民的一次衝鋒。





null108161361


牆繪藝術帥磊,參上

馬蒂斯是怎麼野起來的,其實還真的蠻有意思的

馬蒂斯是法國現代著名的畫家,大家都知道他是享譽世界的藝術大師,而且是野獸派的創始人,那麼馬蒂斯是怎麼“野”起來的呢?接下來就給大家介紹一下。

想要知道馬蒂斯的野獸派是怎麼“野”起來的,就要先知道什麼是野獸派。

1905年,36歲的馬蒂斯參加了巴黎的一場美術作品展。在揭幕的時候呢,有一位叫做路易.沃塞爾的批評家被一幅幅用純色隨便塗抹的油畫驚呆了。當時正好展廳中間有一尊多那太羅的雕像,就開玩笑說:“多那太羅被野獸包圍著”。就因為這一句話,從此西方美術史上多了一個著名的流派——野獸派,馬蒂斯就是這個潮流的靈魂人物。

馬蒂斯油畫的特點是啥?

馬蒂斯在油畫方面的成就極為突出,是野獸派的創始人,那馬蒂斯的油畫有什麼特點呢?

1、馬蒂斯在油畫中善於運用各種線條

馬蒂斯為了迴歸藝術的本質,運用線條來更加直接的表達自己的情感,他認為一幅畫中,沒有一條線條是沒有意義的,看似簡單的線條,也是馬蒂斯長期生活觀察的結果,具有自己獨特的意味。

2.講究色彩的強烈對比

馬蒂斯的彩色運用上,特別講究大色塊的堆積,在這種色彩的對比和堆積中,馬蒂斯能輕鬆表達自己的情感,給觀眾造成強烈的視覺衝擊。也正是因為對色彩的隨意堆積和對色彩的對比度高,馬蒂斯被稱為野獸派的創始人和代表人物~

3、馬蒂斯的油畫不講究形似,而是神似

馬蒂斯說過這麼一句話“奴隸式的再現自然,對我來說是不可能的”。馬蒂斯善於藝術的表現,他追求的,最重要的是表現,而不是一味的再現。

我們通過這幅《舞蹈》來了解馬蒂斯的“野”
我們前面說了,他的油畫特點是:線條、色彩和神似

這幅《舞蹈》,把馬蒂斯的藝術特點包含在內了,把色彩和線條激情的結合,是非常優秀的一幅作品。

這幅作品中的線條,在人的身上有所體現。線條代表著是舞蹈流動的痕跡。而色彩使德抽象畫面更加乾淨。即使是是色彩純度很高的藍、綠和紅,在馬蒂斯那裡,似乎非常完美的融合起來了。線條加上色彩所產生的空間感,讓舞者有了自由舞蹈的姿態。這五個舞者相互協作,群舞的一致性似乎在盡情的宣洩著生命的激情和活力。

看了這麼多 ,你覺得馬蒂斯的野獸派“野”嗎?歡迎討論


視覺社區


勒克萊齊奧曾講過:「一天,人們也許會知道,根本沒有藝術,只有醫學。」這是野獸派繪畫藝術或者說是表現主義美學基礎,不同的是野獸派沒有表現主義的悲觀性內容。

20世紀,世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特別是資產階級經濟處於鼎盛,一切社會制度化的東西也趨於完善,中產階級在歐美正在形成,新型的社會生活方式自然要求有一種適合他們的藝術新的審美觀,這種背景下產生新的藝術激變是再正常不過的了。但社會的發展總會帶來這樣或那樣社會問題與社會矛盾。就像勞倫斯所認識的那樣,文學隨著豪豬的死亡開始,卡夫卡認為,文學隨著鼴鼠的死亡開始:「我們可憐的伸直的紅色小瓜子表達著溫柔的憐憫」。莫里茨也說,我們為正在死去的小牛而寫作。語言應該達到向女人、動物和分子的迂迴,而任何迂迴都是一種必死的生成。無論在事物或是語言中都沒有筆直的路線。句法是所有必要迂迴的總和,這些被創造出的迂迴每次都是為了在事物中揭示生命。

自我-是永恆的一個夢。夢境是一面哈哈鏡,有時映照出的是狼,有時又是怯懦的兔子,剛剛還是朗月下的纖雲弄巧,瞬間變為幽暗的蝙蝠,自我是個多疑妖精。所以,藝術家創作了許多的病人,或者說是醜的東西為美,一種怪異的醜學成為了野獸派的審美特徵。這是表達自我,也是反傳統、反主流文化的。他們認為主流的主張崇高、典雅、嚴肅、精緻的美學是虛偽的社會表現。但他們是個醫生,他自己的醫生,世界的醫生。世界是所有症狀的總和,而疾病與人混同起來。於是,藝術似乎是一項治療事業。

野獸派用鮮艷的色彩表達情感,靈感來自高更的顏色搭配和修拉的點畫實驗。比如,馬蒂斯的《戴帽子女人》(作於1905年,存於私人收藏)。該畫是典型的野獸派風格的作品,筆法鬆散、色彩鮮豔,把一些並不搭配的顏色畫出了一個手拿白色扇子的女人,頭上戴著大得不成比例的帽子。女人的鼻子與背景上的綠色一致,而脖子是呈現深橙色。這幅作品表達了什麼?只有馬蒂斯自己清楚,受眾只能體會純粹的自我對色彩鮮豔的體會去再創造,從而「醫治」對外界紛亂中求得自我重組,以達到自我和諧~



填格



關於“馬蒂斯的野獸派是怎麼“野”起來的?”這個問題,默默分以下三個方面,逐層遞進,簡短說說:

·馬蒂斯是誰?

·野獸派是什麼?

·野獸派是怎麼“野”起來的?

馬蒂斯是誰?

在整個二十世紀的西方藝術圈,最重要的畫家,畢加索肯定是一個,
而能與畢加索並肩齊名的,就是這位極具份量的大咖,馬蒂斯。

馬蒂斯是野獸派的創始人及代表人物,他的繪畫老師曾評價說:馬蒂斯是一個“為簡化藝術而生”的畫家。

馬蒂斯的作品對比強烈,造型簡潔有張力

簡單純粹的線條和色彩,極富藝術感染力

影響、啟發了後來無數的畫家

野獸派是什麼?

一說到野獸派,很多人馬上就會聯想到“狂野、粗獷”等,還有人會想野獸派是不是畫野獸的?

說起來野獸派的命名和印象派比較像,在一次馬蒂斯和朋友們辦的展覽時,展廳中央放著一些古典雕塑,而雕塑的周圍是馬蒂斯和他朋友們紅紅綠綠的畫,第二天有報紙的藝術評論嘲笑說:“就好像被一群野獸包圍著”,於是就有了野獸派這個名字。

野獸派和野獸沒什麼關係,主要是因為作品風格前衛、用色大膽,與傳統藝術完全不同而得名。《紅色的和諧》馬蒂斯

野獸派是怎麼“野”起來的?

作為野獸派的創始人,馬蒂斯也不是一開始就畫這樣的畫,這其中有一個變化的過程:

開始:

馬蒂斯1869年出生於法國,本來學的是法律,在19歲時生病做了場小手術,期間接觸並迷上了繪畫,為了畫畫從法律學校直接轉到了美術學校。

馬蒂斯在繪畫上很有天賦,學得也很快,想要成為一個真正的畫家,除了基本功,還要到藝術的中心——巴黎。《音樂》馬蒂斯

過渡:1890年,馬蒂斯來到了巴黎,當時的巴黎藝術圈:自1886年印象派最後一次展覽後,印象派主要人物分道揚鑣,大家各畫各的。

馬蒂斯沒有具體方向,主要模仿別人,跟著畫印象派的風格,什麼流行畫什麼,還沒有找到自己的特色,他感到深深的頹廢和迷茫。

成長:在巴黎毫無頭緒,馬蒂斯給自己放個長假,來了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而正是這次長假,馬蒂斯的創作有了全新的突破。

馬蒂斯離開巴黎到了南部一個叫科利尤爾的小鎮,臨近西班牙,這裡的生活自由開放,遠離巴黎中心。

馬蒂斯逐漸擺脫了之前的傳統規則,不再追逐潮的同時,更有自信和膽量做回自己,按照自己真正的意願想法運用色彩。

這期間的代表作:《窗外的風景》,非常強烈的紅綠互補色予人極大的感官刺激。《音樂》 馬蒂斯

純熟:自從之後,馬蒂斯明確了自己的風格,創作越加隨心大膽,運用簡單純粹的色彩和線條,極富藝術感染力。

馬蒂斯試著擺脫之前幾百年來的各種技法規則諸如:透視、光影、色彩逼真等等,極力“簡化藝術”,在摒棄的同時,取捨當中,讓西方繪畫有了新的生命力。

最經典的例子如《舞蹈》:看似簡單的畫面,實則暗含馬蒂斯的精心設計,簡簡單單的線條,富含畫面張力。《羅馬尼亞襯衫》馬蒂斯

馬蒂斯的“野獸派”,他鮮明獨特的藝術風格啟發了後來無數青年畫家:

藝術不只是單純用顏色、構圖等技法模仿現實世界,

更重要的是用色彩去表達內心的情感。

朋友們,你喜歡馬蒂斯的“野獸派”作品嗎?

對於馬蒂斯,你又有什麼不一樣的見解呢?

(默默:以不一樣的新鮮角度、持續分享各類藝術作品,歡迎朋友的關注和點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