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百韬是如何成为第七兵团司令的?

1195125793


黄百韬成为第七兵团司令,完全是一场战役,这就是豫东战役,黄伯韬率领25军去增援区寿年兵团,经过这一场战役后黄百韬升任为第七兵团,兵团长!

黄百韬这个人被称为杂牌军之王,他不是蒋介石的嫡系,不是黄埔体系的,也不是保定军校体系的,更加不是浙江人,但是最后蒋介石竟然把他提拔到了兵团长,这样一个地位,要知道在蒋介石手底下掌握着兵团长这个职务的就那几个黄埔子弟!蒋介石为什么要把一个第七兵团交给黄百韬呢?

首先我们得看豫东战役,这一场战役里面当时蒋介石的得意子弟邱青泉在干啥?邱清泉号称邱疯子是抗战时期杜聿明手底下的一员猛将,是蒋介石的黄埔子弟,当时他指挥着自己的兵团像区寿年兵团增援的过程中!拖拖拉拉止步不前,原因就是邱清泉跟区寿年当时两个人产生了争执,所以邱清泉对区寿年兵团的负面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蒋介石亲自乘着飞机在战场上面看这个时候,看到这一幕,感觉脑子有点冲血!当时蒋介石就想这场战争结束以后赶紧把这邱清泉给处理一下!但是账还在这儿打,(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赶紧多把一些国军部的一个就出来才是当务之急。这个时候顾祝同找到了黄百韬向蒋介石推荐黄百韬率领第25军过去增援。

黄百韬一听这个战斗命令,二话没说,直接就上,而且率领部队亲自在前面冲锋,自己还身受重伤!

要问为什么黄百韬会受到顾祝同的举荐,首先二者关系就很好黄百韬之所以能够步步提升,跟顾祝同一直在提拔他有着很大的关系,其次就是另外一件事儿,就是整编74师张灵甫覆灭的时候,当时蒋介石想杀人,黄百韬自己站了出来,把所有的罪责全部大包大揽,全部揽在自己身上,顾祝同对他是感恩戴德,所以一般在这个时候出了事情,顾祝同先想到的就是黄百韬!

后来战争还是输了,但是蒋介石这个时候是下定狠心想要整顿一下军队里面派系成风的那种现象,一怒之下想找邱清泉的麻烦,先把这邱清泉给处理了再说,出清泉。当时也是吓了一大跳啊,赶紧去拖爷爷告奶奶把自己小命儿先给宝下来,至少先把这个兵团长的职务给保下来,这样才能捞钱,因此选择去贿赂同僚,最后在一帮人的劝说之下,老蒋算是收了一下自己的沙星,没有把邱清泉给处理了,但是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这场战争总得有人负责吧,出清泉去救区寿年兵团的时候,举步不前,这件事情已经成了事实,你也照顾天下了,你总得给出点说法吧,你不给说法的话,其他人怎么服众呢?那大家以后出了事情都别去救了。

所以这个时候蒋介石把目光投向的黄百韬,黄百韬作战勇猛啊,而且这次去就人是二话没说,直接就上打的很好,我不能去惩罚某个人,我就去奖励一个人,奖励他让他成为这一次事件的关注点的中心,这样的话好把自己的好学生邱清泉给择出去!所以不仅给黄伯韬青天白日勋章,而且还把最新组建的第七兵团直接交给了黄百韬,这就是奖励!通过宣扬黄百韬作战勇猛,拯救同僚这件事情代替掉邱清泉就兄弟部队的时候那种不积极性,然后使得大家都认为以后去就自家部队,有奖励!这就是蒋介石打的主意,这也就是为什么蒋介石破格的将一个有实力的大兵团交给一个非滴系,而且不是自家人的黄百韬去指挥!

但是蒋介石怎么也没想到,淮海战役的第一阶段就是针对自己这个最忠心,最愿意打仗的部下开展的!黄百韬你不是作战积极吗?黄百韬你不是喜欢支援人吗?我先把你这个点儿给打没了,我看你以后怎么打出配合,怎么打出积极性!所以说淮海战役的第一阶段包围黄百韬兵团,消灭黄百韬兵团这一手玩的实在是漂亮!


漩涡鸣人yy


黄百韬能够成为第七兵团司令,那绝对是靠着自己的实力和忠心一点点争取来的,不容易啊!

国民党内部有一句话说的好,“学非黄埔,省非浙江,做官无路,眼泪汪汪”。可谓说道尽了了国民党中非黄埔系和非浙江系的官员心中的无奈和绝望,然而,黄百韬却是一个既非黄埔,也非浙江的兵团司令,可以说,实属不易啊!

不是嫡系的黄百韬

蒋介石用人标准是“黄浙陆一”,黄百韬的尴尬是光有一个黄字,还是姓黄。

尤其是个人履历,简直就是有点尴尬了,黄百韬早年投军的时候走了很多弯路,先是在江苏省防部队任职(说实话,纵横都没听过这个部队),后来被张宗昌打败后就投靠张宗昌,第二次北伐过后张宗昌部又被蒋介石打败,黄百韬又投靠蒋介石,可以说,履历并不符合蒋的用人准则。

但是黄百韬就是靠着自己的能力,兢兢业业的精神,硬是在全面抗战前做到了少将的位置,可见其能力。后来跟随顾祝同在一起混,才混出了点名堂,要知道顾祝同属于那种深得蒋介石信任的庸人,这样的人一般都是大好人,在黄百韬的帮助下,顾祝同的确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为了感谢黄百韬,顾祝同推荐黄百韬到25军当军长,在黄百韬的带领下,25军成为主力军外比较有战斗力的军队。

成为第七兵团司令

要说黄百韬能够成为第七兵团司令长官,那的的确确是靠着自己的能力的,抗战结束后,第二十五军备改编为整编25师,尤其是在内战期间,可以说黄百韬的实力令我军忌惮,当时整编25,74,83在一块协同作战,张灵甫因为受制于李天霞,所以请求脱离李天霞的指挥,要求服从黄百韬的指挥,结果,由于孤军深入,被全歼于孟良崮。

当时蒋介石要追究黄百韬的责任,但是谁都知道,张灵甫被围的事,尤其是蒋介石看到张灵甫被围,还希望张灵甫吸引我军主力,打一个反包围。所以,在顾祝同的请求下,最后只是象征性的处罚了黄百韬一下。

所以,黄百韬实际上就是孟良崮战役的一个背锅侠,但是在整个解放战争时期,黄百韬打的其实挺漂亮的,在胶东扫荡时,我军几乎没有与之抗衡的能力,在中原与刘伯承部多次遭遇,均有不俗的表现。

也正是在顾祝同的推荐下,黄百韬因为没有派系,反而当上了第七兵团的司令长官。关于黄百韬能够升任第七兵团,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安抚杂牌军,打破,将非黄埔不能升的传说。

黄埔精神不死

黄百韬显然对这个职位是非常满意的,在《大决战淮海战役》中,黄百韬刚提点要求,李弥就挤兑他,你都好几个军了,还提什么困难,那我们怎么办?黄百韬就不吱声了。

尤其是在豫东会战后,黄百韬还得了一个青天白日勋章。这下,打破牙了也要往肚子里面咽。

淮海战役打响后,黄百韬是第一个被包围的军团,原因无他,捏柿子都挑软的捏啊!因为黄百韬是杂牌军,包围黄百韬,旁边的军队都不会去救他,无论当时国防部还是杜聿明提出的作战构想,也都是以黄百韬部牵制住我军主力,尤其是杜聿明提出的作战思想,根本就是放弃黄百韬,以求得时间歼灭我军刘伯承部。

但是,顾祝同说,太冒险,实际上也是在帮黄百韬。

黄百韬被围后眼见突围不成后说:“请面报总统,我黄某受总统知遇之恩,生死早置之度外,绝不辜负总统期望。我无缘做总统的学生,却有幸当总统的兵团司令。我临难是不会苟免的。”

蒋介石得到黄百韬战死后说了一句:“黄埔精神不死”。戴季陶解释说,所谓黄埔精神不死者,黄埔精神-不死-也。国民党中的黄埔学生贪生怕死,缺少舍生取义的精神,因此不会死。


史论纵横




黄百韬毋庸置疑是员悍将。

老蒋曾在黄百韬的追悼会上哽咽着说:“黄埔精神不死!”

老蒋这句话是在肯定黄百韬,也是在讽刺所谓的“黄埔精神”,为什么呢?黄埔系是老蒋的嫡系,被老蒋倚为柱石,但是他们的“精神”却是“不死”,是不愿为老蒋的事业而死。老蒋说这话的意思很明显了,你们怎么就不能学学黄百韬,你们对得起我给你们的信任和待遇吗?!不过,当时在场的黄埔系很懵,黄百韬不是黄埔系,老蒋怎么会在他的追悼会上说“黄埔精神不死”?他黄百韬什么时候代表我们的黄埔精神了?

黄百韬有多悍呢?他作为指挥将领竟然带头冲锋陷阵,虽然不提倡指挥将领亲自带头冲锋,但关键是他自己冲锋陷阵了居然还能指挥好战斗,实在是难得。



黄百韬不是黄埔系,也不是浙江系,从旧军阀里闯出来的黄百韬到底凭什么当上国军第七兵团司令?

黄百韬生于1900年,广东梅州人,毕业于直隶省立工业专门学校中学部,但是当时仍然小伙子的黄百韬显然不甘心平庸,于是投笔从戎,加入了北洋军阀的军队,后来被张宗昌收编。1928年张宗昌被北伐军打败后,黄百韬随部归附老蒋,开始在国府摸爬滚打。清末在很多地方开设陆军小学,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国民党很多将领都有过就读当地陆军小学的经历,但是黄百韬没有读过陆军小学,更没有读过保定军校和黄埔军校。他不是黄埔系,也不是浙江系,只是半路出家,最后却能爬到第七兵团司令的位置,说实话很出乎人的意料。



黄百韬在国府中有后援。

我相信很多人应该都知道黄百韬在国府中的后援是顾祝同,只是后援,算不上是靠山。黄百韬搭上顾祝同的车,是从皖南事变开始,黄因在此过程中为顾出谋划策而得到顾祝同的提携,虽然只是将他安排到第25军这个杂牌军当军长,但是对黄而言简直是恩同再造。1945年抗战胜利后,25军改编为25师,黄百韬任师长。1947年5月张灵甫阵亡于孟良崮战役后,老蒋罚了汤恩伯,又想拿黄百韬顶包,最后是顾祝同在老蒋面前求情,黄才得以免罪。这顾祝同在老蒋心中是什么地位,我想应该不用多说了吧?在豫东战役后,也是因为有顾祝同的帮助,黄百韬得以顺利坐上第七兵团司令的位置。



黄百韬以战取信于蒋。

黄百韬打战很猛,而且指挥水平也很不错,否则也不会将25师这支杂牌军打造得几乎可以媲美国军几支王牌军,堪称是杂牌中的王牌。张灵甫在打孟良崮战役前更是直接申请将自己所部从李天霞部划出来,然后听黄百韬的指挥,在军事指挥水平上,张灵甫更信任黄百韬。在孟良崮战役中,如果不是正好有第四纵队的部队经过并协助进攻的话,粟裕很可能吃不下张灵甫,张灵甫也很有可能在黄百韬25师的增援下逃离险境。在1947年7月的南麻战役中,黄百韬的25师突破了成钧的所部七纵60团的750高地,压缩了七纵的防线,成钧将军更在这场战役中被25师的流弹打中肩背。

黄百韬是有真本事的人,只是因为出身不符合老蒋的用人标准,所以始终成不了老蒋的心腹,如果老蒋将黄当成心腹的话,我军在面对他的时候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也正因为如此,黄百韬不得不使劲打,用力打,好好地表现给老蒋看,想以此获得老蒋的信任。



要说黄百韬怎么当上第七兵团司令的,当然要说豫东战役,豫东战役是黄百韬的巅峰。

1948年6月,豫东战役打响。在豫东战役的第二阶段,或者说睢杞战役,区寿年兵团75师、21旅被我军围困于龙王店,72师则被围于铁佛寺,后21旅被歼灭,75师被打残,区寿年被我军俘虏,75师残部直奔铁佛寺与72师会合。当时国民党高层正决定组建新的兵团,区寿年兵团将被并入到新的兵团中,但是兵团司令人选仍然没有选定,杜聿明推荐邱清泉,陈诚则推荐胡琏,没有黄百韬的份。所以在区寿年被围后,邱清泉和胡琏自南北两翼驱兵救援区寿年,不过他们遭到了我军的强势阻击。这时顾祝同想起黄百韬了,找到老蒋说让黄百韬也参与到区寿年的救援中,竞争竞争,老蒋看了看顾祝同,然后同意了。听到消息的黄百韬喜出望外,机会终于来了!于是正赶赴山东兖州支援的黄百韬部立即掉头回援72师,我军猜到邱清泉和胡琏很可能会救援区寿年,偏偏没想到黄百韬也会来,结果被黄百韬打了个措手不及。

当时被俘的区寿年曾警告过粟裕:“你胃口太大,违反了兵家之道,接下来要失败。”

后来黄百韬亲率“敢死营”冲锋,成功压制下我军的攻势,黄在这次战斗中也身负重伤。此时,邱清泉听到了区寿年兵团覆灭的消息,知道情况不妙,赶紧带着部队然后我军背部,粟裕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况。最后,粟裕为避免造成更多伤亡不得不选择撤军。

豫东战役过后,老蒋也觉得黄百韬表现得很好,最终让黄百韬当了新组建的第七兵团司令。



黄百韬的第七兵团说到底仍然是杂牌军,老蒋仍然没有将黄百韬当成自己的嫡系,因此仍然没有给予黄百韬太多的信任。直到黄百韬死后,老蒋才生出恻隐之心,感叹黄百韬的死。

在豫东战役结束后,黄百韬很快又参与了淮海战役中的碾庄战役,碾庄战役也成了他最后的战斗。在碾庄战役中,第七兵团全军覆没,黄百韬阵亡。

关于黄百韬的死,有说他是被我军击毙,有说他写下“黄百韬尽忠报国”后自杀。不过黄百韬在临死前曾留下“三不解”:

“我为什么那样傻,要在新安镇等待两天。”

“我在新安等了两天,为什么不在运河上架设军桥。”

“李弥兵团既然以后要东进援救我,为什么当初过早撤退曹八集,不在曹八集附近等我。”

谁能为他解惑?


吾与吾国




黄百韬在国民党军队中能脱颖而出,确实是凭自己的能力拼出来的。有人评价黄百韬用了一个词和四个无。一个词就是孤臣,四个无就是:无派、无系、无根基、无靠山。

要知道在民国的政治生态中,这基本上是不可想像的。因为当时在军政两界都是投机者的天下,今天投奔张学良,明天依靠冯玉祥,后天挂靠蒋介石。今天是兄弟,明天背后捅刀子。

因此民国军政两界用人,大家基本上都一个标准,要么是同乡,要么是同学,要么是亲戚,再差一点什么也不是那就结义吧。


蒋介石用人也是如此,两个原则:学出黄埔,省自浙江。国民党中的陈诚、俞济时、杜聿明等人都是按这个标准提拔上来的。

黄百韬是广东梅县人,这是蒋介石最不喜欢用的人之一。广东的汪精卫和胡汉民都是广东人,他们到处拉人自成体系,与蒋介石对抗。广东派系是蒋介石最不放心的一个派系,因此也连累到不少的广东人。



黄百韬出身自江苏的省防部队,在直奉战争中被张宗昌俘虏,得到升迁为旅长。第二次北伐战争中,张宗昌部被消灭后,才加入到国民党军队中来,任国民革命军第41师师长。

抗战爆发后,出身于保定军校的第三战区司令官顾祝同请求调郭寄峤来三战区当参谋长,但郭寄峤是卫立煌的嫡系,自然要跟到远征军那边去。于是蒋介石和何应钦就选了黄百韬过去,因为这个位置争夺激烈,每个人都想派自己的人过去,结果谁也去不了,没有根基和背景的人反而成了大家都能接受的人选。


黄百韬明白自己在国民党中央军中没有后台,没有嫡系,那国民党的元首蒋介石就是他的靠山,他必须拼命工作给蒋介石看。黄百韬上任后就对司令部的贪污腐化和效率低下动手,因此得罪了不少顾祝同的人。正好二十五军缺军长,顾祝同赶紧把他送了过去,把这个瘟神送走了。

黄百韬明白这是他真正表现的机会,于是他以军长的身份,和士兵一样拼在第一线。加强军队日常训练,把出身广东的能征善战的陈士章提拔上来,对国军不善夜战和近战的缺点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打造出了一支王者之师。



抗战结束后,25军改编为25师,与74师、83师,组成了一个纵队,参与了对华东野战军的围剿工作。

74师是国民党的王牌军,由张灵甫指挥;83师同样是美式装备师,由李天霞指挥。蒋介石原来计划由李天霞负责这一纵队的指挥,因为他以前是张灵甫的上级,但张灵甫不同意,就只能由黄百韬指挥了,然而黄百韬根本就指挥不了这两个中央军的大佬。

在孟良崮战役中,黄百韬拼死救援74师,最近时只有3公里,却再无力突破,差点被免职。在之后的南麻战役中,他为了救援胡琏部,血战粟裕,立下大功。


在之后的胶东扫荡,25师和64师齐头并进,重创了胶东解放军。随后被调往河南战场,参加了豫东会战。黄百韬兵团对猛烈进攻让粟裕十分震怒,就调动主力来围攻黄百韬兵团。黄百韬兵团受到了很大压力,在最关键的时候,黄百韬钻进坦克,亲自向解放军冲锋。水源断绝,他们就喝地上的黄水。就这样坚守了8天8夜,等来了邱清泉的机械化部队,直接击退了粟裕的军队。

此战结束后,蒋介石为了安排其它杂牌军,就提拔黄百韬为第七兵团司令。这其中的一部分原因就是七兵团中有不少是广东的粤军,还有其它地方军队,由黄百韬指挥,就可以让他们不认为自己受黄埔系中央军的压迫。



在后来的淮海战役中,黄百韬兵团在碾庄被消灭。其中的原因有好几个,第一个就是毛泽东认为黄兵团不是中央军的人,非黄埔系,如果先消灭他,其它国民党的邱清泉部和李弥部不会救援。结果也确实证明了这一点。

黄百韬兵团在碾庄的拼死抵抗,也确实证明了他是一员悍将。他打仗有人总结了两个字:韧和狠。在豫东会战面对强敌进攻,能坚守8天,表现了他的韧性。每逢战事不顺时,他就枪杀俘虏,甚至向和敌军胶着状态的区域开炮,以作为他们不能击退敌军的惩罚。

黄百韬兵团战败后, 他死于乱军之中。蒋介石听到这个消息后,长叹:黄埔精神不死。有人讽刺说,是黄埔学生不死,死的都不是黄埔的学生。


后来黄百韬的儿子在台湾杀了人,被判决死刑。黄百韬的老婆找到了宋美龄求情,并拿出了青天白日勋章,愿意拿丈夫的死换儿子一命。蒋介石十分 感动,就动用总统特赦权力,放过了黄百韬的儿子。


新知传习阁


张灵甫的整编74师被包围在孟良崮时,旁边有两支友军可以寄予希望,一是整83师李天霞部,一是整25师黄百韬部。李天霞因为当年与张灵甫竞争74军军长失败,所以心存芥蒂出工不出力,居然派两个连伪装成旅级援兵糊弄差事 ,战后差点被老蒋枪毙。



而黄百韬这个“老广”是真卖了气力的,督师猛攻华野阻击部队,连克叁山店、界碑等我军阵地,如果叶飞的一纵守不住最后一座山头天马岭,张灵甫在整25师的接应下就要逃出生天了,幸亏华野四纵援兵赶到,黄百韬功亏一篑。

之前向坦埠进军时,张灵甫就致电第一兵团司令汤恩伯,坚决要求将整74师由李天霞前敌指挥划归黄百韬,看来他没看错人。



黄百韬是北伐时期投蒋的旧军人,无出身无派系,所以他很清楚,一切就得靠自己玩命打仗取得信任。在豫东战役最后阶段,黄百韬居然带队冲锋,这在当时的国军高级将领中是极为罕见的。其实孟良崮战役后华野损失也颇为惨重,在国军第三次疯狂进攻下,沂蒙山革命根据地基本丧失 ,黄百韬在作战中极为猖狂,一直推进到胶东根据地腹地,一度让许世友的山东兵团甚为困难。

实际上,以日式装备为主的整25师战斗力几乎可以并肩“国军五大主力”,与华野纵队级单位一对一时丝毫不落下风。豫东战役后全部换装美械后,整25师更成为中原战场蒋军主力部队,数次以黄百韬为司令配属快速纵队、交警总队等组成临时性兵团,所以黄百韬最后成为第七兵团司令并不意外。



黄百韬是在顾祝同力荐下出任25军(整25师前身)军长的,抗日战争时期是顾的第三战区参谋长,“皖南事变”元凶之一,纵观从1941到1948年期间他的表现,可以称为新四军和后来华东野战军最凶恶的敌人之一。

1948年中淮海战役爆发,国民党方面以原属余汉谋粤军系统的63军64军和恢复成军番号的25军组建第七兵团,粤籍的黄百韬出任中将司令官,被华野包围后在乱军之中被击毙。



王耀武11万人以坚固城防只守了济南一周,黄百韬在一马平川的碾庄附近以同等兵力死抗15天,抛开政治立场,这确实是一员悍将。


度度狼gg


黄百韬是国民党将领中的另类,他无派系、无家底、无靠山,是个“三无产品”,按理说像他这样的人很难在讲求派系的国民党军队中混出人样。



那为何黄百韬能赢得蒋介石的信任,最终成为第七兵团司令官呢?很简单,一是因为他有能力,能打硬仗。二是因为他“纯粹”,可以不受派系利益干扰,彻底执行命令,甚至“为国捐躯”。而这正是其他国民党将领所缺少的特质。

黄百韬是个出生在天津的客家人,早先跟着张宗昌和张作霖,后来投靠蒋介石,被送到送到陆军大学特别班学习。在校期间,黄百韬刻苦学习,积攒了丰富的军事理论经验。

毕业后,黄百韬被调往第六战区任参谋,后又调往第三战区,任顾祝同的参谋长。来到顾祝同这里,黄百韬发现25军贪腐情况很严重,便大刀阔斧进行改革。虽然和顾祝同产生了一些不愉快,但黄百韬的改革是很成功的,25军面貌焕然一新,战斗力大增。顾祝同看他是个人才,便举荐他为25军军长。


抗战胜利后,25军整编为25师,换装美式装备。黄百韬在华中战场给我军造成极大困难,甚至在豫东战役时能带队冲锋,真是拼了命。孟良崮战役时,黄百韬率整25师救援张灵甫,几乎要把张灵甫救了出来,但受制于其他友军最终功亏一篑。

战后总结时,黄百韬一人把失败责任揽了下来,这让顾祝同大为感动。而此时蒋介石筹备组建第七兵团,顾祝同便力荐黄百韬出任司令。蒋介石也看到黄百韬能打硬仗,而且毫无派系成见,是可用之人,便任命他为第七兵团司令官。


黄百韬也用实际行动回报了蒋介石对他的信任。淮海战役时,黄百韬深陷重围,但坚守无险可守的碾庄达15天之久,给我军造成了极大伤亡。在突围中,黄百韬被我军击毙(一说是自杀身亡)。

得知黄百韬阵亡后,蒋介石为他举行了追悼会。蒋介石伤心的说到“黄埔精神不死”。蒋介石这样形容一个不是黄埔出身的杂牌司令,多少有些讽刺。


石头说历史


黄百韬将军是顾祝同的老部下,长期驻节扬州一带,顾祝同老家江苏涟水,距离扬州也很近。因为这些渊源,黄百韬与顾祝同关系很好,他后来担任第七兵团司令官,有顾祝同提携的因素在内。

顾祝同

但这不是主要因素,主要原因是因为黄百韬能征善战,是国民党内的一员虎将。众所周知,国民党内的高级将领,大多有三个明显符号:日本士官、浙江人、黄埔系。但黄百韬却与这几个都不沾边,他是标准的杂牌军出身,先在江苏地方部队任职,后来又到张宗昌手下,张宗昌下台后被国民党收编。

黄百韬

黄百韬出名是在国共内战时期,当时他担任整编第二十五师师长,在苏北、鲁中南、胶东、豫东一带与解放军屡屡交手,表现不俗。在豫东战役中,中共悍将粟裕设计将国民党军团团包围,这是黄百韬率部突然杀出,他亲自带队冲锋,与邱清泉部夹击粟裕,粟裕最后只好撤退,国民党反败为胜。据了解黄百韬的人透露,他作战极为凶猛,所以一些划归他指挥的部队都想尽一切办法,脱离他的指挥序列。

豫东之战让黄百韬一举成名,蒋介石也破例安排这位非嫡系出身的将领担任了第七兵团司令官。不久,黄百韬部在淮海战役中遭到解放军报复性强攻,黄本人最后战死战场。

最后再讲一个关于黄的小花絮。据台湾美食家唐鲁孙介绍,他与黄百韬是好朋友,黄驻节扬州期间,经常找唐鲁孙吃熬鱼贴饼子。唐鲁孙有一朋友,善烧猪头,所烧猪头肉嫩如豆腐,酥而不腻,烂而不糜,闻名淮扬一带。黄百韬听说后,约期来吃,尽饱而归,此事被唐鲁孙记于《冰糖煨猪头》一文,得以流传后世——从这些小事可以看出,黄百韬也是个性情中人。


民国年间那些事


很简单,就两点。第一一次次打硬仗,战场上打出来的第二,忠诚度高

1、不是黄埔的黄埔精神

蒋介石的口头禅除了“娘希匹”之外,还有一句就是“黄埔精神”。经常看到忠勇军官出现,都会脱口而出黄埔精神。

所以在蒋介石的眼里,作战勇猛、忠诚就是黄埔精神。

显然黄百韬具备这一点,虽然不是黄埔嫡系,但在随徐源泉归蒋后,团长、旅长、师长慢慢往上走。到了抗战时期,在陆军大学毕业后,先后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谋处长、冀察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谋长、军事委员会高参、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谋长等职。

在做事上尽心尽力,坚定的追随着蒋家王朝。

2、战功就是第一位的

业务能力从来都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在乱世。黄百韬显然具备这一点。

练兵,把杂牌训练成了精锐。25军有川军、中央军、西北军背景,黄百韬大刀阔斧训练部队,在短期内即焕然一新,且强于夜战和近战,射击搏斗均明显优于普通国军。

作战,屡屡取得战果

孟良崮战役,一度攻下天马山,给华野的阻击形成很大的压力。

南麻战役,层层突破,最后迫使华野解除对胡琏的围困。当时粟裕就说“可是我们打援的部队不大得力,甚至在敌我相等的兵力下还堵不住他”。(《粟裕军事文集》)


(南麻战役得益于黄的救援)

在胶东战场,在范汉杰指挥下,与64师给解放军造成很大压力。

1948年豫东会战,亲自指挥部队反击,避免区寿年命运,在援军救援下,击退解放军。因功,其部与64师都装备美式装备,成为国军主力部队。


靠着这些战功,黄百韬当上了七兵团司令。

决战,超出所有人认识

黄百韬在渡过运河的过程中,已经有一个军被歼灭。其在碾庄也就七万多人,面临华野近20万部队的攻击,坚守12日,远远超出蒋介石、杜聿明的想象。而且此战中,战斗中,华野部队伤亡49000余人。华野七个纵队损失惨重。可见其战斗力。

(碾庄)

总结:

黄百韬虽然没有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但从一名职业军人的角度上看,作战勇猛,防御严密,擅长打硬仗,作战灵活,攻守兼备,是难得的将才。

作为一个非黄埔将军,成为国军主力兵团司令。其能做的就是一次次努力作战,奋勇冲杀,将其军事才能发挥到极致

参考文献:

胡石. 江南行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

赖继年. 浙赣会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

夏德辉.淮海战役国民党失败的军事原因剖析[J].军事历史研究,1996(01):89-99+72.

张程《解放战争史事要略》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老蒋用人讲究亲疏有别,嫡系杂牌,他这个人对于手下的出身是极其看重的,尤其喜欢任用浙江人和黄埔生,而这一类人也被称为“蒋氏爱将”,这也就限制了很多有能力的国军将领,但此人却是个例外,他从一个军阀势力改投入老蒋的门下,历经数年的奔走效劳,终于得到了一个美誉,被称为:“老蒋杂牌中的王牌”,此人便是黄百韬。



其实黄百韬这个人是很有能力,他自知自己为杂牌部队出身,在国民党系统中没有靠山,所以他无论干什么事情都非常勤奋努力。他这个人在生活上廉洁自律,没有任何不良嗜好,在工作中奉公守法兢兢业业,算是一个道德品质高尚的职业军人,这就与大部分国民党高级将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是没有机遇的话,他黄百韬在老蒋眼里依旧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杂牌出身的将领,而黄百韬的一生中两次机遇,一次便是他出任二十五军军长之时。



当时的二十五军存在贪腐非常严重、军纪散漫、部队一触即溃等严重问题,但是在黄百韬上任后,他大刀阔斧地对二十五军进行整顿,不但严肃了军纪,而且调和了官兵关系,使他的声望在二十五军达到了一个巅峰,而之后他又亲自训练部队,打造出了一支不差于国军五大主力的王牌部队也就是日后的整编二十五师。而他的第二次机遇便是国共内战,也是黄百韬的成名之路,他开始成为了我军的劲敌和国军中的虎将,在1945年抗战胜利后,第25军整编为第25师,黄百韬担任师长,他首先率部进入山东战场,开展胶东扫荡,战绩堪比张灵甫的七十四师,而我军部队一时无人能挡,任由其闯进闯出。



在1947年的时候,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而蒋介石紧急调动二十五师前往中原战场,25师与刘伯承、邓小平部队多次接触,竟然不落下风。在之后的豫东战役时,第七兵团面临被全歼之际,其率部突然增援,在邱清泉的配合下,黄百韬成功救出第七兵团残部,还击退华东野战军,一直追到黄河边上,而且俘虏了几千名伤员,战后,黄百韬经顾祝同大力推荐成为了第七兵团中将司令官,老蒋为其颁发了青天白日勋章,并赠与其总统府特别通行证,他终于以杂牌的身份成为了老蒋的心腹爱将。

此时的黄百韬事业达到了巅峰,而在他成功的路上,他确实没有走捷径也没有捷径让他走,他完全是依靠他的努力而换来的成功。而之后淮海战役的爆发,却让其殒命碾庄,其实纵观他的一生,堪称职业军人的典范,但抗战结束后为了老蒋的独裁而“舍生忘死”,最终只会成为战争中的牺牲品。

我是略懂一二的四少,感谢您的关注!


历史之绝唱


黄百韬,本是军阀李纯部下,李纯失败投靠张宗昌当了旅长。张宗昌失败,北伐军收编后投效在顾祝同门下。

注意,顾祝同可是非常喜欢提拔人的。尤其皖南事变就是黄百韬的策划者。此后黄百韬官运亨通,41师师长,25军军长,整编25师师长。

1947年孟良崮战役是黄百韬的最大危机,也是他转运的机遇。

是役,张灵甫74师全军覆没。蒋怒火中烧,公开宣布要追究各将领的责任。83师师长李天霞是黄埔的老油条,有钱大钧的暗中关照,又有金条开路,最后只得了一个撤职查办处分。

剩余的压力,那就在国防部郑州指挥所主任顾祝同、第一兵团司令汤恩伯及救援不力的25师师长黄百韬的头上了,这三个人分别就要承担战略、战役、战术三个层面的责任。显然官最小,非黄埔的黄百韬似乎在劫难逃。

黄百韬在会场上沉静称述,先主动承担自己救援不力的结果。这责任怎么也说不掉。

以国军惯例来说,职务和军衔都相同,资历深的军官临时指挥同时行动的浅资历军官。战前张灵甫向汤恩伯提出不归李天霞指挥,临时归黄百韬指挥。而事实上,黄百韬也确实是出力救援张灵甫了。

这让顾汤二人的压力大轻。

黄百韬再郑重其事地说,张灵甫完全就是狂妄自大,刚愎自用,擅自行动,没有命令就上山固守,又因连续无雨而导致失败。

总之,指挥所、兵团没有任何责任,好好一个战役计划,都毁在了张灵甫身上。

这个以死赌生的计谋成功了,顾祝同汤恩伯的同党纷纷同意黄百韬的意见。既然汤恩伯都只是一个撤职留任处分,责任更小的黄百韬当然顺利过关,只有一个记过处分。顾祝同因此更加信任黄百韬。1948年组建第七兵团,整编25师师长黄百韬顺利成为兵团司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