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山东盛产学霸?


-“你为什么来山东上学?”

-“山东是教育大省啊!”

这是我一个同学,当年回答我为什么考来山东上学的原因。

其实不只是山东盛产学霸,全国无数的高中学校,每个学校都有产学霸,每个经历过高考的人,都有一段难忘的回忆吧,可能有的人会说,觉得自己并没有尽到全力,但是不能否认的是,面对高考我们都暗暗跟自己较过劲。之所以会流传山东盛产学霸,有山东的自身原因。

山东人多!山东作为一个人口大省,学生人数当然也是贡献人口的重要一部分。学生基数大,每年学校需要的学生人数是有限的,哪一个省份都有位于分数线以下的学生,今年山东的录取分数线为,文科505分,理科435分。只是山东的学生确实多,为了被刷下来的人不是自己,只能比每个人都优秀一点,这就是学霸产生的过程吧。

山东的文化思想,作为孔孟之乡,教育是一件大事情,“望子成龙”尤其对计划生育后的独生子女家庭来说,更是迫切,当然,家长都希望自己子女好,并且每一对父母为了自己的孩子都会付出最大的努力,不管是心理层面的教育还是物质层面的付出。家长、老师对学生的教育,使学生也将好好学习作为自己的责任和必须要达到的结果。拼命、吃苦是常态,然后就有了一个美丽的结果,学霸。

经济水平的限制,山东的许多城市,县、区尚欠发达。

即使在全国,寒门学子也是占到很大的比重的,现实生活的困难,使这些学生意识到知识改变命运的重要意义,在贫富差距较大的现状中,高考是最公平的方式,也是捷径去摆脱生活的困扰,去追逐自己的理想。刻苦学习,高考,走出去!


济南时报


以讲故事的方式回答这个提问,阅读的朋友肯定不会很多,倘若文字展现在眼前,就对一方水土有个认知和了解吧!

配图是立在学校里的孔子像。

山东人比较守旧和恋家,小编尽量搜寻身边的朋友,走在天南地北的山东人不多!而周边操着外地口音、特别是南方口音的真不少,江、浙、闽、粤、云、贵、川居多。欢迎关注耕读先生

配图是山东的某山村集市。

小编喜欢到处溜达着玩,去年从昆明乘车去南京(不喜欢乘坐飞机),也不知为什么昆明火车站总是没有卧铺车票,而购票处那里很多人在转悠,一再询问买不买卧铺票,我很讨厌这种事情,于是决然硬座36小时,吃了苦头后自己思考,为啥那样犟呢?山东人性格吧。

配图张家界。

配图贵州梵净山。

不一样的山水,不一样的性格,这点应该有道理,要不小编咋那样犟呢?

坐在车上枯燥,就观察车厢内的乘客,年轻人占了80%多,其中在我对面的是位年轻妈妈,我绞尽脑汁去思考,她该多大岁数结婚呢?顶多也就20岁的样子,而她已经是2个孩子的母亲了,他的丈夫,身高与我肩膀相平,抱着大一点的儿子在车厢的连接处,兼顾照看一大堆行李,他们夫妻没有座位。

配图南方的手工艺品,在山东似乎很少有这样的工艺匠人。

到了晚上,年轻妈妈就开始迷糊,怀里的孩子就滑落在“地上”,看到这情况就去提醒她,一路上不知有几十次,当有乘客上车,她还要把座位让出,直接坐到车厢过道里......在山东,即使最穷困的人家,也不允许孩子这样,不允许这么大的孩子出门、不允许这么小的孩子被带出去,就如我面前的这两位年轻的爸爸、妈妈,在我们当地或许还在学校里苦读。

这幅配图,差不多在山东就是“文物”了。

小编在当地的第一碗馄饨是一对安徽小夫妻做的,在一个叫“大众饭店”的门前,那时候自己小,总在想他们是啥关系呢?及至有一天去找朋友玩,发现小两口租住在朋友家院内,大为吃惊,他俩不比我大,那个时候自己压根不敢走出居住的小城。

山东矿产资源丰富,煤炭、铝土、黄金、宝石等等,由此衍生的加工企业比比皆是,吸引大批外地朋友前来务工,当地人就像在家门口开个店铺,所以祖祖辈辈沿袭下来,不愿意离开故土,既然不出外经商发展,在家干什么呢?这就是读书——且是你追我赶地读书,于是就产生了学霸,在我不太喜欢!

山东大南瓜,这不是最大的。

山东人唯一一次大迁徙,应该是清朝一直到近代的“闯关东”了,这个不用研究,全是为生计所逼,由此可见,山东人出学霸应该是与比较富裕有关系,经济能支撑坐在学堂里安心读书,但山东人真的很守旧,有人说是“笨”,我觉得应该是“倔强”,例如学习成绩不好晚上就睡不着觉,包括读小学的孩子。

山东人闯关东路线图。

山东人手掌大,做什么都不精细,就是蒸的馒头也看着粗糙,如今文玩、美食等等如今很时髦,谁听说山东出了著名雕工?就是闻名天下的鲁菜也是大盘、大碗、大盆......山东人当“掌柜”的思想久矣,很难走出去,所以就读书吧。

配图山东某小庙宇斗战胜佛孙悟空塑像。

就如小编吧,想了好几天,取个昵称还是“耕读”,走不出这个思想了。

山东人乡村农耕。

更多回答,请您关注耕读先生


耕读先生


我们山东省历史文化悠久,自古也出了很多人才,更是有“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美誉。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儒家思想创始人的孔子、孟子,墨家思想创始人的墨子,还有著名的军事学家孙子,都是我们山东人士。

就是这些传统的文化思想的渲染和名人知识的存在才让山东充满了浓浓的文学气息。

为什么山东盛产学霸呢?当然也不仅仅是因为上面说的,更多的是一种大环境的渲染,山东对学生分数的要求太高了。这让很多人不得不把自己变成一个学霸,努力学习称为大神。有更高的成绩才能有更好的出路,老师教授学生的时候是这样的,等到学生成为老师再教授下一代的时候也是这样,这样的思想一代传一代,就有了现在山东盛产学霸的情况。

同样一份试卷,你放在不同省份的人面前做,大部分都是山东人考的分数最高。这不是说其他地方就没有学霸,也不是说山东人就是比其他地方的聪明或者优秀,而是山东这个大环境使然,对山东学子来说,拥有更好的成绩,高于其他的一切,山东院校的分数线实在是太高了。


潍坊二哥


都知道山东是孔孟之乡,所以每每提到为什么山东出学霸出状元都会和这个链在一起。难道真的因为是这个吗? 山东人向来都直爽,也比较实在没有歪歪心眼,所以一门劲铺在学习上,老师讲过学习不好以后找不到好工作,于是大家都拼命学习。


都说南方人精明,确实也是经商有道的大都聚集在广东,江浙一带,这里的人们天生好动脑,也可能是一直传下来的风气,想方设法想一些创业之道,毕竟给别人打工永远没有自己当老板爽快的多。 我相信山东人也是这样的,老一辈传下来的,这种学习的风气和氛围。


山东人肯吃苦在学习上有耐性,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整个系前十名的山东省的占了六七个,当大家都在投机取巧的时候,山东的学子们都埋头苦学,这种精神的确令人敬佩。

纯手工码字,图自网络,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喜欢请关注,欢迎指正!有空来撩~


我爱青岛


山东高考分数线最高,山东考研考公人数全国第一。

说到学霸,肯定非山东人莫属。有这几个指标:山东省的高考分数线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山东考研考公人数也是名列前茅。为何山东人这么能考?

对于高考来说,首先山东考生多,每年多达60-70万人,能与之相比的也就是河南省了。其次山东人重视教育,特别受孔孟思想的影响特别大,因此,很多的农村培养出大量的本科生,研究生甚至博士生。最后,山东人踏实,勤奋,稳重的性格,在应试教育也很适合。

考研和考公务员也是一样的道理。考研山东有众多“考研名校”,全国各地985,211大学研究生中都有大量山东人。山东人首先择业就是“仕途”,能进公家单位,拿到“铁饭碗”绝对是光宗耀祖的事,也是山东人“忠孝文化”的一部分,山东人相对“利”,更重“名”。有人说山东人好面子,虽然不完全对,但至少也是有一定道理。

每年国考省考,山东本省的各单位报考人数爆满,甚至很多人都会去其他省份参加考试,主要是为了规避“凶猛”的本省考公大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山东人的这种性格不利于经济发展。过于保守,过于呆板,缺乏创造性和闯劲。东北地区虽然经济衰退,但是东北人依然勇敢的闯出来,而山东,相对经济好些,还是喜欢在省内为了一个职位“厮杀”。

毕竟考公招考名额有限,于是每一年都有着大量的炮灰来充当“陪考”,而考上了的,则类似于古代中了“科举进士”,一切都不用忧愁,皆大欢喜。不得不说,考公还是有着科举考试的影子,在山东尤甚。


塔尖


为什么山东盛产学霸?

首先,得从孔子说起。山东有“一山一水一圣人”的说法,而这一圣人便是说的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山东曲阜人,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他的儒家思想也给山东带来了很长远的影响。可以说,孔子是读书人的模范,从早年的穷困,到修身齐家治天下,这是一条路,一条通过读书而成就的路。山东人的思想里信,信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而且,在古代,读书人、穷人想过好日子,想飞黄腾达,不都得读书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不就是这种思想吗?

而且,山东是个教育大省,人口多,而且地方不是很穷,加上儒家文化的影响,考生学习氛围很好。多年高考分数位居全国第一。但是山东却不是一个教育强省。因为山东虽然考试的人多,但是真正强的一流学校却不多。近几年,山东一直在计划把教育大省、人口大省优势转化为教育强省、人才强省优势。

山东人很多,山东人也很热情好客,但太沉稳,思想和行为太保守,身上的闯劲不够。小时候起就被家庭、老师灌输“不好好学习,长大后没工作没媳妇”的思想,所以读书时很用功。

而且,山东人很爱考试,每场考试对于山东人来说就像是晋级,教师资格证、会计征、司法证等等,只要能考的,巴不得全考一遍。而且山东的学生,大学毕业后爱考公务员,爱考编,爱考研!真一毕业就下定决心上班工作的人占少数,更别提创业了。


齐鲁壹点


要回答这个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剖析:

一、山东的传统文化使然。山东独特的孔孟文化氛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孔子“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早已深入骨髓。虽然到了现代,出人头地并不只有读书这一条路,但是对于传统家庭来说,家长还是愿意让孩子接受正规教育,以读书考大学为首选。并不像江浙、广东一代的家长,思想开阔,可以把经商做生意看的与读书上学作为同样的选择。



二、教育水平在国内居前。山东省是教育大省,教育资源丰厚,师资和硬件水平都很高。这也得益于山东的经济水平,只有好的经济,才有大的教育投资,才会有好的硬件和师资,才能给学生一个好的教育环境。

三、山东学生有学习刻苦、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不可否认。全国的学生都有这一优点,到山东的学子做的更好。特别是高中阶段,起早贪黑拼命学习。记得我上学时,教室得灯彻夜不熄,熬夜学习的刚走,早起读书的又来了……这样能不出学霸吗?

四、山东的高考分数线高,不努力不行。大家可以百度全国历年的一本二本分数线,山东绝对都是居高不下,当仁不让的。那你要想上个好大学,你不付出多一倍的汗水,哪能考出比别人好的成绩。从这里讲,学霸是逼出来的。

这么样的环境和自身努力,不出学霸才是怪事呢!


大刚说几句


人多,好学校少,四川河南人也不少,但是感觉高级学府要多些,山东能想起来的就是山大,海洋?说啥孔子

再就是骨子里没有浙江人做买卖的文化,我了解到的大多数山东人职业规划第一机关,第二事业单位,第三国企 第四大一点的民营企业,


溪m


山东是故齐鲁之地,是姜子牙,周公旦的封地,周朝最有学问,最有智慧的两个人都封在山东,山东的学风理所当然的不会差。

齐鲁自古多文学之士,刘邦立国,大臣粗鲁无礼,朝堂之上乱糟糟毫无章法,就跑到齐鲁征集文士制定朝廷礼仪,礼成,刘邦看到大家井然有序,彬彬有礼,感叹道,今天才知为君之乐。

齐鲁之地,当然还包括一些小诸侯国,自春秋起就出了很多牛人孔孟,孙武孙膑,墨子鲁班等等,都是善钻研有奇思的人,都喜欢著书立传,据说武经七书山东就有五部,山东干什么都注重积累注重理论,这可能是民风使然。

山东人认死理,脾气倔,全国人都知道,这可以是个缺点,也是个优点,说明山东人讲理,有毅力,钻研学问,这两条不具备很难出成果。

司马迁记录,说“齐人有匿智”,就是山东人内秀的多,口才不佳,可能就善于思考。

山东虽然学风颇盛,体质却很好,靠单纯的逞勇好斗无法很好立足,有句俗话,两军相遇,勇者胜,勇者相遇智者胜,连农村人都知道不作猛张飞,要多用脑子。

再就是,孔孟遗风,山东人始终视读书为正途,实在学不好才会做其他选择,这在其他省份可能不会这么执着。

再就是山东人追求的生活,稳定平安是最佳选择,读书虽然很难发大财,但一般都很稳定。

当然,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样的环境也有不同的选择,也不能以偏概全。


意从容语轻柔


怎么说,作为一个山东人,我就只能说,从小周围的人都会跟你说,你要努力学习,不学习没出息。再在加上是孔子故里,思想上会更加的传统。最重要的一点,高考录取分数线!!就是要求山东学生必须比别省的学生更加努力才能上大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