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合作抗日壶 红色收藏馆之抗日战争

红色收藏藏品历史背景


这是发表在1937年第3期《时调》上的《军民合作歌》,由锡金作词,冼星海作曲:可爱的英勇军士在前线,冒着炮火同敌人把命拼,可爱的老百姓们在后方,任艰耐苦一齐来把力尽。你不用感激你不用客气,保卫祖国是大家的责任。军民要合作,军民要合作,联合起来和敌人去斗争。随便那里都有联络接应,随便那里都是铁的长城,军民要合作,打倒帝国主义,赶走敌人



红色收藏馆藏品


军民合作抗日壶 红色收藏馆之抗日战争

军民合作抗日壶 红色收藏馆之抗日战争

【抗日时期军民合作铭文壶 红色收藏馆藏品】



老彭说故事

对中国人来说,军民合作一直是一种常态。毛泽东有一句伟言:“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把这个道理一下子就说的十分透彻了。1937年卢沟桥事变以后,抗战已进入了白热化阶段,爱国情绪激发了全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强意识,全民抗战驱除倭寇已成为全国上下共同奋斗的目标。随着抗战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抗战绝不仅仅只是军队的单独行为,民众其实也可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在抗战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军民合作”逐渐被加速提上了议事日程。

军民合作抗日壶 红色收藏馆之抗日战争


【铭文:军民合作】

1938年,国民政府迫于形势的需要,颁布了《军民合作公约》,以实现“军不扰民,民要助军”:“此次粤省各地沦陷,中央据各方报告,深以粤省当局对军民合作之要义,殊未能充分理解实行,特颁发军民合作公约十六则,令各部队切实奉行,并由省转全省县区乡镇长,晓验民众,一体遵照。”在此公约中,具体规定了军和民的具体责任,这就在书面文字上对军队和平民百姓的行为都进行了约束,对双方的分工也有了明确的指示,极大的方便了战时状态下的指挥体系问题,有力的促进了战场态势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军民合作抗日壶 红色收藏馆之抗日战争


【细节图】


通过军民合作的模式,放到战争的任何一个局部,都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的。1944年5月27日,日军第十一军司令横山勇指挥十个师团共二十余万兵力,大肆入侵湖南。西路日军第四十师团和几个独立旅团及海军陆战队一部分,阴谋从湖南其他县市截击长沙西南守军,截断国民党部队对长沙的增援,准备强攻长沙,打通日军南下的屏障。在这个紧要关头,驻守宁乡的国民党军队共有约七万多人,为掩护战区老弱病残妇孺及重要物资转移至安全区,特意筹集了45万元经费,组织了36000人力,成立了军民合作总站,为第四次长沙会战的守军运送器材和粮食及其他军需物资,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要是没有这些军民合作的组织机构,单纯只靠部队拼杀,也许很快就会被日寇各个击破,那样整个国家就会真的不保了。从这些数据,我们也可以看出军民合作的重要性,我收藏的这个军民合作壶,具有那个时期鲜明的时代特色,正是在那种大环境下,这些老百姓家里的日常用品都会写上这些抗战的口号,因为这已经深入民心,并且在家家户户都是积极拥护的了。

我国在军民合作方面一贯有着光荣传统,所以才会无往而不胜,并最终打败了万恶的侵略者,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本文版权归作者彭胡湾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红色收藏馆文章已开通全网维权功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