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兴隆局“两化一改革”见闻录

8月的北大荒,稻谷抽穗泛金,丰收景象如画。红兴隆管理局在深化农垦改革工作中,多点发力,快马加鞭,纵深推进,呈现出“浪潮奔涌”的景象,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随着农垦红兴隆分公司营业执照的领取,其所属的12个农场陆续完成了农场有限公司的登记注册。随后,管理局确定了建章立制和完善内控的关键是“减负”,核心是“提升企业运行质量”,目标是“企业增效和职工增收”的改革方向,确保公司化改革顺利推进。

“我们农场通过承包的方式实现供热供水转制经营,有效地缓解了差额补贴给农场带来的经济负担,成功分流86人,也有效降低了农场经营运行成本。”提起农场“两化一改革”进程,红旗岭农场党委书记、农场有限公司董事长崔吉臣高兴地说。

在推进农场企业化改革中,这个农场有限公司明确了“转制不降质、引导不强制、服务不限制、管理强机制”思路,加快对供热、供水中心以承包经营管理方式进行转制经营改革,实现农场与转制项目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经营决策等方面完全脱钩,全面达到减亏降负目标,通过技术改造停产一处20吨的锅炉房,将原有15处换热站合并为7处,原煤使用量可下降8000吨。同时,还彻底解决了跑、冒、滴、漏问题,进一步更新设备设施,确保24小时有效供水。

近年来,八五二农场每年仅对供热、供水和物业投入就达500余万元。成立农场有限公司后,采取公开招标、委托经营的方式,对“两供一业”经营进行改革,并明确提出原来所有的工作人员由转投经营方全部接收。于是,供热部门引进了燃气公司,独立合算,自负营亏;供水部门通过竞标的方式对外承包,目前正在进行当中;还成功引进3家物业公司,为农场有限公司20余个小区提供专业的物业管理,使农场有限公司物业覆盖率达到90%。

“通过改革,我们农场增强了供热、供水和物业管理的融资能力,不仅为企业减了负,也让新成立的公司腾出更多的精力去搞经营。”八五二农场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陈姜高兴地说。

针对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红兴隆管理局党委明确提出坚决杜绝“等靠要”思想,牢固树立开拓创新和市场竞争意识,增强推进改革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坚定不移、不折不扣地推进管理局和农场公司化改革。

宝山农场成立农场有限公司后,存在人口少、消费支出少、利润点少的“三少”问题。为切实减轻农场有限公司运营负担,农场有限公司坚持问题导向,提出“改革不追求模式、力求效益最大化”的思路,将宾馆转变为面向社会服务的经营场所,通过承包的方式,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营管理体制;敬老院通过对外竞标的方式承包;供热与省红兴隆宝森热力有限公司签订委托经营协议。通过对标差价补贴的方式,每年,农场有限公司宾馆可节支17万元,供热可节支160余万元,敬老院可减少补贴10万元。

二九一农场有限公司按照扁平管理模式,保留4个管理区,撤销5个作业站,重组公共服务及社会管理机构4个,实现管理岗位人员由464人减至387人,减少人员经费支出368.9万元。同时,农场有限公司按照便于管理、劳务市场化的原则,将供热公司承包经营,将宾馆转制经营,改制后,全年减少补贴470.5万元。此外,农场有限公司还对场直单位的预算指标进行重新核定,合并街道社区、公共事业管理局,合并公路管理站、客运站,压缩自来水管理站费用等,全年可节省费用202万元。

北兴农场有限公司以公开竞价的形式,完成水暖供应站、供热、供水承包,减少补贴640余万元,减少现金支付1500万元;对农场医院实施绩效考核,减负40万元;对学校后勤进行改革,年可减少支出150万元。曙光农场对供水和供热实行第三方委托经营,每年减少补贴295万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