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国民党将领中的胡宗南?

大不列颠的帝王



胡宗南是个很有争议的人物,国民党人认为他有些亲共,把他列为弹劾的对象;共产党人则认为他杀了不少红军和共产党,把他列为43大战犯中的第30位。

为什么胡宗南成为了那个“奶奶不疼,舅舅不爱”的那个人,到底他的军事指挥能力如何,我们该如何评价胡宗南呢?

胡宗南早年作战勇猛,有一定军事才华,升职很快


胡宗南(1896-1962)是个不足一米六的小个子,也许应了“浓缩的都是精华”这句话,胡宗南早年间体现出来的能力非常出众。

胡宗南生在浙江镇海,做过小学老师,受革命大潮影响,前往浙江湖州参加别动队。在别动队,胡宗南和王亚樵、戴笠成了结拜兄弟。从这点来看,胡宗南不是一般的人,因为当时的王亚樵已经是成名人物了,而“布衣出身”的胡宗南却能和王亚樵结拜,不得不说胡宗南有过人之处。

为了实现更大的抱负,胡宗南去了广州,想要参加黄埔军校,可是因身高问题,被军校招生办拒了。如果是一般的人,可能就放弃了,可是胡宗南没有,而是反过来大喊:“难道个子矮就不能革命吗?”

军校党代表廖仲恺一看,这小子很有抱负啊!那就给一个机会吧!

胡宗南就此成为了黄埔一期的学员,幸运的是在这里碰到了浙江老乡,当校长的蒋介石,从此胡宗南“朝中有人”了。

只是朝中有人还远远不够,自己做出突出成绩才是最重要的。小个子胡宗南,很努力,很勇敢,先是在东征过程中表现突出,因功升为了上尉连长;后来在北伐过程中又是表现优异,以一个团的兵力打败了孙传芳一个精锐师,而且还俘虏了一个军长。这下子胡宗南声名鹊起,完全入了蒋介石的眼。

1927年5月,因为作战有一套,胡宗南出任第1军第1师少将副师长兼第2团团长,成为国民党黄埔系学生的第1个将军。这是不得了的一件事,仅仅打了两年仗,就成为了将军,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1928年4月,胡宗南参加第二次北伐,出任了第一军第一师第二旅的少将旅长。由于表现突出,被蒋介石授予了“模范旅”的光荣称号。其后不久,升为第一师的师长。

纵然作战勇敢,但军事指挥能力止步于“师级”


古话说:韩信用兵--多多益善,说的是有些将领,适合指挥大军团作战。显然,胡宗南不属于能指挥大军团的人。

蒋介石看到胡宗南前期的作战,十分欣赏,于是胡宗南不断升职,成为了最得意的“天子门生”。

但,在实际的战役中,胡宗南指挥一个师的兵,得心应手,指挥一个军的人,就有点头大了。后面的剿共、抗战、内战中,胡宗南用行动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虽然,胡宗南不断升职,成为黄埔军校学员中第一个军长、第一个集团军司令、第一个战区司令长官,乃至第一个上将。可是,胡宗南的指挥能力并没有跟着他的职位一起飞升。

因此,当时国共两党对胡宗南的评价就是“无论官职多大,胡宗南就是一个师长。”

胡宗南还是很有志向的,可惜有点志大才疏


虽然胡宗南指挥大军团作战,还有不足,可是志向还是有的,只是有些志大才疏。

年轻时就有为国为民奋斗的理想,一度还和我党胡公冕同志走得很近,可是共产党的信仰并没有完全吸引到胡宗南,老乡蒋介石才是胡宗南紧抱的大腿。

蒋介石把胡宗南放到西北,其目的也是希望能对共产党有所牵制和控制,可解放军却在胡宗南的眼皮子地下发展壮大了起来。作为“西北王”的胡宗南,没有实现替蒋介石分忧的作用。

前期开战少,后期和解放军的各个战役,胡宗南是完败的。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直到被我解放军打跑。

胡宗南爱才,也属性情中人

胡宗南退到台湾后,一度被国民党弹劾,指责其面对共党时不作为,指责其有通共嫌疑。

那么,胡宗南到底有没有通共呢?看不见史料的记载,也估计很难有。但胡宗南的机要秘书熊向晖是共产党,这是千真万确的。

相对来说,胡宗南后期指挥比较保守,所以几十万的人马主动出击延安的次数并不多。本来成功指数颇高的“闪击延安”策略,也被熊向晖传递了出去,最终没有对解放军造成什么影响。

1947年3月,胡宗南攻击延安,结果我解放军进行了战略转移,胡宗南只是占了一个空城。可是空城哪里能白占,其后被我军陆续消灭了不少胡宗南的军队。

为什么曾经那么勇猛的胡宗南,在西北这片土地上,干不过人数和装备都不如自己的解放军呢?除了解放军本身强大的作战能力外,情报人员熊向晖等,也发挥出了相当重要的作用,让胡宗南的部署总是被共产党提前晓得。


胡宗南对熊向晖不是没有怀疑过,可是证据不确凿时,胡宗南并不滥杀无辜,因为他欣赏熊向晖。

当1947年9月,胡宗南完全确定熊向晖是卧底时,熊向晖已经在美国了。虽然非常生气和窝火,但处于各种考虑,胡宗南并没有大张旗鼓的声张此事。

不仅没有声张,而且还在1948年春,给熊向晖寄去了半年的生活费。这说明胡宗南爱才,也是性情中人,把熊向晖看作了自己的知己朋友。

1948年夏天后,胡宗南再没有寄钱给熊向晖,因为胡宗南已经被解放军大败,已经自身难保。

综合来看,胡宗南有理想、有情怀、有人情味,只是有些志大才疏,不能带大军团作战,但无论如何,也不能抹煞胡宗南曾经的勇猛,也不能低估胡宗南带师级以下部队时的能力。


蓝风破晓


烟酒阁大学士国军将领系列之十四:国军一级上将、西安绥靖公署主任胡宗南。

在蒋介石爱将里,黄埔一期的胡宗南独受宠爱,号称天子门生第一人,黄埔生中第一个将军、第一个集团军司令官、第一个战区司令长官,是黄埔生中升迁最快的,手握五十万大军,人称“西北王”。

胡宗南,字寿山,浙江省安吉县人,黄埔一期生。居13太保之首,并以黄埔系太子自诩,但其粗狂轻率、志大才疏、不懂军事战略,对蒋绝对衷心言听计从。

胡宗南是著名的败仗将军,毛泽东评价其充其量是个团长水平。他被解放军打得丢盔弃甲,解放战争各个战场上,西北国军表现是最差的,整整4年没有打过一次胜仗,也算是绝无仅有了。

1950年兵败大西南后跑去台湾,曾在大陈岛任游击指挥,后任浙江省主席、总统府战略顾问,后遭46名监察委员联名弹劾,追究丢失大陆之责。1962年2月14日因心脏病病逝。

胡宗南从小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年轻时南下投奔革命,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

胡宗南(1896-1962年),原名斋琴,字寿山,浙江安吉县人。儿时就读孝丰县高小,毕业后考入湖州公立吴兴中学。1915年任孝丰县立小学教员,期间染上麻将赌博,后幡然醒悟戒赌。

胡宗南酷爱历史、博览群书。钻研《史记》、《资治通鉴》等史书,并关心国事、时政。他攒下薪资游览国家名山大川、考察社会。游览东北回来后,他认为中日必有大战,逐立志报国。

1922至1924年间,胡宗南任《孝丰日报》总编辑。因躲避包办婚姻离家出走。1924年得同学资助,南下广东报考黄埔军校。因其身高不足160,在体检阶段不合格而被淘汰。

胡宗南跑到操场大哭一场,返身责问考官为什么不让其参加革命。声音惊动国民党元老廖仲恺,廖问明情况后,当即表态胡宗南只要文化课考试通过,可以特许批准录取。

胡宗南以优异成绩考入黄埔一期,编在第1大队第4分队。在校期间认识了同乡、军校校长蒋介石,但并未引起蒋介石的注意。毕业后,胡宗南任军校教导第1团少尉见习。

黄埔毕业后,胡宗南参加东征北伐、中原大战。并显现一定军事、政治才能,得到蒋介石赏识。

1925年胡宗南任机枪排排长,并参加第一次东征。教导1团在棉湖遭遇陈炯明部林虎2万多人攻击,当时蒋介石、何应钦、周恩来等高级指挥官都在团指挥所视察战情,情势十分危急。

双方从拂晓战至下午,林虎一部突入教导团指挥部数十米之处,连蒋介石等人都拿出武器,准备作战。危急关头胡宗南手持机枪,疯狂向敌军扫射,率部硬是打退了林虎所部。

蒋介石对胡宗南英勇大加赞赏,战后即升为机枪连连长、1师2团营副。1926年初升任第1军教导师第2团第2营营长。7月胡宗南在胡公冕的推荐下,升任教导师第2团团长。

同月,胡宗南率部参加北伐,在南昌城郊使用火攻,打败孙传芳1个主力师,俘获军长李彦春等。11月教导师改为第1军第1师,隶属何应钦东路军序列,随军攻入浙江。

次年3月20日胡宗南率部参与攻克上海,5月任第1军第1师副师长兼第2团团长,成为黄埔系学生的第1个将军。8月,他率部从杭州奔赴南京参加龙潭战役,得以升任第22师师长。

第2次北伐时,第22师缩编为第2旅。因在蒋介石检阅时因表现突出,被蒋介石赞誉为模范旅。蒋桂战争、中原大战后,任第1师代理师长、师长。并形成黄埔少壮派军事派系,亦称胡宗南系。


胡宗南在带兵同时,也显现自己政治才能。蒋介石对其十分欣赏,逐将西北军政交与胡宗南。

胡宗南重视军纪,在西北期间,他派人在墙上刷标语:“第一师为解放西北民众痛苦而来!"“第一师不拉夫!不征粮!不派饷!现钱买卖、公平交易!”

他严令官兵不得擅自闯入民房,没有安顿驻地则露营在外。另外派军队打扫街道,修整道路梁。为老百姓做水利工程,栽种树木等惠民实事,还帮助人民开展治疗疫病等痛苦。

1935年2月胡宗南任第3路第2纵队司令官,6月参加拦截围、攻长征红军,在松潘差点被活捉,部队伤亡过半。9月任“西北剿匪”第1路军第2纵队司令,在川西北地区阻击红军。

1936年胡宗南率第1师驻镇武汉,阻滞李宗仁、陈济棠,并震慑湘军何健。4月,第1师扩编为第1军,胡宗南为第1军军长兼第1师师长。后进攻陕北红军,被彭德怀所败。

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胡宗南正在陕西惠安堡附近,得知蒋介石被扣的消息后,旋即赶到天水,支持戴笠赴西安营救蒋介石。1937年2月第1军开赴陕西凤翔,向西安施加军事压力。



抗战时期,胡宗南积极抗战,抵抗日军进入陕西,更多时间胡宗南手中精锐部队用来监视苏联红军、八路军、西北群马等势力。

7月7日抗战爆发,9月2日胡宗南到达上海参加淞沪会战,13日升任17军团长。1938年率部参加开封会战、武汉会战。

蒋介石提议将第17军团扩编为第34集团军,由胡宗南任代总司令,1939年8月正式任总司令。名义上,西北设有天水行营、第十战区、第八战区等军事机构,实权由胡宗南集团军掌握。

第34集团军,驻军遍及陕西、甘肃、山西、河南,实力相当庞大。胡宗南所部军事实力迅速扩张,成为蒋介石最依赖的军事力量之一。胡宗南成为名副其实的西北王。

1942年胡宗南任第8战区副司令长官,1944年任第1战区副司令长官。指挥战胜土肥原来犯的12万日军,1945年升任第1战区代总司令,辖5个集团军、25个军,总兵力50万人。

5月当选为中央执委,7月任命第1战区司令长官,9月在郑州接受日军12军投降,获抗战胜利勋章。


虽是黄埔军校出身、又是浙江人,胡宗南能成为西北王还是个人能力的因素。

胡宗南抗日态度坚决,赢得部下的尊重,部队战斗力较强。他坚决反对投降日本,极其痛恨汪精卫之流。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请求过黄河反攻山西,蒋介石未批准。

杜聿明率远征军出国作战,胡宗南非常羡慕。他在对部队训话中,特别强调官兵要做革命军人,要有民族气节、反对贪污腐化。他两次奉命执行反共军事摩擦,但都敷衍了事。

另外,胡宗南尊重知识、注重人才,所部凝聚了一大批英才。他麾下的李铁军、李文、范汉杰、董钊、刘戡、钟松、李延年、罗列、 盛文、陶峙岳、裴昌会、张灵甫等,先后成为著名将领。

胡宗南特别爱招收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入伍,沦陷区很多青年学生慕名投军其部。他在西安创办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黄埔军校)第七分校时,从这些青年学生中考选了1000余人。

1946年1月任郑州绥靖公署副主任,3月获青天白日勋章。9月派整编第1军与晋军联合进攻陈赓兵团,大败,整编第1旅被全歼、旅长被俘,整编48旅遭受毁灭性打击,旅长战死,胡宗南慌忙收兵。

1947年3月,胡宗南出任西安绥靖公署主任,他召开洛川军事会议,部署刘戡整编第29军、董钊整编第1军分兵2路进攻延安。但计划早被机要秘书熊向晖泄露。

共产党获知进攻延安的军事情报后,主动放弃了延安,胡宗南部获得一座空城。但是胡宗南早已向南京报捷,中外记者五十余人聚集延安,准备报道“重大胜利”,急得胡宗南紧急布置:

第一,为了展示进攻延安激战与共军被歼之众,抽调部队星夜在延河两岸建造假坟。为了做得逼真,不仅有国军的阵亡官兵,也有人民解放军阵亡人员,每个坟头都用木牌标明了主人身份。

第二,为了展示共军被俘人员之众,在延安设立了十多个战俘管理处。并让青训队500多人、整编第27师1500多人,编成了几个“俘虏队”。这些 人一律穿杂色服装,作为共军俘虏加以训练。

胡宗南派人事先编好对答,以应付记者提问。胡宗南为安抚这些官兵造假,规定每个“俘虏”每天可领津贴一元。但人员还是太少,中外记者参观时,各“战俘管理处”只好互抽人员充数。

第三,为展示俘虏中有共军军官,胡宗南指示:选两个人装成被俘的共军团长,选一个人装成旅长,要装的像,这是重点。手下费尽心机,让一个会演戏的军官装扮解放军旅长。

第四,为展示缴获解放军武器,胡宗南下令将自己部队武器冒充。记者报道延安大捷后,蒋介石大喜过望,升任胡宗南为上将。胡宗南感激涕零,更加卖力。

1949年5月胡宗南到汉中,一出西安,他即力主部队应该进军四川,稳定政局,遭到代总统李宗仁坚决不允,耽误了大半年时间。

11月蒋介石自台湾飞重庆指挥,命令胡宗南下四川。胡宗南说:"现在为时已晚,大部队入川,无异等着被瓮中捉鳖!”蒋不断从重庆打电话到汉中,要胡接电话。

胡宗南一反常态,不接电话。最后胡宗南被迫接了,俞济时告诉他说:“总裁有令,要你马上带部队下四川!” 胡宗南主持陕甘川绥靖公署议事,他在会议上说:如果把大部队带进四川,会被共军歼而灭之。日后,会说是我胡某人丢掉大陆的” 。

参谋长罗列起立直言:”如果我们不入川,蒋先生势必成共军俘虏, 你胡某人责任更大!“胡宗南只好开始部署陕军入川。



胡宗南兵败如山倒,一路败走西昌,最后飞往台湾。在台湾遭受弹劾,再次被蒋介石保护过关。

随着解放军两路入川,宋希濂、罗广文部迅速溃败。胡宗南变打边撤,率部退往西昌,最后身边只剩1万多人。参谋长罗列留下来指挥,胡宗南飞往台湾。

台湾一度传言胡宗南将出任参谋总长,但他主动申请到大陈岛去,指挥海上游击队。他说:“身为党国将领,一切听从安排,哪有讨价还价的道理。”这话传到蒋介石耳里,蒋称赞说:“寿山还是当年的寿山。”

1953年国民党内部开始追究丢失大陆责任,46名监察委员弹劾胡宗南。说胡宗南丧师失地,贻误军国, 依法提出弹劾,以肃纪纲,而振军威。蒋介石帮助胡宗南渡过了难关。

发起胡宗南弹劾案六个月后,军法处就此案作出判决:“弹劾胡宗南各项,均与现实相反,不能成立。”认定胡“应予不付军法会审”。

1960年,蒋经国来找胡宗南,要他去做参军长,胡宗南只说:”请你跟总统说,我已经有心脏病,不能再做了“,两年后,胡宗南因为心脏病发作,病逝于台北。

小编看法:1946年开始杜聿明对阵林彪、薛岳对阵粟裕、打得难分难解,唯有西北胡宗南,除了得过占领延安空城的胜利,屡战屡败,直败到扔下残兵败将独自逃往台湾。国共决战的命运毋庸置疑,但是西北、四川国军败得如此窝囊,主要是胡宗南指挥无能有关:

  1. 胡宗南长期掌管西北,除抗日外,还有三项秘密使命:西防苏俄、清剿边区、内慑回马,除了打不过解放军外,其他事项做的还可以,说明胡宗南的强项不在军事,不过抗战期间确实守住了西北,也算为国立功了。
  2. 胡宗南个性粗狂而不精细,轻率而不谨慎,过于自信、自傲,这与他太过顺利的升迁有关,年少气盛。但是对部下不错,比较关爱士兵,胡宗南在西北连续的败仗,傻子也会猜到情报泄密所致,但是胡宗南不以为然,对安插在身边的地下党熊向晖信任有加,十分关照。
  3. 蒋介石用人唯亲,只重用浙江人和黄埔系,而胡宗南是毕业黄埔的浙江人,加上早期打仗还比较出色,所以能扶摇直上,但是胡宗南、刘峙之流,军事才能充其量当个师长、军长,硬是被提拔到战略指挥的位置,同为黄埔名将的关麟征就非常看不起胡宗南的能力。
  4. 胡宗南不但战略短视,战术也不行。西北解放军歼灭国军的方式,几乎都是同一战术,即围城打援,胡宗南屡屡上当,导致部队不断被歼灭,毛泽东曾评价其军事能力充其量是个团长,而胡宗南最出色的战绩就是当团长时击败过孙传芳一个师,国军内部也有“十个西北王,抵不过一个胡琏”的戏言。

烟酒阁大学士



我觉得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听听他老师,也是黄埔军校政治部周主任在抗战之前对胡宗南的一些评价。


1936年7月9日,周主任在陕北白家坛接见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谈到胡宗南时,周主任认为胡是蒋介石手下最有才干的指挥官,比陈诚出色,内心爱国,倾向抗日。


“蒋介石手下最能干的指挥官恐怕要算胡宗南了。反x战争的大部分战果是他取得的。”


周主任这话算是谬赞吗?我们来看看抗战前胡宗南手里沾了多少烈士的鲜血:


“红十一师政委甘济时与红二十五军军长蔡申熙先后阵亡。红军被迫向黄柴畈转移……”


“红军伤亡也很大,红十师代师长曹光南阵亡……”


“羊模坝地势险峻,该团在顽强激战时,给进攻的红军很大杀伤,红二十五师副师长潘幼卿、红八十八师副师长丁纪才战死”


“……进攻的红军伤亡也很大。红十师师长王友钧打红了眼,竟端起机枪架在警卫员肩膀上猛烈扫射,被康团枪手击中阵亡。”



那么在抗日战争时期,胡宗南的表现怎么样呢?


这里我们可以看看桂系白崇禧是如何评价淞沪抗战时期的胡宗南以及胡宗南的第一军的。


“桂军10个师只打1天,只有第1军能打。该军两个师阵地,始终屹立不动。”


那么,究竟该如何评价胡宗南呢?


我认为他肯定不是一个“草包”,但是胡宗南指挥作战,整体思路上都偏保守,缺乏集团军规模的指挥能力也是不争的事实。


胡宗南自己也说过,自己做师长的时候最得心应手,等到做军长的时候就很吃力了,所以还真不是我贬低胡宗南。



其实胡宗南作为一个将领,他的政工能力其实是要强于他的指挥能力的,他是中央军系统里少数可以重用杂牌将领,采纳别人意见的。


另外,胡宗南也算是国民党将军里面比较“左”的一位,他在1930年代,还是师长的时候就表现出对于“土豪劣绅”的不屑,经常发表“进步”言论,还曾经鼓励自己要去做地区特派员的朋友,去到地方后好好为老百姓办事,不要害怕那些“土豪劣绅”。


注释:《胡宗南大传》,《地下十二年与周恩来》,《红色中华散记》,《情报英雄熊向晖——在胡宗南身边的十二年》


兰台


1924年,一个个子不高的浙江年轻人在黄埔招生处大喊:‘个子矮就不能参加革命了吗?’。这一喊,改变了命运,廖仲恺先生对他破格录取。

这就是号称“天子门生第一人”的胡宗南,他是黄埔系第一个军长(1936年4月); 第一个兵团总指挥; 第一个集团军总司令; 第一个战区司令长官

和陈诚、杜聿明、汤恩伯列为黄埔系仅有的统帅级将领。

1、老乡见老乡

相较于查宿舍是看书的陈诚,胡宗南无疑也有自己的优势,浙江镇海人,和蒋介石家并不远。国民党历来乡土之谊很重,广东人的范汉杰(黄埔第一个师长)在粤军和校长之间选择了前者。

和多数黄埔生一样,毕业分配到教导团,后来成为党军1、2师,后来第一军。期间东征、北伐,在宁汉对峙期间,参加龙潭战役。

到二次北伐已经是第一师第二旅旅长,模范部队。

中原大战后担任第一师师长,将衔中将。和陈诚一样,冉冉升起的巨星。

(一生的贵人)

2、军队与特务并行

在北伐前,胡宗南把自己的黄埔六期学弟戴笠推荐给了蒋介石。他们还有另一层关系,老乡+结拜兄弟。

(胡宗南是发起人之一)

1932年老蒋复,深感无组织、无情报。胡宗南、贺衷寒、戴笠、康泽等顺时组织“力行社”和“复兴社”,即军统。

之后在大别山对四方面军作战,在川西北对红军作战。因为战功,在1935年

当选为国民党第5届中央监察委员,标志着黄埔系的势力开始进入中央决策机构

1936年成为第一军军长,这支有深厚历史传统的部队,天下第一军自然有其无上荣誉。这时候国军的三大主力就是:胡宗南的第一军,汤恩伯的十三军,陈诚的十八军

其自34年后一直在西北作战,36年11月在山城堡被红军击败,之后西安事变,其率部进占天水,切断兰州与西安的东北军联系。

3、抗战与诸侯之路

抗战初期,蒋介石把德械部队与第一、第十八都投入淞沪战场,两度作战伤亡很大。在12月回关中整补,胡也升任17军团长。意味着这支部队已经关中化,同时也意味着关中的兵源确实很好

1938年参加兰封会战,武汉战役中负责信阳方向作战。在战役结束后再次回到关中。这确实和其他的部队不一样,汤恩伯的部队北上南下,只有他的部队战后即回关中

1939年任第34集团军司令。1942年升任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负责实际事务)。成为名副其实的西北王,积极封锁陕甘宁,并多次搞摩擦。

(封锁陕甘宁,陕北人民大生产运动)

豫湘桂会战失败,给了胡宗南再次崛起的机遇。1945年7月任命为第1战区司令长官,10月加陆军上将衔,此时第1战区指挥的部队有5个集团军、25个军,总兵力达50万人,势力分布到陕西、甘肃、宁夏、河南、晋东南地区

4、久疏战阵,屡战屡败

要说胡宗南是个团长水平,这是瞎说。其做师长、军长时的战绩可圈可点。

可惜在西北时间长了,军政一把抓,政治化越来越严重,其作战能力也越来越下降。对应的是其部队因缺乏实战而战斗力下降。

(宜川战役打掉了胡宗南的机动部队)

绝对优势兵力在陕北与彭总屡战屡败,到48年2月宜川之役丢了机动部队29军,3月失了延安。

49年5月撤出西安,7月扶风战役裴昌会兵团损失惨重。其撤往汉中。

之后,汉中、成都、西昌,几十万大军逐步损失殆尽。

(西昌战败飞往台北)

总结:

胡宗南的起来有其自身的努力,其乡谊与军统发起人都有很大帮助。

在38年之前,胡打了不少硬仗,证明其是一位有不错水平的军人

但之后,久疏战阵,更多精力投入政治,解放战争,屡战屡败就是对其最好的诠释吧。

ps:写完这个,我自己还有不少困惑,期待和朋友们讨论。诸如胡宗南为何在西北呆那么多年?他的部队战斗力是如何变化的?等等

参考文献:

《蒋介石日记》

《从军事领袖到政治领袖——蒋介石的1932年》

贺江枫.蒋介石、胡宗南与1943年闪击延安计划[J].抗日战争研究,2016(03):38-51+159.

李宝明.平津战役国共两军部署比较观察[J].史林,2016(02):158-169+221-222.

肖昊宸. 皖南事变前陕甘宁边区与周边国民党势力军事关系论析[D].兰州大学,2015.

张祖.1950年国共内战幕落西昌的历史考察[J].史林,2012(04):146-154+191.

夏宇立.长征路上的松潘战役[J].炎黄春秋,2012(01):84-89.

彭玉龙.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作战的胡宗南[J].军事历史,2010(06):46-55.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胡琴斋,中共最杰出的红色特工,代号“深剑”,情报系统创始人之一。历任工农红军情报科科长;八路军、新四军情报处处长;1945年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情报部部长,开国大将。

琴斋同志出身于浙江一个贫寒人家,中学毕业后为生计在学校中任历史教员。

1921年开始到外游历,其间与当时同为教员的润之兄相识相知,两人相谈甚欢,引为知已。所谓英雄所见略同,两人共同断言:中日两国必有一战。

当时润之兄已秘密加入共产党,胡在其感召下,逐步有了进步意识向我党靠拢。毛指示:养精蓄势,以待时机。期间与热血进步青年王亚樵、戴笠二人义结金兰。

1924年,国共开始合作,时任宣传部长的毛亲自写推荐信到黄埔军校,并指示:打入内部,里应外合,全面开花。

投考军校时,因身高不足1.6米险遭淘汰,党指示廖仲凯同志予以特别照顾,得以入校,成为黄埔一期生。

毕业后,受黄埔系党组织着力培养,一路青云直上,升迁速度为黄埔历届学生之最。1926年初受组织委派,加入第1军教导师第2团(团长胡公冕为共产党员)第2营营长;同处7月把同乡戴笠推荐给蒋介石。

琴斋同志在胡公冕的推荐下,升任教导师第2团上校团长,参加北伐,配合我党推翻军阀的革命。其后,在北伐战争中,作战英勇,屡立战功,多次被评先进个人和先进单位,深得蒋介石器重和喜爱,时人谓之:“天子门生第一”。

1932年,接受组织指示:建立我党情报系统,打入敌人情报上层。于3月与贺衷寒、戴笠、康泽等人组成“力行社”和“复兴社”,居“十三太保”之首。

1935年红军战略转移长征中,为配合我党顺利突围,时任剿匪第3路第2纵队司令官的胡,假装积极拦截,上演苦肉计,在松潘差点被不知情的人员活捉,部队伤亡过半。

其后假意在川西北地区阻击红军,实为掩护主力红军顺利进行战略转移。

1936年为解除陕甘宁边区的压力,主动进攻,大败而回。“西安事变”后,接受组织指示:全速赶至西安,支持戴笠营救蒋介石的行动,控制局势,避免形成最坏局面,防止“小六子”抽风。

胡火速赶至西安,顺利控制局势,完成组织交予任务,配合组织在此事件中走向有利于党的方面发展。


抗日战争中,受组织指示:全力抗战,打倒一切来犯之敌。其后,参加淞沪会战、开封会战、武汉会战等,皆浴血奋战,抵抗侵略。

1937年,为保护和配合琴斋同志的工作(日益位高权重,有些事不合适自己亲自去做),派熊向晖同志前往胡处配合和掩护胡的工作,同时,也是为我党培养优秀的特工人员,包括陈忠经和申健等人,这二人和熊向晖后被人称为“后龙潭三杰”。

1940年,蒋介石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命令胡向陕甘宁地区纵深进犯。为配合琴斋同志,我军主动撤出外围几个县,对外宣称为胡所占领。 此后,琴斋同志更提出战备性构想,即在我军外围严密封锁,以国军形成一条长达700余里由碉堡、工事组成的封锁线,对外宣称“消灭边区”,实则为我军形成一条天然的防御线。

1942年,升任第8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34集团军总司令,屯兵西北,人称“西北王”,进一步巩固了我陕甘宁根据地,为根据地建设赢得了宝贵的时机和机遇 。

1943年,蒋介石密谋突袭延安,胡指示手下秘书,同为地下党员的熊向晖传出可贵情报,破坏了蒋介石的阴谋。

1944-1945年,力抗土肥原军,取得反攻胜利,屡立战功。45年7月被正式任命为第1战区司令升官,成为黄埔系学生中唯一的战区司令长官。

抗战胜利后,组强指示:不惜一切代价为消灭敌人有机作战力量为首要事件。积极配合我军的军事战略行动,指挥部队两次惨败,其中整编第1旅被全歼,旅长被俘,整编第48旅遭受歼灭性打击,旅长被毙。为免引起怀疑,主动撤退。

1947年接受组强指示:将革命进行到底,以消灭敌机动力量为宗旨,配合军队三大战役的顺利进行和实施。

与此同时,蒋介石也命令胡向陕甘宁发动攻击,如此正中下怀。为此,胡特别将被其安排出国深造的熊向晖火速召回,以配合工作。

自此,相交莫逆的胡毛二人开始了完美的表演,而且配合的几乎天衣无缝。每次是毛前脚走,胡后脚到,踩点得恰到好外。毛如闲庭信步般悠然自得,胡如没头苍蝇般总是瞎指挥乱打一气。

结果是,胡率25万大军对2万西北野战军整整在陕北打了1年,屡吃败仗,国民党部队被一步步蚕食。当然,也有一次小小的意外,就是刘勘,此人有次差点抓住毛,结果这刺头儿马上被命令调开,接下来没过几天就中伏被围自杀了。

组织为了配合胡的工作,也不能让其一味吃败仗,主动让出首府延安。果然,胡占领空城延安后,蒋介石闻讯大喜过望,认为胜利就在眼前。其后,还满足了胡不断增兵西北的要求。

最终结果是,胡的部队遭到毁灭性打击,我党在西北的形势越来越好且逐步走向明朗化。同时,也有效配合了我党在中原、华北地区的大战略胜军事思想得以顺利实施。


胡战败后虽受蒋介石的责骂训斥,但仍被倚为心腹。其后,在解放西昌中配合组织行动中做出巨大贡献。 组织指示:西昌之后,请速回家,恐有不利。

胡心领神会,本意悄悄回归,奈何被手下一拥而上飞往台湾的飞机。后飞至台湾后,果然,被“监察院”李梦彪等四十六位“监察委员”提出弹劾,后经老蒋、小蒋、陈诚、顾祝同等周旋,“立法院“108名委员签名上书求情,才得幸免。但仍为老蒋所信任。

1951年,化名“秦东昌”,驻守大陈岛,为配合我军有情登岛作战做准备。并战略性极为巧妙将这座前头堡小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小岛艺术性地让给组织,并将其岛上盘踞土匪海盗势力一扫而空。

1955年,就任“澎湖防守司令部“司令官,请示组织:是否可早日登岛,实现统一?

组织指识:当前国内外形势相对复杂,请静待良机,注意保护好自己。


胡在澎湖一等就是四年,四年间,长独自静坐岩头,遥望北方。每每登高远呼,一抒心中郁闷之情。

四年后,胡正式退休,结束长达三十五年的军旅生涯,从此深居简出、郁郁寡欢。1962年2月6日,他再也撑不住了,病情开始恶化。 10日,蒋介石亲自探望,说道:“你放心,有美国支持,我们必能反攻大陆!

胡看着这张已经衰老的脸,想到再也不能亲眼见到两岸的统一,再也不能堂堂正正回归家乡,曝露于阳光之下,想着再也看不到热爱的祖国和家乡,不禁悲从中来,激动万分:

如有朝一日两岸不能统一,你蒋某人真乃千古之罪人也。

14日,琴斋同志因郁结于心,突发心脏病而亡,病逝于台北荣民总医院。


他传奇的一生,就此谢幕,也许,他的身份永远也不能公之于众,也许那一天并不会太远。


八零印記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蒋介石用人有三个标准,黄埔系,浙江人,保定军官军校,只要满足这三个条件的一个,基本上就可以入老蒋法眼,陈诚。胡宗南无疑都是这里的佼佼者。

胡宗南。生于1896年,浙江人,黄埔一期毕业,一级陆军上将。和陈赓是同班同期,有天子第一门生之说。是黄埔系十三太保之首。胡宗南是完全符合蒋介石的用人标准,也正是由于此,胡宗南是第一个黄埔系军长。时年31岁,39岁晋升为中将。第一个军团司令,时年41岁。第一个集团军司令。第一个战区司令长官,时年49岁。管辖45万大军。也是第一个离开大陆前的三星上将。同时还是黄埔系第一国民党中央委员。时年49岁。蒋介石对胡宗南可谓器重异常。十分钟爱。但实事求是地说胡宗南辜负了蒋介石的厚爱和期望。

对胡宗南最中肯的评价应该来自他的对手,魏德迈曾经问过对胡宗南的印象,魏德迈沉吟一下说了四个字,“志大才疏”。这四个字可谓十分中肯和传神。胡宗南一生胜仗不多,尤其经典战役几乎没有,但败仗不少,比如在1935年2月任第2纵队司令官;奉命围剿红军。但在在松潘战役中差点被陈赓活捉,部队伤亡过半,每次陈赓活捉胡宗南的下属都会说,你们胡长官与我同期,每次见面都这么客气,又送装备又送兵的、但胡宗南虽然打了败仗依旧在当年9月任“西北剿匪”第1路军第2纵队司令。可见胡宗南官运之好。

在抗日战争与日军的作战中,胡宗南也是败仗连连,37年受顾祝同指挥在淞沪会战中两战皆败。被迫退出战场、在开封会战的时候。麾下团长临阵脱逃,导致门户洞开,胡宗南再次败北。退守西安。胡宗南在抗日战争期间主要就打了这两场战役,而且都以失败告终,胡宗南可谓外战也不行,内战更不行,作为黄埔一期生,胡宗南参加所有的国民党的战役,北伐,东征,内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一生几乎都是败仗,自蒋介石败退台湾以后,胡宗南就开始备受冷落。甚至有人把胡宗南的失败和导致解放战争失败联系在了一起,到台湾以后,胡宗南担任中央评议委员的虚职。1962年去世,被追授为一级上将,终年66岁,我们不禁疑问。蒋介石为何重用胡宗南,如此一个无能的将军却能够年年高升?甚至有人说胡宗南是最大 的地下党。

胡宗南之所以能够年年高升除了我一开始说的那两点之外,最关键一点就是胡宗南对蒋介石忠心耿耿。在1927年宁汉分裂,蒋介石被李宗仁和何应钦共同逼迫下野,蒋介石下野以后。麾下的黄埔学生受桂系压迫而分分各找后台,关麟征(黄埔一期)代表黄埔学生去浙江溪口面见蒋介石,在得到蒋介石的嘱咐以后,火速召集第一军蒋介石嫡系的黄埔学生开会,会上胡宗南(当时职务是团长)慷慨陈词,义正辞严坚决拥护蒋介石为最高领导。而且得到全体同学的响应,胡宗南甚至说,凡是反对校长的我就枪毙谁,包括童养媳何应钦这种狠话。黄埔一期学生宋希濂在其自传中回忆:这次会议注定了蒋介石是黄埔的主宰,也成就了胡宗南是蒋介石一生心腹的 位置。李宗仁也曾经所过,蒋介石用人先用奴才,再用人才。但奴才好用不管用,人才管用不好用。到头来人才也成奴才了。胡宗南既得蒋介石重用,也得宋美龄喜欢。甚至要把外甥女许配给胡宗南的意思。

就个人操守而言,胡宗南比其他国民党高级将领强的很很多,不贪财,不近女色,爱护部下,对领袖忠诚。但就是能力太差,不是一个能打仗的将军。蒋介石重用这样的人,也算是瞎了眼。不会用人。




清水空流


蒋介石最得意的天子门生

黄埔名将有很多,但是要说最为蒋介石所倚重和得意的,当属胡宗南,也是黄埔生中在国民党方面成就最高的人,是黄埔系的第一个军长,也是第一个兵团总指挥,并且是黄埔系中唯一一个堪称“王”(西北王)的学生。

然而,就这样对于国民党如此重要的一个将领,当年在考取黄埔军校的时候,差点没被录取,原因是身材矮小(陈诚在考保定军校的时候也因为身材矮小没被录取,后来找人疏通才过关),但是胡宗南是什么出身啊,是教师出身,能墨迹,于是胡宗南和护士据理力争,恰巧当时路过的军校党代表路过,感觉胡宗南这个人还可以,能说几句,比较有精气神的那种,于是就破格录取了,说来也是命好。

但是胡宗南的好运并为就此结束,相反因为在军校结识蒋介石,反而步步高升,究其原因,还是要说老蒋的用人原则,“黄浙陆一”黄埔军校或者陆军大学毕业,浙江人,第一军出身。里里外外,胡宗南自己占了三个,所以完全匹配,更重要的是,在立场上,胡宗南始终站在蒋介石一边。

尤其是在反G问题上,以及蒋介石很多政治上的问题,胡宗南都能深切领会,比如在二次北伐过后,蒋介石想要培养中央嫡系军,来打击地方军阀势力,领袖就是这样,有些话他并不明说,让你们去领会,谁做的好,他就得意谁,无疑胡宗南每次都能猜透蒋介石的心思。

黄埔系三巨头之一

中原大战之后,胡宗南因功被晋升为第一师师长,1935年第一师扩充为第一军,胡宗南成为黄埔学生中第一个当上军长的人,在此期间,胡宗南也建立了黄埔少壮派军事集团,为了能更好的控制第一军,胡宗南在师长期间,就将保定军校云南讲武堂系等军官,逐渐变换成黄埔军校生,或者中央军校,以示对校长的忠诚。

在纵横看来,从胡宗南建立黄埔少壮派开始,黄埔形成了三大派系,除了胡宗南的少壮派外,还有陈诚的土木系和何应钦的何应钦系。所以,胡宗南也算黄埔系的三大巨头之一。

但是,胡宗南从来不离开军务,不过问政治,属于黄埔的灵魂人物,按照道理来讲,胡宗南是黄埔学生,何应钦是黄埔的总教官,陈诚是黄埔的区队长,所以胡宗南能够取得和他们一样的地位,实属难得。

在抗日战争期间,胡宗南甚至还和陈诚发生了冲突,对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的争夺,刚开始蒋介石任命陈诚为正,胡宗南为副,但是胡宗南不服,两人明争暗斗,后来老蒋无奈只能调走陈诚,让胡宗南当司令。

可见胡宗南在国民党中的地位。

温室的花朵

然而和那些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同学不一样的是,作为黄埔太子的胡宗南却被蒋介石安排到后方,像温室的花朵一样培养。

胡宗南蛰伏在西北,成为西北王,名义为抗拒山西的日寇,实际上就是封锁陕甘宁边区,也就是说,胡宗南的部队并不是为了抗战准备的,而是为了抗战胜利后打内战的。

胡宗南在西北期间可谓是十年磨一剑,就等打内战了,结果内战期间,被我军几顿胖揍,最后被打到西南。

可见胡宗南由于没有经过抗日战争的洗礼,最后,在解放战争中不堪一击,这就是蒋介石培养的温室的花朵啊!


史论纵横


刚看到蒋家后人(蒋经国孙子)蒋友柏的一个视频,“怎么样都姓蒋”,从视频中可以看到蒋友柏身上的蒋家气质:兵马戎革,雄心壮志。而这一切都要回到蒋介石,近代中国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虽最后退于台湾,但他的一生以及他身边的文武将才,都足够精彩。像之前说到的军统第一号人物戴笠,文胆陈步雷。而在武将中要找出第一号人物就要分歧大些,但“天子第一门生”胡宗南绝对会获得不少提名。


黄埔一期,老蒋同乡,这两个身份助胡宗南在国民党军中很快脱颖而出。

在黄埔考试中,个头太矮的胡宗南开始是被刷下的,最终在当时黄埔军校党代表廖仲恺的特许下,胡宗南才通过考试。从黄埔毕业之后,胡宗南很快就脱颖而出,第一个军长,第一个战区司令等,都是胡宗南这一路在国民党党内获得的名号。最终胡宗南成为坐拥45万大军的“西北王”。

善战,忠诚,廉洁,让胡宗南深得老蒋信任。

胡宗南的善战得到过周恩来的称赞,可见胡宗南领军作战的能力之强。国民党内有认为胡宗南同共产党走得太近,关系有些暧昧,但并没有证据表明胡宗南对老蒋有背叛。而在当时国民党内普遍的荒淫腐败状况下,胡宗南的廉洁让老蒋对他更为信任。

国民党战败退到台湾,胡宗南也跟着老蒋来到台湾,1962年66岁病逝于台湾。

你觉得谁是国民党第一武将?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老李有刀


胡宗南是国民党中一名很特殊的将领,他掌兵几十万、是黄埔学生中的第一人、是黄埔学生中第一个走到权力巅峰的人物,但是因为他人生后段的惊人败绩,所以很多人就对胡宗南产生了质疑。

在台湾的时候,有很多国民党的高层说胡宗南是国民党最大的敌方间谍,而原因就是胡宗南在手掌几十万军队期间屡战屡败,如同一个军事白痴一般。

正因此,在台湾的时候,很多人把败退的主要责任推到了胡宗南身上,要求蒋介石对他进行严厉的处置,不过因为蒋介石对胡宗南的极度宠信,所以很多讨伐胡宗南的叫声被蒋介石强行压了下来,正因为蒋介石的袒护,胡宗南才得以在后来无忧地度过他的晚年。

胡宗南和戴笠、蒋介石的关系

胡宗南的一生跟两个人的关系最为紧切,第一个就是他的贵人蒋介石,是蒋介石给了他的发迹的机会、给了他登上高位的权力,所以蒋介石对他有再造之恩。

而第二个人就是戴笠,胡宗南曾经当过小学老师,在他竞争小学校长的时候他落败了,但是不甘心落于曾经竞争对手之下的他,就出走混迹了起来,想寻找一番成就大事业的道路。

当时他在军阀手下的部队中,认识到了王亚樵、戴笠等人,并和他们结为了金兰兄弟。


当初戴笠从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进入蒋介石的过程中,胡宗仁就给戴笠提供了不少的帮助,然后他们一个作为黄埔学生中蒋介石手下最大的军事力量、一个作为蒋介石手下最强大的特务力量开始互帮互助起来,然后彼此携手走向彼此人生的巅峰。

我们都知道蒋介石用人喜欢用黄埔学生、浙江人,还有极度忠诚于他的人。

但是这些仅仅只是一些重要的外在条件,如果本身没有两把刷子的话,是很难被蒋介石看中的,虽然胡宗南和戴笠都是黄埔学生、都是浙江人,但是他们之所以被蒋介石看中,就是因为他们有着很强的能力。

戴笠是因为他惊人的特务才能以及忠心被蒋介石看上的,胡宗南之所以被蒋介石看中,虽然老乡和黄埔学生的身份同样很重要,但是能力是占据最主要作用的。


因为在当年的黄埔学生中也不乏浙江人,如果胡宗南真的是彻头彻尾的草包的话,他连进入蒋介石眼界的机会都没有。

胡宗南在当排长时的英勇表现

在1925年的时候,广州国民政府对广东军阀陈炯明展开了两次东征,在东征之前,蒋介石的地位并不是特别高,起码在身份上比当时的汪精卫、胡汉民等人差了一个等次。

正是因为凭借着东征以及后来北伐的成功,蒋介石才逐渐和汪精卫、胡汉民等人拉平了差距,并最终把汪精卫、胡汉民等人排挤在外,自己独掌起了国民党的真正大权。


而在东征的过程中,蒋介石的黄埔学生军就经历了一次大危机,当时蒋介石所在的学生团受到了陈炯明部队的包围。

正在时机非常紧迫、蒋介石部队准备被陈炯明部队剿灭的时候,胡宗南凭借着自己机枪排里的两挺机枪坚决守住了阵地,他一边指挥着另一挺机枪、一边自己操控着一挺机枪如同一根定海神针一般死死地守住了阵地,以自己一己之力改变了整场战斗的局势。

因此从此战后,胡宗南受到了蒋介石格外的赞赏。


蒋介石对英勇的看重以及胡宗南早期非常良好的表现

蒋介石是非常欣赏个人英雄主义的,他对手下的忠、勇、仁非常看重,一般身上有这些特质的手下都能得到蒋介石的重用。

正如后来的张灵甫一样,虽然张灵甫的战术水平算不上特别高超,但是因为张灵甫在战场上的英勇,所以他受到了蒋介石的喜爱,由此就晋升为了蒋介石的爱将之一。


胡宗南的情况正是如此,他的英勇给蒋介石当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所以蒋介石后来才会那么快地把胡宗南升为了连长、营长、团长、师长。

而胡宗南也没有辜负蒋介石对他的期望,他在担任起团长期间单挑力挫了北洋军阀的一支师,在师长的位置上更是给蒋介石打了几场漂亮的仗,在当时取得了非常骄人的战绩 。

因此使得蒋介石对他越来越重视,将他当成了自己的左膀右臂,除了最初跟随蒋介石、资历非常重的黄埔教师们之外,胡宗南是蒋介石手底下发展最好的。

除了我军阵营之外,胡宗南是黄埔学生中第一个升任军长、集团军总司令、战区总司令、上将的人,因为他所掌管的战区在西北地区,于是他就被人们称为了西北王,地位等同于诸侯。


胡宗南被称为草包司令的原因

胡宗南是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升为军长的,但是他人生的辉煌在这个时候就开始突然终止了,刚开始蒋介石还以为是日本人的力量太强大了,所以为了胡宗南着想,他就把胡宗南调离了前线,把胡宗南调去对付我军去了。

不过后来事实证明,蒋介石的判断出错了,因为根本并不是对手太强的原因,而是因为胡宗南的指挥能力只局限在师长的位置上。


让他调遣几千人、上万人部队他是得心应手的,这个时候的他可以打出无人能及的战绩,但是如果让他调遣好几万人、好几十万人的军队,那就有些超出他的能力范围了。

因为跟以前仅凭英勇就可以取胜不一样,在统帅的位置上,他要考虑方方面面的问题,这是最考验军事能力的,因此在指挥的人马突然增多之后,胡宗南就开始有些束手束脚起来,然后胡宗南就开始接连打起了败仗,也就有了草包司令的称号。

胡宗南与间谍的说法

虽然国民党要人说胡宗南是间谍的说法是不可考究的,但是胡宗南的身边有间谍的事情却是确切无疑的,胡宗南因为曾经当过小学老师的原因,所以他对知识分子是非常看重的,他在发迹后,向全国各地招纳起了知识分子。


当时我军的间谍熊向晖就来到了胡宗南的部下,并最后成为了胡宗南的机要秘书,在胡宗南与我军作战的过程中,熊向辉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当时我军的大佬是这样评价他的:一个人能顶好几支师。

可见熊向晖对当时的影响有多么巨大了,因此也无赖有人说胡宗南是蒋介石手下最大的间谍。

所以说要评价胡宗南的话,其实我们并不能用他后半生的战绩否决掉他的一切,因为毕竟他在团长、师长的位置上作战能力还算是非常过人的,胡宗南是一名优秀的团长、师长,但与此同时他也是一名极差的军长、司令,在胡宗南的身上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反差,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他的能力有限。


孤客生


胡宗南的人生关键词

如何评价一个人物,取决于你站在哪一个立场。

历史没有真相,只有部分真相。

比如,对于胡宗南,这个蒋介石最宠爱、最信任的将领,1947年的《人民日报》说他是“野心十足、志大才疏 、阴险虚伪的常败将军”。

台湾方面则认为,他“其志洁,其行廉……遇上忠,遇下爱

”,是国军的杰出将领。

所谓“爱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似乎都有些偏颇。

周恩来说过一句公道话:“蒋介石手下最能干的指挥官恐怕要算胡宗南了。”

胡宗南到底是个怎样的人,我们选几个片段看看:

一个狂傲人

胡宗南人出身很一般,生在浙江宁波一个贫苦人家,身高不到一米六,看他的照片,横脸,大嘴,厚唇,典型的“矮矬穷”。但是,胡天资聪颖,虽然上学比较晚(14岁读小学),但学习非常好,21岁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中学毕业,当然,这个年纪很多人大学已经毕业了。

胡宗南成绩好,心气高,人也很狂傲。读小学时,辛亥革命爆发,

他第一个剪去辫子;进入中学后,同学们拼命学英语要留洋,胡宗南则对此深恶痛绝,英语但求及格,不愿多花功夫。

他最喜欢中国历史,当同学们在英语角大声朗读英文时,胡则旁如无人的朗读《史记》。读到激情处,他常常豪情勃发,击节叫好,仰天长叹!

对于他的这些异常举动,同学们常常斥之以白眼,胡则以“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应对,其狂傲不逊,可见一斑。

日后,他带兵更是野心勃勃,狂妄自大。

一个有心人

孔子说过:狂者进取。

胡宗南就是个积极要求上进的人,毕业后,他当了小学老师。很显然,这个职位无法收服住他那颗狂傲的心。他利用假期四处游历,后来,得到黄埔军校招生的消息。立刻前往上海,参加初试,但是个子太矮,本来要被淘汰。但主考官巨眼识英雄,破格推荐他去广州参加复试。这个主考官叫毛泽东!

到了广州,他的个子也没长高,还是被拒绝。胡宗南没有气馁,而是大声反问:革命是青年的义务,救国是青年的责任。国是如此,在不发动青年还有希望吗?

他这番义正言辞的质问,引起了廖仲恺的注意,又被破格录取。

进入黄埔军校后,胡宗南遇到了他一生中最主要的贵人:蒋介石!但是因为自己没啥特殊才能,长得也一般,苦于攀附无门。但是,作为一个有心人,他发现蒋介石爱早起,爱跑步。于是,他决定每天也早起,也去跑步。这招还挺灵,以前蒋介石到操场跑步,都是空无一人。有一天,却突然发现有个人比他还早,就问:你是谁?胡答道:学生胡宗南。蒋介石对他颇有好感。回去一查档案,还是老乡,对他他别关照。


胡被称为“天子门生第一人”,是黄埔毕业生中的第一个将军,后来荣升第一战区司令长官,手握几十万重兵,号称“西北王”

一个有情人

胡宗南官做的大,但不像其他国军将领一样拈花惹草,他还挺专情

1938年,胡42岁,单身。国民党大佬陈立夫做媒,要把孔祥熙的二女儿,蒋介石的外甥女介绍给他。要是一般人,巴不得。

但出人意料的是,胡宗南拒绝了。他的理由是: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狂的没边了!

他的理由冠冕堂皇,正义凛然,让蒋、陈都说不出啥来!但真实的原因是,他早有意中人。

谁呢?戴笠的机要秘书叶霞翟,两人相差十七岁。

1937年,戴笠介绍两人认识,两人相见恨晚,双双坠入爱河。但很快七七事变爆发,胡宗南身为军人,无法顾及儿女情长,他给叶写信说:上

次之约必须展期,此为万不得已。并约定,一待战事胜利结束,我必赴约

两年后,战事更乱,叶远赴美国深造。两人开始了漫长的异地恋,经常通信。

1947年,叶抵达西安,与胡宗南完婚。此时,胡已51岁。

客观的说,以胡宗南的“西北王”的地位,多年轻、多漂亮的女人都能找到,但他甘愿为了叶,苦等十年,实为不易。

1950年,胡宗南从四川西昌飞逃台湾,1962年因心脏病去世,终年67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