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技術爲先 融通思變

齊魯網9月15日訊 近日,齊魯網總編輯譚魯民接受《網絡傳播》雜誌專訪,分享經驗,共話挑戰,暢談網站轉型發展背後的故事。

作為一家重點新聞網站,2010年上線的齊魯網起步並不算早。在網站轉型、融媒發展的大潮中,齊魯網明晰定位、突出優勢,以獨特的技術風格,幫助用戶在紛繁複雜的網絡環境中滑坡迷霧、感知未來。

起:多頻發展,定位明晰

2009年,山東廣播電視臺將旗下多家網站進行整合,次年,齊魯網正式上線。譚魯民回憶說,“當年在互聯網上,我們傳統媒體,像廣播、電視等生產的一些新聞,包括綜藝生活服務的內容,實際上是很有價值的。”齊魯網首先對原有資源進行了整合、改造和優化,讓傳統媒體的優質內容能夠適合當時網民PC端的閱覽習慣。

齐鲁网:技术为先 融通思变

齊魯網首頁截圖

但齊魯網沒有把PC端當作發展的唯一選項。譚魯民介紹,作為以網絡視聽為主體、優勢和特色的齊魯網,網站從一開始佈局的時候,就把PC端、手機電視、移動增值業務、IPTV和互聯網電視納入整體發展的佈局。在這樣的考量下,2011年齊魯網制定了多頻同步發展的整體戰略。

譚魯民同時認為,網站從上線之初,影響力得以迅速提升,除了多頻發展的戰略外,更與網站的定位有著緊密聯繫。齊魯網從最初開始便把定位圍繞在三個方面:

一是山東省委省政府在互聯網上的主流輿論宣傳陣地,確立了網站的權威地位,網站發出的內容具有極強的公信力和傳播力;

二是山東廣播電視臺的十八個廣播電視頻道的官方在線播出平臺,把原有的主流媒體生產的內容有效地整合和傳播,樹立了網上的網絡視聽陣地;

三是山東廣播電視臺所有頻道欄目活動產品的官方在線互動平臺,打破了傳統媒體廣播式的單向傳輸,根植於老百姓的生活,發展為互動式的交流平臺。

齐鲁网:技术为先 融通思变

齊魯網“喜迎十九大”網頁專題

承:技術引領,氣質突出

背靠山東廣播電視臺的深厚傳統媒體底蘊,齊魯網該如何發展新媒體?在譚魯民看來,既然廣播電視是由技術革新產生的媒體,那麼辦新媒體時同樣需要新一代的互聯網技術推動發展。譚魯民介紹,齊魯網所有的後臺系統、操作系統,包括移動端、播放器等音視頻技術、P2P技術,都由齊魯網的研發團隊獨立支撐,“所以我覺得技術引領可能是我們的一個氣質。”

實際上,在技術與內容的結合上,齊魯網很早就踏出了探索的腳步。早在PC端時代,齊魯網就嘗試用網絡圖畫解讀政策及新聞,“我們也是借鑑了國外一些先進的模式,包括一些商業網站的嘗試。每當有技術前沿上的一些進步,我們就非常興奮地想把它運用到內容生產上。” 譚魯民希望在可視化產品上的不斷探索能夠給齊魯網這樣的重點新聞網站帶來不同的活力。

齐鲁网:技术为先 融通思变

閃電新聞客戶端是山東廣播電視臺在媒體融合的大背景下推出的一款視聽新聞客戶端。

在不斷探索下,齊魯網的融媒體新聞客戶端產品“閃電新聞”於2017年元旦後上線。“閃電新聞”的名字取自山東廣電的縮寫,也蘊含了齊魯網對未來發展的希望。譚魯民笑談,希望“閃電新聞”能夠像閃電劃亮天空,“能夠為我們傳統媒體轉型發展看到一些未來的方向,同時也為我們的用戶在現在紛繁複雜的網絡輿論環境中通過光亮找到主流媒體宣傳的導向。”

轉:不斷創新,融合再造

“閃電新聞”的誕生與“融”字有著深刻的關聯。2016年,山東廣播電視臺進行了集團化改革和融媒體改革,將原來傳統媒體頻道、齊魯網等整體融合成為一個部門——融媒體資訊中心。在譚魯民看來,這一舉措並非簡單的物理疊加,而是一種化學反應。譚魯民介紹,如今齊魯網從事新聞資訊生產的時候,可以進行統一的統籌策劃,一次生產多渠道的項目。

但改變與創新也有著無法避免的陣痛。新聞直播及短視頻一直是廣播電視的強項,可傳統媒體的廣播電視節目的碎片化生產,完全不等於現在互聯網上、特別是移動端的短視頻,用譚魯民的話說,便是“兩者的氣質差別非常大”。譚魯民直言,這需要重新再造一個視頻節目的生產流程,需要摒棄原先已經非常成熟的一套作業流程。針對這一問題,齊魯網已經開始在組織結構、生產流程上開始進行一些改革,比如成立專門的團隊來生產整合短視頻。

齐鲁网:技术为先 融通思变

齊魯網無人機頻道

談到未來發展,譚魯民認為直播和短視頻將會是齊魯網非常重要的發展方向。同時,技術發展仍舊不可忽略:“我們真的感覺到傳統媒體和一些其他機構在技術上的差距,這也是必須得引起大家關注和重視的一個問題。”

另,齊魯網總編輯譚魯民在《網絡傳播》雜誌2017年4月刊“網站轉型之路”專欄刊有《齊魯網:技術為先 融通思變》的署名文章,對齊魯網轉型做了更為詳盡地解讀,敬請參閱。

齐鲁网:技术为先 融通思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