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亡國君主,從被禮待到被趕盡殺絕,究竟經歷了什麼?

中國古代的歷史發展,最為平白的寫照便是王朝的交替。很漫長的時間裡,很多王朝的交替都伴隨著亡國之君的誕生。我們現在可以去靠一些史書文字來了解當時的君朝情況。或許絕大多數都是認為他們在新王朝建立之時就已經全族被迫害,但事實上最開始的歷史中亡國之君因為一種制度而過的要比想象中的更好,有一個專門的禮制就是為他們而創建。

歷史上的亡國君主,從被禮待到被趕盡殺絕,究竟經歷了什麼?

二王三恪禮,又稱二賓三恪。古代政治禮制,屬賓禮之一,歷代王朝新王給前朝廢帝封號賜地,用來表示對前朝的尊敬,在表面看來是這樣沒錯,對前朝充滿了敬畏,讓廢帝及舊貴族得到了妥善安排,是種仁智之舉。但也只是一種政治手段。因為在封地後,給了他們一條保障和退路,畢竟在王朝交替中,主要的資源依舊掌握在舊貴族和王族之中。新生的王朝勢力如果硬掙只會失去更多的利益。二王三恪禮的出現正好解決了這一矛盾,他們之間的利益統一,各種退讓了一步,更鞏固了新王朝的基業。顯示出新朝的明仁和愛戴子民。

歷史上的亡國君主,從被禮待到被趕盡殺絕,究竟經歷了什麼?

歷史上這樣的例子許多。如商朝取代夏,將夏桀及其眷屬流放南巢,保留了他們一族不滅。秦統一六國之時,也只是將其他國貴族王族流放,並未趕盡殺絕。此禮發展的最高潮算是漢朝劉曹之間。漢獻帝在發覺自己不保之時,主動禪位給曹丕,曹丕也相當配合的完成了這場戲,封他為山陽公。在給予他最大的利益上成功的以最小的代價奪得了天下。

歷史上的亡國君主,從被禮待到被趕盡殺絕,究竟經歷了什麼?

然而制度只是制度,無人監守便是空文。從南朝劉宋開始,隨著封建王朝的權利下分。爭奪王權的不再只是世族大家,平民士族也參與其中,至此古代禮節風度開始逐漸削弱,人心的改變導致禮制破壞。王朝交替時更多的新王想的是以絕後患。如劉準禪位蕭道成後被殺死在丹陽宮。周靜帝讓位楊堅變被其暗殺。最慘的屬宋徽宗父子在靖康之恥中受盡恥辱而死。

歷史上的亡國君主,從被禮待到被趕盡殺絕,究竟經歷了什麼?

至此,二王三恪禮消失在了歷史的塵埃中。從最開始的新王對舊朝的亡國之君的善仁封號,到最後的趕盡殺絕。最更本的原因還是在爭奪王位的人的轉變,最初時的世族大家有著顧及顏面及鞏固政權的要求,很努力的遵守禮制。到後來的封建社會形式複雜,各種階層的人參與其中。斬草除根似乎更能鞏固他們的政權,所以亡國之君的命運也就隨之變得悲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