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包养情人又转手,神操作让他丢了性命还引出血腥大案

科举考试,是古代遴选官员的重要制度,也是各色人等鲤鱼跳龙门的唯一途径,因此也就格外引人重视。除了苦学之外,很多作弊手段也就出来了。

到了清朝中后期,那些带小抄、找替考等手法因为风险大、成功率低不再流行,买卖“关节”“条子”成了新气候。

所谓“关节”,也称“条子”,就是考生与批卷的考官事前商定,在答卷时,用特定的字眼标识在卷子上,例如,商量好试卷中文章开头的第一个字用“啊”或者结尾最后一个字“哦”,等等。考官凭着字眼找卷子,对准字眼的,肯定就是那个考生的。这样作弊,自然是十拿九稳。

当然,考生要为此付出不菲的真金白银。

他包养情人又转手,神操作让他丢了性命还引出血腥大案

买关节需要真金白银

顺治十四年(1557)是丁酉年,又到了三年一次的乡试科考之年。离考试还有很多天,四面八方的考生就陆续来到了京城顺天,结交人士,探听消息。

这时候的小道消息满天飞。考生的目标很明确,明确谁是考官。这样就可以花钱买到“条子”。很快,很多人都议论到了一个人。大家都想方设法不惜重金结识他。

这个人是谁呢?为什么敢这么高调呢?

他就是李振邺。

他包养情人又转手,神操作让他丢了性命还引出血腥大案

考生入场前接受搜检

李振邺是湖州归安(今浙江吴兴)人,年纪不大就中了进士,也有些才气。但他恃才放旷,因职位不高,满腹牢骚。

这个李振邺还沾花惹草,在京城包养了一个情人。按说这在当时也算不了什么,只是李振邺非常惧内。这年初夏,他得知家中悍妻将到京探亲,不由慌了手脚。思来想去,李振邺万般无奈,就想着把这个情人转让出去。

但转让给谁,又颇费头脑。一来这个人必须是守口如瓶的亲信之人,二来又能让他和情人继续保持关系。

他包养情人又转手,神操作让他丢了性命还引出血腥大案

严肃的考场

这时,他想起了寄居在自己家里的那个士子。这人叫张汉,是他的湖州老乡,也要参加这次乡试,才投奔于他。张汉预料李振邺可能被选为考官,肯定会照顾自己。而李振邺知道张汉结交很广,认识不少权贵人物,自己也想通过他结交权要。两人各怀私心,关系处得也还不错。

张汉万没料到自己会有如此艳福,自然同意。那个“情人”虽然归了张汉,但还是和李振邺保持关系。她对此极为不满,和李振邺幽会时,娇嗔埋怨他把自己推进火坑。

李振邺却胸有成竹地说:“我已经被任命为考官,有了这个职位还怕银子不来?” 情人不明就里,问考官能有什么油水?

他包养情人又转手,神操作让他丢了性命还引出血腥大案

考生进入考场

李振邺诡秘地让情人告诉张汉,由张汉私下打听有意买关节的士子。一个条子6千两银子。卖5个条子就收手。

张汉自然知道关节条子的作用,听情人一说,大喜过望。情人没想到一个条子居然会如此值钱,那何不多卖几个条子?

等李振邺再来和她幽会时,这个情人就提出多要几个条子。李振邺开始不敢贸然应允,但经不住情人的撒娇发嗲,就答应下来。他一下子写了十几个条子,交给了情人。

他包养情人又转手,神操作让他丢了性命还引出血腥大案

考官

张汉拿到条子,如获至宝,充分发挥自己的人脉优势,到处叫卖。卖“关节”就和如今高考前卖答案一样,一是价格高,二是要防假。条子寥寥几个字,怎么辨别不是假的?

张汉为了让条子卖出高价,就强调这些条子出自考官李振邺所拟,绝对可靠。一打出考官的旗号,这条子就卖得特别快。几天时间里,就卖出了好几个条子。

售卖“条子”是严重犯罪活动,必须暗地里交易。但张汉却少了这根弦,经常在酒楼茶肆和狐朋狗友聚在一起吆五喝六,显摆和李振邺的关系。不少士子都走后门托关系想弄到张汉的条子。李振邺也就成了士人眼中的救世主。

他包养情人又转手,神操作让他丢了性命还引出血腥大案

官员和小妾

张汉轻而易举赚得了几万两银子,全都交给了情人保管,把个情人高兴得做梦都能笑出声来。张汉也今非昔比,有了娇妻,有了白银,举人也似乎板上钉钉。

考试还没开始,坊间关于考官售卖关节的流言蜚语就越来越多了。

李振邺有所耳闻,去询问情人。情人不敢隐瞒,如实告诉了他。李振邺登时暴跳如雷,恨不得一把撕了张汉。

这天,张汉正在酒楼里向一帮朋友吹嘘自己和李振邺的关系。未想,李振邺恰好经过,当着众人的面噼噼啪啪扇了张汉几个耳光,厉声斥责,说要和他断绝关系。两人彻底闹掰。

但张汉却觉得,凭着老乡关系,李振邺在关键时候还是会照顾自己的。

他包养情人又转手,神操作让他丢了性命还引出血腥大案

官员和小妾

进入八月份,考试正式开始。这次考试共有5700人参加,录取206名,竞争异常激烈。几天考试结束,阅卷工作正式开始。其他考官也和李振邺一样,心怀鬼胎,收了不少的贿赂,卖出了不少关节。阅卷中当然找自己的那个考生,一时间弄得阅卷室鸡飞狗跳。

李振邺对张汉恨得牙痒,在众多试卷中发现了张汉的试卷,直接判为落榜。

榜示一出,坊间的议论接踵而来。那些榜上无名的士子对他们恨得咬牙切齿。张汉更是捶胸顿足,知道是李振邺从中作祟,他一怒之下,写了一封检举揭发信。

至此,丁酉科场案爆发。

他包养情人又转手,神操作让他丢了性命还引出血腥大案

考生夹带的小抄

顺治帝很快知道了此事,他怒不可遏,降旨严惩:“科场为取士大典,关系最重,况辇毂重地,系各省观瞻,岂可恣意贪墨行私?”

有了皇帝的旨意,案子审理得非常快。

李振邺等5名考官和2名考生,因为罪大恶极,被逮捕并很快押往刑场执行死刑。他们的亲属被发配东北关外的尚阳堡。

处死7名首犯,并不意味着案件结束。随着审讯的深入,被牵扯出来的官员和士子越来越多。这一场规模宏大的缉捕共抓了100多人,京城“朝署半空,囹圄几满”。

至此,这件牵扯200多人的科场案终于落幕。

他包养情人又转手,神操作让他丢了性命还引出血腥大案

小抄和考生考试的隔断

就惩治人数来说,整个清朝的科场案没有超过这个案子的。正因此,民国年间刊印的《痛史》书系,收录了20个悲惨的历史事件,“丁酉科场案”被列为第三种。

剖析如此惨痛大案的根源,在于李振邺等考官在当时混乱的社会环境里,无视法条,恣意妄为。他包养的那个“情人”,在其中起了煽风点火的作用,最终让李振邺铤而走险,目无王法,最终丢了卿卿性命。

后来有人匿名写了本《丁酉北闱大狱纪略》,谈到李振邺这个情人,作者感慨地说李振邺“听女子言而灭亡”,从中“可以观女子小人难养焉”。

史书没有记载那个“情人”的下落,估计不会很好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