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儿防老,只有闺女的家庭,现在都如何了?

马虎李


养儿防老是农村人的传统思想,但是由于家庭状况、自身原因、政策执行还是程度不同的造成了有些农村家庭生了一个、两个,甚至多个闺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纯女户家庭。

说实话,这些家庭从心理上肯定有落差,乡邻也有微言,但是随着这几年有些地方高价彩礼泛滥,娶个媳妇掏空家底还要欠下一屁股的债,人们似乎还有点羡慕起纯闺女家庭了。那么,他们是怎样的生活呢?


手头很宽裕。纯女户家庭都会留下一个比较听话、孝顺的女儿,用为儿子娶媳妇的仪式将女婿“娶”进门来。“上门女婿”一般要改“半姓”,还要至少拿来当地彩礼的1/3——1/2的聘礼。另一个或几个都会择婿出嫁,一个彩礼就20多万,这样的家庭在农村可是“暴发户”,想想还会缺钱花吗?吃穿用样样比别人强。


政策帮扶到位。具体的政策不是太明白,但是纯女户的我堂侄家,享受政策扶持、救助,日子过得滋润极了。由于是两个女儿,被优先列入了低保对象,每月每人300元的低保补助。小女儿高考加上10分考上了二本,还奖励了5000元,政府每年都有5000元的贴息贷款。在“招录”就业时又加上10分,并优先安排到了计生单位。

这样的政策应该说在同一地域都是统一执行的吧!倒是那些有儿有女,或者没女儿家庭的老人,子女们出外打工,他们不是留字就是空巢老人,还在务工,还在自给自足,生活十分艰难和不愉快。应呵护所有农村老人,他们是祖国建设的基石啊!


为生活而提神


农村家庭没有儿子有时侯是一种病,还是绝症。无药可救的那种。

我们家就是三个女儿,没有儿子的那种。爷爷奶奶嫌弃,不理,也不管。父母要强了一辈子,二十年前就在村里起了二层小楼,全村第二家。当时全村都还是平房,有的甚至还是土肧房。就是怕别人因为家没有儿子看不起。也是为了给家里招一个上门女婿,后来因为各种原因这个愿望没有实现。女儿嫁了出去,都在市里买了房,家里父母也在市里买了房。小区也都特别近,走路十几分钟路程,女婿也都很好,没有嫌隙。

我和老公商量为了老人有一个快乐的晚年生活,我们女儿两边都喊爷爷奶奶,双方父母都当自己的父母对待。老公也很体谅都同意。看到父母因为孙女的笑容我也很欣慰。

但是不能回老家,不能和老家的事情有牵扯。父母的老台词就会轮回:那不一样,我要是有个儿子,是怎样怎样,就不会怎样怎样的。郁闷到极点,又不想和父母吵架。又说村里有几个女婿靠的住的怎样的,谁知道以后会怎样。我又说你靠的是我,不是他,只要他们对你好,哪怕只是表面的好也可以,老了我们伺候。依然不能打消他们根深蒂固的思想,有时候想想很累。本来自己生了一个女儿就不想再生了,有时候真的想无论如何再生个儿子,为了某种心伤不再继续。


春晓启萌布衣


看到这个题目,小编在记忆里搜索一番,惊奇的发现,小编所认识的农村亲戚、朋友、又或是来自农村的同学,还真没有几个家里没有男孩的(不禁感叹,男女比例如此失调,怪不得现在大家老吵吵着农村光棍儿多呢?!)为数不多的几家农村家庭没有儿子的,目前生活的都非常不错。其中有一个家里有三个女儿,北京顺义农村的,除了大姐(小编同学)因为在九八年上大学的时候将户口迁出,后来动迁补偿款明细中没有她的名字,剩下两个妹妹都拿到了不菲的补偿款,目前工作稳定,年纪轻轻还有不少的积蓄,两位老人也没有因为家中无子而没有保障,家中几百平的层小楼里总是充满着欢声笑语(三个女儿时常一家三口回家探望,就连大学同学的我都不止一次带着孩子去叔叔阿姨家,因为两位老人脾气极好,又喜欢孩子,我们都“尊称”叔叔老高,阿姨老高太太^_^)。小编还有一个同学,也是农村家庭中的独女,大学毕业后就找到了北京昌平某高中的老师,个子不高,但上学时就是个勤奋的人,工作后也是废寝忘食、兢兢业业,如今也快可以用“桃李满天下”来形容了。刚工作的几年,父母还算年轻,一直在家里种着几十垧水稻田,农闲的时候还可以去北京和女儿团聚,如今年龄大了,地承包出去,拿着手中的积蓄在离女儿家不远的地方置业,一家人生活也是其乐融融。

日子要想过的好,人老有所依,不一定非要养儿子,女儿也是儿,谁说“养儿能防老,无儿真烦恼”?纯属谣传,只是为自己“重男轻女”找的借口。只要能“以身作则”教育孩子成才,如今,无论城乡居民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养老保险问题也在不断的提高,中国的这种“养儿防老”的养老的狭隘观念势必被破除,养老方式也最终会由“以家庭为主”转向“以社会为主”。

期待那一天早日到来,忘记说了,小编父母也没有儿子,但日子过的也不错。


骏景农业


一,我亲戚的独生女,找了一个外省老公,房子首付是我亲戚付的,现在两公婆一起还月供,现在亲戚住女儿家帮带娃,女婿的家人不过来住,有点倒插门的意思。

二,有另一个远房亲戚生了两个女儿,一个远嫁,一个也是找了个上门女婿。

三,最普遍的应该是两夫妻养双方父母。所以新闻不是经常说独生子女压力大嘛。

四,自己经济条件好,买好养老保险,存足够养老的钱,到养老机构。


桔子趣说


只有闺女的家庭养老,现在都亨福了;相反那些有儿子的家庭,或者儿子多的家庭的农村老人,现在生活可悲惨了。

“闺女是父母的小棉袄,儿子是父母的……”现在在农村,可以说普遍的都是女儿跟娘家人亲,儿子跟丈母娘家人亲。人老了,想要儿子照顾养老,基本上都不可靠。养活老人,任劳任怨的,大部分都是闺女。

但是一般农村老人重男轻女的思想非常严重,生活中对儿子特别疼爱,对闺女一般都不好。但是到了老了,还需要闺女照顾,儿子一般都是很忙,只动动嘴,关键时候还不见踪影。



我就曾看到一个家庭,老人有病了,两个闺女在床前忙前忙后的,整天守着老人住院医疗。而儿子通知几天都不到医院里去看一次,最后到医院里看望一下。反而指责老人就是闺女气病的,不把老人的病看好就不中,等等。

所以说在农村现在有闺女,真是享福了。养儿防老不靠谱,闺女多了才幸福。


法重情深


都说女性能顶半边天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假,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女性逐渐走上公共的舞台上,女性的能力完全不输任何男士。男人能做什么工作,女人也能够从事什么工作,甚至现在国外很多总统都是女性。所以说农村的观念也已经开始改变,那些都是闺女的家庭,现在不要太幸福。


而过去农村人的思想是养儿防老,在农村对儿子非常的看重,总认为儿子才能传宗接代。如果家族子弟多,那在村子里基本上都是大家族,其他人不敢惹,所以说在过去农村的思想就是生儿子比生闺女好,生儿子养老不用担心,生闺女长大后依旧是其他家族的人。而那些家里生了几个闺女的人,一般都会受到歧视,因为女儿出嫁了外孙并不随自己的姓。

而现在女性的地位已经开始改变,村子里生闺女的老人,他们现在可算是享清福了。首先就是闺女出嫁不需要父母花一分钱,而嫁妆也是看家庭条件怎么样,一般上万元的家具彩电就足够了。但生儿子的家庭,现在结婚的彩礼钱这么高,往往父母都已经60多岁了还要忙,忙着给儿子挣彩礼钱。而结婚后还要带孙子,提供孙子上学的钱,基本上老人赚的钱全都贴到儿子身上了。



而女儿呢?外孙不用带,每年的过年过节女儿女婿还会送礼给生活费。而老人之前这么多年还留了很多钱,因此生活上根本不用愁。等到老了不能动的时候女儿就会将老人接过去住,养老也不用担心。而女儿多的也可以当儿子用,在家里招上门女婿,现在的光棍那么多,很多男人都愿意上门。大家怎么看呢?


三农圈子


女儿比儿子孝顺,都是女儿过得更好。


我姑爷80岁了,家里就三个女儿,没有儿子。女儿嫁得都不远,都在我们县里,最大的女儿都已经当奶奶了。

一般人家的养老规矩是:如果有几个儿子,老人在儿子家轮流住,或者在一家住,另外几家给钱。

不过,我姑爷不愿意离开老家。所以这些年来,都是他的三个女儿轮流去他那里住,照顾他的生活。

姑爷身体很好,逢人就夸女儿孝顺。至于女婿怎样,其实无所谓,因为家里都是媳妇当家。

所以,都是女儿并不是坏人,女儿一样可以很孝顺,甚至对父母更好。


小小紫英


农村养儿防老,是一种传统观念,随着现代养老制度的改革,这种“养儿防老”的思想越来越没有了市场。现在很多人对生儿生女不是特别在意,只有闺女的家庭也比较常见,那么这些家庭现在过得如何呢?

一、我有一个邻居家里养了七个女儿,最后才生了一个儿子。以前被计划生育处理得相当严厉,可以说是家徒四壁,最小的女儿连家都没有敢进,直接送给了外婆抚养,孩子们也跟着受罪,尝尽了人间辛酸。不过现在苦尽甘来,七个女儿今天你回娘家看看,明天她到娘家送点东西,老两口现在吃喝不愁,邻居都说他们享福了。不过养七个孩子的辛苦,也许只有他们自己有最深的体会。

二、还有一个村民邻居,总共养了三个女儿,没有儿子。老头子整天说自己是“绝户头子”(意思是自己没有儿子),活着没意思,没有脸见自己的列祖列宗,结果有一天,他真的跑到自已父亲的坟前上吊自尽了。“草根影像”认为如果能有三个女儿,实在是一件幸福的事,人家都说女儿是父母的小棉袄,将来会体贴地照顾自己,比养儿子强多了。这个村民因传统观念而想不开,实在是太愚昧了。

三、没有儿子也有没儿子的烦恼。女儿嫁出去之后,也成立了自己的家庭,有时由于工作和生活关系,不能经常回去看看父母。特别是做父亲的,如果无法独立生活的话,女儿又不方便照顾,这时就略显尴尬了。比如说洗澡这样的事情,就不甚方便了。这时就需要国家在社区养老方面有所创新,成立专门的机构如养老中心,专门负责无人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问题,让老人老有所养,无后顾之忧。

“草根影像”的分析有道理吗,欢迎关注交流。


草根影像


养儿防老是一句老成语,成语出自陈元靓的《事林广记》的“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在农村,只有闺女的家庭着实不多见。但也不是没有,我一个舅妈的娘家就是只有女儿,还有我家对面的诊所他家也是都是女儿,而且我觉得过的都很幸福,事实上只有女儿的家庭不会比有儿子的家庭过的差,相反会过的更滋润。

其实不止在农村,哪儿都一样。养儿防老这个观念依旧在中国人的观念里腐朽着,只不过农村更为严重,虽然说二胎政策开放之前中国的计划生育挺严的但对于农村人来说,与生子这种大事相比,计划生育根本不值一提,人们的观念里就只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对父亲,要有一个儿子来子承父业。对母亲,她需要子孙成群来承欢膝下。可事实并不是这样。

我妈经常给我爸讲那个段子:”如果你爱一个男人你就给他生一个女儿,等他老了还有一个小棉袄跟他撒撒娇逗他开心❤;如果你恨一个男人你就给他生一个儿子,等他老了还有一个人跟他叫板,拍着桌子要车要房。”虽然说每次我都会被他俩虐到但每次老妈这样说我都很开心。🙈事实也是如此,即使老话说穷养儿子富养女,单养儿子负担真的超级大啊有没有(广大父母应该深有体会的)。小时候每天被他的吵闹搞到崩溃,长大了还要操心婚车婚房问题,万一找一个大城市的女朋友……

我一个爷爷辈的邻居,他儿子在上海工作,找了一个上海女孩儿,结果家里除了父母住的房子全卖了给他凑了个上海房首付,现在他们有了孩子我那个爷爷和他老伴儿还得去给他们带娃……养儿防老的反义词是养虎为患,事实证明是养儿防老还是养虎为患那?(当然也有非常孝顺的儿子,比如我爸😘)

敲黑板划重点,只有闺女的家庭有多幸福,一定要让你们看到。

外婆一共有四个孩子,其中老大老二老三都是女儿,老四是个男孩。说实话我这个舅舅不是特别有本事,盖房子的时候这三个姐姐没少帮忙,钱也没少拿,舅舅相当于一个甩手掌柜。舅舅和舅妈在外面干活,家里五个孩子全靠外婆外公带着,现在孩子在城里上学也是几个姑姑帮忙照看,外婆家的茶米油盐也靠几个女儿常回家带去。再来说说前一段时间特别火的《我的前半生》,罗子君的妈妈可是没有儿子,可是她除了那个小女婿混账特别闹心之外不是也过的挺好。

种种例子告诉我们:养儿能防老,养儿也不一定能防老。倒不如小棉袄来的暖心。

其实呀,不能看社会大众的例子来决定生男生女,这都一样,子女孝不孝顺大部分得看他们有没有这个尽孝之心,看别人家现在过得怎么样倒不如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来的实在。(我觉得这点我的父母做的特别好,所以告诉大家正确教育真的很重要!)


就是莎莎啊


曾经,农村最为推崇“养儿为防老”这个理念,总感觉女儿是嫁出的闺女泼出的水,到老了就会指望不上。

在农村,儿子多了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在村里没人敢欺负,正所谓上阵父子兵,打仗亲兄弟,一个家庭如果有几个壮小子,那么在村里即使很穷,却也没人敢惹你。

这在那个时候的农村真的很重要,而且家里有儿子还有个最最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传宗接代。而那些只有闺女的家庭,就会受到歧视,甚至被称为“绝户”了,因为闺女始终都是要嫁人的,嫁出去生了孩子就会随了夫姓,自己这门血脉到这里算是断了,所以,那时的农村人对此很是重视,感觉家里没儿子就永远也抬不起头了。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越来越受到更多的尊重,妇女这半边天在家里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了,所以,现在的农村人对生男生女已经看得越来越淡了,最起码在很多地方的农村就是如此。

在农村,我们甚至看到了这种现象,那就是女儿越多的人家,老人越是享福,随着儿媳的强势崛起,靠儿子养老已经不指望了(当然,这不是全部,但有蔓延之势),在我们村就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老唐今年都八十多岁了,儿子在城里生活,嫌老唐不爱卫生,找了N个理由不让老唐来城里跟着自己生活,当然,这样的态度大多都是他媳妇决定的。

老唐每当生病的时候,都是他五个女儿轮流伺候,儿子根本都不带回来看一眼的,让人心塞的是,在老唐的心目当中,依然疼爱他的儿子,这让几个女儿心里更是难受,可照顾老父亲的劲头,依然没有受到一丝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