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北京名校生的自白」火了,這樣的孩子還有辦法教嗎?

近一段時間,頻頻曝出類似的新聞:清華北大畢業生因能力有限找不到工作去擺地攤賣豬肉。武漢某高校福建畢業生因回家坐錯了火車,到江西南昌後卻不知道回家的路線而流浪街頭,警察發現後已奄奄息。中學生因高考而自殺,在校大學生自殺,各地時有發生。有人納悶,家長對孩子的期望越來越高,為教育付出越來越多,為什麼“懂事”的孩子卻越來越少,連“有出息”都成了心不甘情不願的事?

01

當我們還在談論800萬學區房時,一個12歲北京名校生自白:關於名校和學區房你們全錯!

做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北京女孩,心童家境優越,父親是某上市公司董事長,母親是央企高管,她本人成績優秀,陽光開朗,今年九月順利就讀一所海淀名校,可以說是眾人眼裡的天之驕女,在我們這些大人看來,屬於是蜜罐中長大的孩子。

然而在這一切光環之下,心童這篇文字還顯稚嫩的文字給了我們一個重擊,原來一切並不是如我們一廂情願的想像。

“12歲北京名校生的自白”火了,這樣的孩子還有辦法教嗎?


為了讀名校

我從幼兒園開始上課外班,一二年級開始學奧數,五六年級壓力加大,與母親爭吵矛盾升級,有時我風塵僕僕地坐著公交車上,望著深深的霧霾,彷彿如我看不見光明的未來一般。

我母親的一位同事在他女兒還小的時候常常說:“我絕不給她報什麼課外班,做個快快樂樂的普通人就行了!”他對我這種瘋狂刷題的行徑始終保持不屑的態度,我十分感動,而且羨慕,覺得他簡直是渾濁世間的一股清流。

而現在,他女兒上小學了,卻是課外班加身,忙忙碌碌,我去問那同事,他有些無奈地說:‘唉,我現在發現,不上課外班,連普通人都做不了!”

所以,她開始努力適應這種學習環境,可久而久之發現,對課外班產生了變態的依賴。“萬分憎惡學習,毫無上進心,像一隻被抽打久了的羊,突然重獲了自由,卻不知道如何奔跑了---那還是乖乖回羊圈去吧!”

小升初:課外班、刷題,也撕碎了夢想

身邊的人都知道,我上的是北京一流名校,卻只看得見我在眾人面前的揚眉吐氣,他們看不見,我一週八個之多的課外班,看不見我與母親無數次的爭吵,看不見我在夜裡輾轉反側無法入睡,望著茫茫車流,不知何去何從......

她的兩個比她還瘋狂的小學同學,一週十幾節課外班,常常學也不怎麼上,最後均被超一流的市重點中學錄取。而對另一個品學兼優、勤奮好學,卻沒有報課外班,最終只讀了一所中下流中學的女生的遭遇,心童覺得“可悲又可憐”。

為了小升初,她放棄了苦練了三年多的武術,也沒時間讀喜愛的詩詞。

“12歲北京名校生的自白”火了,這樣的孩子還有辦法教嗎?


學區房無用,名校不過如此

我身邊的同學,有一些因為學區房派入了名校,他們個個自鳴得意,以為免了刷題之苦也可以輕鬆進入名校。可是當分班考一下來,全部傻了眼,沒有經過小升初的“洗禮”,考試成績一個個慘不忍睹,只能被踢到普通班,自信心大為受挫。

所以奉勸各位成人們,不必為學區房擠得頭破血流,毫無意義的,就算花了百萬、千萬去買了一幢小小的學區房,也不過是讓孩子在人生起跑線上往前移了一釐米,也許還不到。

如果有人對你說,名校孩子作業少,學習輕鬆,自由發展,那麼,你可以和他絕交了。 有些本質,再來一千次一萬次的教改也掩飾不了的。

學習的意義

我知道我將要走的路:學習、高考、找工作、結婚生子、帶孩子、走向死亡。 因為知道,所有總要改變一點兒,不是嗎?

有網友為小姑娘的透徹犀利點贊,但並不買賬的網友評論更如排山倒海一般。

“12歲北京名校生的自白”火了,這樣的孩子還有辦法教嗎?


現在,城市中的商業中心正在變身“超級學校”,每一層樓都有至少兩家培訓機構進駐。每到週末、假期,揹著書包的中小學生頻繁進出,孩子們的身影從一樓的英語班出來,又進入二樓的學而思培優班,匆匆吃完午飯,再進入三樓的舞蹈班。

門外等候的家長中不乏碩士、博士,高學歷父母竟教不了孩子,他們一邊焦慮地在刷著手機,吐槽起步階段的數學、拼音、圖形這麼簡單收費卻不低,但又很慶幸自己第一時間“秒殺”到了課程。

有網友認為,上了清北的意義就在未來比別人有更多選擇,而這些選擇恰恰就是之前因為讀書而放棄掉的。

“12歲北京名校生的自白”火了,這樣的孩子還有辦法教嗎?


照網友的邏輯,似乎什麼也沒耽誤啊,儼然一副“吃苦在前,享樂在後”的人生美好畫面。

而實際上是嗎?心童這樣認為。

“許多人告訴我,現在學好知識,能為未來提供無限可能,可以幹你想幹的事,去追逐你的夢想。可當你長大成人,夢想,還真的存在嗎?”

02

前香港《壹週刊》副總編屈穎妍,有了孩子孩子,就辭職做了全職媽媽。當她發現,對付3個孩子,比辦好一本雜誌難得多,當她發現親子關係越來越差,自己和全香港的母親一起,變成了“怪獸家長”時,她開始有系統地做起研究。

“12歲北京名校生的自白”火了,這樣的孩子還有辦法教嗎?


在調查中,屈穎妍發現老師越來越難當了。家長認為只要付了錢,全世界都要遷就自己。

有個體育老師稱,現在的孩子都不願意“坐在地上”,球場也好,禮堂也好,戶外大草坪也好,你一聲令下“原地坐下”,十有八九都沒反應,孩子們慢慢騰騰、不情不願,有的找廢紙,有的分紙巾,小心翼翼地墊著屁股,勉勉強強地坐下來,就像怕沾狗屎一樣。“都是少爺和小公主,當媽的教他們,地上髒,千萬坐不得!”老師沒好氣地說。

在老師們眼裡,自己的職責越來越像保姆。有孩子絆倒了,流血了,家長可能會在第一時間找個律師告學校:“學校沒有做好保護措施,牆體沒有包軟墊,要賠償!”

“現在的家長給孩子營造的成長氛圍,太多漂白水了,無論是身體還是思想。”屈穎妍嘆氣。

“12歲北京名校生的自白”火了,這樣的孩子還有辦法教嗎?


她還發現,家長們帶孩子出門,總伴著超大的揹包,各種準備一應俱全。甚至會有一把小剪刀,專用來剪肉剪菜。在媽媽們眼裡,菜太長哽喉,肉太大窒息。小孩的乳牙,於是成了多餘的,像盲腸。9歲的女孩還在吃剪碎的食物,這樣的孩子,到了乳牙甩掉的年齡,牙還沒發揮作用。

近年醫生髮現,這股剪食物潮的後遺症,就是港孩的顎骨發育比外國孩子慢,大牙的牙床比同齡外國孩子細小。

屈穎妍說,對於孩子,我們從來都是“捨不得”的,捨不得他們跌倒,捨不得他們受傷,捨不得他們失敗,事事為孩子強出頭。“每一步,我們都功利地計算周詳”在“金鐘罩”下,我們圈養出了一個個沒痂沒疤的完璧孩子,也孕育出了一群群張牙舞爪的“怪獸家長”。

如今,香港社會已發現“港孩”問題越來越嚴重,大夥又一窩蜂地去找出路。民間辦起各種“自理能力班”,花1000元學扣鈕釦、穿衣服、綁鞋帶、洗碗……總之,孩子的一切都可以在各種補習班裡“學會”。甚至有人嘲笑,如果上課環境許可,還要教沖涼洗頭,七八歲不會洗澡的孩子大有人在。

家長戲稱,香港的孩子,“吃苦是要給錢的!”

有人形容“港孩”的特徵為:自理能力低、EQ低、抗逆能力低。

“12歲北京名校生的自白”火了,這樣的孩子還有辦法教嗎?


無獨有偶,近日,位於香港紅磡的日本人幼兒園“こひつじ幼稚園”的孩子們在老師帶領下,到馬鞍山烏溪沙沙灘遊玩。

“12歲北京名校生的自白”火了,這樣的孩子還有辦法教嗎?


“12歲北京名校生的自白”火了,這樣的孩子還有辦法教嗎?


離開時,孩子們不僅將自己的垃圾撿起來收好,甚至把別人之前留下的垃圾也一併帶走了,就連沙灘上的玩耍痕跡都被恢復如初。

“12歲北京名校生的自白”火了,這樣的孩子還有辦法教嗎?


回去的路上,孩子們各自拎著自己的物品,手拉手,相互照顧,安靜地跟在老師身後。

香港網友目睹此景後十分感慨,並將照片發到網上,引發了大量共鳴,不少人慚愧的表示:“和這些日本孩子比,我自愧不如”。

“12歲北京名校生的自白”火了,這樣的孩子還有辦法教嗎?


日本和中國一樣,是一個十分重視教育的國家。但是,日本孩子的幼兒園、小學時期,文化課教育並不是重點。

能朗誦幾首古詩詞、英語發音準不準、乘法口訣記得牢不牢,這些都不重要。

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掌握緊急情況下的自救常識、學會和他人共處合作,懂得給予和感恩,形成健康的社會人格,才是這個時期的重中之重。

“12歲北京名校生的自白”火了,這樣的孩子還有辦法教嗎?


03

有家長給屈穎妍寫信反省說:我們根本就把孩子當作掌上電子寵物,按一個鍵,要他吃就吃,要他拉就拉,我們從沒想過孩子的感受。

明明知道這是個怪圈,家長們還是紛紛隨了大流,陷入其中無法自拔。在“怪獸家長”耗費畢生心血,一邊忙於“催熟”智商,一邊過度保護的畸形孵育下,一隻只“高分低能”、“輸不起”、深諳“人生如戲全靠演技”之道內心卻極其不快樂的“小怪獸”們破殼而出,而他們其中的大部分,最終又淪為了“別人家孩子”的炮灰......

當然,當所有人都被裹挾在這股“熱流”中的時候,保持冷靜非常難。就連屈穎妍也清楚地知道,自己還是個“半怪獸”,並沒有完全脫帽。

雖然難,這也是家長們更應該上的一課,甲之砒霜乙之蜜糖,沒有人知道這樣的做法對孩子是否正確。而深陷生活的漩渦,甚至沒有人能夠為自己的人生畫一張完美的藍圖,當一扇扇上升的大門被關閉,拼娃成了唯一的晉升渠道時,好想大家都不這樣做自己卻努力熱衷時,為人父母,是時候讓自己降降溫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