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稼在追肥时,是浇完水再撒肥,还是撒完肥再浇水肥料才能充分利用?

农村万象


肥料在农业生产中是不可或缺的营养物质。那么,庄稼在追肥时,是浇完水再撒肥,还是撒完肥再浇水才能充分利用?

这是一个典型的肥料高效利用率问题。一般情况下,在施加硝态氮肥料时,不建议农民先施肥再浇水。因为,一旦硝态氮的肥料被施加土壤后,由于硝酸根不易被土壤胶体吸附,它可以迅速被农作物吸收,从而补充氮肥。但是,假如在土地上施加氮肥后立马浇水,那么随着水向地下渗透,则会将硝酸根带入地下,而在地下的反硝化细菌则利用硝酸根盐,从而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根盐,而亚硝酸盐却是一种有度物质,故而它会使农作物产生肥害。所以,在施加硝态氮肥料时应该在浇水前。

还有,就是含硫的肥料同样不适合施肥后浇水。例如,在给农作物施加含硫的肥料的后,如果此时浇水,那么,在淹水的情况下,硫化细菌就会将含硫的物质还原成有毒的硫化氢气体,从而使农作物产生黑根现象。所以,在施加含硫的肥料时也应该在浇水前。

另外对于其它的一般肥料而言,最好的浇水前施加。因为,如果肥料施加土壤后,假如此时立马浇水,那么随着水在土壤中的扩散,那么它必然会带走一部分肥料,从而使肥料的利用率下降。


周记微农


庄稼撒完肥再浇水或者是浇完水后再撒肥,我认为这两种施肥方式其实都不是很科学,肥料利用率都不高。其实最好的施肥方法就是借助于节水灌溉施肥设备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进行施用,提高肥料利用率。如果非要从两者中选出一种相对较好的方式,我更倾向于撒完肥后再浇水。

肥料只有到达作物根系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撒完肥再浇水,肥料可以溶解于水中,随水向下渗透到土壤中达作物根系附近,被作物根系吸收利用。这种施肥方式需要注意灌溉量不能特别大,如果进行过量灌溉,肥料会随水渗透的根系以下,造成肥料浪费,还会污染地下水。

浇完水再撒肥,一是浇完水后地里泥泞,进行撒肥作业不方便。二是大部分肥料分布在土壤表面,不能被作物根系吸收利用,同时,氮肥容易通过挥发浪费掉,造成肥料利用率低。


首都农业人


目前农村最常用的追肥主要是尿素和复合肥,这种类型的肥料都是颗粒状,一般都采取的是撒施或者穴施。


尿素撒施以后,土壤的温度湿度影响尿素的转化率,温度在25°C-30°C,湿度在70%时,尿素使用一天后就出现氨化高峰。所以使用尿素时一定要保证土壤的温湿度,农民种地追施尿素时一般都选择在雨天前后,或者撒完尿素前后进行灌溉。

种植玉米时,玉米在大喇叭期要进行追肥,如果最近有雨,可以在雨前或者雨后撒施都可以。在雨后气温升高,土壤湿润,追肥时相对尿素转化率高,不过雨前追肥省事,雨后追肥容易把地面踩的坑坑洼洼。

如果该追肥时遇到干旱的天气,需要浇水,浇水时到底是浇水前追肥好还是浇水后追肥好,理论上是浇完水之后再撒尿素,土壤湿润温度升高,肥料利用率高。但实际上,浇完水以后,人根本都进不到地里面,在泥泞的田地里行走困难,容易踩实土壤,造成土壤板结,所以一般都是浇水前撒肥料,不过浇水时把肥料冲刷走,造成施肥不均匀,有的作物长得好,有的长得差。也有人浇完地以后,等个一两天,等到表面土壤稍干燥,再撒肥料,等过个几再灌溉一遍,效果比较好。

如果是穴施或者沟施,施完肥用土壤覆盖,那么浇前施肥最好。因为穴施,沟施肥,浇完地根本就没法工作。


乡间一抹阳光


庄稼在追肥时,是浇完水再撒肥,还是撒完肥再浇水肥料才能充分利用?

答案、

撒完肥再浇水肥料才能充分利用。而且别无它选。

理由:

农业生产中的追肥,是在农作物生长中需肥量加大时,通过地面撒施肥料再浇水,或者沟施、穴施覆土后再浇水,或者将肥料溶解后随灌溉水一起冲施至农作物的近根处,称之追肥。

在这里,我们撒施的化学肥料一般为高浓度的固态型肥料、固态颗粒型肥料撒落地面后、随着灌溉水的到来得以溶解稀释成液态、在水流的动力下、使水和肥料一起均匀的分布供给至农作物的根群周围,随水稀释后的低浓度肥料介入到根部后、使作物得以被快速的吸收利用。这也是我们追肥的目的所在。

对先浇水后撒肥的驳斥理由。

还说化肥,化肥本就是高浓度的无机盐,通过水解稀释至一定浓度,在适合农作物根糸吸收的浓度时,才得以被利用、才得以实现价值。

如果先浇水、后撒肥、那么、水是静止的,化肥撒落地面也是静止的,静止状态下溶解后的肥料,势必会造成土壞局部肥料的浓度过高,也势必对作物根糸造成伤害。即使还有余水尚未下渗完,水的横向运动也是较差的,

相信我们今天的农村、不会有先浇水后撒肥的农民出现、因为盐类的化肥,即使散落到潮湿的土壤表面,没有足量水分的溶解下渗,只能在土壞热量蒸腾的作用下,将无机盐还原于土壤表体形成盘面,造成土壤板结、浪费甭言,还会使挥发气体伤害到作物的茎叶。

综上,农作物追肥时、应采用先撒肥后浇水,也为水肥一体化的追肥方式,肥料施于地面后,经过灌溉水的流动溶解、使肥料更容易均匀的随水浸润到农作物根群的方方面面,使肥料得以充分利用,发挥应有的价值。

农人直言,事亦常做、应先撒肥、而后浇水,我若做反、人必笑我。……若有不同、君可斥驳。

谢谢阅读。


刘士志


科学兴农为您解答。

这个问题比较有意思,在农业生产商来说大多数农户可能对此也少有探讨。那么究竟是要先浇水还是先撒肥呢?从肥效方面考虑的话,自然还是先撒肥后浇水,因为也只有这样肥料才能充分的溶解到土壤里面,让农作物尽可能的吸收利用。

不过即便是先浇水还是存在一定的缺陷的,比如说撒肥之后肥料挥发造成肥效利用率的降低。这个是完全有可能的,因此,从理论上来说,基于化肥的易溶性,田地如果比较湿润的情况下,撒施肥料,接下来再浇一茬水,这就完全不一样了。首先的一茬小水可以保证化肥能够溶解到土壤中,而避免出现挥发,而在之后的一茬大水,又可以保证化肥能够充分的溶解到土壤的根系周围,便于被植株吸收利用。

但是在生产上却不太现实,上述方法劳动强度毕竟有些过大,并且有些繁琐。所以来说,即便这种方法十分有效,恐怕也不会被广大农民所接受。

而如果采用先浇水后撒肥的方式的话,则可能会导致化肥不能够充分溶解,这样的话所造成的肥料损失反而会更大。这也是为什么农户在考虑撒施化肥的时候,一般在考虑即将下雨或者正在下雨的时候撒施,而不是在雨停之后撒施化肥的原因了。

综上来说,虽然大家都可能会明白上述道理,但是如果说真的去琢磨其中的道理的话,还真的难以一时令人迷茫。当然对于农民朋友来说,正所谓实践出真知,在农业生产的实际劳碌中,早已总结出一套比较完善的施肥方案,自然也不会去做先浇水后撒肥的举措。不过在农业生产中,边浇水边撒肥倒是没问题的。

这里是科学兴农,欢迎添加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科学兴农


这个问题还挺有意思,好像很少有人琢磨过,我估计也没人有特别的回答。咱们还是从原理上分析一下吧。

首先是肥料的吸收过程和利用率。肥料需要经过溶解,植物才能吸收相关养分。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用肥时常常配合浇水的原因。而肥料吸收率就同溶解性,还有挥发浪费有关。主要是氮肥易挥发,钾肥易下沉,和磷肥易固化。

而先撒肥还是先浇水呢?从时间上应该是先撒肥料更容易肥料的分解。而且我觉得先撒肥料好像更省劲一些。因为浇水后在地里劳作比较麻烦,而且浇水后在田间行走会导致土壤过实,也不利于植物生长。

这个只是个人建议。并没有科学数据支持。


农药百事通




庄稼在追肥时,是淋完水再施肥,还是撒完肥再浇水,怎么肥料才能充分利用



你提出来的这个问题,是我们传统农业种植中的常见问题。任何肥料都是需要溶解以后,才能被作物吸收和利用,从方便操作和提高效率来说,应该是撒完肥以后再浇水比较好!一是肥料的利用率比较高,二是比较方便操作,因为你不用在泞泥的田地里来施肥,这个是比较轻松的事情哦!



真正意义上来说,最科学的水肥管理,要达到高效率的利用肥料,还是安装水肥一体化的滴灌设施!把水溶性肥料充分溶解在水里,通过滴灌设备把作物所需的肥料,直接在根部附近施入,不用你人工撒施,一个电闸合上,整片庄稼就可以有所需的肥料到位,高效、省工、省力!


桂农人家


庄稼在追肥时,浇完水再撒肥,还是撒完肥再浇水肥料才能充分利用?最好的撒肥时间,就是撒肥之后立马浇水,也就是说撒肥和浇水几乎是同时进行,这样的话,肥料的作用可以全部发挥在庄稼身上,可以把肥料的利用价值发挥到最大化。生活在农村,天天和土地庄稼打交道,当然是很明白应该怎么做才更利于庄稼生长。


家里的长辈跟我说,过去生产队给庄稼喂氨水,这样的活大都需要三个人一起做,两个人前面把氨水洒在地里,后面推独轮车的人,要紧接着轧一遍,就是不能让洒进土里的氨水挥发掉,这个时候,最好的的办法也是直接浇水,只有直接浇了水,氨水才能够直接滋润到泥土里,这样庄稼才可以完全吸收。记得前几年喂尿素,打算浇地之前,农民们大都是提前在庄稼根下面划开一道浅渠,将尿素撒进浅渠里,再用泥土轻轻覆盖了尿素,然后马上就浇水,这样肥料均匀,而且尿素遇水直接就溶化在地里了,庄稼也能够最大量的吸收营养。如果不是直接浇水,尿素很难溶化,即使溶化了也会烧坏庄稼。


为了方便省事起见,在农村也有人根据天象给庄稼追肥。看天气预报或者根据多年的生活经验,知道一定会在今天有雨,那么就在大雨即将到来的前一刻,把化肥倒进桶里,然后提了水桶拿个勺子,在庄稼根底下,每棵庄稼一勺化肥,经常是边追肥边下雨,那样的效果也是最好的。现在农村基本都是现代化了,种庄稼下种子的同时,复合肥也紧跟着就下地了,所以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追肥方法。


小十六123


非常感谢!庄稼追肥如何,我为您答疑解惑!

首先,对于题主图中这种情况,先撒肥后浇水比较合适,不仅考虑肥效,也考虑施肥难易程度。下面,我为您一一分析。

一、理论上

从原理上讲,一般肥料要想得到最大化利用,应是先灌一些水湿润土壤,再施肥,施肥之后再灌一些水。为什么这么说?第一次灌水是为了湿润土壤,使得肥能够有效地溶于土壤中,便于植株吸收;第二次灌水是为了促进肥的扩散,使之更均衡地分布于植株根系周围。

二、传统生产模式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国农业现在普遍还是采用传统的渠道输水或管道输水+沟畦灌等地面灌溉方式。这种灌溉方式下,在追肥时,为了便于施肥和防止烧苗现象,通常是先施肥,后浇水。虽然浪费了一些肥效,但相对更加适宜。题主所列的方式基本就属于这一种,小白龙灌溉。

三、高效节水灌溉

有人说,理论太理想了,也太烦琐了。对于传统灌溉方法,的确不可行,但是对于已经用上了滴灌、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设施的作物来说,这种方法是最适宜。我们在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时候,同时推广的也是水肥一体化技术,灌水、施肥一步完成,省事省时省力高效。

现在这种技术推广使用效果很好,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留言评论哦!


水土博士


如何提高肥效的利用率,一直是农业生产上的一个难题。目前,我国的肥料利用率平均在35-40%之间,肥料浪费严重,针对庄稼追肥是应该浇完水撒肥还是撒肥后再浇水呢?


我个人认为,应该撒完肥后浇水,并且要在土壤含水量相对低的时候作业。原因有一下几点。

首先,土壤含水量相对低的时候,利于人工作业。推荐刨沟或者坑的方式撒肥,将肥料撒在沟或者坑中,沟深或者坑深要在10厘米左右。土壤含水量低,刨沟或者坑土壤较为松散,利于撒肥后用土壤覆盖,并且此时的土壤也是比较松散、利于水分渗透的。不建议将肥撒在土壤表面,肥料随水流失严重,不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


其次,将肥施入刨好的坑或者沟中,再浇水。肥料在有水时融化,肥料溶液会随着水流渗入土壤深层,利于根系的吸收。并且不存在肥料随地表径流流失的情况,肥料利用率较高。


以上是我对施用追肥的一点建议,如有不当之处请海涵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