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天,老父親再沒能等來兒子的回電……

正在開發建設中的河口古鎮方興未艾,可是為這一磚一瓦努力過的年輕人再也看不到了。時間定格在2018年2月1日,農曆臘月十六,還不到37歲的蘭州市西固區河口鎮副鎮長兼鹹水村黨支部書記朱峻甫倒在了自己的辦公室。從此,再也見不到6歲的女兒、心愛的妻子和白髮蒼蒼的父母了。

一心為民的好乾部,累倒在工作崗位上

讓我們把時鐘撥回到2月1日,臘月的西北寒風凜凜,村裡家家戶戶忙著辦年貨、買新衣,小孩子們在村落裡追逐嬉戲,小村子裡瀰漫著過年的味道。

這一天,朱峻甫還在忙於建設項目前期手續辦理、鹹水村集體徵地款發放、失地農民養老保險辦理等工作。已經連續工作多日的他突然感覺到胸悶不適,但他只是吃了一點兒藥繼續工作。“過幾天就是小年了,我得趕在小年前把村民該發的集體款和幹部們的年終獎都發了,好讓大家過個舒心的年!”晚上7點多,他還站在冷風中連打3個電話,詢問全村村民集體款的發放情況。

晚10時左右,37歲的朱峻甫因過度勞累引發心肌梗塞,倒在了單位的辦公桌前,再也沒有站起來。奔忙了一年多的朱峻甫終於歇下來了,永遠地離開他年輕的妻子,他不到6歲的女兒,離開了白髮蒼蒼的雙親,離開了他熱愛的這片故土。

噩耗傳來,親人痛哭,百姓涕淚。

那一天,老父亲再没能等来儿子的回电……

一位普通的鎮長,心憂群眾安危至死未休。

在弔唁朱峻甫同志的人群中,有拄著柺杖的老人,有牽著孩子的婦女,還有特意從市區趕回就為了表達對朱峻甫深切懷念與愛戴的務工青壯年。

曾經和朱峻甫一起共事的鹹水村村主任張柱吉紅著眼睛悲傷的說,“誰也想不到啊,朱書記就這麼走了,才37歲,我真是接受不了啊。”曾經多次受到朱書記牽掛和照顧,今年已83歲的五保戶張大爺老淚縱橫地哭訴道“老天爺啊,這孩子太年輕了,太可惜了,要是能換,用我的這條老命把我們的小朱書記給換回來啊……”

一年休息6天,為古鎮建設傾盡心血

這幾年,西固河口古鎮建設如火如荼,然而徵地拆遷工作、項目報批審定、基礎設施建設等各類工作卻是千頭萬緒、困難重重。

2016年5月,朱峻甫從西固區發改局調任河口鎮副鎮長。

在剛開始實施河口古鎮二期市政設施綜合配套工程時,面對16戶堅決不同意施工的村民,朱峻甫帶領黨員先鋒隊,挨家挨戶上門走訪,一遍又一遍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一步步打消了村民心中的顧慮。那幾天,一頂破草帽、一瓶礦泉水,便是朱峻甫入戶做工作的全部裝備。朱峻甫知道徵地拆遷的難度,但他更明白農民對土地的摯愛。正因為深深地理解這一點,所以每一個拆遷環節他都更謹慎、更耐心、更細緻,在項目建設、發展經濟和保護農民權益方面尋找結合點。

“徵地拆遷太難搞了,既然來了,還怕嗎?要退縮嗎?絕不!”朱峻甫在工作筆記中寫道,“要得到群眾的信任和支持,就必須融入百姓,瞭解民意,要時時處處為群眾利益著想,為他們今後的生活著想。”一戶戶跑、一家家說,就這樣,朱峻甫用礦泉水加草帽還有他誠摯的熱心,三天時間做通了16戶村民的思想工作。

談起朱峻甫,河口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馬寧無比惋惜,“在河口鎮工作,朱峻甫承擔了很多事情,成了我工作上非常得力的好助手。”每天,他都會很早趕到辦公室,經常到晚上十一二點還坐在辦公桌前。尤其在2017年3月又兼任了鹹水村黨支部書記後,他主動放棄休息時間,把幾乎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河口古鎮項目建設和鹹水村的大小事務上,一年多來休息的時間加起來總共只有6天!

那一天,老父亲再没能等来儿子的回电……

把河口古鎮打造成西北地區知名的旅遊景點,這是西固區委、區政府的長遠建設目標,更是朱峻甫分管項目建設工作以來最大的心願。大項目需要大量的資金做支持,為了爭取更多的建設資金和扶持項目,他已經記不清有多少次邁進相關單位的門檻。

在爭取特色小城鎮建設前期專項經費時,由於這筆資金的申請難度相當大,不但其他縣區申報的項目多。朱峻甫再一次迎難而上。四天的時間,他不分白天黑夜,帶著鎮文化站的幹部們連續加班包裝項目、反覆修改申報材料。四天的時間,他吃住在單位,每天只休息三四個小時。當他在第五天把所有的申報材料完整地放在馬寧面前,在朱峻甫那雙充滿了血絲的眼中馬寧看到的卻是成功的喜悅和興奮。申報材料上報後不久,市建設局順利的為河口鎮特色小城鎮建設安排了2500萬元的前期專項資金。

即使青春已遠,至少不負韶華

80後的朱峻甫,父母都是蘭州煉油廠的幹部。父親的工作忙,小時候的朱峻甫受母親的教育和影響比較多。他的母親既是慈母也是嚴母,教導他謙和有禮貌,懂得感恩,教導他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

2017年3月,朱峻甫兼任了西固區河口鎮鹹水村的支書,他比以前更忙了。媽媽趙瑛含著眼淚說,“2017年一整年我見到兒子的日子,用一雙手就能數得過來。”有時候看到兒子實在太忙,趙瑛心疼地勸兒子休息休息,“工作明天再做也不遲。”朱峻甫憨笑著對媽媽說,“今天的事情留到明天,我還不是這樣的性格。”

有一次,朱媽媽因病住進了醫院,而朱峻甫經常是白天忙著河口鎮的工作,晚上忙著村上的具體事務,吃住都在單位,一天都沒有在病床前陪陪媽媽。事後,朱峻甫內疚的對妻子說,“身為人子不能侍候於母親病榻前,我很愧疚,等我以後有了閒暇時間,一定要多陪陪爸爸媽媽。”

然後,這份陪伴,爸爸媽媽再也等不到了。

直到朱峻甫因心臟病突發而去世之前,老倆口已有近一個月沒見到兒子了。“他本來答應我冬至節回家吃餃子,我眼巴巴地包好了等著他,結果他還是沒來。到現在,他人都走了,包好的餃子還孤零零的在冰箱裡凍著呢。”朱峻甫的母親趙瑛說。

在河口鎮工作主管項目建設,父親朱家義一再叮囑兒子兩件事:“一是要管好自己,不能犯錯誤,尤其是和那些工程、項目上的人打交道,要守規矩,做乾乾淨淨的人;二是要隨和,不能端架子,尤其是和老百姓打交道,不要那種高高在上的樣子。”而朱峻甫,自始至終也是用這兩條原則來要求自己的。

那一天,老父亲再没能等来儿子的回电……

2月1日當天,朱家義還給兒子打了電話,“兒子,馬上小年了,你還在單位上忙嗎?”朱峻甫正在忙著清算鹹水村集體徵地款的發放,接起父親的電話,只顧得上說一句,“我忙著呢,過一會給您回電話。”就匆匆掛斷了電話,誰知道,這個僅僅維持了10秒的電話成了父子間最後一次對話;誰知道,老父親等的這個回電再也等不到了。

一面是對於兒子愛崗敬業、克己奉公的驕傲,一面是“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傷,兩位老人至今不敢告訴朱峻甫93歲高齡的姥爺和87歲臥病在床的奶奶。

沒有驚天動地的誓言,有的是每一件小事都把百姓系在心間的情感,有的是清清白白、從不計私利的坦蕩。朱峻甫一生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並以他的生命展現了一個優秀共產黨員的百姓情懷,他以一個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在村民心中樹起了一塊豐碑。

西部商報首席記者丁煒娜

圖源蘭州日報

編審:陳永君

往期精選

那一天,老父亲再没能等来儿子的回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