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了新班级,不到5天我就把全班学生的名字记住了

接了新班级,不到5天我就把全班学生的名字记住了


接了新班级,不到5天我就把全班学生的名字记住了


接了新班级,看着花名册,满眼的生僻字、易错字、多音字,心里真的发愁:陌生的面孔、陌生的名字,什么时候我才能全记住呢?

结果,我发现我真的是杞人忧天了。还没见到学生,我就已经记住2/3的名字了,见到学生的几个小时,就认识近一半了。照这个速度,开学一周,记住全部学生,绝无问题。

为什么这么快就能记住呢?

并不是我的记忆力有多好,而是——接触得多。

为什么和学生一共接触了4个小时,我却说接触得多呢?

因为工作多!!

Part

1

早在学生报道的前2天,就开始一遍一遍的捋名单。核对:学前教育信息调查表、体检、校服。

学前教育信息调查表,要在洋洋洒洒几大张格式、字体各异的学生信息中,一个一个找到自己班的学生——这些还没见面的学生,然后按照上级下发的表格格式复制、粘贴、输入、存储。

原以为可以用“查找”的方法找信息,但是因为格式不同,有文本、有图表、有照片,很多信息根本找不到,最后只能用最原始的方法,肉眼查找,全凭记忆和眼力。

这样的过程,我足足重复了3次。

最后一统计,还有10人没按要求上传信息,整理在空白表格上,等见到家长要一一追问。然后,再补充到表里,上交。

体检是教委对新入学的一年级新生的要求,应该在假期完成,但是学校统计的结果,还有一些学生没按要求体检(也有的可能是没交表)。

于是,把缺检结果给我们,我们再次重复肉眼查找——看看里面有没有自己班的学生,那几十个还未曾谋面的学生。

统计出来,也待见到家长之后补充。

还有校服。

老师拿到的订购名单里,有各班订购的情况。没有订的,要一一询问了解,是已经自备,是不想订,还是忘了订?服装是不是收到了?有没有问题?大了、小了、货发错了……?

协助解决,以确保开学典礼上人人都有衣服穿。

于是,名单一遍一遍看,一次一次重复,在没见到学生之前,就已经“见”了他们很多次。

这个学生的资料全齐了,那个学生的资料全都没交,调查表少×××的,体检少×××的,校服少×××的……

自然,也会不由自主地在心里嘀咕:这不是7月初就布置的事情吗?怎么2个月了还没完成?现在的家长,不是都对孩子的上学十分重视的吗?重视了,还不按要求完成?似乎说不通。

没见到学生的第一天,已经把名单过了至少十几遍。

Part

2

接着开家长会了,又收了一堆材料:学籍卡、学生信息、接种本、疫苗接种统计、银行卡号、肺结核调查表、医保信息复印件、英语学习情况调查表,足足8大项。

家长估计填得晕了。

老师呢?

也晕了。不过不能晕,还得干活。

每一项都是几十份,每一项都要统计齐不齐。哪那么容易就收齐呢?

又要对着名单一一核对查找。

学籍卡,齐。

学生卡片,少1张。

接种本,少6个。

接种疫苗统计表,少7个。

英语学习情况调查,齐。

银行卡信息,齐。

肺结核调查表,齐。

医保复印件,少5份。不对,这一项很多家长复印得并不符合要求,还要一份一份地审核,再一一和家长说明,然后让家长补做。

没见到学生的第二天,名单过了更多遍。

Part

3

等见到学生,哦,这个名字是他啊!哦,那个学生什么材料都没交呢,就是×××!

再等到排队、分座位、常规训练。这个学生,嗯,真明白,是颗好苗子。那个学生,哦,有点儿没规矩哎,看看他叫什么名字。

见到学生的这5、6个小时,名字更是一直在嘴里过着,再看着活生生的人,像花儿一样的张张笑脸,记住名字更容易了。

Part

4

所以,学习也是一样,记不住是因为接触得少啊!

其实,没见到人的时候就记名字,难度挺大!因为这些字只是一个机械组合,没有任何意义;只有见到了人,把他的样子、性格、事情等和名字联系起来,才能形成意义。

我们总是说不能死记硬背,在没见到学生的时候记名字,就是死记硬背;但是和材料打交道,和学生朝夕相处,这些名字就不仅仅是字的组合,而是有意义、有血肉的了,也就好记了。

所以,学习的时候,第一,要想办法给它们赋予意义,第二,多重复几次,自然就记住了!

接了新班级,不到5天我就把全班学生的名字记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