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晋史话」中国历史上少见的“悲剧皇帝”——石重贵

「三晋史话」中国历史上少见的“悲剧皇帝”——石重贵

石重贵(914年―964年),五代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后晋高祖石敬瑭养子,为后晋第二个皇帝。石重贵是一位能力一般,但很有骨气的皇帝,因为不肯继续向契丹称臣,后晋被契丹灭亡。他在位前后不过五年,国破后被俘送往契丹,964年病死,终年51岁,葬于今辽宁省开原县。

「三晋史话」中国历史上少见的“悲剧皇帝”——石重贵

继承帝位

石重贵本为后晋高祖石敬瑭的侄儿,其父早逝,石敬瑭遂将他收为己子。石重贵少时谨言慎行,质朴纯厚,善好骑马射箭,颇有沙陀祖辈之风,深得石敬瑭厚爱。于是石重贵步步高升,到石敬瑭去世前,石重贵已进封齐王,兼任侍中。石敬瑭生有六子,大多早夭,仅剩幼子石重睿一人。本来石敬瑭在病中托孤与宰臣冯道,意思要冯道铺立石重睿。但他死后,在政坛“不倒翁”冯道与实权派武将的支持下石重贵登基称帝。

「三晋史话」中国历史上少见的“悲剧皇帝”——石重贵

有骨气但没能力的皇帝

由于石敬瑭借契丹人的援助才问鼎中原建立后晋,所以每次书信皆用表,以此表示君臣有别,称契丹皇帝为“父皇帝”,自称“臣”,为“儿皇帝”。石重贵即位后,遇到的第一个棘手问题就是如何定位后晋与契丹的关系。此时的石重贵倒也有几分骨气不愿继续向契丹称臣,结果将石敬瑭时与契丹称臣修好,虽屈辱倒还大致和平的局面打破。与契丹的战争时断时续,一直到后晋的灭亡。

开运元年(944年)正月,契丹攻打后晋。石重贵在众将的簇拥下亲征。这时他可能感到大祸临头,就遣人致书契丹主,求修旧好。契丹主正志得意满,岂愿中途罢兵。石重贵求和遭到拒绝,只好迎战。在这一年与第二年的抗击契丹的战争中,尽管他指挥无能、用人不当、号令不灵,但赖中原军民的英勇战斗,契丹两次大规模的进攻都被挫败了。

契丹兵退走,石重贵凯旋还朝,以为从此天下太平,又过起醉生梦死的生活。不仅将颇有姿色的寡婶冯夫人纳为妃,还恬不知耻地问左右说“我今日作新婿何如”。当时后晋与契丹战争不断,石重贵仍然过着“日日笙箫”的生活,甚至在后晋与契丹在阳城决战前夕,还外出游猎。他不做战守准备,反而大建宫室,装饰后庭,广造器玩。在国难当头,百姓饿毙于道的时刻,石重贵还如此的挥霍,后果可想而知。

石重贵昏昏噩噩,他所宠信重用之辈,很少有德才兼备,忠心为主之人。石重贵任命杜重威为北面行营部招讨使,对此番出征,石重贵充满了狂妄的信心。他在诏书中声称要“先取瀛莫,安定关南;次复幽燕、荡平塞北”。可事实再次嘲弄了他,杜重威在前线投敌。而另一将领张彦泽引兵南下,直趋汴梁,包围了皇宫,石重贵无以为计,欲纵火自焚,多亏了近侍一把拉住,他才免为灰烬。

「三晋史话」中国历史上少见的“悲剧皇帝”——石重贵

亡国受辱

契丹国主抵达汴梁后,石重贵此前已派儿子奉表、国宝、金印求降,这时欲与太后一起迎接,但遭到拒绝。不久契丹主下令,降石重贵为光禄大夫、检校太尉,封负义侯,封地偏僻,在渤海国界的黄龙府。石重贵一家北行时。有时饭也吃不上,只得杀畜而食。石重贵一行人风餐露宿,忍饥挨饿,倍受凌辱,好容易到了黄龙府,契丹国母又召往怀州。怀州在黄龙府西北千余里,石重贵只得重新上路。幸逢契丹内部发生了王位之争,新王辽世宗耶律阮允许他们暂住辽阳,自此供给稍有保证。后来,辽世宗到辽阳,石重贵着白衣纱帽拜之。石重贵有一幼女,辽世宗之妻兄求之,因年幼谢绝。不几日,辽世宗就遣人夺走,送给妻兄。949年,石重贵一家被允在建州(今辽宁朝阳西南)居住。行至中途,石重贵生母安妃病死。到建州后,得土地50余顷,石重贵令一行人建造房屋,分田耕种。这年,契丹述律王子又强娶石重贵宠姬赵氏、聂氏而去。石重贵悲愤不已,但也无奈。宋太祖乾德二年(964年),石重贵去世。

“国破山河在”,在我国漫长的历史上伴随着王朝更替,出现了“亡国之君”这个特殊群体。既有文学成就很高的李煜,宋微宗;也有以昏庸、残暴著称的桀、纣。而后晋末帝石重贵则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悲剧”皇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