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東亞海洋合作平台青島論壇在青島西海岸新區隆重舉行

中國山東網青島9月6日訊(記者 姜婷 通訊員 韓麗 梁軍) 9月6日-7日,以“經略海洋,共建共享”為主題的2018東亞海洋合作平臺青島論壇在青島西海岸新區隆重舉行。作為東亞海洋合作平臺永久性會址,中鐵·青島世界博覽城以本屆論壇舉辦為標誌,正式啟用。

2018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隆重举行

山東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孫繼業 影像西海岸 董方偉攝影

據悉,本屆論壇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山東省人民政府主辦,青島市人民政府承辦。論壇以“一主、一展、五會”七個板塊活動呈現。來自中日韓、東盟及歐美非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國際知名經濟學家、企業家、科學家、藝術家及文化名人等近400位嘉賓與會,探討建立藍色夥伴關係網絡,進一步深化平臺合作機制,廣泛促進區域海洋經濟、科技、人文、環保等領域交流合作,共同構建東亞海洋命運共同體。

2018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隆重举行

正大製藥集團總裁、香港“一帶一路”總商會理事會會長鄭翔玲 影像西海岸 董方偉攝影

東亞海洋合作平臺是落實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標誌性項目,主要面向東盟和中日韓(10+3)雙向開放合作的創新性平臺,是國家“一帶一路”建設規劃優先推進項目和山東新舊動能轉換工程重大推進項目。自2016年平臺建設正式啟動以來,已經連續成功舉辦了兩屆年度論壇,共吸引了來自東亞及世界範圍內38個國家580餘位嘉賓和630多家企業參加,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在東亞地區乃至國際社會上引起了廣泛讚譽和積極反響。論壇已經成為青島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載體,有效促進了青島與日韓及東盟地區在海洋領域的交流合作,為青島全面經略海洋、加快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努力建設國際海洋名城提供了現實動力和智力支持。

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葉小文,國家自然資源部黨組成員、國家海洋局局長王宏,中國僑聯副主席朱奕龍,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大學校長李樹深,山東省副省長孫繼業,青島市政協主席楊軍,青島市委常委、西海岸新區黨工委書記、區委書記王建祥,青島市副市長朱培吉,青島西海岸新區管委主任、區長李奉利,泰國駐青總領館總領事王玉君,以及來自東亞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知名專家學者、企業家,國家有關部委、山東省、青島市相關負責人,沿海省市、部分國內外高校有關負責人等出席開幕式。王宏、孫繼業分別致辭。

王宏指出,東亞海洋合作平臺是深化東盟和中日韓海洋領域開放合作的標誌性項目,在自然資源部和山東省共同努力下,已經取得了實質性進展。東亞是當今世界是最具活力和發展潛力的地區之一,海洋是各國經濟社會高質量持續發展的優勢。對於共建東亞海洋合作平臺、共享海洋發展成果,王宏提出了三點建議:一是構建藍色夥伴關係,開創東亞海洋合作新未來;二是完善平臺機制建設,鞏固東亞海洋合作新模式;三是擴展交流合作,形成東亞海洋合作新格局。

孫繼業表示,山東省是海洋大省,2017年全省實現海洋生產總值1.48萬億元,總量居全國第二位。東亞海洋合作平臺是落實“一帶一路”倡議的重大舉措,是深化中國與東盟各國及日本、韓國海洋合作的重要載體。進入新時代,山東省將更加註重經略海洋,不斷積聚壯大海洋新動能,走出一條具有山東特點的海洋強省之路。

開幕式上,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傅夢孜發佈了《東亞海洋合作研究報告2018》。報告全面梳理了2017 年東亞地區的海洋合作情況,評估了東亞海洋合作今後的機遇和前景,並提出相應對策。

報告認為,2017 年東亞地區海洋合作在“發展戰略對接水平的提升、合作機制的建立與完善、合作領域的不斷拓展”等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報告還提出了四點倡議:一是要倡導共同、綜合、合作與可持續的安全觀,促進東亞地區海洋安全治理水平。二是要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聚焦發展、互利共贏,推行東亞地區海洋發展治理。三是要堅持和諧共生、環境友好、可持續發展理念,加強東亞地區海洋環境治理。四是要堅持包容互鑑、相互交流,加強東亞地區海洋文化治理。

開幕式上,還舉行了東亞海洋合作平臺永久會址——中鐵·青島世界博覽城啟用儀式。作為國家“一帶一路”建設規劃優先推進項目和山東新舊動能轉換工程重大推進項目,中鐵·青島世界博覽城總投資500億元,總佔地3000畝,以會議展覽產業和旅遊為引擎,建設集展覽、會議、酒店、商業、辦公等多業態為一體的大型會展綜合體,成為產城融合、創新發展的重要一極。

其中,總建築面積64萬平方米的國際會議中心、國際展覽中心、會展商務配套中心、交通物流中心全部建成並投入使用,無論是展館規模、承載能力,還是配套功能、科技水平,均為東北亞區域首屈一指的濱海國際博覽城,能夠一站式滿足各類大型高端展會需求,預計每年舉辦各類展覽、會議100場以上,展覽面積100萬平方米以上。該項目的落成,必將帶來新區會展行業的“井噴”,助力新區打造“會展之濱”國際名片,推動新區以及青島深度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倡議。

開幕式上,正大製藥集團總裁鄭翔玲,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樹深,柬埔寨前副首相個人顧問蒙德(Men Den),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國家海洋信息化技術專家組組長潘德爐,馬來西亞凱旋資本投資公司主席兼首席執行官米佔·馬哈迪(Mirzan bin Mahathir),全球物流協會首席執行官凱倫·瑞(Kieran Ring)和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葉小文等七位國內外知名經濟學家、企業家、科學家,圍繞“經略海洋,共建共享”大會主題,結合各自的實踐領域,分享了他們的研究成果和心得體會。

鄭翔玲以“東盟的中國新機遇”為題,闡述了自己的觀點:海洋是一帶一路的重要載體,承載著中國與東盟的經濟、貿易、人文往來和交流。我們會把命運共同體的潛力發揮出來,讓東盟—中國更加繁榮。山東承載著中國海洋可持續發展的使命,青島是中國海洋經濟的龍頭。正大集團作為最早進入中國的外資企業之一,將深耕青島這片深海合作的沃土,開發海洋資源,佈局海洋藥物新未來。

李樹深發表了“中國需要從更深度、更廣度探索海洋科技”主題演講。依託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籌建的中國科學院大科學中心,已落戶青島西海岸新區。中國科學院以高起點,大格局、全鏈條、新機制的思路來總體規劃設計大科學中心,支撐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構建由“海洋科考船隊、開放支撐平臺、核心科研單元和交叉研究集群”組成的綜合框架體系,為中國加快建設海洋強國和提升海洋資源發掘能力發揮科技支撐作用。

蒙德以“區域合作與平臺建設”為題,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柬埔寨與中國、山東省、青島市已有緊密的合作。今後,希望依託柬埔寨豐富的自然資源尤其是海洋資源,吸引更多的中國項目入駐。東亞海洋合作平臺青島論壇對於推動“一帶一路”建設意義深遠,希望通過這一平臺,深化柬埔寨與東亞、東盟各國在人才、科技、旅遊、農業、工業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據瞭解,本屆論壇由“一主、一展、五會”七個板塊組成。青島世界博覽城的首展——東亞商品展已於9月5日在青島世界博覽城國際會展中心舉行,展會持續至9月9日。東亞海洋產業發展與投資大會、2018東亞海洋高峰論壇、2018東亞港口聯盟大會、2018東亞藝術發展論壇、亞洲大學—海洋經濟合作與人才發展論壇等五會也於9月6日-7日相繼舉行。

作為以“海洋經濟”為主題的第九個國家級新區,青島西海岸新區承接海洋強國、軍民融合兩大國家戰略使命。2017年地區生產總值歷史性跨上三千億臺階、達到3213億元,增長11%,總量在19個國家級新區中穩居前三強。新區獲批四年來,海洋經濟生產總值由491億元增長到1019億元,年均增長20%,海洋經濟總量實現翻倍增長,海洋生產總值佔生產總值比重由21.8%增長到31.7%,年均提升2.5個百分點。海洋經濟增速居上海浦東、天津濱海等各新區首位。2017年,新區海洋生產總值佔全國、山東省和青島市的比重分別達到1.2%、7%和3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