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17世紀的俄國,只有一個靠近北冰洋的出海口,每年封凍九個月

15和16世紀在俄國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佔有重要地位。在此期間,羅斯各公國徹底終結了蒙古人對其兩百餘年的統治,並以莫斯科公國為核心,奠定了中央集權的統一國家的基礎。然而到了17世紀,俄國卻被持續的危機籠罩著,國內是政局動盪不安,國外則是強鄰環視,即瑞典王國和波蘭立陶宛王國對其的不斷擠壓和蠶食。

17世紀的瑞典乃波羅的海名副其實的霸主。其稱雄的資本除了穩定的君主專制制度外,還離不開一代梟雄古斯塔夫·阿道爾夫的強勢改革。古斯塔夫1611年登上王位,在位期間,其藉助國際資本開採瑞典豐富的銅、鐵礦藏,而後以金屬開採為基礎發展出堅實的軍火工業。其還改實物稅為貨幣稅,並強迫貴族交納新稅款。這些舉措使瑞典軍隊有了充沛的經濟供給,而古斯塔夫隨後的軍事改革則使瑞典軍隊鍛造出了鐵一般的紀律和意志。其實行義務徵兵制度,注重士兵實戰訓練,並採用新式武器,充分發揮火炮的作用。而正是有了這支所向披靡,屢戰屢勝的軍隊,瑞典迅速躍升為北歐一流的軍事強國。面對如此強鄰,當時的沙俄連生存都成問題,更何況在其家門口虎視眈眈除了瑞典之外,還有1569年誕生的波蘭立陶宛王國。

圖說17世紀的俄國,只有一個靠近北冰洋的出海口,每年封凍九個月

沙俄在16世紀時主要推行以陸地蠶食逐步擴張領土的政策,其雖然接連征服了喀山汗國、阿斯特拉罕汗國和諾蓋汗國,將整個伏爾加河流域和烏拉爾山以西地區盡數收入了囊中,但是隨著伊凡四世的離世,沙皇俄國迅速捲入了宮廷亂鬥、農民起義和外國武裝干涉的漩渦。其中波蘭立陶宛王國利用沙俄留裡克王朝絕嗣的契機,通過扶植代理人和傀儡的方式大舉東進。而在此民族存亡之際,沙俄皇族卻與瑞典結盟,希望瑞典派兵救援,這無異於引狼入室。結果沙俄大片土地被波蘭和瑞典佔據,莫斯科亦遭陷落,要不是人民群眾和愛國貴族的挺身而出,俄國難免被瓜分的命運。俄國雖然成功抵抗住了外國侵略的勢頭,並推選米哈伊爾·羅曼諾夫為國家首腦,開創了羅曼諾夫王朝,但是其卻將卡累利阿地區割讓給了瑞典,將斯摩稜斯克等第聶伯河以東地區丟給了波蘭立陶宛王國。這樣,沙俄失去了全部波羅的海出海口,僅剩下了一個可以與西歐通商的港口——北冰洋的阿爾漢格爾斯克。

圖說17世紀的俄國,只有一個靠近北冰洋的出海口,每年封凍九個月

阿爾漢格爾斯克是伊凡四世在1584年所建,在沙俄又回到了地理相對閉塞的17世紀,其肩負著沙皇俄國以海路溝通西歐的重任。當時資本主義性質的手工工場開始在歐洲各國萌生,其中1632年荷蘭人在圖拉開辦的鐵工場使沙俄步入了手工工場行列。隨著工商業發展,全國性的市場開始形成,跨地區和跨國別的貿易逐步增多,俄國的糧食、皮毛、皮革等貨物,利用伏爾加河等密佈的河網,雲集到當時唯一的出海港口阿爾漢格爾斯克後再出口到西歐各國。

然而在歐洲多數國家看來,當時的沙俄仍是經濟低下和愚昧無知的落後地區。自給自足的莊園經濟仍占主導地位,依靠農奴勞動又使生產力徘徊不前,所以到了17世紀末的時候,在廣袤的俄國土地上只有三十個手工工場,由阿爾漢格爾斯克出口的商品總值每年也僅僅有一百萬盧布左右。而經濟的落後反映在政治文化方面則是大多數貴族未受過系統教育,全國識字率非常低,這使得因循守舊的保守思想十分濃厚。俄國的落後除了根深蒂固的農奴制度,以及王公貴族壟斷商品貿易之外,與溝通不暢的出海通道也有莫大關係。阿爾漢格爾斯克因為位於北冰洋沿岸,一年中有九個月的時間是處於封凍狀態的,而且從這裡駛往西歐要比經過波羅的海的路程長一倍。所以俄國在17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是望洋興嘆的,所以彼得大帝終其一生都以爭奪出海口為目標,所以當沙俄在1721年打敗瑞典,獲得了夢寐以求的“通往西方的窗口”的時候,參政院授予了彼得一世皇帝稱號,並將莫斯科國改為了俄羅斯帝國。俄國終於從偏遠地區的一個經濟落後的窮國一躍成為了實力雄厚的歐洲強國。

圖說17世紀的俄國,只有一個靠近北冰洋的出海口,每年封凍九個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