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攻蘇聯時希特勒爲何不預備棉衣?

雲美人


你好我是迷彩派,這個問題有我來回答。

關於希特勒為啥不給德軍發放棉衣的原因其實有很多方面,但主要原因總的來說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為了防止蘇聯方面事先得到消息,並且達到突然襲擊的效果。在當時的蘇聯人看來,德軍想要進攻蘇聯就必須預備大量過冬的棉衣,並且還要準備車輛在冬季使用的潤滑油。但是蘇聯的情報部門發現當時的德軍並沒有準備這些,所以也就認定德國不會進攻蘇聯。而德國人制訂的巴巴羅薩計劃,其核心就是不宣而戰、突然襲擊,所以他們也不打算讓蘇聯察覺出這樣的情況。而且希特勒原本希望德軍的機械化部隊依靠閃電戰,在在寒冷的冬季到來之前一舉拿下莫斯科,然後迫使蘇聯投降。

第二、希特勒過分的相信了自己的機械化部隊的實力。當時德軍裝甲部隊的閃擊戰可謂是世界文明,但是意料不到的是8月份德軍的進攻趕上了蘇聯地區的雨季。當時蘇聯地區很多地方都是泥沼,所以許多德軍的坦克和裝甲車輛陷在了爛泥中動彈不得,遲緩了進攻鋒芒。而隨著戰線的逐步推進,蘇聯的抵抗也越來越激烈。這也就使得德軍的進攻,被拖進了蘇聯極度寒冷的冬天。

第三,由於德軍裝甲部隊進攻太快,導致自身補給線拉長。都知道蘇聯擁有廣闊的國土,隨著德軍進攻時間的推移其補給線也就越來越長。而當時德軍機械化程度高的都是坦克裝甲部隊,但他們大部分的後勤運輸依舊要靠著騾馬來運輸。而騾馬運輸的效率遠遠比不上車輛,加上在德軍佔領區大量游擊隊對其供給線進行襲擊,所以在寒冷的冬季希特勒無法給當時德軍送上大量的棉衣。


迷彩派軍事


人人都知道進攻蘇聯,那就必須準備棉衣。蘇聯人就是這麼想的,在他們看來,德軍入侵蘇聯的話,首先要預備大量過冬棉衣,其次要更換冬季適用的潤滑油,前者是對人的,後者是對機器的。但結果,蘇聯情報部門發現,德軍既沒有準備棉衣,也沒有更換潤滑油——既然如此,德軍就不可能入侵蘇聯!但實際上德國確實在謀劃入侵蘇聯,他們原定發動戰爭的時間是在1941年的4月,這樣在冬季之前就能攻克莫斯科,而攻克莫斯科之後,德國人認為,戰爭就結束了!

為什麼德國人會有這樣的邏輯呢?中國人覺得難以理解,可歐洲就是這樣一種情況。譬如你打下巴黎,法國真就投降了。打下華沙,波蘭也完了。打下柏林,德國也完了。如果你打下倫敦,英國也完了。當然會有流亡組織存在,會有游擊隊,但對於大部隊而言,攻下敵國首都,確實就意味著大規模戰爭結束。

事實上中國也是如此,英法聯軍入侵大清國,打下北京城,你皇帝不就屈服了嗎?八國聯軍入侵大清國,也是打下北京城,你皇帝不就又屈服了嗎?

所以德國人制訂的巴巴羅薩計劃,核心就是不宣而戰、突然襲擊,在寒冷的冬季到來之前,一舉拿下莫斯科,然後老俄認輸,戰爭結束。

這樣的戰爭計劃,顯然不需要什麼冬衣!但希特勒沒想到的是,連出漏子!第一是盟友墨索里尼搞事情,老墨入侵北非和希臘。結果30多萬意大利軍隊打不過2萬多北非英軍。在希臘,意軍甚至被希英聯軍趕進了阿爾巴尼亞。所以最終,老墨只能向老希救援。老希又不能不管,代價便是暫時終止巴巴羅薩計劃,派遣隆美爾率北非軍團前往非洲,將非洲戰局穩定下來。

於是,進攻蘇聯的時間便拖到了6月下旬。不過老希還是很有把握,蘇聯人那麼齪,你們提高點效率不就可以搞定了嗎?

但這時又出了第二個問題,8月,蘇聯的雨季來了!大家都知道德軍閃電戰主要依賴的就是速度,現在大雨滂沱,一堆泥沼,還談什麼速度?結果,因為意大利這件事耽擱了倆月的德軍,又被大雨泥沼拖了些時日,待到發動莫斯科會戰之際,已經是這一年的9月30日,雖然第一階段仍殲滅蘇軍60萬,但蘇軍後續部隊已然到來,更重要的是冬季來臨,沒有冬衣的德軍只能大量凍死凍傷,油料的不足更讓坦克熄火。12月6日,蘇聯發起反擊,德軍損失了50多萬人和大量的技術裝備,“三個月滅亡蘇聯”的計劃徹底泡影,這就是希特勒自以為是的結果。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一九四一年德國突襲蘇聯時正值六月炎熱盛夏。加之德軍勢如破竹所向披靡,將毫無防備的蘇軍打的暈頭轉向一潰千里,從而使希特勒信心滿滿的認為:完全可以在冬季到來之前拿下莫斯科結束戰爭。希特勒偏執的主觀意願自然不會使其想到:萬一在冬季來臨之前還拿不下莫斯科怎麼辦?所以,希特勒太過於偏執自信,從而不懂得未雨綢繆,提早準備冬季防寒服也就不難理解了。

蘇德基輔會戰

一九四一年七月七日至九月二十六日,歷時兩個多月的蘇德基輔會戰結束。蘇軍西南方面軍第五、第二十一、第三十七、第二十六集團軍大部,第四十、第三十八集團軍一部被德軍殲滅。除布瓊尼、鐵木辛哥、赫魯曉夫等方面軍領導人僥倖逃離基輔外,西南方面軍官兵計六十六萬五千餘人被俘。

進攻莫斯科的‘’第三十五號訓令‘’

一九四一年九月六日,希特勒發佈了代號為‘’颱風‘’行動的進攻莫斯科的第三十五號作戰訓令。由於蘇聯靠近北極圈地域,故而秋冬交替來得較早。進入九月中下旬即是冷雨霏霏的時節,再加上蘇聯廣袤的西部基本上都是沼澤和森林,道路往往為土路:遇到降雨即一片泥濘。德軍雖然取得了基輔會戰的勝利,但其機械摩托化部隊在向莫斯科艱難跋涉的泥濘道路上領教了什麼是舉步維艱。




希特勒的‘’颱風‘’行動徹底破產

一九四一年十月二日,德軍費多爾-馮-博克元帥麾下的中央集團軍群終於來到了莫斯科城下。朱可夫利用德軍打基輔的兩個多月寶貴時間,加固了莫斯科的三道外圍防線,所以在德軍進攻莫斯科時,這三道防線起到了遲滯德軍進攻莫斯科的作用。一九四一年十月六日,莫斯科降下了入冬後的第一場雪,氣溫突然驟降至零下二十多度。沒有配發防寒服的德軍官兵只得裹著長大衣瑟瑟發:希特勒的偏執使其力排眾議而打下了基輔,但也使其妄圖佔領莫斯科的‘’颱風‘’行動徹底破產


Mrttlzz99


古德里安在其著作《閃擊英雄》中回憶道,1941年10月6日夜,蘇聯境內下了第一場雪,11月12日溫度達到零下15度,13日到達零下22度。在這種情況下裝甲車輛的燃油結冰,潤滑油變得十分粘稠,光學儀器結霜無法使用,坦克發動前必須加熱一段時間,大量坦克無法參加戰鬥,使得其裝甲集群戰鬥力大大降低,更不用說德軍士兵了,更是在嚴寒條件下艱苦戰鬥,士氣開始低落。古德里安在日記中寫道:“這一年,我們都沒有看到冬裝的影子”。人們普遍認為:希特勒認為在冬天來臨之前就可以滅亡蘇聯,所以根本就沒有準備冬裝,但是細細想想這個結論,就會發現確實有點可笑。

首先我們提幾個問題,剛開始德國認為冬季來臨之前就可以結束對蘇聯的戰爭,但是因為意大利軍隊在巴爾幹的失敗,導致德國不得不派兵增援,從而使得“巴巴羅薩計劃”發起時間推遲了兩個月,難道希特勒就沒有想到東線戰爭不得不面臨冬天這一情況嗎?這是第一個問題。德國閃擊波蘭,六個星期滅亡法國,除英國外,歐洲大部分地區都在德國及其盟友的統治之下,波蘭和法國等重要產棉糧地區,同時擁有完善的工業體系,難道就沒有能力製作棉衣?這是第二個問題。古德里安等德軍將領不斷向陸軍總部發報要求配發棉衣,甚至當面向希特勒提出這個問題,難道希特勒會視而不見?這是第三個問題。而事實上德軍早就意識到冬裝這個問題,也做了充足的準備,但是為什麼,還是有那麼多德軍士兵凍死呢?

其實問題出在了運輸上。由於蘇聯的公路、橋樑、鐵路在戰爭中遭到了嚴重破壞,同時蘇聯的鐵路與德國的鐵路體制並不相同,德國的火車無法直接在蘇聯的鐵路上行駛,改造後,又因為不適應寒冷的天氣,經常無法使用。不斷的降雪使得道路變得更加泥濘,車輛無法行駛,只能通過騾馬運輸。惡劣的天氣也使得空運量大大減少,而德軍閃電戰推進速度過快,後勤補給線太長。最終的結果就是重蹈了拿破崙的覆轍,大量物資堆積在波蘭無法及時補給前線,直到1月份,德軍才補給到冬裝。

其次就是陸軍總部想盡快在冬季來臨前結束戰爭,把有限的運力用來運輸重武器、油料、燃料,不想讓 冬裝擠佔有限的運力。同時也欺騙希特勒,讓其認為前線德軍士兵有冬裝過冬,直到古德里安捅破這件事情,希特勒才知道,但是為時已晚,酷寒已經使得德軍嚴重減員,無力向莫斯科再前進一步。


z76257


其實二戰時期德國進攻蘇聯失利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低估了蘇聯的寒冷。從而導致的後勤供給以及非戰鬥減員以及武器非戰鬥損傷。

二戰時期蘇德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主要戰場之一,也是二戰中規模最大,戰況最激烈,傷亡最慘重的戰場。1941年6月22日,德國違反了之前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進攻蘇聯,代號“巴巴羅薩”行動。蘇德戰爭全面爆發。


而在蘇聯戰場上基本蘇聯方面屬於節節敗退,面對德國強大的閃電戰蘇聯只能算得上是被動防禦。 而知道寒冷的到來也就是德國好日子到頭的時期。德國人在二戰時期可以說是有一種潔癖,作出的武器,大到坦克,小到槍械。做工都非常精細,甚至精細的程度都可以達到藝術品的高度。而正是因為德國武器的精細在蘇聯的冬季抵抗力極低,出現了很多故障。而且在士兵禦寒方面,德國也沒用做到位。直到經歷了蘇聯的冬天,才知道德國的冬天和蘇聯的冬天根本不是一個級別的。雖然準備了棉衣但是在禦寒保暖這塊還是存在很大問題。


而且由於德國戰場的擴大,德國的物資以及運輸方面都存在極大的問題。基本上當時在蘇聯德國第六集團軍每天都面臨著非戰鬥減員。就是因為物資的匱乏以及天氣的寒冷。其實這也是一環套一環。

因為氣候過於寒冷需要補充棉衣,而補充棉衣需要後勤系統來保障,而德國大規模的作戰導致後勤系統運力嚴重不足,而後勤運輸系統的不足導致蘇聯境內的德軍缺乏物資棉衣。之後因為寒冷導致非戰鬥減員,武器出現故障等等。




小小小百科全書


嚴寒是蘇聯最好的防禦。100多年前拿破崙就吃過大虧,那麼強大的德國為何沒有預備棉衣,最終再次被蘇聯的嚴寒打敗呢?

一、因為意大利。嗯?關意呆利什麼事?二戰初期,德國所向披靡。墨索里尼為了擴大地盤,開始進攻希臘,從1940年秋到1941年春,90萬意大利軍隊竟被希臘趕回家,墨索里尼只好向希特勒求援。為了救援墨索里尼,希特勒不得不出動40萬人。雖然最終在1941年4月底攻佔了希臘,但卻將希特勒進攻蘇聯的時間推遲了兩個月。事實證明,這推遲的兩個月是非常關鍵的。


二、希特勒太過自信。二戰之初,德國所向披靡。而蘇聯卻在蘇芬戰爭中表現糟糕,加之大清洗帶來的惡果,使蘇聯的戰鬥力受到極大削弱。1941年6月蘇德開戰之處,德國利用閃電戰進展迅速,攻佔了蘇聯廣袤的領土。

希特勒包括底下的將領都樂觀地認為,蘇聯人士氣低落,不堪一擊,武器落後,其戰爭後勁不足,不到冬天就可以擊敗蘇聯,所以並沒有提前預備大量的棉衣。


三、如果希特勒要準備充足的棉衣,那他需要提前採購大量的棉花,這勢必回暴露作戰意圖,讓蘇聯人做好應對準備。就算準備好了,漫長的補給線是也個很大的問題。

四、其實嚴冬並不是擊敗希特勒的主因。蘇聯廣袤的領土、眾多的人口、豐富的資源、巨大的戰爭潛力、抗擊侵略的頑強意志,這都是希特勒始料未及的,其失敗是必然的。


石頭說歷史


這首先是因為希特勒對自身實力的過於自信,以致於他堅信德軍的閃電戰足以在冬季到來前徹底消滅蘇聯的有生力量。不過這並不是導致問題的全部原因所在——畢竟無論希特勒如何自信自負,未雨綢繆有備無患的道理總歸還是知道的,更何況在此之前已有拿破崙遠征俄國的前車之鑑。事實上德軍並非完全沒為進攻蘇聯的東線部隊預備棉衣,而是他們根本無法為進攻蘇聯的東線部隊提供足夠的棉衣。

事實上蘇德戰爭是一場典型的人海戰術戰爭——儘管德軍在武器裝備、士兵訓練、軍工生產技術各方面都處於相對領先的地位,但在人力資源方面卻是遠遠不及蘇聯。有人可能覺得:現代化戰爭又不是赤身肉搏,人多勢眾也幹不過船堅炮利啊?問題在於:蘇聯的人海戰術不僅僅只是簡單的憑藉人數優勢而發起白刃衝鋒,實際上儘管德軍的虎式坦克、豹式坦克在性能上優越於蘇軍,但每打壞一輛就少一輛;反觀蘇聯方面每報廢一輛坦克,後方就會源源不斷生產出近十輛來彌補戰損。進攻蘇聯的東線德軍在棉衣問題上也遭遇了人力不足的問題:德國的人口本就不多,在戰爭狀態下大量壯勞力應徵入伍,這導致德國的後方生產出現勞動力不足的現象,這恰恰是現代化戰爭最弔詭的地方——戰爭規模越大越需要足夠的兵源,然而大量人口的應徵入伍又會削弱後方的生產從而影響到部隊的後勤供給。對德國這種資源並不充沛、人口也不多(至少相對於對手蘇聯是這樣的)的國家要生產出足夠應付蘇德戰爭如此大規模戰爭所需的棉衣本身就是一個艱難的任務,如果要完成這一任務就需要充足的勞動力,而這意味著對前線兵力的削弱,同樣會使自己處於不利局面。

即使德國生產出了足夠的棉衣應對蘇德戰爭,如何把這些棉衣運給前線德軍也會成為困擾德國高層的難題:蘇聯的疆域實在過於廣袤,遙遠的地緣距離對德軍的後勤補給製造了大麻煩。更嚴峻的是蘇聯的鐵路、公路系統都和西歐差異巨大,德軍一進入蘇聯就出現水土不服的現象,有的德軍士兵甚至連敵人的面都沒見到就在行軍過程中迷失方向。要越過漫長的戰線把棉衣輸送給前線士兵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況這一路之上還必須應對蘇軍游擊隊隨時可能發動的襲擊。

最後如果德國要生產足以維持蘇德戰爭的棉衣,那麼勢必在戰前大規模採購棉花。蘇聯的情報部門又不是瞎子、聾子、傻子,如此大的動作能瞞過蘇聯情報部門的偵查嗎?如此一來希特勒還能實現巴巴羅薩計劃的突然性嗎?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要說納粹在蘇聯冬季失敗而蘇聯贏得了這場命運決戰的勝利,我國三國時期的赤壁之戰有相似之處,不同之處是蘇軍是靠後退拉長戰線把納粹軍隊拖垮在雨季攻勢裡的。

對於朱可夫屢屢後撤,蘇聯高層要求撤換之聲不絕於耳,斯大林力排眾議堅定支持朱元帥的戰略戰役部署。

納粹被自己閃電戰的勝利衝昏了頭腦,在埃菲爾鐵塔前誇下海口三五個月就拿下莫斯科,莫斯科是佔領了,可是蘇軍後方源源不斷的部隊還在堅持戰鬥,加之隨後而來的冬季使德軍坦克燃油結冰,道路泥濘車輛無法通過。棉衣沒有準備,大衣上的鋁扣一夜之間凍成粉末,凍死凍傷不計其數。將納粹軍隊徹底埋葬在蘇聯的冬季裡!

有人說這些都是希特勒考慮不周造成的,其實主要是由於當時的指揮官考慮不周,他認為這些都是小事根本沒有向上級彙報。可以說納粹以為佔領莫斯科紅場就算勝利了,根本就沒有準備這麼多棉衣。根本沒想到蘇聯冬季嚴寒的可怕,根本沒想到與北極熊斗的下場!


黃蜂二師兄


就是因為在西線戰場的閃電戰,讓德國嚐到了甜頭,因此在對蘇聯發動戰爭時,希特勒希望通過短時間擊敗蘇聯,而進攻的時間是夏天,希特勒的想法是最遲聖誕節之前結束對蘇聯的戰爭。

其實,德國之所以這麼猖狂,是有資本的,要知道德國在西線作戰,攻打號稱歐洲最強陸軍的法國,只用了39天,27天內征服了波蘭,1天內征服丹麥,23天內征服挪威,5天內征服荷蘭,18天內征服比利時。

而在德國與蘇聯前期的戰鬥,由於蘇聯沒有準備,打了蘇聯一個措手不及,剛開始的勝利,讓希特勒以為冬季來臨之前,一定能結束戰鬥。

就像,現在夏天的時候經常有一些路虎啊什麼的好車,我們海邊幹潮時的沙灘上奔跑,有的時候一不小心就陷進去沙子裡了,直到海水漲潮,這個車子都出不來了。我們當地人戲稱:曾經它也是個王者,只是後來漲潮了!

我感覺對於德國的裝甲部隊來說,曾經它也是個王者,只不過冬天來了,打不著火了!

相對於德國的士兵在蘇聯沒有棉衣這件事,德國引以為豪的坦克部隊由於寒冷打不著火也是令人頭疼的問題。

所以,我始終認為不是蘇聯打敗了德國,而是冬天打敗了德國!


史論縱橫


準確的說是德軍冬裝儲備嚴重不足,並不是德軍都沒棉衣。為了進攻蘇聯,德軍現有的兵力是不夠的,況且在已經佔領的地方還要留兵駐守,要進攻蘇聯的德軍至少需要再擴軍100萬人,應該是沒有為這100萬官兵準備冬裝。希特勒錯誤的以為蘇聯還是幾十年前那個脆弱不堪一擊的沙俄,吹噓蘇聯只是一棟破房子,在門上踹幾腳整個房子就坍塌了。當時的蘇軍也確實是問題弱點一大堆,又缺乏充分的動員和準備,開戰之後運轉效率非常低下,損失慘重的連德軍都有點兒不敢相信自己的“輝煌戰果”。希特勒認為三個月或者冬季到來之前可以徹底擊垮蘇聯,沒有必要再去為冬裝儲備操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