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勇:我国所需超三成关键材料需进口

干勇:我国所需超三成关键材料需进口

“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没有核心技术就是在别人的地基上盖房子,再大也不堪一击。”昨天,在第五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高峰论坛上,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院士干勇指出,目前我国国民经济需求的130种关键材料中,约32%国内完全空白。

中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2010年为0.65万亿元,2016年增至2.65万亿元,年均增速超过25%,远超世界平均增速。干勇院士指出,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体发展慢,仍处于跟踪模仿和产业化培育的初期阶段。

工信部对我国30余家大型骨干企业展开新材料需求调研。结果显示,国民经济需求的130种关键材料中,约32%国内完全空白;约54%国内虽然能生产,但性能稳定性较差;只有14%左右可以完全自给。以新型信息技术产业为例,2017年我国集成电路进口额2601亿美元,核心芯片大量依赖进口,中低端芯片对外依存度为80%,高端芯片对外依存度超过90%。“装备制造业的芯片,相当于人的心脏,心脏不强,体重再大也不算强。之前的‘中兴通讯事件’暴露了我国在芯片核心技术上受制于人的尴尬局面——整体工艺技术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1.5到2代。”干勇院士说。

干勇院士认为,中国真正成为制造业强国,需要构造创新体系十大系统能力,分别是统筹策划能力、组织保证能力、资源利用能力、战略运作能力、综合素质能力、机制导向能力、创新文化渗透能力、技术标准战略实施能力、研发条件保障能力、技术成果转化与固化能力等。只有其统筹协调,进一步健全新材料产业体系,突破关键材料,才能提升新材料制成保障能力,实现中国制造历史跨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