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這個,真解氣!

人民日報:全世界把看病當買賣的只有中國 。

世界上很多東西都可以交易,唯獨生命除外。在我國,醫患關係已經異化為消費關係。如果把看病當成商業交易,是對生命的褻瀆。

近年來,我國醫患關係日趨緊張,醫患暴力衝突呈井噴式爆發,醫生執業環境持續惡化。很多人整日提心吊膽,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當一位又一位的醫生相繼被害,所有醫務人員的心都在流血。在英國牛津的一所醫院裡,筆者看到過一張標題為“零容忍”的告示:“我們希望員工感到價值和尊嚴。即便是在最艱難的時刻,他們仍會為你盡最大努力。所以,請用體面的方式對待他們。我們不希望員工遭受任何形式的語言侮辱、威脅和襲擊。”這種對暴力行為零容忍的態度,反映了英國對醫務人員的尊重和愛護。

其實,考量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只需要看兩點:第一看他們如何對待婦女和兒童,第二看他們如何對待教師和醫生。教師和醫生都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教師是靈魂的工程師,醫生是生命的保護神。如果教師和醫生都沒有尊嚴,這個國家就算不上一個文明國家。

眼下,我國醫患暴力衝突頻發,很大程度上源於醫患關係的異化。在醫院裡,常常聽到患者這樣對醫生說:“花多少錢都行,只要能把病治好了”、“我們可是花了錢的,如果孩子有個三長兩短,我跟你沒完”。這一方面反映出,醫患關係已經異化為消費關係。很多患者認為,到醫院花錢看病,屬於消費行為。患者就是消費者,醫生治不好病,必須賠錢償命。這樣的觀點看似有道理,其實很荒唐。因為世界上很多東西都可以交易,唯獨生命除外。花錢可以買來任何商品,但買不來生命和健康。如果把看病當成商業交易,是對生命的褻瀆。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講,虛高、模糊的醫療費用,致使老百姓一生積蓄,瞬間化為烏有,甚者到處借債,這不也是對生命的褻瀆嗎?比如:藥品漲價幾十倍,上百倍,器具留在患者的肚子裡,左腿需要手術,結果右腿被動了刀子,手術做一半要紅包……,凡此種種,又能算是對生命的尊重嗎?

美國醫生特魯多的墓碑上有一句名言:“有時是治癒,常常是安慰,總是去幫助”。這說明,醫學的最大價值不是治癒疾病,而是安慰和幫助病人。醫學不是技術的產物,而是情感的產物;行醫不是一種交易,而是一種使命。因此,只有讓醫學走出商業交易和技術崇拜的誤區,醫患關係才能迴歸本位。醫生被稱為“上天賜給人類的禮物”。一個不懂得尊重並感恩醫生勞動的患者,是不會懂得生命的尊嚴和價值的。醫患之間,彼此尊重,才是我們應有的品質。

但願醫患雙方彼此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