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丰爲什麼沒有去找過郭襄?

侯崇飛


當年,少室山上,覺遠大師以一對鐵桶挑起郭襄、張君寶二人遠走,逃避少林僧人的追捕。覺遠跑了一天,油盡燈枯,口誦《九陽神功》而終。

張君寶與郭襄將覺遠大師的遺體焚化,就此別過。臨別之時,郭襄將自己的一隻金絲鐲兒贈與張君寶,讓他去襄陽投奔自己的父母,以逃避少林寺僧眾的追捕。

郭襄叮囑道:“我姊姊脾氣大些,一個不對,說話便不給人留臉面,但你只須順著她些兒,也就是了。

張君寶孤身一人,悽悽惶惶,向湖北走去,來到武當山下,張君寶竟改變了主意,沒有去襄陽投奔郭靖,而是入武當山修習覺遠所授九陽神功,日後竟成為一代宗師張三丰。

那麼張君寶為什麼沒有去襄陽投奔郭靖,後來也沒有去找過郭襄呢?

原來,在武當山下,張君寶遇到一對少年夫妻,妻子不住地責備丈夫:“你一個男子漢大丈夫,不能自立門戶,卻去依傍姐姐和姐夫,沒來由的自己討這場羞辱。……偏是你全身沒根硬骨頭,當真枉為生於世間了。”

於是張君寶領悟到,自己去了襄陽,便是寄人籬下,就要忍受郭芙的羞辱,低聲下氣,委曲求全。張君寶雖然年少,但是也有幾分傲氣,不然也不會以一己之力創下武當派,他當然不願意去襄陽受氣。

其實面對郭襄,張君寶是有一些自卑的。郭襄出身名門,父親是名滿天下的北俠郭靖,母親是前丐幫幫主,東邪之女,都是武林中數一數二的大佬。偏偏郭襄心心念唸的是神鵰大俠楊過,也是五絕之一。而張君寶孑然一身,武功低微,他有什麼勇氣去追求郭襄呢?

偏偏郭襄對張君寶完全是友情,她心裡只有楊過一人。看郭襄臨別時叮囑張君寶的種種話語,雖然關懷備至,但是卻感受不到一絲男女之情。郭襄是個深情之人,她既認定了楊過,便很難移情別戀,不然她也不會走遍大江南北尋找神鵰大俠了。

而張君寶對於郭襄,也只是淡淡的喜歡,借用一句歌詞就是“友達以上,戀人未滿”。張君寶自小在少林寺長大,沒接觸過女性,對於認識的唯一一個女生郭襄產生一些依戀,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是他不可能不顧一切地去追求郭襄。

於是張君寶入武當山習武,也許他想的是,等自己練成絕世武功,再去找郭襄。

不料世事多變,轉眼便是滄海桑田。襄陽城破,郭襄出家,兩人徹底有緣無分,天各一方。

郭襄心中一直念著大哥哥楊過,因此給徒弟取法號“風陵”,紀念風陵渡口初相遇。

而張三丰心中也一直有一個郭襄,因此他將郭襄所贈鐵羅漢一直帶在身邊。書中寫道:

張三丰從身邊摸出一對鐵鑄的羅漢來,交給俞岱巖道:“……這對鐵羅漢是百年前郭襄郭女俠贈送於我。你日後送還少林傳人。就盼從這對鐵羅漢身上,留傳少林派的一項絕藝!”

他將鐵羅漢收藏了百年,足見他對郭襄的情誼。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士常齋”,回覆關鍵詞“金庸”,閱讀更多有趣文章。


夢露居士


一、

郭襄一直在找楊過,而張三丰沒有去找過郭襄。郭襄的找與張三丰的不找,其實都是同一種情感狀態。


郭襄找楊過,目的不在找到楊過,而在尋找楊過的過程中獲得慰藉。她知道就算找到楊過也是不能如何了的。(詳見這個問題下我的回答:「郭襄為什麼找不到楊過,楊過到底藏在哪裡?」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505904989670473988/)


郭襄曾想過:

「我便是找到了他,那又怎地?還不是重添相思,徒增煩惱?」

對張三丰而言,其實也是一樣的。張三丰就算找到郭襄又能如何?還不是徒增煩惱?郭襄走遍天下,重訪當年楊過走過的地方,在這當中獲得某種慰藉。張三丰雖然沒有去找郭襄,卻也把郭襄送給他的鐵羅漢一直珍藏在身邊。

二、

其實我覺得張三丰對郭襄並沒有那麼多的男女之情,而是一種比男女之情更淡,但更幽遠而不可忘懷的念想。


華山之巔,是郭襄與楊過分別之處,也是郭襄與張君寶相遇之處。當郭襄給張君寶包紮傷口的時候,就註定張君寶不會忘記郭襄了。


這其實是一種少年的情節,正如周芷若給少年張無忌餵飯、用手帕給他擦眼淚後,張無忌就無法忘懷周芷若一樣。那時沒有什麼情慾,也不懂得感情。只是對一種美好女子的親近和懷想。


三年後,郭襄上少林再遇張君寶時,張君寶是很開心的,那時他已經十六歲了。郭襄要離開時,張君寶也是不捨的。書中言:

「張君寶頗為依依不捨,卻又沒甚麼話好說。」

「依依不捨,卻又沒什麼話好說」,真是描述精絕。依依不捨,是確實的。可又有什麼話好說呢?實際上他跟郭襄都不算太熟,能說些什麼呢?那些心中隱約的情愫,是沒有合適的表達方式的。於是只好默默的看著郭襄走。


郭襄臨走時塞在張君寶手裡的鐵羅漢,一定讓張君寶開心好久。然而也只能僅此而已了。他會永遠記得少年時遇見的那個美好的女子。不是男女情感的相思,而是一種淡淡的,略帶些惆悵的念想。

三、

後來覺遠圓寂,郭襄也要離開,張君寶也不能再回少林寺。張君寶說:

「郭姑娘,你到哪裡去?我又到哪裡去?」

天地茫茫,沒有張君寶容身之處了。這是少年人初經變故時會有的驚慌無措。郭襄讓他去襄陽投奔郭靖,張君寶也聽從了,這畢竟也是個去處。然而快到襄陽的時候,張君寶的人生髮生了一個大轉折,他沒有去襄陽。

「這對鄉下夫婦尚能發奮圖強,我張君寶何必寄人籬下,瞧人眼色。」

張君寶不再驚慌無措,聽從郭襄的囑咐去投奔郭靖,而是自己去直麵人生困頓,開闢自己的人生道路。經此一番歷練蛻變,張君寶變成了張三丰,他變得更從容,更開闊。


郭襄依然是張三丰無法忘懷的人,但他卻不會像未經世事的少年人那樣,去瘋狂的追求郭襄。他接受無法改變的結果。他接受他與郭襄不可能有進一步的故事,也接受他無法忘懷郭襄。他從容的接受這一切。


張三丰明白,這種情愫無法磨滅,那是珍貴的,但卻不再是他生命的全部。尋找郭襄對他而言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但他依舊會把郭襄送他的鐵羅漢珍藏,把當年那個明媚的少女珍藏。這些不再佔據他生命的全部,但卻也不會從他生命中消失,一切都存放在他心底,時常想起,不會忘記。


在《倚天屠龍記》舊版中,周芷若出家為尼,讓張無忌做峨眉掌門,交給張無忌郭襄手書峨眉秘籍。書中言:

「張三丰瞧著郭襄的遺書,眼前似乎又看到了那個明慧瀟灑的少女,可是,那是一百年前的事了。」

孫虛白


金老的武俠小說,絕大部分都以圓滿收尾。然而,卻唯獨將遺憾留給了張三丰與郭襄。

有人說,一見楊過誤終生;我說,一遇郭襄誤百年。

這世間,有一種愛情叫做張三丰與郭襄。愛而不得,忘卻不能,是為長相思。

郭襄,出生名門世家,外公是名震天下的東邪黃藥師,父親是名滿江湖的北俠郭靖,母親是名傾當時的奇女子黃蓉。

她,再不濟,也會是一代名門閨秀,將來,找個門當戶對的少俠或公子哥嫁了,足以安穩幸福的度過餘生。

但餘生很長,滿是驚奇。



十六歲那年,容貌俊偉、灑脫不羈、至情至性的大哥哥神鵰俠楊過路過她的世界,從此,攪動了她甜蜜的憂愁。

那年的楊過,已然是一個三十五歲的大叔了。

大叔積讚了年齡紅利,集閱歷、才華、資源於一身,可以說是應有盡有。

此時的楊過正處在一個男人的巔峰期,滿足了一個少女對於靈魂伴侶的所有想象。

十六歲那年的煙花太美,燃盡了此後二十四載的年華。

那一年的張三丰(張君寶)才十三歲,是一個可憐巴巴的少林棄徒,除了一顆怯懦無依的心,別無所有。

她可憐他、同情他,把他當做小弟弟,送了他一套鐵羅漢做玩具。後來,又將金絲鐲送給他,讓他以此為憑,去投靠她遠在襄陽的父母。

望著她遠去的毛驢,他不捨,卻無可奈何。

從此別過,天涯茫茫。

以上,就是張三丰與郭襄的前塵往事。



後來,張三丰並沒有去襄陽城投靠郭靖黃蓉夫婦,因為他不願像武敦儒、武修文兄弟那樣,過一輩子寄人籬下、庸庸碌碌的生活 。

張三丰以神鵰大俠楊過作為人生目標,他獨自守在武當山,風餐露宿、歷盡艱難、苦研武學,希望有朝一日,能與神鵰大俠比肩。

他想,到那天,郭襄就會停止追尋了吧!

他不曾想,這世間只有一個神鵰大俠,神鵰俠是她少女的夢想,當她停止尋索的時候,說明她已不再年輕了吧!

春夏秋冬,歲月無痕。

終南山古墓常閉,萬花坳花落無聲,絕情谷空山寂寂,風陵渡冷月冥冥。

24載年華空老,峨眉山那一夜,郭襄終於參透生命的奧義,於是,拋卻俗塵往事,削髮為尼,開創峨眉一派。

武當山松柏蒼翠,張三丰幾十年練功修道,亦看透命運的把戲,紮起三千煩惱絲,終開創武當一脈。

與此同時,當年因挑戰少林,與郭襄結緣的異域帥哥,崑崙三聖何足道,與張三丰一樣,藏著無限遺憾,與郭襄別過,再無消息。後來《倚天屠龍記》裡講,何足道創立了崑崙派。

少年弟子江湖老,白髮紅顏兩鬢白。

不論是楊過還是郭襄,也不論是張三丰還是何足道,他們都是有情有義的熱血兒女、江湖豪俠,他們都超脫了紅塵小愛的糾葛,實現了高層次的自我價值。



全真弟子尹志平,為情所困,在尋覓小龍女的小路上跌跌撞撞,最終走向萬劫不復的深淵,留得一世罵名。

武當掌門接班人宋青書,為愛痴狂,一路追尋著周芷若的影子,最終踏入溫柔的陷阱,毀了一世清名。

張三丰知道,他不是主角,在這場愛情追逐的遊戲裡,他只能是輸家。與其痛不欲生,不若裝作沒有發生。

是啊,道家高人莊周說得好: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你在你的峨眉,我在我的武當,一起送日落,一起迎朝陽,寂靜相喜,默然相望,豈不美哉!

當百年孤獨後的張三丰,在《倚天屠龍記》裡拿出郭襄送的鐵羅漢時,我們還是忍不住紅了眼眶。



風陵渡是郭襄的不可忘,鐵羅漢成張三丰的空惆悵。


南宮尋歡


答 | 獬執事

《神鵰俠侶》最後一幕沒有留給楊過與小龍女,而是眼見楊過與小龍女並肩下山的郭襄。《神鵰俠侶》洋洋幾十萬字,讀到這裡心要碎兩重,第一重是為楊過與小龍女而碎,第二重則是為郭襄而碎。書裡是這樣收尾的:

其時明月在天,清風吹葉,樹巔烏鴉呀啊而鳴,郭襄再也忍耐不住,淚珠奪眶而出。正是: “秋風清,秋風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不用說“一見楊過誤終生”之語了,此時的郭襄心裡的確在想“相思相見知何日”這個問題,只是楊過身側有小龍女,到底的 “相見爭如不見”。就在片刻之前,張三丰(那時還叫張君寶)與郭襄第一次相遇。或許是張君寶還不諳男女情事,又或許是彼時的郭襄也不過是一個“求不得”的小女孩,遠沒有那般魅力,張君寶並沒有對眼前這個“大姐姐”有更多的印象。書裡如此道來:

郭襄回頭過來,見張君寶頭上傷口兀自汨汨流血,於是從懷中取出手帕,替他包紮。張君寶好生感激,欲待出言道謝,卻見郭襄眼中淚光瑩瑩,心下大是奇怪,不知她為甚麼傷心,道謝的言辭竟此便說不出口。

在金庸的世界裡,一次包紮已經足夠點燃愛情的火花了,但張君定此時對郭襄顯然沒有任何超乎常情的感覺——直到《倚天屠龍記》的第一章,這種感覺才變得不一樣。在《倚天屠龍記》的開始,郭襄先是跟無色過了十招,“張君寶在旁看得出神”;而後郭襄要走,“張君寶臉上一紅”,“張君寶頗為依依不捨,卻又沒甚麼話好說”;最後郭襄要送他“鐵鑄羅漢”,“張君寶一怔,不敢伸手去接”,最終還是接了。

張君寶愛上郭襄,也就是這個時候——如果說之前那個郭襄還只是一個小姑娘,那此時的郭襄已經郭家有女初長成。郭襄出塵脫俗,名門之後,武功在她那個年紀已經頗為非凡,再加上游歷了江湖之後自有一股豪邁之氣,對張君寶這個未諳世事、剛剛開始步入青春期且沒有接觸過異性少林弟子來說,殺傷力近於正無窮。於是這一對“鐵鑄羅漢”就再也沒有離開張君寶。

而當張君寶遇到俞岱巖時,張君寶已經成了張三丰。張三丰是這麼說的:“這對鐵羅漢是百年前郭襄郭女俠贈送於我。你日後送還少林傳人。就盼從這對鐵羅漢身上,留傳少林派的一項絕藝!”

要說張三丰只是為“留傳少林派的一項絕藝”,顯然不止於此。但此刻的張三丰也已經武林泰斗,閱盡人間滄桑了。郭襄在張三丰心裡,更是一個象徵,一個回不去的印痕,一個雋永的座標。郭襄只屬於張君寶,而一旦張君寶變成了張三丰,郭襄也就成了“郭女俠”了。張君寶會去找郭襄,但張三丰不會去找郭女俠,因為時光啊,回不去了。

就如同那一對鐵羅漢啊,畢竟是後人的故事了。正如同張三丰瞧著郭襄的遺書時的感嘆:“可是,那是一百年前的事了。”


亞歐研究寮


張三丰和楊過都是金庸武俠小說中的人物,張三丰出自《倚天屠龍記》,楊過出自《神鵰俠侶》,倆人在金庸的筆下,是有過交集的。

楊過劇照

當時,張三丰叫張君寶,跟隨師父覺遠在修道,因為稍稍有學習過九陽神功的緣故,張三丰有較好的內力,當時張三丰只有十來歲。張三丰和師父覺遠在追偷盜經書的人,倆人在華山頂上碰見了楊過。歐陽鋒和洪七公去世之後,楊過將倆人埋葬在華山,碰巧楊過前來祭奠兩位長者。張三丰在追擊尹克西和瀟湘子的時候,發生了戰鬥,張三丰的武功自然不及倆人,這時,楊過便指點了張三丰幾招,加上張三丰的悟性,很快地學以致用將瀟湘子和尹克西制服了。後來,在楊過的介紹之下,張三丰也認識了黃藥師、郭靖、黃蓉等人。

後來,張三丰和楊過都沒有淵源了,張三丰和楊過倆人都是武學的集大成者,有極高的武學造詣,他們在武林中享有很高的聲譽,被世人所敬仰。楊過聰明機智,練了很多武功絕學,黯然銷魂掌掌都是楊過的經典武學之一;張三丰在太極方面有很高的建樹,比如太極劍、太極拳等等。

楊過指導張三丰抓敵時,張三丰年僅十歲,這是倆人的第一次見面,也是最後一次見面。楊過後來和小龍女歸隱古墓派,而張三丰根據畢生所學創立了武當派。在金庸作品中,倆人因為高強的武功,也收穫了很多武俠迷的追捧。

張三丰或許他至今還活著

張三丰事蹟在明代年間流傳的很廣,人們將他的故事說的神乎其神,明太祖朱元璋聽後,對張三丰有了極高的興趣,前後派遣侍衛去尋找張三丰的蹤跡。

張三丰劇照

朱元璋去世後,明成祖朱棣成為了明代的新任國君,朱棣上位不久,就派遣了大量人手在全國各地尋找張三丰,其中包括學士胡廣,胡廣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去尋找張三丰,但是都未找到。朱棣下令說;如果胡廣沒有找到張三丰,就將他處死。胡廣聽後,每天都在祈禱希望張三丰能現次真身,胡廣一面為尋找張三丰而神傷,另一方面懼憚明成祖的威力,於是便寫了封信派人呈給朱棣,信上說,自己見到了張三丰,但是張真人要去參加太上老君的壽宴,沒有時間前來。朱棣知道了,萬分開心,便給張三丰寫了一封回信,大概意思就是希望能見張三丰一面,如果張真人有時間,希望能來一次京城。後來,張三丰給明成祖回了一封信,裡面記述了養生之道。關於這封信的真實性,就不得而知了。朱棣為了討好張三丰,在武當山上修建了很多宮殿和道觀,但是依然未能見到張三丰。在《禪玄顯教編》中說,張三丰曾經在寶雞一帶修行,去世後當地人將他入殮下葬,剛下葬一會,張三丰就復活了,隨後又在蜀地一帶遊行。

後來,明朝民間流傳著多個關於張三丰的故事,有人說他尚在人間;又有人宣稱自己見過他;甚至有人相信張三丰一直沒有死,尚在人間。至於故事的真實性,便也無從考究了。


用戶58619215530


郭襄(郭靖的小女兒)16歲在風陵渡第一次遇到34歲的楊過,楊過用漫天煙花為她點亮了一夜星空,從此後悄然遠去,再無消息。她用幾十年去尋訪他,他避而不見。郭襄40多歲時,她終於絕望剃度,創建了峨眉派,她給自己的徒弟起名:風陵(滅絕師太的師父)。

郭襄因為暗戀楊過,獨闖江湖尋找楊過,結果遇到瀟湘子和尹克西搶奪楞伽經,少林覺遠大師帶著徒弟張君寶追蹤到華山,因此遇到郭襄。

13歲的張君寶和16歲的郭襄有了第一次見面,並愛上了郭襄,2年後,張君寶在少林和郭襄第二次也是兩人最後一次相遇,郭襄贈給張君寶一隻金絲鐲為信物,讓張君寶他去投靠郭靖,此後二人再未見面。張君寶不願意去受郭芙的氣,也深刻的知道郭襄深愛楊過,於是就自立門戶,開創武當派。張君寶就是後來的武當張三丰。

100多年後,張三丰從身邊摸出一對鐵鑄的羅漢來,交給徒弟俞岱巖道:“這對鐵羅漢是百年前郭襄郭女俠贈送於我。你日後送還少林傳人。就盼從這對鐵羅漢身上,留傳少林派的一項絕藝!”一對鐵羅漢,張三丰居然貼身而藏這麼多年,他對這份禮物的珍視可想而知。

所以說郭襄深愛楊過一人,張三丰深愛郭襄一人,二人均為了愛情終身不娶,並建立了偉大的事業峨眉和武當。 所以就有了淒冷的千古名句:“風陵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身。只恨我生君已老,斷腸崖前憶古人”。


研途wo在


這個問題說起來很簡單,兩個人是在錯誤的時間遇到了對的人。

張愛玲寫過這樣一段話,“ 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於千萬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碰上。”這實際上是愛情發生的必要條件,兩個人匹配,才能談得上愛情。

我們來看張三丰和郭襄是怎麼一個情況。第一次相見,是在少林寺,張三丰是個懵懂無知的小朋友,武功低微,郭襄已經闖蕩江湖了,父母的名號在那裡放著,地位也自然非凡,張三丰去追郭襄?他是不敢的,而且他也知道郭襄是要追楊過的,“恩師說,郭女俠心中念念不忘於一個人,那便是在襄陽城外飛石擊死蒙古大汗的神鵰大俠楊過。郭女俠走遍天下,找不到楊大俠,在四十歲那年忽然大徹大悟,便出家為尼,後來開創了峨嵋一派。”

幾年之後,張三丰遇到一場劫難,師傅被抓,自己孤苦無依,沒有一個去處,他也不是沒有想過去投奔郭靖和黃蓉,但轉念一想,他若真是去了,恐怕一輩子別想在郭襄面前抬起頭來,別人說起他來,頂多是大小武那樣的角色,大丈夫橫行天下,豈肯屈居人後。他有自己的機緣,悟出了上乘的武學道理,開創了自己的事業。此時的郭襄,還在追尋楊過的足跡。一個忙,一個心裡還沒有放下,當然沒有機會。

一晃又是很多年過去了,兩個人都出了家,各有各的事業要忙,找嗎?找到了又能怎麼樣呢?於是不找。

在一晃,張三丰已經百歲,還有什麼放不下的,一切執著都如過眼雲煙,年少時的美好終歸不能複製。他出了關,從身邊摸出一對鐵鑄的羅漢來,交給俞岱巖道:“這空相說道少林派已經滅絕,也不知是真是假,此人是少林派中高手,連他也投降敵人,前來暗算於我,那麼少林派必遭大難無疑。這對鐵羅漢是百年前郭襄郭女俠贈送於我。你日後送還少林傳人。就盼從這對鐵羅漢身上,留傳少林派的一項絕藝!”

鐵羅漢也不隨身帶著了,可見是真放下了。

說到底,就是兩個人是在錯誤的時間遇到了對的人,也就只好保留一份情愫了。


鍛彰趣義


張三丰為什麼沒有去找郭襄,或者更深入一點,張三丰為什麼沒有和郭襄成為情侶?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分析。

1、金庸創作《倚天屠龍記的》的目的。《倚天屠龍記》是金庸先生1961年所著的長篇小說,“射鵰三部曲”系列第三部。這部小說上接《神鵰俠侶》。在神鵰俠侶原著的末尾,楊過曾經指點過張君寶三招功夫。張三丰從後華山論劍“五絕”時代成長,活了一百多歲。這也是從神鵰俠侶到倚天屠龍記故事銜接的引子之一。

金庸先生在倚天屠龍記後記中寫道:“事實上,這部書情感的重點不在男女之間的愛情,而是男子與男子間的情義,武當七俠兄弟般的感情,張三丰對張翠山、謝遜對張無忌父子般的摯愛。”

所以就寫作目的而言,這部書側重兄弟情義,父子之愛,用大筆墨寫張三丰與張翠山,武當七俠兄弟情義,謝遜與張無忌父子感情,而刻意淡化男女感情。所以就是就沒有過多描述張三丰與郭襄的感情線。因為張三丰只是起一個穿針引線的作用,而不是一部小說的主角。

在張衛健的《少年張三丰》和李連杰的電影《張三丰》都有女主角和張三丰的感情對戲,這是人物的設定不同。倚天中張三丰不是主角,刻意弱化了這一條線。

2、歷史張三丰其人。張三丰,名君寶(又名“全一”),太極拳創始人,元末明初真人,武當山道人,武當派祖師,道號三豐子。張三丰在道教歷史上知名度很高,明朝皇帝想尋找張三丰的蹤跡,並且修建武當的道場。對於這一歷史人物,金庸先生非常尊重,沒有去過多的瞎編感情線。

同樣全真教王重陽與林朝英的感情線也是數筆帶過,當然張三丰的感情線更弱一些。本身都是宗師級超牛人物,如果感情琢磨太多,未免有喧賓奪主和篡改歷史之嫌。

3、成書時間。倚天屠龍記寫於1961年,可謂是相當早了。大陸武俠劇火熱的時候都到八幾年了。金庸寫書的那個年代,不像現在架空歷史網絡小說寫得大行其道,感情故事寫的也開放,那時候寫書相對保守。沒有太誇張,篡改歷史,給張三丰過多寫愛情故事的。我們現在讀者的想法,和五六十年前作者想的肯定不一樣。作者寫得比較含蓄。

4,年齡原因和悟道宗師。張三丰遇到郭襄時年齡過小隻有13歲,還不太懂情愛。張三丰在武當山悟出太極拳,傳授給張無忌時已過百歲。張三丰是一代宗師,是和《天龍八部》中掃地僧一樣開掛的超然存在。

分享好文章,歡迎大家關注我的頭條號交流。


船長書樓


一、關於愛情:淺層次的愛是“得到”,深層次的愛是“成全”。

悲劇的戀愛:我愛著你,你愛的卻是他。

張三丰雖然喜歡郭襄,但也知道郭襄愛的是楊過,楊過愛的卻是小龍女。

張三丰可以去追求郭襄,給郭襄愛情,滿足自己的需求,但郭襄會幸福嗎?很大程度上答案是否定的!更多的可能是“身在曹營心在漢”,肉體與精神的分離對一個人是煎熬。

所以張三丰的選擇是不去打擾郭襄的生活,讓郭襄自由的去追求屬於她的幸福,把自己對郭襄的愛,深深的埋藏在心底。委屈自己,成全對方。

二、金庸為什麼這麼寫?

1、金庸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受佛教思想影響深刻,小說中很多人物都是“想得卻不可得”的狀態。只是在結尾的時候,為了照顧讀者的情緒,會為主角設置大圓滿的結局,但其他配角可就不一定了。比如李莫愁一輩子為情所困,最後葬身火海。

2、金庸的小說把武俠和歷史揉為一體,但在改編歷史的時候,還是很有原則和底線的。

張三丰作為歷史真實人物,武當派掌門人,太極拳、太極劍創始人,金庸不會像平庸的小說作者一樣,給主角編造很多愛恨情仇的故事,只是在歷史的基礎上,做藝術化處理。


師說歷史


太極宗師張三丰一生未曾娶妻,難道他不喜歡女人嗎?還是他早已脫離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了。當然不是,他不但喜歡女人,而且喜歡的還不是一般的女人,因為他所喜歡的這個女人,是郭靖黃蓉的天之嬌女,是神鵰大俠楊過的紅顏知己,是江湖中一個可以橫著走都無人敢惹的女人。
張三丰在愛上郭襄時,當時自己只是一個無名小卒,郭襄是張三丰心中的天,而張三丰對於郭襄來說,則無足輕重,因為傾慕與她的男人太多了,壓根就不差他一個。

只是郭襄心中只有楊過,而楊過只有小龍女,這就讓兩個人因此而痛苦了一生,一是郭襄終生未嫁,二是張三丰終生未娶。雖然他們二人的婚姻不順,但他們二人的人生卻又是非常成功的,因為郭襄創立了峨眉派,張三丰創立了武當派,這兩大門派在江湖上都是聲威赫赫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