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海原县遗留下来的砖雕和木雕艺术

宁夏海原县遗留下来的砖雕和木雕艺术

九彩坪拱北坐落在海原县九彩乡九彩坪村的圪挞山巅上,是伊斯兰教嘎德忍耶门宦七辈道祖杨保元等十六位老人家的墓地陵园,始建于清同治二年。

宁夏海原县遗留下来的砖雕和木雕艺术

承载在砖块上的文明

宁夏是中国的回族之乡,而宁夏的回族主要聚居在南部山区,处在南部山区的海原县则是“回乡”中的“回乡”。穹隆性曲线构成的清真寺、独特的民居,气息浓郁的回族风情,在这里一览无余。


从出土的文物考证,海原的砖雕艺术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唐末。在南华山附近一个名叫“野狐坡”的小村,1990年,一位农民在翻建房屋、挖地基时,挖出了几块方砖,每个边长近1尺,厚2寸。当把几块方砖拼接起来的时候才发现是“三一体”的古阿拉伯文。在元代,成吉思汗西征阿拉伯国家时,中亚、西亚等地的穆斯林士兵、工匠、商人、科学家源源不断地随蒙古大军来到中国,定居海原的不乏其人,砖雕文化遂在这里成为最主要的发源地。


过去,海原县的学校、清真寺、拱北、农家小院的大门、窗户、码头、墙壁上,随处都可见到十分精美的砖雕花纹。


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们的生活水平迅速得以提高,精美的、色彩丰富的瓷片闯入了人们的生活世界,建学校、清真寺、拱北、农家小院时,都用瓷片贴在大门、窗户、码头、墙壁上,砖雕艺术退淡出了。在今天我们只有从九彩坪、王井等为数不多的一些拱北上才能见到精美的砖雕。


最令人惊叹的是距海原县城南39公里处的九彩坪拱北。清真寺及拱北是甘、宁、青3省不少城市、乡村伊斯兰文化的醒目标志和人文景观,是它们共同构成了大西北独具韵味的伊斯兰文化。尤其伊斯兰的拱北建筑,雄浑古朴。拱北的砖雕文化,丰厚典雅。对于砖雕文化,是要用心去观察、用感情去体验、用精神去领悟的。


九彩坪拱北,始建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是回族戛德忍耶第七辈、九彩坪门宦的创始人杨保元等十六位老人家的陵园,是我国伊斯兰文化独特风格的建筑群。主体建筑为六角砖墙,磨砖对缝,光滑细腻,一式青灰色调,砖雕墙面华丽精美。砖墙上接连起三重八卦型重檐,顶部以象征生命的绿色为主色调,与前后变化曲折的四合庭院、礼拜堂、修持静室、砖雕照壁、蜿蜒神秘的砖门穿堂走廊相呼应,绿黄相衬、动静相宜、错落有致,实为我国伊斯兰陵墓建筑的经典之作。其造型风格可以折射出伊斯兰教文化的重要思想,体现出回族对和平的追求和向往。

宁夏海原县遗留下来的砖雕和木雕艺术

据传,戛德忍耶传至第七辈杨保元时,他云游到今海原县的一个名叫“九羊寨”的地方(据《宋史·地理志》卷八十七怀德军确有这样的记载:“九羊寨,故九羊谷,元符元年(1098年)建筑,赐名。东至灵平寨三十里,西至宁安寨六十六里,北至临羌寨八十里。”据当今专家考证:“九羊寨”就在今九彩坪乡附近的李俊河),发现有九只不同色彩的羝羊来到河边饮水,便尾随而去,谁知到圪垯山时突然消失,道祖感到非常奇妙,通过九次的踩点,便在圪垯山下建立了道堂,静修苦练。有一天,周边的群众发现九色的羝羊和九色祥云出现在圪垯山上,此后,这里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民过着富裕的生活。逢“古尔邦”(宰牲)节时,周边的人民,各自带着“献牲”来过“古尔邦”节。“九彩羝羊”的出现,也和道祖九次踩点并建立道堂有关,从而诞生了“九彩坪”这个地名。


九彩坪拱北砖雕历史,是随着九彩坪门宦的建立而诞生的,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风格。砖雕工艺多以青砖为料,用刻刀雕镂成各种浮雕和图案,然后块块对接,拼成画屏。其工艺制作过程要经过烧制、打磨、格方、落样、雕刻、安装6道工序。所用工具主要有镩、平刀、斜刀3种。在技法上以精巧细腻见长,以圆雕半圆雕突出主题,以浮雕相衬,运用各种刀法并吸收中国画的“皴”法技巧。在造型艺术上,具有伊斯兰教的色彩,多用隐喻、象征、借比等手法,援引《古兰经》、“圣训”、故事、传说、格言,其内涵深邃,感情充沛,语言流畅,韵味十足,充满哲理,不仅是苏非派神秘诗的典范,而且还具有浓厚的道、佛、儒家色彩,故有阿拉伯文字图案外,还有道家图案,以及中国工笔花鸟、山水画的图案。砖雕多用于装饰拱北的影壁、照壁、门楼、券门、墀头和饰脊、山花等。


许多人都为拱北多姿多彩的陵园文化、自然人文景观和浓郁的民俗风情所吸引,拱北的历史掌故和绵延变迁的社会文化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让人惊叹不已的是九彩坪拱北与拱北内的砖雕,它聚合了中、阿文化的精髓。


凤凰头顶的美丽羽冠,身披五彩翎毛,是综合了许多鸟兽的特点想象出来的形象,是中国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凤和龙一样,被历代帝王当做是权力和尊严的象征,凤冠、凤辇等与凤有关的东西,只有皇家和仙人才能使用。不过,后来凤凰也成了民间百姓的吉祥物。而在九彩坪建筑中的凤凰纹,它标志着吉祥、太平和政治的清明。


在九彩坪拱北众多的砖雕中,有一幅很大的葡萄砖雕纹装饰的壁画。葡萄纹不仅仅表述的是葡萄,而且还诠释的是宗教大师鲁米的《关于四人因葡萄在不同民族语言中名称各异而发生争吵的故事》。从前,有一位心地善良的人施舍4位游方教士一块迪勒姆银币。这4位游方教士来自4个民族:波斯、突厥、希腊、阿拉伯。这块迪勒姆让4人争吵不休,因为大家不知如何分享它。波斯人说:“我们何不用这一块迪勒姆买‘安古尔’,然后大家分享。”阿拉伯人说:“真主保佑!但愿我们摆脱这场纠纷!不过,我想买‘伊纳布’,而不是什么‘安古尔’。”那位突厥人何尝把阿拉伯人放在眼里,便出口不逊,骂一声:“蠢货!”接着喊道:“我不喜欢‘伊纳布’,我要‘乌孜姆’。”那位希腊人岂肯让宿敌突厥人为所欲为,便毫不示弱地说道:“去你的‘乌孜姆’吧!我要‘伊斯塔菲勒’。”结果,他们相互争持不下,以致动起手来,扭作一团。


鲁米解释说,设想当时有一位智者在场,通晓他们各自的语言,从中调解,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更不会产生这场纠纷。但前提是,你们要心地善良,且要听命于智者。这样,智者就能用这块迪勒姆满足你们所有人的要求。因为你们所需要的都是同一件东西——葡萄,只因它在各民族语言中名称不同,再加上你们彼此之间心怀恶意,才产生了这场误会。因此,鲁米主张众人唯宜沉默,而由他代言。


所谓的智者、代言人显然指的是先知、圣徒、哈里发,鲁米也正是以先知、圣徒自居。苏非派重静修内观,作为个体强调灵魂导师的指路。


鲁米在宗教观上是一位“世界主义者”,不抱门户之见,主张“千条河流归大海”,尽管教派众多,派别林立,但“万道归一”。鲁米有一首诗,把不同信仰的各个民族比作亲兄弟,可说明他的忍让精神和宗教观,诗云:


颗颗葡萄粒,譬如亲兄弟,
只要一压榨,浓汁甜如蜜。


砖雕是近些年才雕刻的。据看拱北的老人介绍,拱北曾2次遭受破坏,一次是1920年大地震,一次是1966年的“破四旧”,现在看到的拱北是1980年才重新修建起来的。这些精美的砖雕,都是海城镇三叉河的匠人田义仁刻的。他说,回族砖雕最初就发源于海原。唐代中西文化交流尤为突出,海原是中原农耕与西域畜牧文化的交汇点,也是中西贸易、文化交流的焦点。在元代,这里又是回族集聚区,回族砖雕就这样产生了。之后这种雕刻技术才进一步向西传播。本来海原搞砖雕的师傅很多,但是在那场灾难(1920年的大地震)中大多数都去世了,之后的“破四旧”,砖雕就失去了市场,也逐渐地失传了。


在九彩坪拱北周围,很多坟头上也放着精美的砖雕。看拱北的老人说,那些都是1920年地震时摇塌下来的。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非常多,都埋在了这里,人们为了记住自己的亲人,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砖雕花纹作标识。


砖雕师傅田义仁,看上去不到50岁,他的家住在海城镇的三叉河村,早年一个人搞砖雕,如今,已收了很多徒弟。海原砖雕用的青砖都是用河底上等的胶泥烧成的。每年伏天的时候,把河底的泥挖出来,晒干,碾成细粉,然后再和成泥坯,放进砖瓦窑烧成青砖坯。刚烧出来的砖坯粗,雕刻前要磨平整。需要多大的砖雕,要什么样的图案,用黑墨铅笔绘出大草图。图画完了,就把绘上图的青砖给刻活匠人去刻。有些难刻的地方,还得他亲自动手。


刻砖的人心要亮堂,把图看透了才敢下刀子。刚学的刻活匠人开始时只能刻阴线,阴线刻起来容易些,但线要走得流畅,像河里的水一样,然后再学刻凸线、凹面和凸面。绘画里面的景物有远有近,色彩绚丽,青砖却只有一种青色。砖雕画面里景物要有远近,就得靠深浅层次,凹凸分明的线条让砖雕上的景物透出高低远近,看上去那花草风景就活了。田师傅说,好刀法也是用光阴熬出来的,刻的时间长了,刻的青砖多了,那刀子就跟你是一条心,就像长到你的手上,你的心想到什么地方,那刀子就跟着跑到什么地方,刀子走过后,草就活了,花儿就开了。

宁夏海原县遗留下来的砖雕和木雕艺术

九彩坪木雕出彩

九彩坪拱北坐落在海原县九彩乡九彩坪村的圪挞山巅上,是伊斯兰教嘎德忍耶门宦七辈道祖杨保元等十六位老人家的墓地陵园,始建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见《海原县志》)。民国9年(1920年)大地震时被毁,后经修复。“文化大革命”中,建筑物被破坏殆尽。1980年后,经多年修复,基本恢复原貌。寺院建筑物均以水磨砖雕装饰,磨砖对缝,光滑细腻,一式青灰色调,砖雕墙面华丽精美。砖墙上接连起三重八卦形重檐,顶部以象征生命的绿色为主色调,与前后变化曲折的四合庭院、礼拜堂、修持静室、砖雕照壁、婉蜒神秘的砖门穿堂走廊相呼应,绿黄相衬动静相宜、错落有致,实为我国伊斯兰陵墓建筑的经典之作。作其造型风格折射出伊斯兰教文化的重要思想,体现出穆斯林对善的追求和向往。

九彩坪洪北与拱北内的木雕艺术让人惊叹不已。它的主体装饰物包含着深刻的中阿文化的精髓。凤凰是中国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它头顶美丽凤冠,身披五彩翎毛,是综合了许多鸟兽的特点想象出来的形象。凤和龙一样,被历代帝王当作权力和尊严的象征,凤冠、凤辇等与凤有关的东西,只有皇家和仙人才能使用。不过,后来凤凰也成了民间百姓的吉祥物。而在九彩坪建筑中的凤凰纹不但标志着吉祥、太平和政治的清明,而且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寓意,那就是中亚文化。凤凰,中亚谐语(阿拉伯语、波斯语)称为西穆尔各。凤凰纹木雕寓意的是苏菲大师鲁米最为著名的、被誉为苏菲主义叙事诗的代表作《鸟语》(或称《鸟的逻辑》)。诗中叙述一群鸟历尽千辛万苦去寻找神话传说中的西穆尔各神鸟,坚持到喀弗山的有30只鸟,这30只鸟被啥为虔诚的苏菲修道者,途中的艰辛比作他们修炼中所遇到的磨难,而西穆尔各则被喻为他们渴望的真主的象征。波斯文中的西穆尔各一词是由西和穆尔各两词拼写成的,西意为三十,穆尔各意为鸟,所以,神鸟西穆尔各的本意即这30 只鸟,从而阐明了一个苏菲哲理:追求外物不如返求诸己,真主就在自己心中;要想接近真主,必须克己,谨守拜功,历尽七大劫难,即经过自我修炼过程的七个阶段(祈祷、热爱、认知、禁欲、认主、困惑和寂灭),才能使精神达到与真主合为一体的佳境,从而获得永生。总之,《鸟语》构思奇特,寓意深刻,娓娓动听,成为波斯诗歌中的名篇。

在九彩坪拱北众多的木雕中,用木雕葡萄纹装饰走廊之门。葡萄纹不仅仅表述的是葡萄,它还表述了宗教大师鲁米的“关于四人因葡萄在不同民族语言中名称各异而发生争吵的故事”:从前,有一位心地善良的人施舍4位游方教士一块迪纳姆银币。这4位游方教士来自四个民族:波斯、突厥、希腊、阿拉伯。这块迪纳姆让4 人争吵不休,因为大家不知如何分享它。波斯人说:“我们何不用这一块迪纳姆买‘安古尔’,然后大家分享。”阿拉伯人说:“真主保佑!但愿我们摆脱这场纠纷!不过,我想买‘伊纳布’,而不是什么‘安古尔’。 ”那位突厥人何尝把阿拉伯人放在眼里,便出言不逊,骂一声:“蠢货!”接着喊道:“我不喜欢“伊纳布”,我要‘乌孜姆’。”那位希腊人岂肯让宿敌突厥人为所欲为,使毫不示弱地说道:“去你的“乌孜姆”吧!我要“伊斯塔菲勒”。”结果相互争持不下,以致动起手来,扭作一团。

导致这场纠纷的原因是什么?作者评论说:你们的话语使你们产生不和与纠纷,我的福音警言能把你们团结如一人。

鲁米解释说,设想当时有一位智者在场,通晓他们的语言,从中调解,间题就会迎刃而解,更不会产生这场纠纷。但目前提是,你们要心地善良,且要听命于智者。这样,智者就能用这块迪纳姆满足你们所有人的要求。因为你们所需要的都是同一件东西——葡萄,只因它在各民族语言中叫法不同,再加上你们彼此之间心怀恶意,才产生这场误会。因此,鲁米主张众人唯宜沉默,而由他代言:沉默,沉默,你们唯宜缄口不谈,待到我成为喉舌为你们代言。

所谓的智者、代言人显然指先知、圣徒、哈里发,鲁米也正是以先知、圣徒自居。苏菲派不重经典文字,鄙夷宗教仪轨。而主静修内观,作为个体强调灵魂导师的指路,作为民族则需要“先知”降世以普度众生。鲁米征引古语:从古至今的任何民族,从未中断哈里发、先知和圣徒。

鲁米在宗教观上是一位“世界主义者”,不抱门户之见,主张“千条河流归大海”。尽管教派众多,派别林立,但“万道归一”。鲁米有一首诗,把不同信仰的各个民族比作亲兄弟,可说明他的忍让精神和宗教观。诗云:”颗颗葡萄粒,譬如亲兄弟。只要一压榨,浓汁甜如蜜。”

九彩坪洪北这一深邃的陵园文化雄浑古朴、丰厚典雅,在海原文化资源中蕴含丰富多彩的宗教文化和民族风情,有待世人去认识、领悟和研究;海原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及其文化遗产,更需要我们去拯救,保护与传承。

宁夏海原县遗留下来的砖雕和木雕艺术

友情提示

欢迎阅读分享,拒绝技术盗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