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考试已经到了10级,临帖也能临的一模一样,但自己写就不知道该怎么写,即使写出来也不好看,应该怎么办?

珍惜内女人


书法考试过了十级,临帖也能临的一模一样,但却不知道怎么写!



不知道你的十级是什么机构让你过的。莫不是交高昂的考级费用过的吧?

学习书法,不是为了应对考试。学习掌握一项技能,为的是能够应用。我们老一辈的书法家,书法一级都没有,但却能随心所欲的挥洒。你说考级重要,还是真才实学重要?


学以致用,是学习书法的目的。临帖的目的,就是在临帖之中,找到运笔的方法,结构的规则。假如如你所说临帖时能够写的”一模一样”,用笔的方法就完全已经掌握。为什么不能独立书写的能力呢?这是你不善于总结,习惯于依赖。所临写的东西没有形成牢固的记忆。

要产生牢固记忆,在临帖时,要把字完整的看清楚,每个细节牢牢的记住,点画的下笔要领弄清楚,下笔后,就要靠记忆把这个完整的写下来。从一个逐步逐步增加到二个三个 ,直到可以把一句话全部都能写下来。这样,学习的字就能牢固的嵌入脑中。在离开字帖时,也能轻松的书写。



子衿tjk


题主书法考试过了10级,临帖也能一模一样,但自己写出来也不好看,不知道该怎么写。对于这个问题,我谈谈个人的观点,仅题主供参考之。

首先,题主临帖能和帖上的字一模一样吗?记得启功先生九十岁时,临赵孟頫的字,几位道内之人夸他临得有八分像时,启功先生就笑得合不拢嘴了。题主说能临得与帖上字“一模一样”,着实让我十分吃惊!“一模一样”是什么概念?就是字形与帖上一样,神韵与帖上一样啊!如果真如题主所说,那你就不得了啦!佩服你!

题主的临帖作品呢?能否发出来让大家一饱眼福呢?

既然能临的与帖子上的字一模一样了,为什么还为写书法作品犯难呢?

我的意见是:可以先集字创作。集字创作出来的书法作品,也是书法作品啊。集字创作,是不少书法家常用的一种创作手段。集字创作出来的作品,也是有根有源的,更是高雅可品的。虽然别人会说你的作品是某某古帖再现,但真正做到古帖再现,也是彰显书者的书法功力的。集字创作的书法作品,也可以流传后世的。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先撇开“一模一样”,尝试在七分像的基础上加上三分自己的东西(个性),统幅在保持原帖纯度百分之六十的情况下,在确保不失法度(笔法和字法)的前提下,根据章法布局需要,对字的结构进行调整,让其与原帖上的字的结构有所变化,比如:横,竖,撇,捺,点,折,提,钩,视其情况进行变化处理,该大变时就大变,该小变时就小变。但有一点应该记牢:无论怎样变,都不能失去法度!这个很重要的!



另外,要大胆用墨。书法创作须在自然书写下进行,不可做作,更不要写一个字补一次墨。在书法作品中,要把墨的浓,淡,干,湿,焦充分予以表现,也就是说,要把浓,淡,干,湿,焦在书法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笔墨当随时代。当下的书法创作,提倡的是“满格布局”,作品四周不宜留白太多,正常情况下,四周留白5cm足矣!

学习书法,不但要认真深入临帖,而且还要深入读帖,还要认真领悟其书法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高雅可品的优秀作品。

学习书法,悟,很重要的!

以上就是我的观点。欢迎各位网友讨论!


中州耕牛堂主


现在的书法考级一般都是入门级别的,也就是说你考过了十级基本就等于是入门了,万里长征才走完了第一步,这才是一个开始,以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书法的考级主要考的是从整体上对于书法的认识和理解,一般的考级1-3级都会考楷书,4–6级会考楷书和隶书,7–9级会考楷书、行书、隶书,到了10级可能会加上草书,用三四年的时间考完了10个级别,基本上算是把书法的五种书体了解了一遍,并不代表真正懂得了书法。

由于这几年时间为了考级需要学习的书体比较多,也比较杂,出现了离开字帖不会写字或者写不好的情况也很正常,因为你没有把一本字帖写熟练、写透彻,脑子里没有字形,这就像拿了驾照未必敢开车一样,你还不熟练,还需要再重新开始练习。

而之前考级所学习的内容对你以后的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你的认识和视野会比普通的初学者要开阔很多,对于笔法的理解能力也要强很多。

建议

建议题主从之前练习的五种书体里面选择一种书体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好好地写上两年,把一本字帖写熟练,写透彻,到时候自然就可以信手书写了。

还是卖油翁说的那句话:无他,唯手熟尔!


不二斋


书法考过了10级,首先祝贺你拿到10级考级证书!现在能证明你临的水平不错了,达到了一个高度 ,但是实际并不代表你自身的创作水平已经达到10级。有些培训机构为了使学生通过率高,往往专门针对考级所书写的内容来进行培训,书法老师写一个示范,然后让学生按照这个示范描红,临写……不停的反复写,只要有过几年的书法练习,跟老师的示范写个7,8分像比较容易。

我自己也带学生,通过10级的学生每年都有,有些家长和考生为了拿到考级证书,往往想拔苗助长,个人觉得不靠谱,还是要一步一步来。考过10级的学生我觉得老师不应该只是让学生临自己的示范,而是要让学生在初期的书法学习当中,就在经典碑帖中记笔画写法,部首写法,结体,章法等等。我时常跟我的学生和家长讲这句话,"学书法不能死写字,写死字"。临写时要一定要记,在记中写,写中记,这点很关键,这样我们临帖时才能够"熟",进而"化"。反复的过程,在以后的我们创作的时候,方可熟化于心,下笔有神,没有下笔前心中已经有了字形,结构,字势,以及章法,墨法。

目前我建议你还是要多临习,少创作,临的时候要有思想,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性格选定一家风格帖,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相信经过几年的努力,储备一定的能量后,你摆脱了碑帖,也可以挥洒自如!



九墨人


这个问题,不由让我想起了《射雕英雄传》里,靖哥哥初学降龙十八掌时的笨拙,空有一身功夫却手忙脚乱。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知识没有完全消化,不会灵活运用。

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多背帖。把碑帖放在一边,依据记忆来书写,让书写更熟练,逐渐摆脱原帖,这其实也是一个出帖的过程。

2、集字创作。把碑帖中的一些字抽出来,组成一些新词进行创作,并逐渐增加字数,直至集字成篇。

3、仿意创作。先照原帖临习,之后按照原帖风格,书写其他内容,并与原帖比较,不断改进,逐步提高创作水平。

照此进行训练,相信你很快能丢开碑帖,能够自己创作。由临到创是每位书法家必经的过程。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可惜可惜。深圳有一中学的书法老师,还是一个区的书协副主席,还是某省书协会员,姓张。这位张老师很勤奋,临帖也临得特别好,可就是独立创作的作品大失水准。看来有你这种情况的人还不止一个二个。

从你表述的情况看暂时没有好方法提供给你。

我觉得要检讨书法考级标准和考级制度。学习书法有三个目的,1,把字写得好看、美观,提升修养和品位;2,强身健体、延年益寿;3,独具特色,这个特色不是盲目创新搞丑书,而是集众家之长而自成一体。

无学堂。











手机用户52099700724


说明你的临摹学习没有达到背临或意临的层次,如果达到了形神俱似,惟妙惟肖的背临或意临的水准时,你在试试。

还有就是你学习的是“死法”,不是“活法”,也就是还没有学会变通,或者说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其实也没有什么,大多数习书者都会经历这个过程。

如果达到了背临和意临的水平,再进行习作创作时,可以进行集字创作,这时,简单的是只要将与书写内容有关的字中,按照一定的款式形制背临下来,落上款,即可完成一篇习作。技法更加娴熟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感觉,不妨对背临下来的字适当做些细微的调整,以使其通篇更加和谐统一(有时候的集字习作没有原作好看,也与通篇字与字之间,不和谐有关)。


再者,是没有学会利用原帖现有的点画线条、和偏旁部首进行组合成字的训练。一旦在习作创作作品时,遇到原来字帖中没有的字,就不知如何是好了。也可以借用其它字帖中的字,当然最好是同一书法家的字。

当然,集字创作只是临摹学习书法的一个较高极阶段而已。学习一家书法,最好能够学到掌握其点画线条造型、结构布白技巧和章法规律,能够根据其风格特点创作作品,这才是临摹学习书法的较高一级阶段,然后技法娴熟,心手双畅,神融笔畅之时,自然进入通会的自由经典,任笔挥洒而无不如意。


翰墨书道


说实在的这是所有学书法遇到最大的问题。不光是你,我想几乎所有人都会出现这种现象。我们现在临帖高手有许多许多人。但这些人自创作品就太逊色了。其实他们也很苦恼。所以有人主张不临帖当然了绝大部分人是主张临帖的。

不主张临帖的人,想另辟蹊径不想受太多规矩约束。比如法度不想受法困住。从而产生今天书法,俗,怪,丑这就是今天书法代名词。但是这些人也给这些书法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叫艺术书法。听起来很雅很高大上。其实殊不知他已经脱离书法范畴。艺术太广太广了,广的无边无际无论你搞什么都可以叫艺术。无论你怎么画也叫艺术。而书法就不同了,书法为什么叫书法而不叫书字,不叫书写也不叫书画而是叫书法。它是有法度的,是有规矩的,是有约束的。所以有人说书法不是艺术。至少它是逻辑性很强的东西。并不是你想怎样就怎样的。我个人认为,万物皆有法书法也不例外。没有法想把书法写好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我个人是支持临帖的。



大家都知道入帖容易出帖难。我十级书法都过了,而且临摹有模有样,可是当自己写的时候却写不好。出帖还是非常困难的,自古以来能出帖的人也没几个如张芝,王羲之,张旭,怀素这些人都出帖了开山立派了,所以他们都是大师。自古以来真的没有几个人出了帖。林散之说过,二十年未必学的进,二十年未必学的出。出帖是所有学书法人梦寐以求的事,出了帖就是大师了。

书法要想出帖唯有苦练基本功。多学多悟功到自然成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急不得!出帖的人哪一个不是勤学苦练出来的。如张芝每天几乎不出门洗笔把小河染黑了,如王羲之上茅房都在研究书法又如怀素把铁板写穿。书法没有捷径非要勤学苦练不可。话又说回来即使出不了帖也没关系,谁叫我们天生悟性不高呢!但我们要有工匠精神。突破不了就罢了,至少我们能把这个文化传承下去。也就足也!切不可败坏我们的文化。我是江上人希望与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探讨!谢谢!



传承文化继承传统


书法考试已经到了十级,临帖也能临的一模一样,但自己写就不知道怎么写,即便写出来,也不好看,为什么?对于这个问题我琢磨了几十年,因为书法与美学规律有关,过去没有美学规律的理论,没有量化,书法的学习只能是意授而不能言传,只能靠悟性慢慢理解,谁理解了美学在书法结构的规律,谁就算学出来了,所以,学习书法的人很多,成功的人很少,非常幸运,我在十几年前,找到了这个美学规律在书法结构中的存在。写出了(周维祥书法结构讨论)刊登在中华美术网,已经被很多人转载和收藏,解决了书法结构的难题,学习书法非常容易了,根据我十多年教书法的经验,小学生一二年级,五六年级,初中,高中,老师,都教过,用这种方法,不超过十个小时的学习,都能写好看的汉字。


周维祥印福


首先,我觉得先不管你的书法考试到了几级,但临帖也能临的一模一样,这个一模一样是有些夸张了。

这个不是我的主观,因为人不是复印机或扫描仪,一模一样是绝对不可能的。历史上,即使是临摹高手,他也只能是形方面基本上相似而在神方面得高分罢了,你看吴琚学米芾到了亦步亦趋的地步,甚至被人讥为书奴,相似程度很高,但我们熟悉米芾书法的同道也能分得出。

第二,我暂且将这个一模一样当成是一种形容临摹得极似的夸张,但也要分析你学的是什么帖。一般来说,这个时候就要多学集字、通过偏旁部首的组合来写作者没写过的字,如果这样做,做到写得基本像你临摹的对象,应该不会太难。

第三,书法考级只是一种应试,其实我不是很感冒,一是众所周知应试只不过是一块敲门砖,不一定代表你真实能力,其实没必要考,况且相对于高考等,书法考试的成熟程度还不及。高考况且有不少人诟病效果,书法考试的参考价值就更少了。所以即使你书法考试过级了,对你的书法促进作用也是有限的。

总之一句话,临摹得一模一样我存有疑问,同时即使临帖功夫好,也要注意学习集字等功夫,至于书法考试成绩,只能作为一种参考。

我是创哥的花园,一家之言,希望能帮到你。欢迎关注我继续探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