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被赶出紫禁城,张作霖为何勃然大怒?

rosedameiniu


溥仪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有人说张作霖勃然大怒,因为老张对大清国那是死忠粉,也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奉军后来打了冯玉祥,把老冯打得屁滚尿流。还曾有人云,张作霖打算搞个二次复辟,把大清国再招摇一回,名目可以叫“大清第三帝国”(之前张勋复辟了一回,就算是大清第二帝国)。

事实究竟如何呢?首先咱们来看溥仪被赶出紫禁城五年前,皇室曾收到一笔数额不小的款子,汇款人就是奉天那方面,也就是张作霖。

老张为什么要给末代皇帝寄钱呢?因为他是东北王,而宣统虽然已退位,在东北的满蒙人群中还有一定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老张搞定了皇室,对他称霸东北,自然是大大的好处。

当然这件事很快被媒体所捕捉,天津的《华北每日邮电》报,立马发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另一场复辟是不是近在眼前?》

看了这种新闻标题,溥仪立马就打了鸡血,他曾说:“我从心底感到了欢喜,也理解了为何奉军领袖对紫禁城那样热忱”。次年,老张又托人给溥仪进呈了两棵东北人参。1920年,老张甚至还通告溥仪,说俺要“巩卫皇室”。京中甚至传闻张作霖要入紫禁城内给“圣上存候”,溥仪那帮人简直要乐颠了,要在“通常品目以外,加上一口宝刀”,作为给老张的赏赐。

哈哈!但老张并没有来见溥仪,人忙着呢!事实上,深谙政治的张作霖也不会逆历史潮流,为无权无势的落魄皇帝而丢了大好出路。

1922年,溥仪大婚之际,张作霖打了一万大洋的红包给溥仪。而两年之后,便发生了冯玉祥把溥仪撵出紫禁城的事件。这个时候,老张确实摆出一副义愤填膺的派头,就在这一年年底,他还曾约约小皇帝身边的红人庄士敦见面,而这一次溥仪送给老张两样礼物:一张溥仪签名相片,一只镶满钻石的黄玉戒指。张作霖只收了相片,退回戒指,同时许诺将设法“协助皇上并拯救残局”。

然无论如何,张作霖都不会真的帮溥仪复国,玩什么第二次复辟,他曾公开发表声明:“作霖以爱国为天职,凡有破坏我共和政体者,将挺身而击之”。只要你不复辟,其实都是小问题。张作霖此后曾与溥仪见面,甚至磕了一个头,喊一句“皇上好”。但纵然如此,老张还是不会支持搞复辟。所以最终溥仪还是潜往日本使馆,最终走上了叛国之路。


司马路的历史会客厅


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受损失最大的是吴佩孚和曹琨,其次是张作霖,张作霖大怒完全在情理当中。

一,北京政变的背景分析

1,北京政变发生时,正处在第二次直奉战争时期,这时直奉两军都陷入持久的消耗战,对双方都不利。这时的直军第三军冯玉祥与援军第2路司令胡景翼、北京警备司令孙岳等密谋倒戈,与张作霖暗中联系,要求和平解决问题。

2,北洋系内部打成一团,南方也没有消停。国民党已经在广东建立起稳固的革命政府,并且联合苏联一起反对北洋军阀。黄埔军校的建立,新军队已经成型。

3,东方强大的邻国日本,国内矛盾重重需要发动侵略战争转移视线。尤其是华盛顿合约后,日本扩张受到压制。在中国,北洋政府已经不能满足日本的侵略胃口。

4,北方强大的邻国苏联,从各国干预战争中走出来恢复了西伯利亚的统治,想要用“革命”名义继续在华扩张势力。


二,北京政变的影响。

北京政变表面上看,是军阀内部的进步势力,呼吁和平,请求各派成立联合政府,这也是冯玉祥政变的公告开声明。事实上,单从冯玉祥来看,目的恐怕没那么简单。

1,冯玉祥需要名气。

冯玉祥个人来看,在北京政变前,已经发动了多次倒戈和革命。但,这些革命大都以失败告终。吴佩孚在护国运动时期,和冯玉祥都是旅长,而现在吴佩孚是仅次于曹琨的直系领袖,冯玉祥只是第三军司令,这种际遇,主要在于冯玉祥没有更深的后台。

2,冯玉祥需要金钱。

大凡军阀混战,都需要大量军费,清末民国以来的那些大企业,基本被李鸿章盛宣怀袁世凯等人私吞或者卖给外国,到吴佩孚冯玉祥这阶段,基本就靠外国借款满足军费需求了。

冯玉祥看到了紫禁城里面的金银财宝,还看到了民国财政每年无偿给清皇室的赡养费。这笔钱如果拿在手上,扩充军力完全不在话下。

后来冯玉祥对东陵大盗孙殿英说,我革活人的命,你革死人的命,我们是革命兄弟。把抢钱说的这么清新脱俗,也是没谁了。

3,冯玉祥需要扩军扩地盘。

冯玉祥呼吁和平的同时,把张作霖,孙中山,段祺瑞都请进北京,共商国是,表面上看是组织联合政府,其实是浑水摸鱼,暗度陈仓。

冯玉祥以为把革命的,不革命的,反革命的放到一起互相吵架自己就能渔翁得利,万万没想到,这些人一开会,就决定先灭了冯玉祥。

北京政变后没多久,冯玉祥就被赶走了!

但是那些钱,真带了不少!

仅仅2年多以后,冯玉祥举旗响应国民革命,在北方召集起40万大军,比当初直奉战争双方军队总额还要多,冯玉祥成了最终的胜利者。


三,张作霖为什么大怒?

1,张作霖感觉到自己被冯玉祥出卖,冯玉祥除了邀请张作霖,还邀请了段祺瑞和孙中山。张作霖坐拥20万大军,当然瞧不上北京的一个虚职了。

2,冯玉祥在故宫搜刮财宝的行为让张作霖很眼红。张作霖是土匪起家,最了解打家劫舍的道理。现在全中国最有钱的人家被冯玉祥打劫了,张作霖表示土匪白干了。

3,冯玉祥驱逐溥仪,给张作霖造成了大麻烦。张作霖虽然是东北实力派,但是和日本比起来基本是土鸡瓦狗,日本一旦得到溥仪,就可以把不安分的张作霖踢到一边了。

今天的人观察历史,都是上帝视角,随便一个正常智商的人都能看出冯玉祥的行为贻害无穷,可是冯玉祥自己,有选择吗?


历史知事


二次直奉大战,直奉两军对决的关键时刻,属于直军阵营的冯玉祥在背后狠狠地捅了直系吴佩孚一刀。

战局由此扭转,奉系张作霖大胜,直系吴佩孚败北。

冯玉祥之所以又临阵倒戈,一来因为他和吴佩孚积怨极深,借机搞倒吴佩孚的算计早就在他心里酝酿了;二来张作霖为收买他开出的条件极其诱人,啥条件呢?奉系只为报仇,事成后,奉系绝不入关,关内赢下的地盘全归冯玉祥。

既泄私怨,又占大便宜!有这样的好事,倒戈老油条在背后当然要朝吴佩孚猛捅刀子。

然而,大战胜负分定后,张作霖翻脸不认帐了。

在乱世枭雄看来,你姓冯的不过是收买来敲敲偏鼓的,一个变节之人哪有资格登堂入室。至于此前谈妥的约定,更是不值一提。

在乱世枭雄的江湖规则中,任何城下之盟,事后都是可以撕毁,都是可以理直气壮地不认账的。

在这一点上,张作霖倒是深得孔子对盟约看法。

君子谈到一定境界就是枭雄。当年,孔子从陈国来到蒲地,公孙氏正在蒲地叛乱。蒲人拦住孔子,开个了过路条件,如果你不去卫国,我们就给你放行。孔子二话没说,立马与蒲人订立了盟约。

于是蒲人礼送孔子出东门。哪知道,孔子一出东门径直就去了卫国。为此,子贡就问,难道盟约可以背叛吗?言下之意,老师你也太小人了吧。

孔子对子贡洗脑道,要挟而定的盟约,老天是不会管的。

圣人如此,何况枭雄!

然而,虽然张作霖极度藐视外加强势不认账,冯玉祥还是近水楼台,抢先霸占了京城。

始一进城,冯玉祥激进无度、沽名钓誉的一面随即就暴露了出来,他以扫灭封建残余的名义将清廷废帝溥仪从紫禁城里赶了出来。

赶溥仪出宫的条件在此有必要说一说。冯玉祥下令,此前签的优待条件作废,最关键一点,紫禁城里的资产不能全归溥仪所有,要分出公私来,属于公的部分必须留下,属于私的部分溥仪可以拿走。

但是,分出公私只给两小时。

在别人的枪口下,还两个小时,对溥仪来说,这实质上就剩简单打打包,然后乖乖走人的份了。

对此,有社会经验的一眼就能品出味来,冯玉祥此举目的不单纯,有抢夺紫禁城财产的嫌疑。

而这也正是张作霖对此勃然大怒的一个主要原因。

照张作霖的说法,铲除啥残余,姓冯的这就是明目张胆地偷东西。

除此之外,张作霖勃然大怒还有权力博弈下的深层次原因。

在张作霖的枭雄棋牌上,直奉大战后,执中央政权牛耳的应该是他张大帅,冯玉祥此举无疑是一种示威,一种造次。

果真认为京城就是你姓冯的私家地盘了,想怎么来怎么来!

要知道,优待溥仪是北洋政权的传统,是北洋正统人物的共识。冯玉祥此举不仅大大地坏了规矩,更给张作霖在今后的博弈中带来了某种不确定因素。

看待溥仪,虽说谈上不“挟天子以令诸侯”,但至少也是“困废帝以稳天下”。草率地将溥仪扫地出门,你知道这废帝会做出何种举动?又有何种险恶势力对这废帝加以利用?

论政治智慧,张作霖远在冯玉祥之上。

所以,张作霖大怒实在是因为,冯玉祥此举不仅坏了他的权威,也坏了他的棋盘。

正因为如此,张作霖随后提出要和溥仪见面。

关于乱世枭雄和清廷废帝的见面,很精彩,也很值得说上一二。

1924年11月26日,张作霖派密使约溥仪私人老师庄士敦与张文治到帅府一叙。庄士敦立刻与溥仪商量,张大帅有请,溥仪想了想,让庄士敦带了两样东西交给张作霖:一张由溥仪亲手签名的相片,另一样则是一只镶满钻石的黄玉戒指。

张作霖热心接待了庄士敦,并独自与之密谈了数小时。当庄士敦把溥仪的礼品拿出来,送给张作霖时,张拿着那帧相片,打量好久并深思着。

最后决定:收下相片,退回戒指。

在与庄士敦密谈的时候,张作霖彰显了乱世枭雄的老奸巨猾。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到张作霖这里得加上一句,见废人要会说漂亮废话。

张作霖告诉庄士敦,他有意协助皇上并收拾残局。

听到张作霖这句话,溥仪果然产生了天真的幻想。

给别人不用付任何成本的幻想,实乃最聪明的玩别人于股掌。

有了这个前奏,很快,张作霖跟溥仪见上面了。

这一历史会面,张作霖依旧是拙中藏锋。

一见面,乱世枭雄直接给溥仪来了个君臣跪拜礼,嘴里还说,皇上好。

都说男儿膝下有黄金,但在庙堂博弈上,真枭雄是没有膝盖的。

坚硬如山的人终究要让柔软若水的人淹没。

根溥仪后来自己回忆,“我在天津的七年间,拉拢过一切我想拉拢的军阀,他们都给过我或多或少的幻想。吴佩孚曾向我称臣,张作霖向我磕过头,段祺瑞主动地请我和他见过面。其中给过我幻想最大的,也是我拉拢最力,为时最长的则是奉系将领们。这是由张作霖向我磕头开始的。”

注意两个关键词,幻想最大,拉拢最力。

站张作霖的角度,这何尝不是一种吊着的双赢。

然而,在表面的谦恭下,张作霖又是霸道的。

他向溥仪说了一句话,此话即是质问又是宣示实力——我有足够力量保护你,为何你还要往日本使馆跑?

透过这话其实是能看出张作霖心思的,置溥仪这个废帝于自己的势力范围,不让其他势力染指利用是最好的。

更进一步说,溥仪只能为我所用,为我贴金,绝不能为他人所用,为他人贴金。

而像冯玉祥那样在火候没到的时候就打烂、扔掉泥菩萨实在太愚蠢——

聊到这里可以为张大帅的勃然大怒做个小总结了——偏激如冯之辈,太丑陋、太愚蠢、太狼子野心!


黑句本


1924年11月,冯玉祥发动了北京政变,把溥仪等人赶出了紫禁城!不仅如此,还撕毁了北洋政府曾经承认的优待条件。这时候,张作霖刚刚和冯玉祥战略配合,算是准盟友,但是张作霖听到这个消息后却是勃然大怒!而这又是为什么呢?我觉得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冯玉祥威胁到了张作霖,而是张作霖和溥仪有私交,溥仪对张作霖还有用处!


冯玉祥的所作所为使张作霖感到威胁。

直奉大战开始,张作霖和吴佩孚不相上下,正在僵持,然而这时候冯玉祥临时倒戈,从背后捅了吴佩孚一刀,于是张作霖在这场战斗中大获全胜!那么,为什么冯玉祥要临时倒戈呢?大家想一下,他们都是军阀,为的肯定是利益,那么,冯玉祥的倒戈也一定和利益有关!原来,张作霖许诺冯玉祥,战争胜利后,奉军不入关,新占领的地盘都给你冯玉祥,于是冯玉祥临时倒戈,使得吴佩孚大败!


但是,乱世之中,这些许诺,尤其是军阀之间的许诺在接下来的利益面前没什么约束力!冯玉祥在得到北京后,实力肯定不断扩张,而他竟然还把溥仪赶出了紫禁城,这让张作霖深感不安!毕竟,张作霖也在清朝做过官,而他又是个讲义气的人,对于清朝他可能没什么感情,但是突然这么做,违背了当时北洋政府的初衷,这让他难以接受!

还有一种说法,是说冯玉祥赶走溥仪,只给他两个小时的时间,让他收拾好私人物品,其余的属于国家。想一下,两个小时能收拾啥?这就是变相的霸占紫禁城,也就是说冯玉祥窥伺故宫宝物,张作霖知道了很生气!

不仅因为张作霖和溥仪有私交,张作霖还考虑到后果。

早在1919年的时候,张作霖就通过各种办法和溥仪取得联系,并且暗中相助。张作霖这么做也是有目的的,当时,虽然溥仪已经不是真正的皇帝,大清朝也已经灭亡了,但是,即便如此,溥仪的影响力还是有的,他在那些清朝遗老遗少的心里还是至高无上的!虽然不能够像曹操一样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至少能够利用他给自己带来不少好处!


张作霖和溥仪之间,一直礼尚往来,互相寄礼物。直皖战争期间,张作霖专门派人入宫,告诉溥仪让他宽心。溥仪大婚时张作霖送来厚礼,张作霖嫁女儿溥仪也送来厚礼。凡此种种,张作霖越来越得到溥仪的好感和信任,就算是日后溥仪彻底失势,住在天津时,张作霖依旧秘密会见溥仪!

除了和溥仪有私交的原因,张作霖还考虑到了后果,后来的发展也验证了他的顾虑!张作霖虽然出身草莽,但是智商情商都很高,冯玉祥把溥仪赶出紫禁城,那溥仪以后去哪里?以他的身份,如果被人利用,对于国家将会带来什么后果!所以张作霖闻讯大怒!

果不其然,后来溥仪在日本人的帮助下做了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


颍州小史官


辛亥革命一声枪响,共和风暴遍布全国,1912年隆裕太后颁布了退位诏书,封建帝制结束。但清帝退位之前曾经和民国政府签订了“优待条例”,

其中除了每年给银子,保持皇帝的尊号以外,还有就是让溥仪居住在紫禁城内,这样紫禁城内在辛亥革命以后仍然还是封建帝制的天下。但1924年冯玉祥将军发动“北京政变”以后,下令把清逊帝溥仪驱逐出宫。

当时“东北王”张作霖听到这个消息以后非常生气,并且马上进行了斡旋,国民军对醇王府的管制马上放宽,等到张作霖进京以后,立刻便撤离了醇王府门前的国民军队,并且亲自前往朝见溥仪。当时不少清朝的遗老遗少得知这个情况以后,还上书张作霖希望他能恢复“优待条例”,不过张作霖没有答应。



张作霖为什么愿意“震怒”,并且觐见溥仪呢?因为他看中了溥仪的名号。溥仪虽然退位,但并不是一点用没有,首先守旧的人,比如清朝的遗老遗少们就还看重宣统的名号,张作霖“震怒”一下,自己不会损失什么,还能结好于他们。其二,宣统皇帝在满蒙地区还有一定的号召力,张作霖这么做无疑能够得到这些地方人的好感。


不过,明眼人都知道张作霖虽然尊崇溥仪,最终还是为了自己考虑,他不过是为了利用溥仪而已,真要他出兵出钱那是不可能的,但张作霖对于溥仪比别的军阀要好多了,所以张作霖皇姑屯事变身亡以后,溥仪还派人送去了挽联,也算是尽了自己的心思。


一树梅花一放翁


第二次直奉大战中,在东北王张作霖和直系吴佩孚打得难分胜负的时候,西北军阀冯玉祥突然从吴佩孚后面来了一击,这一击让吴佩孚元气大伤,张作霖趁势很快就击败了吴佩孚。冯玉祥之所以会帮助张作霖并不是因为他两有多深厚的友情,而是张作霖答应打败吴佩孚后将他的地盘都送给冯玉祥。然而张作霖何等精明,打赢之后立马就不认账了。


由于冯玉祥距离北京近,因此他率先进入北京城。他一进城就暴露了贪恋,他废除之前北洋政府与清朝皇室签订的优待条约,还要把溥仪赶出紫禁城,目的就是想把紫禁城和宫里的宝贝都占为己有。

这事儿传到张作霖耳朵里,他立下就勃然大怒,大骂冯玉祥。张作霖有如此大的反应原因我认为有二,下面让我说来。

第一,张作霖击败吴佩孚之后,下一步他就要入主关内控制政权,他已经把整个紫禁城都看做是他老张的了。这时候冯玉祥突然率先抢了他的囊中之物,张作霖自然暴怒。



第二,清朝统治者从东北起家,东北生活着不少满人,他们拥戴清朝拥戴溥仪,张作霖要想长久控制东北就必须要顺应民心。张作霖曾多次表现给溥仪送礼物,见到已经退位的溥仪仍然会下跪磕头请安,还多次扬言帮助溥仪复国,从这点来看张作霖很会把握局势。因此这次溥仪被赶出紫禁城,张作霖自然暴怒,他需要让东北满族人看到他的忠心。


麦地传奇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时,作为直系讨逆军第三军总司令的冯玉祥突然倒戈,从前线秘密回师北京,发动北京政变。而一直呆在紫禁城做着小皇帝迷梦到溥仪,被冯玉祥赶了出来,同时,冯玉祥修改了清室优待条例。

溥仪被驱逐出宫的消息传遍全国后,有人称赞叫好,也有人破口大骂。然而,听到溥仪被赶出紫禁城,奉系军阀张作霖却勃然大怒,这关张作霖什么事?他为什么会勃然大怒呢?


第一,冯玉祥突然发动的北京政变,破坏了张作霖一直以来拉拢溥仪,以谋取满蒙地区的计划。张作霖土匪出身,白手起家,最终成为东北三省的土皇帝,他对皇帝的认识不同于其他人,他一直认为溥仪及其皇族在满洲及蒙古地区仍存有一定的影响力,并且幻想利用溥仪的影响力,将奉系的势力范围扩展至蒙古。

早在1919年,民国曾有报纸报道过一篇名为《另一场复辟是不是近在眼前》的新闻,因为当时张作霖与溥仪频繁交往,奉系军阀们也与溥仪的王公大臣们打得火热。当时已有人担心:有实力远强于张勋的“东北王”张作霖的支持,是否溥仪将再次复辟?


但事实上,老奸巨猾的张作霖十分清楚,溥仪已完全无可能再登上皇位,他绝不可能支持溥仪复辟,之所以与溥仪打得火热,只是利用他的影响力罢了。但冯玉祥突然将溥仪赶出紫禁城彻底打断了张作霖的谋划。

第二,张作霖为了防止溥仪投靠日寇。根基位于东北的张作霖,始终处于日本的兵锋之下。他更加深刻的明白日本对东北的贪婪之心。而溥仪虽然只剩了一个末代皇帝的空头衔,但毕竟在中国有着相当的影响力,更对遗老遗少及别有用心之人有号召力。这样的人往往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张作霖担心日本人利用溥仪的影响力,在东北,也就是满洲兴风作浪,扶持傀儡政权。这对于张作霖而言,涉及根本利益,绝不容妥协。因此,为了防止这种可能性的发生,张作霖极力拉拢溥仪,希望溥仪在紫禁城的状态保持现状。因为任何变动都可能导致变数的发生,而冯玉祥将其逐出紫禁城的行为,显然增加了这种变数。

张作霖与溥仪多次“礼尚往来”,互送贵重礼物。溥仪希望得到张作霖的支持,达到自己复辟的迷梦。1924年,张作霖率兵进入北京后,溥仪曾经与张作霖会面,张作霖面见溥仪时行跪拜大礼,似乎对溥仪十分尊重,但与此同时,张作霖也对溥仪说到:“皇上,你不该在我带兵到北京之后还往日本使馆里跑,我是有足够力量保护你的。”显然,张作霖不希望溥仪与日本人接触,更不希望他们走得太近。


第三,张作霖的大怒则出于对冯玉祥的轻视和不满。此时的张作霖已经占据东三省,成为民国举足轻重的一方诸侯,而冯玉祥不过是直系内并不受重视的小军阀罢了,和张作霖的地位相差悬殊。张作霖之所以冯玉祥结盟,也不过是利用他的倒戈击败吴佩孚而已。在张作霖的内心深处,从未把冯玉祥放在和他平等的位置。

而冯玉祥到达北京后将溥仪逐出紫禁城,不但完全出乎张作霖的意料,而且张作霖认为冯玉祥也从中捞取了大量财富,张作霖有为他人做嫁衣的屈辱感,因此愤而大怒。而最终,张作霖也撕毁了与冯玉祥签订的不出关的盟约,率兵进入北京城,冯玉祥被迫宣布下野,退往西北。


鸢飞九天2018


溥仪作为曾经的天下共主,张作霖作为后来的民国一哥,两人交集不但很多,而且很好,张作霖对溥仪来说有感情,既有上辈子未报的恩情,又有现世的特殊关切!(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说张作霖与溥仪有交情,是因为张作霖虽然崛起于草莽之间,但身份转变却是在溥仪时期完成的,别人觉得帝制不好,皇帝坏,可张作霖不管,他只觉得溥仪对自己有知遇之恩,其他的都是扯蛋,这就是时代机缘巧合下的例外,纵使天下人都认为某个人不行,还是有人会念他的好。

虽然第二次直奉战争张作霖与冯玉祥一定程度上属同盟关系,但他并不看好冯玉祥,不是不看好他的发展前景,主要是不看好冯玉祥的人品。

在张作霖看来:“这瘪犊子看着是在行义举,引得天下人为其击鼓狂呼,实则内心阴狠歹毒,肯定是看上了故宫满屋子的珍贵文物,以备不时之需!”


如果真要人搬家,能给两个小时?就是普通人家,收拾下家当都不止两天,更何况溥仪这样的大户人家,有人说孙殿英盗掘清东陵乾陵遗臭万年,其实冯玉祥逐溥仪出宫这一招,比孙殿英有过之而无不及。

再说孙殿英盗掘的是死人的,死人是不会作恶的,冯玉祥抢的是活人的,溥仪还有他的影响力和价值存在,即使溥仪无心,肯定也有很多欲“挟天子以令诸侯”,你把他弄出故宫,好事的人拿他做文章,不是恶心她妈给恶心开门,恶心到家了吗?

张作霖气的是冯玉祥目光短浅,没有政治头脑,只会政治投机,看着精明实则傻缺,哪壶不开提哪壶,因此即使做为盟友,张作霖对于冯玉祥逐溥仪出宫,可以说也是气愤不已。

无论从政治还是从文化瑰宝方面,溥仪都不能动,后来的历史发展也证明,故宫文物由于缺少了象征意义上的主人,被偷的偷,抢的抢,卖的卖;而溥仪则被日本人掳去东北。

张作霖之所以让人敬佩,不仅仅在于此他身份的转变,更在于他在处理事情上的政治眼光,这一点是只会投机的冯玉祥不具备的!


历史三日谈


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吴佩孚率领奉军主力驻防山海关,派北洋军精锐第三师守卫北京城,正当前线直军大胜之时,曹琨疑心重重,突然将北洋军第三镇调离北京城,支援山海关(其实曹琨认为是吴秀才监视自己,派北洋第三镇驻防北京。),此时冯玉祥率领的直军突然连夜赶回北京,因为冯玉祥个人和吴佩孚有矛盾,而且此时冯玉祥已经和张作霖达成合作,日后平分北京政权。鹿钟麟率先到达北京安定门下,守城拱卫史张壁打开城门,冯玉祥的直军不费一枪一弹便进入北京,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北京政变,冯玉祥将所部改为国民革命军,并囚禁总统曹琨,下令解散国会,解除了前线总指挥吴佩孚的兵权,为此,吴子玉大败,奉军入关,并从塘沽经海上乘军舰逃亡长江流域的湖北,从此便一蹶不振,直系退出历史舞台。而冯玉祥的国民革命军和奉军虽然共同合作推到了直系政权,可是此时北京城只有冯玉祥的国民革命军驻防,奉军尚未进入北京,而冯玉祥做出了一个历史走向的大举动,那就是授意摄政内阁修改《清室优待条件》,将溥仪驱逐出宫,派鹿钟麟(其父亲便是前清四川巡抚鹿传霖,创建了四川大学)入宫,执行,溥仪无奈,只能签字离宫,搬进醇亲王府,事后,段祺瑞和张作霖来京,询问此事,为何要驱逐溥仪,冯玉祥回答:我等进行的是首都革命,从此中国将再无皇帝。段祺瑞本想恢复清室优待条件,可是此时的他,手中无兵无权,他知道,冯玉祥和张作霖邀请他入京,只是借助他的北洋元老的身份,来弥补北洋系的分裂,重整北洋雄风。而张作霖之所以大骂冯玉祥,是因为他想利用宣统皇帝,才不同意修改清室优待条件,并不是真正怀念故主,可是溥仪已经出宫,再去拦阻也无济于事,殊不知,冯玉祥驱逐溥仪出宫,为日后的日本关东军利用溥仪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关东军认为,保护好宣统帝,并提供帮助,这是很有必要的,他们认为,这种先期的投资是有必要的。


逝去的觉罗


这件事情在我之前的回答里面曾经说起过,龙时,我提到一件事情,可能有些人会有一点印象,就是溥仪为什么会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根据传闻,他把紫禁城里面的宝贝拿出来变卖,然后换取相应的财富,武装他的西北军。这一点让张作霖感到十分的眼红,本来冯玉祥跟张作霖说好了一起拿下北京之后,平分,大家各拿一半,现在冯玉祥等于撕毁了合约,不仅赶走了曹锟这个老主子,而且还不愿意跟张作霖分享,所以张作霖就破口大骂,说冯玉祥不地道,不厚道,然后就把他破骂了一通。

当然这件事情当时只不过是作为冯玉祥赶溥仪走出紫禁城的原因之一,其实现在将问题再细细的研究一下,我们会发现很多让人感觉意想不到的原因。

首先当初优待溥仪这一点是谁做的决定?袁世凯北洋军的老主子,然后所有北洋军一起形成了一个共识,无论发生任何事情,都不能动溥仪,这一点在什么事情上体现呢?张勋复辟,张勋复辟,溥仪出来做皇帝测底的触怒了所有的神经,谁都不愿意地质再次出现,就算是对于整个中国革命还算比较有点贡献的袁世凯本人成了皇帝最后怎么样,照样被人给骂死,但是溥仪被从皇位上赶下来以后,可以说一点儿事都没有,继续居住在紫禁城这一点可以说是北洋军对于溥仪的优待。

但是现在你冯玉祥虽然不是正统的北洋军,但也算是半个北阳血统在里面呢,给我整了这么一档子事呢,你还跟我是同盟,我以后跟那些北洋军的老同僚一起见面的时候,我怎么说。我被他们嘲笑吗?我被他们骂吗?别的不说,北洋军在对待国家领土问题上面是达成一致的。比如说著名的几位北洋军阀在老了以后居住在天津租界,以后日本人占领华北,邀请他们出来当华北傀儡,也就是承担相当于汪精卫一样的责任,他们表示死活不同意,找谁也别找我,我是不会跟着你们日本人瞎干,我不成为卖国贼,北洋军阀心里还是有一点点良知的,至少在国家主权这个方面,北洋军阀自己内心还是有点儿底的。

其次溥仪无论他是如何的落魄,他都是八旗子弟的领袖,据传闻,有这样一件事情。溥仪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拿到了新中国的公民证以后,他没有妻子这个时候原先一个八旗子弟他选择将自己年轻的女儿贡献给溥仪,由此可见,溥仪这个时候在八旗子弟内部这么庞大的影响力,即便他犯了大错,即便他已经落魄了,威风不在,但是他仍然是八旗子弟的领袖。

八旗子弟主要活动在哪个地方。首先肯定是北京城附近,这是。当时清朝王权所在,因此这个地方八旗子弟特别的多,但是另外一个地方就在中国东北,这个地方是满族的发源地,也是努尔哈赤起兵的地方,清朝在他统治中期曾经一度将,这个地方是做禁地,(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除了满族子弟以外,其他人一概不能进去,否则格杀勿论。

因此,在这个时候,在中国东北真正能够说得上话了还是八旗子弟还是满族人,如果说这个时候溥仪出来站出来说一句话,那在中国东北,那是一呼百应。

问题就来了,如此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吉祥物,就被你冯玉祥中国自己人赶出了紫禁城,那他下一个选择会选择投靠谁呢?要知道这个时候日本人可以说枕戈待旦,就在朝鲜,就等着一个理由进攻中国东北,如果说溥仪这个时候明面上宣布我投靠日本人,那么。你拿什么去阻止在东北的那批满族人的愤怒?冯玉祥在这个时候等于做了一件蠢事儿,他将溥仪直接推给了日本人,再者之后溥仪在天津租界不断的跟日本人接触,日本人也一直在说服溥仪做他们的傀儡,终于建立了为满洲国,这一点,冯玉祥这一招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当然这个时候对于驻扎在东北的张作霖所部玩而言,他们真正的问题就来啦,土移这个永远都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爆炸的定时炸弹就在日本人手里有日本人保护着。你现在是既想动他也不是,不动它也不是,张作霖当时可以说是骑虎难下,他不敢将军队开出关外,如果说军队一旦开出了山海关,溥仪这个时候从他背后捅他一刀,他的那点儿基业就没啦,他那什么东西跟关内的那些军队打仗?冯玉祥这一招等于将张作霖一半的军队锁死在了东北,就问你你敢不敢离开东北,你敢溥仪就立刻到你东北去称王,我看你怎么办。张作霖当时可以说是恨的牙痒痒啊。

所以,冯玉祥赶出溥仪虽然从外表上来看,哦,地质真正的主人已经彻底被我给弄废了,他已经离开了他尊贵的王座,这一招看似很英明,实际上这是一招臭的不能再臭的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