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鬥牛節之「如何選牛」

要鬥牛,首先要有好鬥、善鬥、能斗的鬥牛。要有勇猛頑強的鬥牛去拼搏,以精彩的高潮武藝贏得萬眾的欣賞及喝彩,就必須經過精心挑選好鬥牛這一要素,這是關鍵的關鍵。但如何挑選?選什麼樣的牯牛去飼養才成好鬥、善鬥、能斗的鬥牛?至於挑選鬥牛的習俗文化,本身就是寶貴的民族民間文化遺產。黔東南苗族挑選鬥牛的標準要求是十分講究的,至少要從牛的全身、前身、後身、四膊、四腳、蹄爪、皮毛、牛旋、頭、眼、角、耳、鼻、嘴、舌、牙、腮、頸、肩、腰、肚、臍、糞門、尾巴等幾十個部位去看,去分個一清二楚,苗族認為,牛的習性,從各個部位上都可以看出是否能鬥善鬥,牛強人吉的。這本身也是一種苗族牛文化習俗。

苗族鬥牛節之“如何選牛”

在挑鬥牛時,苗族比較講究“精心挑選”,又重在對其主人是否“吉”、“利”二字上,如挑選時,首先要看牛的全身:好的鬥牛,只見其“體緊身促,頭小腹大”,“頸短身短,角刀眼圓,肩高臂低,四毛不分,四足齊立”。同時,還要求屁股切齊,腳蹄賀頓,更講究旋毛周正。苗族在挑選鬥牛時,還十分講究牯牛的“三寬四緊”。其“三寬”是:鼻子寬、屁股寬、角門寬;“四緊”是:骨骼緊、四蹄緊、口緊、腰緊。也有的說要“四寬五緊”。“四寬”即口緊,、皮緊、骨骼鼻杆、寬角門、寬胸膛、寬後福;“五緊”即口緊、皮緊、骨骼緊、腰根緊、尾巴緊。苗族民間有諺語:“挲牛身長不須近,牯牛邊短更有力。”所以,牯牛要講究“五短”,即嘴角大而短,不挑食,更能吃;頸項短,拼鬥有力,拉犁架更有力;身子短,短而精煉,短而有頸:腳短,短而立穩,立而如柱;尾短,“短而緊,如鋼。”這樣的牯牛,是上等牛。買到這種牯牛後,輔以特技飼養,精心調教,必定好鬥、善鬥、能鬥。

苗族鬥牛節之“如何選牛”


苗族還比較講究相(看)牛的前身。他們從數千年曆史長河的實踐經驗中全驗到:“前身高,快如刀”,“前身低,要人推”。可見,凡是好鬥善斗的水牯牛,必須前身高,且高在雲頭上。如果雲頭兩回事邊都生有旋,稱之為莽軛旋,這牛必定身強力壯,行走如飛,勇猛頑強,拉犁加樣樣行,而且是“保家牛”、“發富牛”,牛會保佑牛主一家大吉大利,人丁興旺,發財發富,萬事勝意。如果是鬥牛,“前身高一掌,拼鬥角碰響!”這種前身高、後身低的牯牛,在爭霸沙場上,必定是“拼鬥角碰響”,要是用來犁田,必然是“只聞犁響”,不用人催鞭抽自向前,選上這種牛飼養,主人家自然大吉大利,富貴榮華。相牛看前又看後,二者為對立的水牯牛的後身:既要求前身高,又必然要求後身低,二者為對立的統一,且三叉骨要平。三叉骨處如有旋,常叫曬骨旋,其要求標準是旋上膊,後膊要豐滿,這種牛必定性子急,身強力壯,行走如飛,好鬥無疑;如果“旋落草塘”,此牛必定性子太燉,慢慢吞吞,“打死不忙”,有氣無力,死氣沉沉,不僅不打架,就是犁田也不得行。你用鞭抽打,把牛也逼急了,還會掉頭用撬人,幫對主人家很不利,所以,世間有“左空倉,右嘆氣”的說法。

苗族鬥牛節之“如何選牛”

苗族在選牛時,還要注重相(看)其“四膊”。牛不但以四膊旋為美,而且要求旋要生在膊上,還要求旋圓,位正,要一清二楚。如果牛的四膊旋不正,哪家飼養了這種牛,必然風不順,雨不調,名方都不利。要是“前旋後不旋,到老不周全”。這種說法呻然帶有濃厚的宗教迷信色彩,民間依然有人售,並認為“前旋後不旋,主人萬事不周全,不順心,不吉利”所以,在選牛時,人們往往“相罷四膊看四腳”。有的在看腳時,還要把牯牛拉著走一兩圈,然後回頭仔細看牛腳印。因為凡牛的腳都要“輕”,又要“圓”,還要“露筋骨”。牛的腕下還要求“肉復蹄”。特別是後腳行走時,要超過前肢印前數寸合步為宜,同時還要求前腳要直,落腳要輕,腳印要淺;骨要長而圓,行走起來既快又有力,前腳直如箭,善走不須鞭”,這句民諺已很有說明問題了。如果前腳直,兩膀肉豐滿,不僅牛有力,牛的主人家也定能呼風來風,要雨來雨,事事順心。有的購牛人員,還要將牛的腳抬起來細看,因為苗家人深知:牯牛的四腳底內的旋,民間稱之“飛空旋”。只要是飛空旋的牛,必定是“神行太子”,如“下山猛虎”,衝得快,鬥得兇,死打硬拼,武藝俱全,出戰必是“旗開得勝”。當然,除此外,還要看牛的蹄爪。凡是牛都有蹄爪,但牛蹄一定要圓又要大,要青黛顏色即黑或紫色為宜。蹄毛的顏色宜青,不宜黃或白。所以,苗族民間有諺語:“蹄毛帶黃色,行走不滿百”,也就是說,凡牛的蹄毛是黃或白毛,必基拖拖踏踏,有氣無力,走路不行,自然不可能去拼鬥或拉犁架了。對於牛的蹄爪,通常又叫蹄尖,也有人叫子爪或八卦爪。凡牛的八卦爪並緊即蹄尖並得緊,行走起來“有力又輕鬆,來去快如風”。

苗族鬥牛節之“如何選牛”

在選牛的皮毛時,講究的是“薄”、“軟”二字,要求薄如老鼠皮,軟似緞子布。牛皮一般還分為瓜皮、老鼠皮等。只要牛的全身上下都是黑毛青皮,又薄又軟,必定是好牛。如果毛順色,又是青色的,就是上等牛了,挑選到這種牛,其既不輕易生病,又不會怕冷和怕熱,一年春夏秋冬,全國東西南北,什麼樣氣候環境都才能適應。在牛毛挑選特別講究,要求其毛稀而立,毛健而習,光華髮亮。因“前密後稀,怕熱兮兮;前稀後密,性子不急”。民間還有順口溜:“牯牛毛要生得稀,牯牛毛要象黃絲煙;前後毛若不合色,枉費一張緞子皮”。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牯牛的身上有多旋,人們稱為“滿架葡萄”,有的人頭上有兩個或三個旋的,人們都說他(她)是牛變的,這也反映了“牛多旋”的道理。牛旋,黔東南各地苗族稱謂有所異,但歸納起來有以下幾種,通腸旋、豎毛旋,追馬旋、喪門旋、鎖喉旋、砍頭旋等。

苗族鬥牛節之“如何選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